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游记》里“唐僧出长安第一难”的故事

时间:2016/8/5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77205

  《西游记》里描写的是:唐朝有一个叫玄藏法师,号称唐三藏的高僧为了报唐太宗李世民知遇之恩,去“西天如来佛大雷音寺”求取真经的故事。现在读者普遍认为这样故事不应该是宗教的,而应该是哲理的,作者不过是借“唐僧取经的故事”来表达他在人生上的某些感悟,因为“西天如来佛”和“西天大雷音寺”只是宗教中的神祗和地名,现实根本就不存在的。大家这种认识当然是正确的,不过我认为这还不够准确;更准确应该说,整个“唐僧取经的故事”是个寓言故事,寓意作者他要说的事和道理,作者通过它是要表达他在政治上、宗教上、生活上等各方面的认识和看法。那么“唐僧出长安第一难”这个故事是不是寓言故事呢?如果是,寓言什么呢?
  
  书中“唐僧出长安第一难的故事”是说唐僧辞别唐王李世民后,带两个随从离开长安踏上去西天取经道路,他们出长安城到河北卫,沿途受到官府热情招待,顺风顺水,大有“春风得意马蹄尽”之感,不料刚出河北卫,唐僧和随从就被“寅将军”捉住了,随后唐僧骑得白马和两随从被“寅将军”杀掉了,被他拿来招待他的朋友“特处士”和“熊山君”,而且这三个妖怪过了第二天就要吃他了。半夜,唐僧福星高照,“太白金星”把他救下来,说“寅将军”是虎精;“特处士”是野牛精;熊山君是熊精,并让唐僧带他的包袱连夜逃跑(作者意思是说这些表面称“将军”、“处士”、“君”之类的人不是什么善类,他们都是豺狼虎豹,是要吃人的,当然他们在吃人时也带着一付修行、文质彬彬的假面具〉。唐僧得了性命,狼狈出逃,在山上折腾半天,到了天明时,却发现自己落入山坑,且前有虎,后有毒蛇,性命难保矣!就在此时,唐僧身旁恶虎、毒蛇突然消失,有一个叫绰号叫“镇山太保”猎户刘伯钦(猎户刘伯钦,“刘伯钦”谐音“老百姓”。在这里作者指出老百姓才是真正英雄好汉)突然出现救下了唐僧,还邀请唐僧到他家里作客。唐僧捡回一条命,神魂初定跟刘伯钦后面往他家去,他们来到了双叉岭,突然从路旁闯出一只猛虎,刘伯钦不但不害怕,反而说是给他送粮食来了,并与之搏斗,斗了一个时辰,终于打死猛虎,引得唐僧称赞不己。之后,唐僧和刘伯钦两人顺利地回到刘伯钦家,唐僧一边参观刘伯钦家,一边听刘伯钦向他介绍自家里生活一些基本情况,唐僧一边听、一边看,把刘伯钦家中情况了解十有八、九。文章特别介绍刘伯钦家由于家中穷,再加上刘伯钦打下野物都是“荤”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招待唐僧这“取经和尚”,这让刘伯钦感到过意不去,还好刘伯钦母亲很贤惠,张罗出一顿斋饭招待唐僧,唐僧吃得津津有味,就想帮刘伯钦家做点事来回报刘伯钦一家人的盛情。正好刘伯钦家要做法事来超度他死去的父亲,唐僧就帮刘伯钦家做法事,超渡他死去父亲。结果到了晚上刘伯钦死去父亲给刘伯钦一家人托梦,说由于唐僧做法事帮他超渡,现如今他要往富贵人家投胎去也,同时他还要刘伯钦一家人好好感谢唐僧。第二天,刘伯钦夫妻、刘伯钦老母亲不约而同地说起这个梦,相互印证此事(刘伯钦死去父亲因唐僧帮他超度,现在他要投胎到富贵人家)是真的。刘伯钦一家人对唐僧更加热情,还拿出一两银两(这一两银虽不多,但对刘伯钦家来说却来之不易)给唐僧做盘缠,唐僧谢绝刘伯钦一家人的好意,只要求刘伯钦再送一程,刘伯钦自然允诺。于是刘伯钦带上捕猎的器械,直送唐僧来到两界山,并对唐僧说:这山东半边属于大唐,西半边属于鞑靼。那边狼虎,不伏我降,我也不能过界,您自去吧。正当“唐僧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时,山下石厘里孙悟空突然高声叫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唐僧和刘伯钦上前询问,才知道他是以前“大闹天空”孙悟空,因“欺天惘上”被如来佛压在山下五百年,前段时间观音菩萨要去大唐选取经之人,看他有悔意,就让他认取经之人为师父,保他到西天取经。唐僧一听,岂有不愿意之理,连忙把孙悟空从山指山解救出来,收他为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经。“唐僧出长安第一难”的故事大概内容就这些,十分丰富,实际上包括作者所写唐僧“出城逢虎第五难”、“折从落坑第六难”、“双叉岭第七难”、“两界山头第八难”这几难的故事。
  
