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红楼梦》的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玄机呢?
《红楼梦》是一本猜谜小说,书中不仅有:谜语、谶语、诗词、还有使人产生疑问的错字误字,以及,目录;就连书中人物所做的每一个“梦”都足够使人猜想;书中人物暗指历史上的何人?他们后来的命运结局如何?作者究竟是谁?这些问题都是“谜”。
如果让我猜这些谜,按照作者在书中的提示“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我认为:谜底都在书中可以找到。而且,只要破解了这些“谜”,《红楼梦》背面的故事也就清楚了。
那么,我们就去书中找答案吧!先说《作者之谜》:
脂批本和蒙古王府藏本《红楼梦》的第十八回结尾有一段总评,是这样写的:此回铺排,非身经历,开巨眼、伸文笔,则必有所滞墨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立后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说法,学我佛阐经,代天女散花,以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与四才子(书之作者)同时讨论臧否,为可恨恨耳。
这里说的“四才子”就是书之作者,也就是书中的原应叹息,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他们是早期的《红楼梦》的作者。后期的作者因(早期的作者已经去世了)不能与他们同时讨论书中人物的“好与坏”而深感遗憾。写《栊翠庵》、《暖香坞》、《凸碧堂》、《凹晶馆》的人,就是后期的作者。《红楼梦》是一本自传体的系列书,而且是站在不同角度、写各不相同的侧面。
《红楼梦》开创了一种新写法,像画画一样,站在不同角度,写各不相同的侧面,虽然从各个侧面看,人物的命运和人生经历或许不尽相同,但事情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第一回至第八回作者把人物关系、场所、因由等交代清楚“立后文之根”。后面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有各不相同的结局。而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经历,则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展开来写,比如:宝玉被掉包之后,真宝玉去了哪儿?假宝玉又在干什么?薛宝钗、袭人等人将宝玉掉包之后她们自己的命运如何?和真宝玉同时失踪的媚人、茜雪她们是死是活?如果她们还活着,是否知道宝玉的下落?
《红楼梦》早期的作者把自己的亲见亲闻如实的记录了下来,帝党和后党那样拼了命的败家、作者们见识到了清王朝的腐败过程,但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帝党和后党的重量级人物之所以拼命败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被掉包了。前期作者不知道这一事实;后期的作者发现了这一真相(他们甚至是亲身经历者)。所以,后期的作者给自己起了笔名叫高鹗,所谓“高鹗”就是:“凸”字比“凹”字,高出来的那一部分。他们把前期的作者所处的视线的高度比喻成“凹晶馆”。“晶”的谐音就是“井”:井底之蛙的意思。而后期的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远”的意思。如果把“凸凹”两个字拼凑起来就天衣无缝的对榫了。
接下来说《林黛玉、薛宝钗之谜》:
林黛玉和薛宝钗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红楼梦》的作者认为:文化本身是无形的,要看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作者做了各种设想:假设什么人掌握文化,将是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文化被贾宝玉那样的没心没肝没肺的家伙掌握在手中,虽然喜欢文化、但不知道如何运用,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林黛玉的命运那样的结果。
再比如:文化被贾雨村那样心术不正的人掌握在手中,其结果就是薛宝钗那个样子—口蜜腹剑、虚伪、阴险、恶毒。
又比如:文化被薛蟠那样的呆霸王掌握在手中,将是什么样的下场?就是甄应怜(香菱)那样被蹂躏的下场。
又有一种比方:假使文化被王熙凤那样的利己主义者掌握在手中,将是什么样子?就是贾瑞那副德行:先被利用、被玩弄;后被抛弃、被愚弄、被侮辱的下场。
还有,假使好的文化被北静王那样的人利用(可惜这本书未见天日)是什么结果呢?因为林黛玉已经心有所属,她日夜思念的是宝玉。作北静王的小妾,林黛玉伤心死了。
林黛玉心里“独尊”意识很强,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周瑞家的给别的姑娘都送了宫花之后,剩下最后两支才给林黛玉,林黛玉就生气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独占鳌头。如果统治者把儒家思想放在小妾的位置就颠覆人们的思想观念,这,至少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所以,什么样的人掌握文化、文化就是什么样子。文化本身是丑?是美?是表面美、而内心丑?还是,表面丑、且内心也丑?并不由文化本身决定、而是由掌控者决定其长相。
那么,如果文化被侵略者、被殖民者掌握在手中,会是什么样呢?那当然就是亡国的下场啦!
