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英国心理学家约翰·斯洛博达就对此做了研究。他找了些大家公认的感人音乐片段,随后他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其中18个音乐片段中都含有“装饰音”。
装饰音会给听者带来紧张感,而当装饰音结束,回到正常的旋律时,听者的紧张感会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再经过煽情的歌词与动人的歌喉,这些歌曲能向大脑发送信号,使大脑产生极大的愉悦感。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后,听者往往会心里发颤。当几个装饰音连续在旋律中出现时,会使人产生一连串紧张与放松的循环,造成更强烈的情感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听完悲伤的歌曲会泪流满面的原因。
研究人员同时发现,那些使人心里发颤的音乐片段,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这些音乐开始时都很柔和,然后会突然转向激烈。一段吸引人的音乐不是一成不变的,音乐的旋律中会突然插入一个“新的声音”,要么出现一种新的乐器,要么出现一个新的和声;音乐旋律也是一如生活,变化求新。例如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23号的片段中,小提琴有时会突然提高一个八度,以呼应整个音乐的主旋律。
总之,你以为音乐也像人一样平庸无常,不思改变,那就错了。你的人生不需要戏剧性,但是音乐需要戏剧性。好的音乐篇章在和声或旋律上都包含了出人意料的变化。简单来说,当音乐在音量、音色以及和声形式上出现惊奇时,就最有可能刺激人产生情感共鸣。
《Someone Like You》便是一个符合以上特点可以写进教科书的经典例子。歌曲开始很柔缓,并伴有重复。同时,阿黛尔的歌声也很平缓,将自己的音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入副歌部分,阿黛尔的歌声上升了一个八度,并提高了音量。歌曲的和声也发生了变化,歌词也变得更有戏剧性。《Someone Like You》的旋律、演唱能打动人们的情感,而伤感的歌词则会让人感到悲伤。
既然《Someone Like You》在听众心中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悲伤,这和这首歌曲的受欢迎程度有关联吗?答案是肯定的。麦吉尔大学的罗伯特·萨托雷在对听者对音乐的反应进行测定后,萨托雷博士的研究小组发现,听者产生鸡皮疙瘩的次数是与多巴胺的释放量成正比的,即使听到的是一首极度悲伤的歌曲,大脑实际上都会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这也暗示,如果一首歌能唤起的情感越强烈——不论是压抑的或振奋的,我们对这首歌的喜爱程度就越深。
这首《Someone Like You》不仅仅是一首经典的催泪歌曲,更树立了一个商业成功的典范:用婉转的旋律、沙哑的声线和煽情的歌词赚得人们的眼泪,人们便会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一遍遍地收听歌曲,这样唱片商赚足腰包自然不成问题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