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不要被西方文化牵着鼻子走

时间:2017/8/22 作者: 林沐风 热度: 93732
  我这个人,身无长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工作之余常看看书,什么都看,只要是我自己感兴趣而其本身又不是太差就行。我还喜欢偶尔掉掉书袋子,写点东西,因为没受过专业的限制,基本上所有题材我都尝试过,不过因为没什么技术含量,写的东西大多都是随心随性的信手拈来,没什么价值。

  而在所有的问题当中,我觉得诗歌是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而且作品越优秀的诗作其作者越有个性——不需要太强大的写作技巧,只需你充分尊重自己的感觉、感受和感情。而我最喜欢的诗人有两个(古体诗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一个是卧轨自杀了的海子,一个是消失于青海湖畔“雪域最大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由于条件的限制,三十岁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外国的诗人,直到前几天从喜马拉雅FM上惊喜地发现大名鼎鼎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的有声书,而且是免费的。

  波德莱尔,何许人也?据别人介绍,他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其作品上承浪漫主义的余绪,下开象征主义的先河,为近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尊奉他为现代派诗歌的鼻祖,而《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以及《可怜的比利时》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这么来认识波德莱尔会不会遭千万人的鄙视、唾骂,说我一成不变、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但是我知道,自从中国从战争上败于西方之后,从物质到文化上向西方看起成了近代一两百年“现今中国人”的习惯了。我不是那种夜郎自大的民族主义者,但我还是想说,你学就学呗,能把好的东西带回中国善莫大焉,可是,你更应该做的是不要被西方的某些权威——所谓的意见领袖所左右。崇洋媚外是什么意思?是不分好坏、不管立场、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地压倒性地摧残自己的文化,而只是为了迎合那一份份的西方文化的“饕餮盛宴”。

  有人可能要问了,你说的是《恶之花》,怎么又扯到崇洋媚外上来了,可是我想说,如果我先不破除你迷信的习惯,等会儿告诉你九天神佛其实都只是虚构的实情的话,你是很难接受的。这也就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造神”模式:先打到旧的,树立新的就容易多了。

  我读《恶之花》的时候,还是同意个别人的部分评价的:那就是波德莱尔的作品大多以丑为美,他追求的不是能打动你,而只是想向世界宣战——我波德莱尔就是要写那些别人不敢写、不肯写、不愿写的东西。说句实话,我是很敬佩那些叛逆者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敢于向任何人叫板的勇气、态度,我心向往之。只不过,如果不是翻译出了问题的话,《恶之花》真的算不得是一部上成诗集。我猜想可能是这样的:波德莱尔写着诗篇的时候因为他风格的与众不同(但绝不是诗歌本身质量)得到过某位文豪的称赞,进入了文学圈,而那些文化圈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学水平,明明不是很喜欢但还是随声附和,《恶之花》就在文化圈子的影响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时候正好遇到求知若渴的第一批接触波德莱尔的中国文人,虽然自己水平有限,再加上当时中国文化的积贫积弱而导致的自卑,依然要在西方名流面前托大、装大尾巴狼。结果是连自己都骗了,又怎么不回去骗国人呢,最后一传十,十传百,而且是代代相传,终于造就了如今《恶之花》与其本身固有的质量应得地位极其不符的尴尬境地。

  要说《恶之花》完全没有影响我也不尽然,虽然他没有打动我,但至少“恶心”到我了。又有人说了,你这么贬斥大家的作品,无非就是想通过踩大腿往上爬罢了,跟那些沽名钓誉人云亦云的文人名士们有何区别呢?我只想说,其实我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内心没有如同你猜测的那种想法,但是这世界上有那么多有名的诗人我没踩,为何要跟波德莱尔过不去呢?虽然不能完全自证我清白,但是你也有明白波德莱尔的诗作绝对不算是瑕不掩瑜的作品。

  说他“恶心到我了”不是说《恶之花》中有太多的蝇营狗苟,而是他降低了大众对诗歌的基本追求。以丑为美也就罢了,他还什么东西都拿来讴歌,他让人觉得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作诗的天份——以波德莱尔的标准来看,信手拈来的只言片语你说他是诗他就是诗。但这绝不是波德莱尔的亲民的表现,而只是他因为慵懒而懈怠的涂鸦之作给诗歌这个本来高大上的问题蒙上了泛滥的阴影——有跟多的人来写诗固然不错,但是人间从此垃圾成堆,不可怕吗?想想什么人都可以当的老师会误了多少子弟,想想人人都宣称自己的诗歌与月同辉是多么尴尬,想想再也没有“信雅达”的追求人间到底是风花雪月还是蝇营狗苟呢?想想自成杨万里创造了“诚斋体”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又少了多少灵动、雅致呢?

  我们的文化还很落后是个事实,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囫囵吞枣,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要,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伪存真,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追求。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想攻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我只是以它为例子探讨这么多年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以及应有的正确态度。

  亚里斯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固然我不提倡你为了真理六亲不认,但我还是建议你带着自己的脑袋去学习别人的天地万物,因为如果你盲目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即使把别人的脑袋换到你的身躯依然是别人的思想,你恐怕还是只会吃喝拉撒睡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