《贾府地址之谜》:
经常有人问:《红楼梦》的作者把贾府是设置在哪里的?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因为从贾宝玉房中的摆设,和大观园中的树木、花草来看,写的应该是南方。但是,南方人只有床、没有炕,北方的人家里才有炕。书中第八十一回说:贾宝玉来请安,王夫人叫他坐下,宝玉才捱上炕来。在这一回中,好几次说到了“炕”。
如果想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看《红楼梦》在讲哪个故事?
《红楼梦》书中在讲《家生女儿和外来媳妇的斗争》的时候,故事发生在南方;而在讲《嫡出和庶出兄弟之间的斗争》的故事的时候,作者就把贾府安置在了北方,因为朝廷在北方,王朝的衰亡从北方开始;中国的经济在南方,经济的衰败从南方开始。外来媳妇为争夺财产而来;兄弟之间争夺的是“皇权”:也就是“玉”。所以,贾宝玉的玉弄丢了之后,大观园的那群女孩为什么要把贾环找来拷问呢?因为是他和贾宝玉夺玉。
第十九回,花袭人与贾宝玉约法三章之后,次日清晨,袭人头疼书中写她“和衣躺在炕上”“宝玉自去黛玉房中来看视”。“彼时,黛玉自在床上歇午觉”。
“袭人躺在炕上、黛玉在床上歇午觉”:贾宝玉等于是来了一个地理大跨越!从北方来到了南方。花袭人与贾宝玉约法三章说的是政治;而贾宝玉和林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是说经济。
书中“借省亲事写南巡” 大观园在南方;贾府(朝廷)在北方。而贾府的长房“敕造宁国府”为次等、荣国府才是权力中心。可以想见:当《红楼梦》系列书籍、别的书中出现“敕造荣国府”的时候,说明“帝党”宁国府那边的势力强过后党;荣国府为次等。
《大观园图纸之谜》: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这一章节写的其实就是整部《红楼梦》的文脉。贾府的大小姐(在宫里的元妃)要来省亲,贾府为了接驾便急忙为元妃修筑行宫,省亲别墅竣工之后便忙着为其中的优美的景致和房屋起名字、挂匾额。当贾政、贾珍等一群人来到大观园园门前的时候,贾政建议:“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看了之后,觉得“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这里、和第五十回《卢雪庵争联即景诗》中“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的句子中的“开门”是相对应的。
一群人进门之后,“只见迎门一带翠障挡在前面,”翠障的后面有“微露羊肠小道”,贾宝玉给这条小道起名叫“曲径通幽处(通往幽暗的地方、或者叫曲折通往鬼蜮地带)”。
注意:在北方开门见到是“雪”;而在南方开门见到的是“翠障”。以后,文章中提到“翡翠”的时候,是说南方,比如:第五十回史湘云说“时凝翡翠翘”。还有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都是指事故发生地点在南方。
之后他们渐向北边来,看见一座桥,桥上有亭,这座亭一开始大家为它起名叫“泻玉”,后来觉得叫“沁芳”更为合适。
而所谓“泻玉”“沁芳”指的就是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皇权外泻、权力落到他人手中;刘姥姥跑到贾宝玉的卧房,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却被袭人用熏香遮过。“沁芳”--香气沁人心脾。就是指:遮盖刘姥姥酒屁的熏香。
后来他们一群人来到第一处行幸之处“潇湘馆”,给潇湘馆题匾额叫“有凤来仪”。一个朝代新建立起来,文化是必须要相随的,用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文化的就叫政府、没有文化的就是山寨、是贼、是土匪窝、是亡国奴。所以,作为政权的存在,文化必备。
从潇湘馆出来,他们边走边说、来到了一处人力穿凿扭捏而成的田庄--稻香村。把稻香村描写了一番、经过“蓼汀花溆”、到了蘅芜苑,贾宝玉为此处题匾叫“蘅芷清芬(意思说:横看竖看都像一座清坟)”。
如果把他们一群人走的路线、和第五十回的诗,对照起来看:
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
价高村酿熟,年稔府梁绕。
就是写:后来在蘅芜苑里居住的主人薛宝钗是“有意荣枯草”的、专门溜须拍马的、逢迎上司的、她是坏的知识分子的写照。而《金陵十二钗》以钗、颦对峙写来,林黛玉无心粉饰太平(无心饰萎苕)。她是说真话的人,元妃省亲时候,大家作诗,林黛玉写的诗中就喊出了“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的话语来,意思说“农产品供大于求”稻香村的寓意就在于此。
大概写到这里,《金陵十二钗》已经书成。因为,书中在此处有“书成”的字样。