  我们读者对作者在书中所写唐僧去西天取经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有时感到困惑,有些“难”作者有拼凑之嫌疑,如我上面所说“唐僧出长安第一难”的故事,它实际只能算一“难”,而作者却把它分为四个小“难”,这不是为了拼凑“九九八十一难”而分的吗?
  
  书中“出城逢虎第五难”、“折从落坑第六难”和“双叉岭第七难”这三难,按认真来说,实际只能算是一难,当然作者把它算是三难,也有其道理,要说没道理的,应该是“两界山头第八难”,这那里是难呢?这简直就是唐僧天大的福气啊!大家试想ー下:一个人要去西天取经,路上豺狼虎豹、妖魔鬼怪多如牛毛,他随时都有生命丧失之忧。现在,好了,有一个曾经“大闹过天宫”本领非凡之人要在你身边,为你保驾护航,更何况人家还想认你做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美去吧,唐僧!象这样遭遇,作者竟然说这是“难”,如果它是,我倒希望自己一生中多碰到几个这样的“难”呢。所以书中唐僧收孙悟空为徒绝对不是“难”,作者意思显然也不是这。作者意思是说唐僧在两界山时,收孙悟空为徒之前,面临两难困境,这是“难”。确实是这样的。相送唐僧到两界山猎户刘伯钦人家虽有本领,但那边山虎狼,不伏他降,他又不能越界,所以只能送唐僧到此为止。假如刘伯钦一离开,唐僧自己就得一人往西去,那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了。这对唐僧就是“难”,而且还是“大难”。这种“难”对唐僧来说,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难”。因为书中所写“九九八十一难”中其他某一“难”,唐僧还能指望自己运气好—福星高照,有人来解救他,而在“两界山头”时,收孙悟空为徒前,唐僧处在眼见前途渺茫,而又必须孤身一人往前进的困境,那才是人生中最大危机、最大的“难”啊。不是吗?前面道路上不知还有多少“难”在等待你,其中每个“难”都有可能让你粉身碎骨,而你却必须往前进,还不能后退。可谓是前也是死;退也是死。因为你假如往前进,你不可能永远希望你一有“难”有人来解救你吧,所以你此去必死无疑;假如你往后退,退也是死,欺君之罪也是死罪。唐僧啊唐僧,单凭你一腔热血可不行啊,你难道没听俗语说“金钢钻不揽瓷器活”这句话吗,要是“去西天取经”这么容易,在你之前早有人把“经”取回了,那里还等你去取呢?你这不是自寻死路吗?然而,只有你有勇气,最大危机往往也是最大转机。现在,有人在你面临两“死”之际,自动站出来,说要帮你破解这最大“难”,作为当事人唐僧见此怎么不欣喜若狂呢?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勇气”会带来“福气”。ー个人你本领有限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勇气。就象书中唐僧ー遇到“妖魔鬼怪”就只会求饶和哭,但就是他这样的人,能够到十万八千外的西天取得真经,因为他有勇气去取经,而其他比他有本事之人却做不到,缺少的就是唐僧的勇气。难怪有人说:人生中失去财富、地位,这不算什么;失去尊严,人生失去一半;失去勇气,人生就完全失去了,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
  
