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凤仙郡”应该是“奉先郡”,“凤仙”谐音“奉先”,“奉先”在这里有“奉祖先之命”之意。“奉先郡”就是“奉行前人制定规范的地方”;“凤仙郡”郡守上官氏,姓奇特,但也属百家姓。意这地方的官员行为和做事虽有点“奇特”,但也实属正常。这篇文章主旨是关于健全官员行为规范问题的探讨和摸索,用现代话说就是: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故事是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到天竺国外郡一个叫凤仙郡的地方,这地方连年干旱,老百姓苦不堪言,郡守爱民不忍见老百姓受苦,出榜文招收天下能降雨的法师,以解当地燃眉之极。人工降雨,对孙悟空来说那不是小事一桩吗?孙悟空在唐僧教导下,当然关健他也想做好事,于是他招来东海龙王让他降雨,结果东海龙王敖广却说,阵雨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他临时来没准备,另一方面必须得到玉皇大帝的批准,玉皇大帝让他降多少雨他才能降多少雨,他丝毫不能违背,叫他私下降雨,他不敢。而且东海龙王还说你孙悟空不是门路熟,自己去找玉帝下旨让他降雨,那时要降多少,就降多少。孙悟空听东海龙王言之有理,就腾云驾雾上天去,到天上,天上与他熟悉神仙都说凤仙郡不能下雨,因为凤仙郡郡侯得罪玉帝,孙悟空不信,非见天上最高神仙玉帝不可,结果玉帝也不给他面子,只是说凤仙郡郡守十分无礼,应该受到惩罚。孙悟空高兴而来,败兴而归,归来后责问凤仙郡郡守上官候,问他到底作出什么无礼的事,以致让玉帝那么生气、从而风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使风仙郡老百姓跟之遭殃呢?凤仙郡郡守却觉自己很枉冤,说自己只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玉帝生日这一天,他在官衙祭天,不料他老婆与之吵架,他一怒之下推倒供奉玉帝祭品,并唤来狗把散在地上奉供祭品吃了,其他什么也没做。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天皇玉帝正好畅游天界,欣赏天上和人间美景,游到凤仙郡上空感到肚子饿,正要吃凤仙郡侯上官氏祭天素馔,不料此人突然推倒素馔,并唤来狗把素馔吃了,还口出秽言,玉帝见此勃然大怒,以为自己威严受到下面“贱”民的轻视,于是订下“披香殿三事”,让“凤仙郡”三年不下雨,以致“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孙悟空知道“凤仙郡侯”得罪玉帝是这样事后,赶紧把天上天师所说“此事当以善解”办法教给凤仙郡侯,让他念佛看经,还告诫他说:“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这段描写十分怪异。按理说,孙悟空应该叫凤仙郡侯敬奉天皇玉帝才对。比如你得罪一个人,结果受到这个人的惩罚,你想免于惩罚,当然得巴结、讨好这个人才对啊,那里会有人劝你去巴结、讨好另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人,这不是耍人家吗?不过,文中凤仙郡侯听了孙悟空教的办法,却赶紧这么做,一点也没觉孙悟空在耍他。这样逻辑不通奇怪的描写,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话说凤仙郡侯听孙悟空说这么慎重,赶紧按孙悟空所说去做。