但作者意犹未尽“犹觉幽娴活泼”,还要继续写、并给接下来的这本书提名《红楼梦》。当写到《红楼梦》的时候,这本系列书才真正切入主题,“正殿”出现了,这就是大观园的门牌--一座玉石牌坊。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是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走着走着,一群人居然迷路了,失去了方向。“忽见迎面也进来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后来,是贾珍带领他们走出了迷宫。
《红楼梦》的作者把一件很紧凑的事情拆开来写,就像镜子被摔成碎片一样,我们读者需要把这些碎片再拾起来、拼凑起来,才能看到原先完整的镜子的形状。
第七十五回,贾珍的老婆尤氏从荣国府过来,回到自己家宁国府的时候,她竟然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宁国府贾珍的住处简直就是一个集赌场、妓院、地下室于一体的场所(书中总是把“下人”写成是“地下这些人”)。 如果把这一回、和第一百一回尤氏中邪了的情形拼凑起来看,它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事情拆开来写的。尤氏看到了别人不想让她看到的事情、险遭灭口。而她碰巧看到的事情、就是大观园的迷宫里(地下室)的事情。
第五十回说:贾府来了一群人(邢傻舅在其中)。邢蚰烟、李纹、薛宝琴三个人各以“红”“梅”“花”为题吟诗《咏红梅花》,三首诗中,李纹的《梅》是这样写的: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有人“误吞丹药”之后昏迷过去,当睁开醉眼看见自己“冻脸有痕皆是血,”这个“冻脸”是说:调换了假皮之后脸上的感觉冰凉的呢?还是说:面部表情僵硬、哭笑的时候脸上的肌肉不能活动自如?不得而知。自己的那张脸皮被人换了,居然还能看到脸上有血迹。此时此刻他心里的感受岂是用“心酸、灰心”等词可以形容?“江北江南春灿烂,”说明事故发生地点在南方。“寄言蜂蝶漫疑猜。”中的“蝶”估计是取“间谍”的“谍”字的谐音,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用谎言欺骗小红,使自己“金蝉脱壳”。“滴翠亭”和“江北江南”对应。“彩蝶”和“蜂蝶”对应。
薛宝琴写的诗,如下:
咏红梅花 得“花”字(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装儿女竟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生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闲庭曲槛无余雪”这句与第八回《掷茶杯贾公子生嗔》对应:贾宝玉摔杯子,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摔杯子是在贾宝玉的卧室,卧室里怎么可能有雪呢?所以,薛宝琴的诗才会说“闲庭曲槛无余雪”。
另外,“前生定是瑶台种”是说:林黛玉这颗“草”先前很有灵气;被掉包之后的人比之前差多了(无复相疑色相差)。
薛宝琴这个小洋人来到贾府之后挑拨离间(埋琴稚子挑),把宝玉这样的公子、和林黛玉这样的红派人物都弄死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但在弄死他们之前,为了掩盖谋杀真相,先用掉包的方法,制造他们还继续活着的假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假造一个让他们自杀死亡、或出家而不知所踪的假象。
搞这样的阴谋活动需要有场所,而场所就是那像迷宫一样的大观园的地下室。修建大观园的时候、就筑建了有荣国府的人不知道的密室。第一百一回、第一百二回,王熙凤和尤氏进大观园都碰到了“鬼”。说明那地方有异常现象。
书中提到的“甄府”有两个,就是“日月双悬照乾坤”的意思。一个是在南方(脱离了北方朝廷的统治的、新建立的朝廷);另一个是北方的、由一群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整天睡大觉的人掌管的清朝朝廷,而北方的甄府就是贾珍的府邸。
《红楼梦》里有专属于这本书的字典,比如: “玉:代表皇权、政权。”“金麒麟:代表官僚。”“鸳鸯:代表军权。”
“雪、炕:代表北方。”
“翡翠、床:代表南方。”
“梅花:代表西方国家。”
“红:代表好的事物。”、“绿:代表不好的。”取“灯红酒绿”之意。红灯:是引导人前行的明灯(林黛玉曾经送给贾宝玉一盏玻璃绣球灯)。绿酒:指《红楼梦》里,整天处于醉生梦死状态的那群人等等。只要明白了这些字的意思、再按图索骥、就容易看懂《红楼梦》了。
妙玉、和贾宝玉喝茶的杯子是“绿玉斗”说明他们两个都是不合格的皇权统治者。
读者也许会问:既然“绿玉”是代表不合格的皇权统治者;那么,“红玉”就是合格的皇权统治者啦? “林红玉(王熙凤的丫鬟小红)”这个贾府的奴才家生女儿,她是合格的皇权统治者吗?