  书中“两界山”这个地名是作者杜撰的,目的是为了表示主人公唐僧当时面临“两难”处境。
  
  “唐僧出长安第一难”整个故事实际是描写一位象“唐僧”一样的读书人,因他一试中举,从十万个应试读书人中脱颖而去,被封建朝廷任命为某一地方官,他在去上任路途中及他初到地方时碰到一些实际情况,这些情况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老百姓才是真正英雄好汉,而那些在社会上有名望、有知识的人不但是靠不住的人,而且还是“要吃他身上肉”的妖怪(损害大家利益的坏人)。带着这种看法,“唐僧”上山下乡经常到他管辖区域内老百姓家访贫问苦,了解老百姓生产、收入情况,此举得到广大老百姓欢迎和热情招待。但他对此不但丝毫没感到高兴,反而忧心忡忡—“去西天去取经”路还长着呢,他孤身一个如何能到达呢?今后要做得工作还多着呢,单靠他一个人那能行呢?怎么办?当然需要人才。可是人才那里去找?“唐僧”—这位刚被朝廷任命新县令,深感自己缺少人手,无法深入开展工作而陷入苦恼、惶恐之中。就在这时,有人向“唐僧”推荐作者。作者吴承恩年青时因屡考不中而对现实十分不满,曾带头“大闹天宫”,十分有本领,连皇帝都拿他毫无办法(书中“孙悟空大闹天宫”故事实指作者曾经带头反对官府制定不合理税收政策及官商的特权)。不过他现在有悔意,且整个人又被佛教思想控制住了,正在家里闲门思过呢。唐僧听完有关作者这人一些情况后,立马亲自来到作者家中,他想找作者深谈一番,然后邀他出来协助自己做一些事。不料,“唐僧”一到作者的家作客,就发现作者是乎早就料到他会来似的,已在自己家等候他大驾来临。两人相谈甚欢,交谈中,作者还给“唐僧”一封“唐僧”上级及老师知府陈文矩(书中观音菩萨的原型)的亲笔信。在信中,陈文矩向“唐僧”推荐作者(孙悟空),并说要“去西天取经”非此人不可。“唐僧”看完信,不再犹豫立马邀请作者出来工作,而作者也早有此意,爽快答应“唐僧”的邀请。因为在此之前,当时他的朋友陈文矩(“观音菩萨”)也劝他出来做事,不要老在家里研究佛经什么、做一些无聊之事。书中“唐僧把孙悟空从五指山下石匣解救出来”的故事,应该是指作者成为官府里一位“监生”的经过,只不知是作者找人托关系,还是“唐僧”慧眼认英才而“三顾茅庐”;或者这两者皆有之,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唐僧”这一“解救”,把作者从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变成往西天取经路上的“孙行者”。
  
  这个故事寓意一个领导人单凭自己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身边如果没有人才,什么事也干不成。确实如此。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人帮”,一个领导你愿望再美好,身边没人才,帮你去实行,美好愿望也只会是美好愿望而己,绝对不会变成现实。同时,这篇文章也告诉初为官者:什么人是真正英雄好汉?什么人是自己的“敌人”?老百姓才是真正英雄好汉,而那里称“处士”、“将军”、“君”之类有名望、有影响社会文化人、信佛信道之人、名气响当当之人不但不是什么英雄好汉,还是自己的“敌人”。别听他们平时谈吐文雅,装做一付有修养、有学问的模样,其实他们只是一群一心想吃“你的肉”的“牛鬼蛇神”。自然,对待这两种人,要想有建树为官者们应该采取不同态度。对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去跟自然灾害、自然困难作斗争;对那些称“处士”、“将军”、“君”之类的人,要时刻提防他们,不能让他们抓住你变成了他们“俘虏”,那可真要命,他们要吃“你的肉”的呀。作者啊作者,您这观点可把我们现代人害苦了。当然,我对作者前面观点深表赞同。建设现代化、民主、富强新国家当然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单靠一、两个人杰出人物是无法完成这项光荣、艰巨任务的。至于作者所说称“处士”、“将军”、“君”之类有名望、有影响社会文化人、信佛信道之人、名气响当当之人是“牛鬼蛇神”,这一点,确实需要商榷。比如书中“大闹天空”孙悟空,他不就是有“名望”之人吗?还有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以前不都是个会“吃人”的“妖怪”吗?当然,他们是经过改造过的“妖怪”。如何改造?很简单,让他们去给唐僧做徒弟,跟他一起去西天去经。那么为什么不让“处士”、“将军”、“君”之类的人也跟“唐僧”一齐去取经,而要一棍把他们打死呢?
  
