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曾有一篇小说名为《幽默家的自白》,故事讲述了一个以幽默而闻名的人成为专栏写手后,稿费赚到手软,可慢慢地,他不肯白白讲笑话给别人听了,也从亲朋好友妻子儿子的身上寻找素材。周围人包括妻子儿子都觉得他变得无趣,他也发现了生活的枯燥乏味。
很多人把特长或爱好转化为挣钱的技能后,就开始努力在技能上,而忽略了本心,必然会有事与愿违之感。
我的一位朋友,上学时就特别喜欢画画,业余时间一直坚持创作,小有成就,机缘巧合之下还被调进市里的纸画院。有一次,我遇见他,笑着问:“这回可以天天画画了吧?”他略有苦涩地说为了熟悉新工作内容,他心境已乱,好久都没好好画画了呢!
无独有偶,闺蜜酷爱看剧,有时看得兴奋,非要给我们剧透,逼我们同她一起追剧。有人就说既然这么会看,不妨写点观后感,发表还有稿费挣,岂不快哉?她依言试行了,果然陆续发表了几十篇剧评。后来,她跟我说,看剧对她而言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享受了,反而变得很辛苦。如果没有看点可写,她就不肯浪费时间去看那部剧,而一旦开始看,就要忙着记台词,分析剧情、主题、演技、逻辑,给之后的剧评找惊艳的切入点,要达到开篇吸人眼球,收尾意味深长的完美效果。有时,写完一篇精彩的剧评,她整个人仿佛都被掏空了一般。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日本老电影,名字叫《广播时间》,看每个人出一点力,是如何把一出好好的广播剧变得面目全非的,大家都在正儿八经地荒唐,结尾自然是一腔沮丧。他们也感伤:“最初我们都是从理想出发,但走着走着,就与理想无关了。”可怕吧,金钱洗劫爱好,让我们失去的越来越多。
其实,我倒觉得,如果是不得不做的工作,不妨从中发现兴趣和锻炼点,这样在获得金钱的同时,还会得到多余的馈赠,而拿爱好换金钱,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努力工作之余,让我们轻松地画画,唱歌,看剧,弹琴,练字,用纯粹的爱好来滋养灵魂,那会是多美妙的事情呀。就像欧·亨利笔下的那位幽默家,放弃给报社写段子之后,开了个棺材铺维持生计,每天都在讲笑话,他的生活又过得活泼有趣起来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