不!她不是合格的皇权统治者;她和贾芸的结合说明她是一个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钞票的傻子。她本来的名字应该叫“林绿玉”。是在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时候,把“绿玉”改成了“红玉”。
第十八回,说:贾元春把怡红院的匾额“红香绿玉”改成“红香快玉”。被薛宝钗窥见其心事。所以,贾宝玉作诗写“绿玉春犹卷”,薛宝钗就劝他:“他(元春)因不喜‘ 红香绿玉’四字,改了‘红香快玉’。你这会子偏用‘绿玉’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于是,贾宝玉把“绿玉”改成了“蜡玉”。
蜡烛只有被人点亮之后才是红色、才是温暖的;不被人点亮的蜡烛就是“绿烛”--“冷烛无烟绿烛干”。
《红楼梦》后期的作者在写法上发生了改变。后期的作者用“说反话”的方式写作。
前期的作者说谁好、说谁最美,那是真心赞美,说的是真话。但后期的作者,说“谁好、谁美、谁有义气、谁最贤惠、谁最俏丽”绝对是在说挖苦话。
请大家想一想:《红楼梦》里:谁最美?薛宝琴这个小洋人最美。
谁最贤惠?谁最俏丽?袭人那个卖主求荣的家伙最贤惠;狡猾的平儿最俏丽。第二十一回的目录标题就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谁最侠肝义胆?放高利贷的倪二最侠肝义胆,第二十四回的目录标题是《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如果有人向统治者提出好的建议,而统治者总是听不进去,还颠倒黑白,惩罚说真话的人。那么,建议者就会变得哭笑不得,而选择另一种方式与统治者对话。《红楼梦》后期的作者就是这样。所以,脂批本的《红楼梦》的第十八回结尾的总评,说:“惟不得与四才子(书之作者)同时讨论臧否,为可恨恨耳。”就是说:后期的作者因不能与早期的作者同时讨论书中人物的“好与坏”而深感遗憾。
接下来说《甄府之谜》:
在《红楼梦》中,只一笔带过的甄府,却从来“不见庐山真面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书中第一次提到“甄家”是在第十六回,贾琏的奶母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哎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从这一信息来看:甄家的地址在江南。
《红楼梦》的目录始终是重点提示:第一百十四回《甄应嘉蒙恩还玉阙》,甄应嘉的谐音是:“真赢家”。大概是作者对“东南互保”的那群人的看法,认为:北方朝廷的官僚勾心斗角、互相残杀,让远在东南地域的大臣捡了个大便宜。其实不然,因为《红楼梦》的作者不知道后来还有“南京大屠杀”事件。如果知道的话,《红楼梦》的作者们还会认为搞“东南互保”的那群乱臣贼子是赢家吗?
而另一次书中提到“甄家”是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从探春口中得知,探春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儿的抄家,果然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从这段话得知:早在贾府被抄家之前,甄家就已经被抄家了。
目录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贾家门》说明江南的甄家人进了贾府--从南方来到了北方、从经济特区来到了政治中心。
下面说《贾宝玉之谜》:
贾宝玉之谜,重点在“贾”字上、即:“假”的意思。《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三番五次的被掉包,第一次是被秦钟掉包;第二次被金荣掉包;第三次是被戏子(藕官)掉包。而,真宝玉在“那年荣宁查抄之前,钗黛分离之日,此玉早已离世。(意思是说清朝统治者的权力早就丧失殆尽了)”那么,离世之前的真宝玉都经历了些什么呢?书中是不是也有答案呢?我能肯定的回答:“有”。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结尾就是说:贾宝玉、王熙凤、金鸳鸯、史湘云,这几个人被掉包之后,“真人”的下落。他们先被关进一所庙里,等到掌握在王熙凤和金鸳鸯手中的所有的财产和权力被剥脱光了之后,他们被人悄悄处死了。
而我们平常看到的《红楼梦》版本写的是“假的”,把别人掉包之后,冒充贾宝玉、王熙凤、金鸳鸯、史湘云的这群骗子,他们的生存方式。而87版电视连续剧和平常版本的《红楼梦》是对照着写的。
假的王熙凤,因为没有真王熙凤的真才实干,一大家子的事情她撑不起,结果贾府被抄家,留给她的只有当票和债务,原本,她认为冒充王熙凤可以过上富贵、享受的好日子,哪知,真王熙凤、真金鸳鸯等人一死,冒充她们的人就必须陪葬,不然,难道留她们活着泄露机密?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写了真人被掉包之后的去向,可是,制片人却谎称是他们根据书中的批语改写了《红楼梦》的结尾,呸!根本就是那些书被找到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把《红楼梦》续写得如此天衣无缝。
1977年的秋天,在城里一位工人家中发现了黄松书箱。可,没人说那书箱是空的。而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有可能是根据黄松书箱里的书籍拍摄而成。
那么,《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为什么会被三番五次的掉包呢?原因是:懵懂少年开始懂事了。先说秦钟,为什么把真宝玉掉包?后来又被别人把他给掉包了呢?