  我曾推断,伟人毛泽东是个《西游记》研究的资深专家,显然这篇文章对毛泽东产生过巨大影响。曾有记者问毛泽东,他所写《沁阳春·雪》里“数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里“风流人物”指得是谁?毛泽东回答是:人民大众。我以前认为他是谦虚,实际应该是指他。看来,我真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在毛泽东心目中,人民大众确实是英雄好汉,这个观点也是《西游记》作者在本故事中的观点。显然,毛泽东与作者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说别的,就连伟人毛泽东所说:“要做事情确定之后,领导干部是关健……”这段话,也可从这故事里找到影子来。至于作者在这故事里所说“知识分子”、“修真修道之人”、“称君之士”是“牛鬼蛇神”,他们是要要吃“唐僧肉”的,也就是说他们是要破坏“取经大业”—损害大家利益、破坏大家建设祥和、幸福社会。作者这个观点也对毛泽东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革命成功之后,对知识分子和社会上各种有“名望”之人采取态度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据说,毛泽东在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前,只身带一部《西游记》在湖南湘潭“滴水洞”休假一个月,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可大胆猜测毛泽东他当时就是在认真研究这篇文章。有人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看成是毛泽东在嫉妒当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威望和名声,这纯粹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纯粹就是在贬低毛泽东。毛泽东如果是这种人,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把他当作“二十世纪世界十大伟人之一”吗?只要我们大家稍有点头脑,就不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或者是有意造谣攻击的言论。当然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用方法十分不对。对“处士”、“将军”、“君”之类有名望、有影响社会文化人、信佛信道之人、名气响当当之人,要改造他们,不是要把他们关进“牛棚”,开群众批斗大会在会上给他们挂“狗牌”、批斗他们,那样也改造不了他们,只会使他们表面装“老实”,而应该是让他们成为您老人家的学生,跟着您一起去“马克思处取经”。如果您当时能这么做,也不会出现您逝世之后,想抹黑、攻击您情况出现了。现在由于某些原因,大家都对“文化大革命”讳莫如深,其实事情很明白。这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美好的愿望;糊涂的作法;不良的后果。
  
  好了,不谈政治。毛泽东也好!文化大革命也好!后人对此自会有公论,在这里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以免自找麻烦,被“小人”报复。
  
  总之,作者认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英雄好汉,要战胜自然灾害,必须依靠他们,至于要跟西天路上“妖魔鬼怪”斗,那得靠唐僧的“徒弟”们了,所以建立一支有理想、有组织纪律的管理社会队伍十分有必要。这支队伍的人员准许他们素质参差不齐—身上本领有高有低、各人有各人私心杂念,但在往后十四年取经过程中,他们必须有坚强信念和不怕牺牲的勇气,只有这样的人,当他们遇到再大困难和险阻,甚至危及他们生命之时,他们才能一如即往、不改初衷往“西天如来佛”处进发,不取“真经”誓不罢休。只有这样队伍,才可能取回真经,才能保“唐王江山永固”,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和平、安祥、幸福社会里。那么这支队伍成员是那些人呢?当然是带头人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和唐僧“坐骑”—白龙马(小白龙)了。我曾在〖《西游记》里主要角色暗寓对象是什么?〗一文中,说唐僧是理学家们;孙悟空是城市新市民;猪八戒是农民;沙和尚是军人。他们这些人就是“知识分子”加上“工农兵”。毛泽东在“文革”时把““知识分子”当作“臭老九”,显然跟作者观点有点出入。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出来书中“唐僧出长安第一难”的故事,就是寓意一个有理想但却没一点思想准备的社会管理者刚开始工作时碰到一些困难,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英雄好汉,往后要战胜自然困难和灾害只能依靠他们,其他人是靠不住的。同时,这些经历让他感到单靠一个人有美好愿望是不够,要“去西天取经”必须身边有人协助,没人协助寸步难行。由此,我们读者也就知道整个“唐僧取经的故事”不是什么宗教故事,而是作者在构思如何建设一个美好,祥和、幸福的社会的设想和愿望。如果要说这故事对现在还有什么重大意义?要我说,那就是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失败的,因为我们从西方先进国家取回的是“假经”,西方先进国家“真经”(以法治国),我们忘记取了。去取经,真经不取,反而把人家一些不要“破”经取回,还当做“圣物”供着。这很讽刺,是不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