文章写道: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这段文字乍一看充满说教味道,实则是说“凤仙郡”自郡侯起上上下下都按孙悟空所说去做,大造舆论攻势。在古代,你想改变一个皇帝的决定,只有给他舆论压力这一途外,别无他法。当然,这还不够,还得给他台阶下。做完这些后,孙悟空又到天上去,这一次他只对天上群神仙说凤仙郡人人向善、拜佛念经情况,天上群神仙听了很高兴,都认为凤仙郡应该下雨了,“直符使者”也把“凤仙郡”人人向善情况汇报给玉帝,玉帝很高兴,叫来披香殿执事查问披香殿他所立三事的情况,得知米山、面山消失了、黄金链也被火烧断了,玉帝立马命能下雨群神到凤仙郡上空与孙悟空先前己带雷部神仙在此会合,于是众神仙同力施为,下了一场久违大雨,终于解了凤仙郡旱情。
这个神话故事中“凤仙郡”应该是暗指作者为吏某府;“凤仙郡侯”暗指这府里某些做事古板、奇特但爱民的好官;玉帝当然是暗指当时嘉靖皇帝;“凤仙郡侯”把祭天素馔推倒,唤狗来吃,让玉帝吃不到,而迁怒“凤仙郡”一郡臣民的故事,寓意“凤仙郡”当地有些做事古板、奇特但爱民的好官无意中得罪嘉靖帝,从而连累“凤仙郡”当地百姓吃苦。现实中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作者和他的上级“唐僧”到某一地上任,发现此地旱灾多年,朝廷对此却不闻不问,没有赈济灾民。作者刚开始还认为这是当地官员没“门路”,所以上头人不关心这件事,他认为自己和“东海龙王”(一位管钱粮税务官)很熟,去那里搞得赞助来救济灾民,还不是小事一桩吗。结果作者到朋友“东海龙王敖广”那里一开口,敖广却对作者说:他有钱是有钱,但这钱是国库里的钱,要用得皇帝同意,私下动用这笔钱,他会被皇帝砍头的。他还对作者说,你门路熟,只要到皇帝那里求一道圣旨,你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如果你实在急得用钱,他本人有一些小财产,你先拿去用吧!作者听朋友“东海龙王”敖广这么说,觉有理,赶紧去上面朝廷活动,这一活动,却又让他十分失望,他在朝廷为官那些朋友竟然劝他不要多管闲事。作者赶紧问他朋友:这是怎么一回事?他的朋友于是悄悄告诉作者:他们早就听闻此事(凤仙郡三年大灾、灾民饿死无数),对灾民也十分同情,可是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厌恶“凤仙郡郡候”,所以无人敢主张开仓赈济凤仙郡灾民。而嘉靖皇帝为什么厌恶“凤仙郡郡候”呢?这是因为“凤仙郡郡候”曾经无意中做过一件事得罪了他。这件“凤仙郡郡候无意得罪嘉靖皇帝”之事,书中是“凤仙郡郡候”无意推倒祭天素馔,我估计现实是这样的。作者生活时期,是明嘉靖年间,这位明嘉靖皇帝平生十分荒唐,他听信一帮江湖术士的胡吹,竟然在宫中炼起所谓“仙丹”来,而这“仙丹”需要大量少女的“初葵”(初次“月信”)为材料。要少女的“初葵”当然得有大量的少女,宫中宫女无数,但“初葵”者不多,怎么办?要求各地选送?这事毕竟不光彩,当然不行。那只能暗中派身边“术士”们去全国各地去赎买未“初葵”少女。于是有些“术士”领嘉靖帝的旨意悄悄来到“凤仙郡”来贩卖人口,假如“凤仙郡”有些做事古板的官员认为“江湖术士”的“炼丹术”是邪术,并严惩这些来“凤仙郡”贩卖人口“江湖术士”,假如这些术士回京向嘉靖一挑拨,“凤仙郡”这些官员不就无意得罪嘉靖皇帝了吗?嘉靖皇帝肯定会这么认为,你们竟然说道士“炼丹术”是邪术,这不是在含沙射影骂我愚蠢吗?