《红楼梦》的作者的观点是:统治者(玉)只要“有文有武”就具备强大起来的条件。而敌人就是要将成长起来的统治者扼杀在摇篮里。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说:学堂里有一个绰号叫“香玲”一个叫“玉爱”的,这香、玉二人留情于宝、秦(宝玉、秦钟)。因此,四人心中虽有情义,只未发迹。
他们相爱了,“不意偏又有几个滑贼看出行情来。”
这里所说的“香玲”和呆霸王薛蟠的小妾“香怜”是同一个名字,而香怜,是林黛玉的另一个身份的假设,是用来比喻文化的。
第四十七回有一段贾宝玉和柳湘莲的对话,宝玉问:“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没有?” 柳湘莲道:“怎么不去?前几日我们放鹰去了,离他坟上不远。我想,今年夏天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到那里去瞧了瞧,果然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从这段话看来,秦钟的故事远不止像他的生命一样的短暂。
柳湘莲可是个香饽饽,他酷好耍枪舞剑,贾珍、薛蟠、宝玉、贾琏等人都想招揽他。他和书中的金鸳鸯一样--代表兵权。是个个都你争我夺的“兵权和武将”的象征。
秦钟与香玲相好、和柳湘莲也有深交。就像统治者身边“有文有武”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短命吧!敌人“看出行情来”在他“未发迹”之前,把他扼杀在摇篮里了。
之后,将秦钟掉包的是金荣,金荣是金寡妇的儿子,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寡妇家和秦可卿一样是宁国府那边的亲戚。他们都是宁国府安插在荣国府的间谍。而(金荣和秦钟)他们两个都演绎了相同的故事。
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说: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中梦见鸳鸯、晴雯、尤三姐、林黛玉她们都是神仙姐姐的模样儿;之后又梦见了凤姐、秦可卿、贾迎春,她们都变成鬼怪形象向他追来。梦醒之后,他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的细想,幸喜多还记得,便哈哈的笑道:“是了!是了!”众人只当他是旧病复发,都不懂他在说什么。
那么,贾宝玉说“是了!是了!”他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说:是了!是了!我明白了,做君王就应该“近贤臣、远小人。我应该和鸳鸯、晴雯、尤三姐、林黛玉这样的神仙姐姐亲近;我应该远离王熙凤、秦可卿、贾迎春这样的小人,这才是对的。是了!是了!我明白了。”
可是,贾宝玉的命运可悲就在于这一声“是了!是了!”。他的小命儿被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一旦他明白过来,就“大限到了”。
第一百二十回(书的结尾)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扶贾母灵柩安葬之后,在乘船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是宝玉。贾政吃了一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船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人飘然登岸而去。
其实,这一段文字(贾政看到的这一幕)就是第五十回贾母等一群人看到的情形。
第五十回:贾母为了“躲债”借口到贾惜春的住所“暖香坞”去看画。从暖香坞出来,贾母、王熙凤等一群人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薛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有这梅花,像个什么?” 众人都笑道:“就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雪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末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着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哪个女孩?” 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
这里,贾母等一群人看到的“披着大红猩毡的人”,就是《红楼梦》最后一回,贾政看到的“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的贾宝玉。也就是说:贾宝玉在第五十回的时候就已经失踪了。宝玉消失之后,接下来读者在书中看到的那个贾宝玉,是一个再次被掉包的家伙—戏子藕官。
自从薛宝琴这个代表洋人的人物出现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都被她弄死了,她是在第四十九回出现的。而在这一回,香菱作了一首诗,这诗就是“冷月葬花魂”的翻版(说明林黛玉也死了)。之后,书中出现的林黛玉性格大变,唯我独尊的性格就没有了,该批评的人和事情,也不批评了。香菱写的诗是这样的: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砖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诗中有几个关键的字:“掩”“魄”“五更”:掩盖、掩埋,也就是“葬”的意思。魂魄。五更时候千里白:指“月夜”。《红楼梦》中始终都在说红派人物和绿派人物之间的斗争“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是说:绿派热闹、红派寂寞。绿派势力压倒了红派。林黛玉这个绛珠草下凡来,专给神瑛伺者报恩,可却永远不能与之团圆。
