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以自己对社会与现实的理解和感悟,用自身独特的文字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读者们构造了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经典故事。从故事中发疑惑,从疑惑中思警醒,提出对整个时局的中肯意见。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有的放矢’之作,从《春明外史》到《金粉世家》再到《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在不同时期对时事的用心关怀,是通过对时局的几近本真态的描述形成思想意识上的转变流露到文词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意在言外,大器从容的美。因为有了思想的厚度,所以有了力透纸背的涵蕴,所以有了大家对《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的肯定和认同。
《金粉世家》的主人公冷清秋禁不住富家子弟金燕西的热烈追求嫁给了他,由一个对生活充满理想与爱的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旧式大家庭的少奶奶,封建的思想禁锢了她。后当金家穷困潦倒时,金燕西的纨绔子弟作风不改,又加上金燕西与白秀珠的感情纠缠、金家与白家的政治关系,导致了金冷两人关系的破裂。
《啼笑因缘》围绕着主人公樊家树的视野展开剧情。阐述了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等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一个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心路历程的描写,表达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突出了人在困境之时的互相扶持和依赖,不失正义之气。在人际关系网中,为我们上演了一出有泪有笑的情缘戏剧,让读者为之感慨与深思。
《啼笑因缘》继承了《金粉世家》运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描述故事的方法。在情节处理上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刻画上(如冷清秋和樊家树)都力图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给人以饱满的圆形人物的形象。《啼笑因缘》在第三回中写凤喜的绞手帕,第六回的秀姑的剪指甲,二十多回时樊家树的二次摔跤,《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对冷清秋的油腔滑调和痴情,都仿佛放电影的特写镜头似的把人物的个性突显了出来。文字少用长句和复句,以简短的句式造就简洁干练的文风,给人以一种清新明了之感。因为这些优点,人们竞相传阅张先生的作品,并受到了众口一致的好评。
但是,这毕竟是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所以两者的社会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从而导致两者的差别。对发生在周遭的故事的用心用情描述,意味从故事本身生发到社会问题的某个层面。首先,《金粉世家》的结局是比较迷惘的,没有告诉读者主人公的打算与想法,也没有给人物铺设一条预定的路。这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无助感,张恨水先生在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中尚未找到出路,也还没有看到新生的希望。在这么一种背景下,赋予结尾一个不肯定的问号是可以理解的。《啼笑因缘》却不同,这是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一个民族水深为热的年代,张先生终于找到了年轻的可以为国呐喊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一群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具体地说是普通的有爱国心的年轻人)的灵魂发出的呐喊。他们有他们的缺点,他们也有他们的数不清的感情牵绊,但他们是感性善良的。在最后的结局里,关秀姑的爱国,何丽娜劝说父亲的投资开医院开研究所,都给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想象。再次,在家长制方面,《啼笑因缘》不比《金粉世家》——个体推不翻旧势力的无奈因而最终只能低头,他比《金粉世家》民主得多,也亲切自然得多。最后,《金粉世家》的主旨是对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家族的描述与嘲讽,《啼笑因缘》是在‘啼笑’中看了人世与世事,明辩丑陋与美丽,痛苦与挣扎,前路与末路。
有些人把张恨水先生归为新鸳鸯蝴蝶派,认为张先生的作品不脱男女缠绵之事,属于周瘦鹃一类,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张恨水虽写男女情事,却不拘于男女之事,是以男女之事看家国天下,而收‘一斑窥全豹’的效果(这一点,在国外的家庭剧《娜拉的出走》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加之张先生采用章回小说分目的形式,更易为长期受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影响的国民所接受。
张恨水先生为我们创作了许多宝贵的文字作品,这些作品在现在依然有不可能替代的深刻意义。张先生一生勤奋,著述颇丰。在他的身上,有着一个文化人的兢兢业业和人格操守。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思想的闪光和灵魂的睿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