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到的《水浒传》,是一种七十一回的版本,第七十一回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我以为那就是梁山英雄们的结局,以后他们就是在梁山上过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生活。到了1974年批《水浒》运动时,听毛主席讲,“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才知道水浒英雄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么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呢?这是我当时急于想弄清的事情。不久,为了配合批判运动,出版了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两种版本的《水浒传》。在一百回本《水浒传》中,梁山英雄们在“排座次”以后,又接受了朝廷招安,去征讨犯境的辽兵,最后到江南征剿同为农民起义的方腊;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则在征方腊之前,还有征剿河北田虎和山西王庆的内容。要打仗,就会有“牺牲”,但梁山一百零八将在征辽国和田虎、王庆时,未死一人,而在最后征方腊时,则伤亡惨重。至战争结束,共阵亡59人,其中有秦明、董平、徐宁、张清、史进、索超等猛将;此外,又有林冲、杨志、杨雄等病故11人;还朝途中离去6人;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武松在六和寺出家等;还朝受封者仅23人。而受封不久,宋江、卢俊义就被奸臣害死,吴用、花荣为宋江自缢,李逵被宋江事先毒死,其他众人,除关胜、呼延灼、朱仝三人,也都辞官而去。呼延灼后来还在《说岳》中出现,时金兵犯境,朝廷无人迎战,呼延灼已年近七旬,解甲归里,又重新披挂,迎战金兀术,招架不住,急返回城,因马失前蹄跌落,被金兀术用大斧砍死。这就是我所关心的《水浒传》的结局。
后来我又看到一种金圣叹删改本《水浒传》,将《水浒全传》原书第一回改为楔子,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以后的内容删去,共七十回,连楔子也是七十一回;与原来的七十一回不同的,是将第七十回的“排座次”改为“惊恶梦”,写卢俊义梦见梁山泊全伙被济州太守张叔夜剿尽作为全书的结局。书曰:
是夜,卢俊义归卧帐中,便得一梦。梦见一个其身甚长,手挽宝弓,自称:“我是嵇康(影张叔夜字),要与大宋皇帝收捕贼人。汝等及早各各自缚,免得费我手脚。”卢俊义梦中听了此言,不觉怒从心起,便提了朴刀,直戳过去,却戳不着,刀头先已折了。卢俊义心慌,便弃手中折刀,再去刀架上拣时,只见许多刀枪剑戟,齐齐都坏。那人早已赶到背后,卢俊义只得提起拳头,劈面打去。却被那人只一弓梢,卢俊义右臂早断,扑地跌倒。那人便从腰里解下绳索,捆缚做一块,拖去一个所在。那人南面正坐。只听得门外无数人哭声震地,一行人哭着膝行进来。卢俊义看时,却都绑缚着,便是宋江等一百七人。卢俊义梦中大惊。只见那人拍案骂道:“万死狂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以何法治天下?刽子手何在!”说时迟,那时快,一声令下,蜂拥出行刑刽子二百一十六人,两个伏侍一个,将宋江、卢俊义等一百单八个好汉,在于堂下草里,一齐处斩。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金圣叹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痛恨梁山的反叛行为,他的主张又是征剿,而不赞成招安,便以梦想的形式将梁山英雄们斩尽杀绝作为结局;都说金圣叹文字好,但这篇文字做得却很拙劣,看来他也就是批批别人文章的能耐。另有一个叫俞万春的文人,生于一个地主官吏家庭,青年时随其父在广东任所,多次亲身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运动。此人甚赞成金圣叹的观点,但又不满意于金圣叹的剿灭梁山“盜贼”仅是一个梦,他要实现他的梦想,于是,演绎出一部宋江等人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荡寇志》,共七十回。由于是接着《水浒传》第七十回以后所写,所以又名《结水浒传》。
《荡寇志》中的主人公是陈希真、陈丽卿父女,他们在济州太守张叔夜统率下,征讨梁山,将梁山英雄一一剿灭。作者的用意非常明显:梁山盗匪何足惧哉,仅用一老头、一女人就可剿尽。书中梁山英雄们的结局都很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柴进、李逵等36人,被俘后,被绑赴市曹,凌迟处死。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没羽箭张清、小李广花荣等皆战死。善于射箭的花荣竟死于箭下,而且还是被一个女人射死。豹子头林冲被他在京师做教头时的同僚王进阵前骂倒,卧床半月而死。花和尚鲁智深因厮杀太久,精神失常,疯颠而死。武松被对手三将用车轮战法,轮番上阵,累得筋疲力尽,衰竭而死。其他头领也非死即亡,就连不在第一线冲锋厮杀者,也未幸免:神医安道全病死,钉马掌的皇甫端因马惊被踩死,轰天雷凌振被火炮爆炸炸死……
《荡寇志》的作者在书前引言中说:“你道这书为何而作?缘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而不以宋江为忠义。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真是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因想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的事,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俞万春死后第二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为了配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在南京刻印《荡寇志》,尚未付印,咸丰三年,太平军攻下南京,清政府官员逃往苏州,将《荡寇志》刻版带至苏州大量印行。接着,广州也“急以袖珍版刻播此书于乡邑间,以资劝惩”。咸丰七年又重刻此书。咸丰十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攻下苏州,将《荡寇志》版片尽行焚毁。太平天国失败后,同治十年,《荡寇志》又以大字刻本大量印行。
《荡寇志》在新中国建国以后,因被认为观点反动,印行量很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作为《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中的一种,曾出版过一次,我于1985年,在我市新华书店秋季特价书市买到一部。全书69万余字,从1985年只到2017年2月才看完,竟用了32年时间。看到那些为我所热爱的梁山英雄,一一被绳捆索缚,斩尽杀绝,感情上真正难以接受。此书的文字尚好,但情节与细节太牵强附会,编造痕迹太重,颇似现在无聊的电视剧;俞万春的文学功力,还是远不能与施耐庵相比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