真正的宝玉和黛玉在《红楼梦》的前五十回存在。之后的“宝玉和黛玉”都是 “虚凰假凤”。第五十八回的目录《杏子阴虚凤泣假凰、茜纱窗真情葵痴理》几乎道出了真相。藕官在大观园里烧纸祭奠死去的菂官,藕官是扮演小生的、菂官扮演小旦。在戏里二人常做夫妻,便有了感情,日常也是你恩我爱。菂官死了之后,补了蕊官、和藕官唱夫妻戏。
梨香院的戏子们被解散之后,藕官给了林黛玉做丫鬟;而蕊官偏又是薛宝钗的丫鬟。《红楼梦》的作者颇具讽刺意味的做了这样的安排。
贾宝玉在第五十回失踪之后,女戏子藕官充当贾宝玉的替身,书中作者拼命给予暗示,第七十八回,贾母说:“每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即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还有贾宝玉身边的丫鬟秋纹也觉察到有些异样,书中写到: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者靛青头皮,雪白的脸来了。”宝玉在前,只装听不见,……。秋纹向麝月暗示:这个贾宝玉是假的、戴了一张假面具:头皮是靛青颜色、脸却是雪白的。
藕官女扮男装冒充贾宝玉,薛宝钗还在做着春秋大梦、想得很美,她认为:即使贾府败了,凭她的才干,生下个儿子、相夫教子也可东山再起,使得贾府复兴。可那不过是她们(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共同做的一个《梦》而已。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结尾,为什么贾宝玉宁愿在外餐风露宿、讨饭吃都不愿意见薛宝钗,为什么?因为她是个女人,她怎么可能替薛宝钗圆梦,给她留下一儿半女,怎么可能?
要说《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些“二货”,而在二货当中最“二”的就是薛宝钗,她“又是宝二姑娘、又是宝二奶奶”。别人只有一个“二”,她一个人占用两个“二”。贾宝玉只喜欢林黛玉、她来插足。她以为把贾宝玉掉包了,自己嫁到豪门就达到了目的,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可是,她的上头有癞头和尚,癞头和尚有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怎会允许他人的意志得逞?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是接着第二十五回写的,宝玉和王熙凤逢五鬼遇害之后结果怎样呢?文章从此以后就开始由家生女儿和外来媳妇的斗争、转向嫡出和庶出的兄弟之间的斗争了。这两条线其实是并列、平行着、同时写的。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王熙凤(是贾环这一朝的王熙凤)对赵姨娘说:“……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做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官他呢,(你)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那么,贾环(这个庶出子弟)是什么时候成了“主子”的呢?
关于《贾环成为主子》的故事应该是这样讲:贾宝玉和王熙凤逢五鬼遇害之后就一直病着。王夫人只好派探春出来主事。那会儿,从那时候起,书中出现的贾宝玉,就是贾环。《红楼梦》的写作方法是平行着写的:贾环就是庶出的曹霑、曹霑就是曹雪芹、曹雪芹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贾环。他们的关系是一个轮回“循环”的关系。贾宝玉和贾环都是败家子儿,所以没必要重复叙述。而且他们的性格也都是“情不情”的性格。
贾环成为主子之后,他的舅舅死了,还记得第五十五回吗?《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为了多要二三十两银子,赵姨娘和自己亲身女儿贾探春闹了一回。
这个故事当中,包含了“新主子一上台,他的左膀右臂便会被砍掉”的情节。贾探春说:“每日环儿出去,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去……。”说明,赵国基(贾环的舅舅)曾经鞍前马后的伺候过贾环。
贾环虽然不争气,可是,他有一个搞事的当姨娘的妈、原本也有个赵国基(国舅)能辅佐他、他还有个同父同母的能文的姐姐(探春),身边并不缺乏人力资源。可就像尤氏说的那个笑话一样:“一家子养了四个儿子,大儿子是一个眼睛、二儿子是一个耳朵、三儿子只一个鼻子,四儿子是一个哑叭。”(参看蒙古王府版藏本的第七十六回)。这个笑话的寓意:被别人扶持起来的“王”总是被弄得“缺胳膊少腿”。
在尤氏说的这个笑话当中,“四儿子是一个哑叭”应该是“哑巴”才对。可偏偏作者要把这个词写错,把哑叭“叭”写成高音喇叭的“叭”。这又是《红楼梦》书中的一个“疑”。
实际上,这个“四儿子”就是作者自己,作者们有眼睛看得见、他们有耳朵听得见、他们也有鼻子闻得见,他们用高音喇叭大声疾呼、呐喊,可是统治者听不见,这意思就是说:他们是“哑叭”。
另外,第七十二回《来旺妇倚势霸成亲》说:贾琏的奴才旺儿有个儿子酗酒赌博、容颜丑陋,他看上了王夫人的丫鬟彩霞,想娶她为妻。这彩霞和贾环有旧,就想请求赵姨娘救她,赵姨娘倒是很愿意让彩霞和贾环在一起,可是,贾环很冷漠,认为:“不过是个丫鬟,将来还会有,”他便撒手不管了。这个故事暴露了书中纨绔子弟出身的统治者“情不情”的性格。
那么,怎么解释“情不情”这个词儿呢?
