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谢谢你这么丑,还愿意逗我开心

时间:2023/9/13 作者: 矢玖 热度: 120249
  一只摇头晃脑的“绿鱼头”出现了,在人们最想不到的央视新闻里。很快,社交平台上便飘满了这段新闻视频。

  在高达2。2亿阅读量的微博话题下,“笑不活了”是网友们的第一反应。

  还有上万名网友晒出同款,力证着“四舍五入上过央视新闻”的存在感。

  任谁也没想到,一只“绿鱼头”如同一颗“深水鱼雷”,炸出了互联网上的上万只“绿鱼头”。

  更没想到的是,“绿鱼头”这几天又炸出了另一个“橘子头”,两个“丑东西”在淘宝丑东西大赛上碰头的图,刷爆了朋友圈。

  一边“求一双没有看过的眼睛”,一边“剁着快速下单的手”。在年轻人看来,面对“丑东西”时,皱着眉头搜同款的互联网奇观,不叫“双标”,充其量只能算“真香”。

  在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里,包容丑就像追求美一样,自由不设限。

  打开丑组之前,你或许从来没想过,“丑”的标准如此多元:都市丽人区、手作艺术家区、奇珍异兽区、无奇不有区……

  在这里,有21万“漂亮宝贝”(组员昵称)记录丑、分享丑,并保护丑。

  发光的编织拖鞋、翻车的草头娃娃、发福的白雪公主,儿时记忆在这里很可能变成诡异又令人着迷的“童年阴影”。

  逛逛这个画风清奇的小组,你就会发现,那只猝不及防冲上热搜的“绿鱼头”,只能算得上最美的“丑东西”。

  “毛脸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这段对孙悟空并不美丽的外貌描写,没有妨碍《西游记》在历史的洪荒中,历久弥新。

  我们自古就喜欢“丑东西”?意大利美学家翁贝托·艾柯在《丑的历史》里写到,谈艺术上的丑,我们要记住:“至少从古希腊到近代,几乎所有美学理论都说,任何一种丑都能经由艺术上忠实、效果充分的呈现而化为神奇。”

  艺术上难论绝对的美丑,年轻人用“丑萌”消解传统审美的束缚感。

  一位网友在“绿鱼头”的热搜下,写道:“看似戴上了面具,实则卸下了伪装。”

  面对反复修改的策划书、差点就赶上的末班车、临时被要求加班的周末,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门槛属实不低。我们鼓励积极应对,但消极情绪也值得被看见。越挫越勇的年轻人早已学会深夜感慨“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天亮之后继续往前冲。

  央视新闻中的“绿鱼头”在接受采访时说,戴着头套去做核酸的主要目的是逗防疫人员开心。看來,“世界比我想象的更有趣”啊。

  而在淘宝丑东西大赛现场,“绿鱼头”作为上一届获奖者,给这次获奖的“微笑橘子头套”颁奖,让大家哈哈一乐的同时,莫名其妙在心底暖了一下。

  正如丑组组规所写,“美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可别忘了丑东西也想要有人爱。请让我们从爱自己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从暗淡中发现闪光点”。

  下次难过时,不妨对着“丑东西”说:“谢谢你这么丑,还愿意逗我开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