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逆向的艺术视觉与强烈的批判精神——许峰诗歌作品《致荷花》浅评

时间:2020/1/11 作者: 邓三君 热度: 201615
  最近,许峰诗歌创作似乎到了痴癫的地步,有时一天发几首诗歌过来让我品鉴。面对如此诗痴,我在心里暗暗说:现在的许峰,简直就成了诗癫一枚矣!

  有位颇通律诗要旨的晚辈读了许峰的诗后在我微信里留言:“虽能显品质,但于韵未工”。我给他的回复是:“良驹本有道,野马却无缰”。哎嘿,你还别说,许峰的诗,除了平仄之外,立意、语言、韵脚还真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中也不乏人生感悟至深与艺术表现臻美的绝美好诗,所以我谓他是诗坛的一匹黑马。

  何谓好诗?我以为能引起人们普遍共鸣,能在众多读者的心海激起浪花的诗歌就是好诗。那是人们言而没言、言不敢言、言而无法言的诗意呈现。许峰的《致荷花》:“亭亭玉立享誉高,污泥托举竞风骚/自是洁来还洁去,莫忘糟糠孕妖娆!”就是一首被读过的朋友普遍称赞,在许多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的好诗。短短四句,为何能获得如此效应,本文欲从艺术视觉和批判精神两个方面试作浅评。

  1

  逆向的艺术视觉带给读者全新的思维空间,使得诗歌具有了全新的审美维度,从而获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描写荷花的诗文大多是赞美的,尤以北宋诗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为著名。除此之外,大多数则是描写景象的诗句,如:“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等等。许峰却与古今诗人逆向而行,全诗不仅写景,更在写意;不仅写意,更在辩意。人们在欣赏荷花的时候,大多赞叹那千姿百态,歌咏那艳艳妖红,可是许峰却不同,他从荷花的热烈与怒放中,想到的是何以为是:成因与源流。他从一个生命的现象,追溯到生命的本质,颇具西方哲人之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坚信在“亭亭玉立享誉高”“自是洁来还洁去”的背后,一定有其支撑的原点和基础,有其厚重的积淀和托举,于是诗人便提出了“莫忘糟糠孕妖娆”的警句。其与中国诸多俗语,如“喝水不忘挖井人”、“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莫要过河拆桥”、“樱桃好吃树难栽”等等有异曲同工之理。

  这首诗好就好在诗人看事物的视角不随流,不附和,不大同,独辟蹊径,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叫人静心三思。这就是审美逆向思维带来的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审美逆向思维是审美中朝着主体指向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本诗从特定审美对象的现时状态出发,根据对象的发展态势朝着它的相反方向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从而把握对象的起始源头及其形成过程,并在审美探究中,纵向全面地把握对象审美特性及其历史渊源。诗人在思考过程中,发掘出主体对象的内在矛盾和不合理性,产生与同化和顺应作用相反的逆反心理,作出与特定对象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象的创造者、评论者的审美评价相反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许峰的诗,就不同寻常,非同一般。就有如在操场上列队训练,所有人都朝前走,而独独有一人往后奔,可见那场面该是多么别具一格、别开生面、惹人眼目。

  近期他这类的诗歌还有不少,如《咏百花》《叹垂柳》《咏风筝》等,都是逆向思维的诗歌品相,给我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文学感受和扣人心弦的人生思考。

  2

  批判精神是此诗获得共鸣的关键所在。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更加美好。

  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是批判的必要条件,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批判本身。许峰,正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很多场合,他都能直抒己见,而且很多观点与众不同,甚至相悖,所以有些人说他喜欢屌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这正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独立的一种表现。而这首《致荷花》的诗,恰恰是体现许峰具有批判精神的典型作品之一。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各项事业中,的确涌现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在成名成家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权力与荣誉。可是有的人却在“亭亭玉立”之后,忘却了“污泥”的托举和“糟糠”的孕育,慢慢地就自以为是、不可一世、惟我独尊、骄横跋扈起来。这点与许峰的为人处世形成鲜明对比。据我所知,许峰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其“进步”的速度并不算快,可是他却总是记得在他人生中,帮助过他、提携过他,甚至鞭策过他的领导与同事。尤其是对那些已经退休和离职的人,他更是感恩在怀,每每不忘。逢年过节,他都忘不了去看望他跟过的老领导,请他们聚一聚。有的老领导去世了,其遗孀他也一如既往的去看望。遇到机会和条件,他还经常组织老领导和老同事们出去走一走,以体现他对同事的关心和对朋友的温情。所以,无论是在职的领导和同事,还是退休多年的领导和朋友,一提到许峰,都说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许峰之所以如此,他始终记得他非常敬重的一位老领导不止一次给他的提示:“你帮了别人要马上忘掉,因为你帮过的人中会有很多会忘记你。如果你天天计较这些会被气死。别人帮过你,要记一辈子,这是做人的起码良心——不要忘本!”

  而在现实生活中,忘恩负义的人也的确不少。有的人在成名成家、身居高位之后,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记了领导的栽培之恩,忘记了同事的荐举之恩,看到的只是“光鲜”与“艳丽”,忘却了自己的“根”与“源”,在社会生活中制造了极其不和谐的氛围,让人们失望与寒心。许峰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对这种人生的冷暖深有体会。他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带过不少学生,到地方后也力所能及的帮助过不少人。在这些人中,有军队的将军,有出过几十部作品的专业作家,有活跃在军地领导岗位的官员,他们中的不少人,那怕身处天南地北,只要到了广东,都要专程到惠州来看望许峰这位“老师”和“老大哥”。但许峰在部队和地方,也碰到过广东人骂的那种“反骨仔”,许峰曾倾其所能给予帮,等其得势以后,却反过来咬人一口。许峰并不需要人家记得自己的好,但也不能接受恩将仇报,这在许峰心里成为一个暗痛。许峰经常自嘲:如果不是那位老领导的话入心入肺,自己早被气死了。我的理解是:许峰乐于帮助别人是出了名的,他甚至用他微薄之力改变过不少人的命运,但最后又有几个能真正记得他呢。他曾对我说:对多数人讲,人生一世很多不得已,“忘恩”也很正常,但是“负义”的人就太卑劣了。可见在这个问题上他心中有隐痛,这也许是他创作《致荷花》的因由吧。

  《致荷花》这首诗极其形象地揭示了这种社会现象,善意地警示了这种人,巧妙地阐示了这个理。所以他的这首诗在微信里传播后,反响极其强烈。一位南方的退休正厅级领导说:“《致荷花》对社会现实鞭辟入里,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内地一位退休的市长说:“《致荷花》这首诗,把社会的冷暖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许峰这首诗的内涵正是人们想言而没有言的东西,于是赢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

  我的微信朋友圈,开辟了一个《许峰诗歌专栏》,专门发表许峰原创诗歌,有时我也写几句评语,叫“微言微语”。这微有一语双关之意:一是代表微信这种媒体;二是说明我的人微言轻,不足权威。在这首诗的“微言微语”中我如是写道:“此诗独辟蹊径,视角别出,讲出了光鲜背后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世间的好与坏,荣与辱,成与败,怎能评说?”当然,此评的弦外之音,只能意会,不可言表。

  水平有限,笔力不达,恐难揭示诗歌《致荷花》的真谛,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还是请读者诸公自品自鉴、自思自得吧。

  2018年11月12日于闻之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