“情不情”:前面的这个“情”字是动词,表示对人或事物付出感情的意思,可以直接翻译为“关心”。后面的“不情”表示没有感情的(人或物)。
贾宝玉有一次和姑娘们一起放风筝,当风筝断线飞到不知何处去了,他好伤感,担心这个风筝会寂寞,所以,他建议再放一个风筝上去,好让这个风筝去陪伴前面飞走的那个风筝。这就是贾宝玉们的呆子性格。
作为统治阶层的人物,有多少需要他们关心的人或事,像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那样的爱国文人没饭吃,他们不关心;贾府的经济开支,入不敷出他不关心;身边像晴雯这样的人被撵出去他不竭力保护。他整天心里想的就是风筝去了何方?风筝会不会寂寞?一天到晚的、就管这些淡闲事。所以,《红楼梦》的作者给他上谥号,叫“情不情”来总结他的一生。
“情不情”的意思就是:关心不该关心的事情,该关心的事情却一点都不在意。这不就是“败家子儿”吗?
现在,猜谜猜到这里,相信大家心理都有数了。我们还有必要多此一举、再说《红楼梦》背面的故事吗?
如果读者想听,那么我就画蛇添足、说一说我心中的“《红楼梦》背面的故事”吧:
《红楼梦》背面的故事就是“掉包计”。书中反反复复的出现了好几次掉包事件:第一次掉包是在第五回《警幻多情秘垂淫训》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
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中睡午觉,众奶母服伺宝玉卧好,款款散去,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贾宝玉在此做了一场大梦,其实就是说“他被掉包了”。梦醒之后从屋里出来的人、就不是先前那人了。四个丫鬟中的“媚人”可能知道真相,从此,书中再没有提起媚人,她被灭口了。
宝玉睡午觉时,秦可卿叮嘱小丫鬟:“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书中人物柳湘莲曾骂:“你们东府里,除了这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东府,用不干净的猫儿狗儿打架一样的肮脏的事情,掩盖了背后的、巨大的、掉包的政治阴谋。贾宝玉身边的丫鬟、奶母都被障眼法迷惑了,只有媚人知道真相。
那么,宝玉被掉包是一回事;另外,从哪儿看得出:他是被谁掉包的呢?
我们平常看电影、或看电视连续剧、或看书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假如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之后,再去看前面作者描写的那些细节的时候,就会立即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现在,我们知道了《红楼梦》的结局就是书中人物都被掉包了。作者在书的前段铺陈的那些细节我们读者不就容易看懂了吗?
我们重新从书的第一页开始看目录:第七回、第八回、第九回、第十回:《尤氏女独请王熙凤、贾宝玉初会秦鲸卿》《拦酒兴李奶母讨厌 掷茶杯贾公子生嗔》《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原》。
“尤氏独请王熙凤”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按照贾珍的主意,把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介绍给王熙凤认识,王熙凤再向贾母推荐秦钟--给贾宝玉当伴读。这便是宝玉灾难的开端,他们成为伴读之后一起上学混熟了,秦钟慢慢的了解了宝玉的一切,但只有伺候宝玉的丫鬟他没机会接近,所以,贾珍的这边的人给他看资料,那时候没有照片只有画。告诉他:这个丫鬟叫袭人、那个丫鬟叫晴雯、到时候可别因为不认识她们,而被人识破了骗局。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掉包就容易了,只一瞬间的功夫,就像变魔术一样,进一扇门、立刻从门里出来,化装好了的秦钟就替代贾宝玉了。而死的那个秦钟实际上是(真)宝玉,在别的《红楼梦》系列书当中,就会有作者用心良苦的批语:“秦钟九死一生”之类的话暗示读者:其实秦钟还活着。
第二次掉包是在第五十回,就在贾母的眼皮子底下,贾母居然还听到了瓷器摔破的声音,贾母遣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道:“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袭人把掉包事件掩盖了。
掉包的时候,宝玉还挣扎了:第一次掉包,他喊:“可卿救我!”。第二次掉包,是和薛宝琴同去栊翠庵摘梅花的时候,丫鬟袭人拿着花瓶,由于掉包时双方互相拉扯还摔破了花瓶。而且,掉包之后,回来时,假的宝玉身上穿的衣服还沾有庙院的青苔“衣上犹沾佛院苔”。
第二次掉包和第一次掉包之后,被掉包的人如何生活、如何作为是并列着同时写的。秦钟因为姐姐秦可卿的事情东窗事发,再加上,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渐渐开始懂事,眼看就成长起来了、能独立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不是背后操纵他的人愿意看到的。于是,甄府(贾珍的府邸)另外物色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金荣”。
金荣的母亲(金寡妇)也是和贾珍、尤氏他们关系很熟络的,平常有往来。为什么金寡妇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干坏事将宝玉掉包呢?究其原因是因为“穷”--《张太医论病细穷原》。
之后,金荣的经历和秦钟一样,在他初懂事之际,由他冒充的贾宝玉再次被掉包。故事循环上演,又一个糊涂、无能的贾宝玉上场了。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点睛之笔。
如果只看前八十回,让人觉得它不过是一部关乎闲情野趣的、毫无价值的言情小说,但是后四十回画龙点睛之后,这本书的价值就被提升到一个无比的高度,它是一部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内容的、经典的旷世之作。
第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说:贾府里突然冲进来一群人,贾府的奴才赖大急忙走上荣禧堂来,回贾政道:“有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领好几位司官,说来拜望。奴才要职名来回,赵老爷说:‘我们至好,不用的。’一面就下车走进来了。请老爷同爷们快接去。’”
但是,这一段文字和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比,是有区别的:在电视连续剧里,赖大说的是:仇大人、仇都尉进来了。奴才要职名来回,仇大人说:‘我们至好,不用的’。一面就下车走进来了。请老爷同爷们快接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闯进贾府来查抄的人到底是姓赵、还是姓“仇”呢?那么,请大家再想一想:《红楼梦》里,谁姓“仇”?
第五十回,贾母等一群人看见薛宝琴、和抱着一瓶红梅的丫鬟、还有贾宝玉他们三个人在山坡上。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睄,这雪坡上配着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像是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 这段话,其实就是暗示:薛宝琴姓仇。
“十洲”比“九州”还多一州,代表“九州万国”的意思。在第十八回的诗中说“九州万国被恩荣”。英国曾经称霸地球四分之一,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几乎都被它侵略(被恩荣)过。所以,薛宝琴像仇十洲画上的人。再借用画家 “仇十洲”的姓名暗指恨全世界人民的、侵略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英国。
那么,谁姓“仇”?
在《红楼梦》这本书的专用字典中,英国姓仇。
所以,我猜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是原创;而非某人根据批语改编。不然,作品绝不会如此天衣无缝。
关于《我心中的“《红楼梦》背面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和《红楼梦》的作者一样意犹未尽。那么,我继续说:
贾宝玉被掉包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贾宝玉被掉包的同时,林黛玉、王熙凤、金鸳鸯、史湘云等人也都中招(他们也被掉包了)。
而将他们掉包的人就是梨香院的那群戏子:龄官、藕官、芳官、蕊官等人。龄官的长相本来就像林黛玉,他们整天模仿他们、探知他们、接近他们。等一切准备妥当。仇大人(仇都尉)带领好几位司官闯进了贾府,而那些“司官”都是戏子扮演的。他们冒充是衙门的巡捕把贾府的人抓起来、抄查贾府(书中的贾府也就是清王朝的政府部门)。贾府的下人,如平儿、秋桐等人和外来势力配合,把真王熙凤看管、并软禁起来;假王熙凤抄查大观园的细节就在这时候上演。这一抄查,贾府所有的秘密都暴露无遗,不仅有闯入贾府的人希望得到的东西、就连闯入者没想到的事情(贾府的各种丑事和机密事情)也被查出来了。贾府还能不败?!
再加上,戏子们冒充贾府的人,挑拨离间,让他们父子、亲情、手足之间相互猜忌、互相残杀。贾府(也就是清王朝)焉能不亡?
等到贾府的主子、重量级的人物全都死光了之后,演双簧的(真假“两番人”)就消失了,谁也不知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正史记载的都是 “天外事”,根本没有道出真实的内幕来(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只有《红楼梦》这本“野史”记录了真实情况。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红楼梦》书的背面的故事。
2022年1月19日星期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