你们严惩术士,这不是打我脸吗?好吧,你们等着,我会让你们哭得都来不及。或者,现实是这样的。据史料说,嘉靖皇帝曾被宫女们用绳子束脖子,差一点就死掉了。而这批宫女就是各地选送“初葵”者,她们因羞于被取“初葵”而报复嘉靖这荒唐的皇帝。事后嘉靖皇帝追究责任,假如带头想束死他的宫女是“凤仙郡”选送的,那“凤仙郡侯”不就受到无妄之灾了,象嘉靖皇帝这种人不迁怒“凤仙郡侯”才怪呢。根据文章里孙悟空对“凤仙郡侯”态度来看,“凤仙郡侯”无意得罪嘉靖皇帝应该是指这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当然,“凤仙郡侯”无意得罪玉帝之事,在现实中不一定非我上面所说这二件事,也许是其他事也未可知。
好了,现在我们不管“凤仙郡侯”是严惩“江湖术士”,还是想拍嘉靖皇帝马屁结果拍到马蹄上,总之他们无意之中得罪嘉靖这鸡肚小肠皇帝这事却是千真万确的,这下来有罪够他们受的啦。终于,机会来了。“凤仙郡”遇到大灾之年,当地官员赶紧把灾情上报,要求朝廷减免当地各种税收、拔款救灾,结果嘉靖这坏皇帝看到这奏章,想起往事(“凤仙郡侯”无意之中得罪他),金口一开道:不行!“凤仙郡”那地方富裕得好,免什么税?救什么灾?而他的大臣们都知道“凤仙郡”灾情很严重,不救不行,不过他们主子既然这么说,那一个不开眼傢伙还敢去理“凤仙郡”这闲事呢!第一年如此、第二年如此、第三年亦是如此……眼见“凤仙郡”老百姓就要这样被“凤仙郡”那些做事古板、奇特官员连累死绝了。现在好了,一个“爱民如子”清官来了;更好的是,这位清官(唐僧)还带一个有本领手下(作者)来到“凤仙郡”,这下“凤仙郡”的灾情有望可得缓解,灾民也有望可得到官府救助了。
“唐僧”和作者来到“凤仙郡”辖区内某一县任职,亲眼看到“凤仙郡”受灾的惨状,一方面救灾是他们份内的事;另一方面他们确实也要为“凤仙郡”老百姓做一件好事,所以两人一上任,就为救灾之事忙开了。可是事情就象故事所写一样,作者本来认为这件事(拔款救灾)轻而易举,凭他关系搞定它还不是分分钟钟的事,那曾料想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不过,事情己发生,埋怨“凤仙郡侯”也没有用,现在该怎么办才对呢?“唐僧”和作者两人显然是互相深入商讨这个问题,最后应该是作者出了一个好主意:叫“凤仙郡”所有官员假装不知这事(“凤仙郡”某些官员无意得罪嘉靖这死老头,遭到他的报复,不让朝廷拨款救灾和“凤仙郡”老百姓免交各种税捐),并按时完成朝廷下达给“凤仙郡”各项任务。与此同时,号召“凤仙郡”各级官员积极捐款,解灾民燃眉之急,还要说这笔钱是嘉靖这坏皇帝人出的,让“凤仙郡”老百姓对他歌功颂德。做完这一些,由“唐僧”在向朝廷述职报告中详细地提到,然后由他(作者)再通过在朝廷上班朋友把“凤仙郡”官员所做所为和“凤仙郡”老百姓的反映向嘉靖这坏皇帝做汇报,给他一定舆论压力,说不定嘉靖这坏皇帝一高兴,就不计“凤仙郡”官员以前无意得罪他的事,并下旨拯灾。事情果然如作者所料,嘉靖皇帝听到手下的人汇报“凤仙郡”官员所作所为,也许是良心发现了,或许迫于舆论压力,立即下旨免去“凤仙郡”上交国库各种税费,还从国库拔给大笔资金用于“凤仙郡”救灾。因为国库里的钱就是他的钱,而他却不差钱,国库钱粮多的是。书中玉帝订下“披香殿三事”:直到狗舔面山、鸡啄米山、灯火烤断黄金锁梃之后,才准下雨。这三事,作者除了讽刺皇帝无聊之外,是乎隐约透露出当时财政宽裕,皇帝拿出一部分钱粮救济“凤仙郡”灾民,那还不是毛毛雨呢?
总之,在“唐僧”和作者的努力下,特别是作者动用他各方面力量,这事圆满得到解决。书中说孙悟空帮“凤仙郡”求得一场大雨缓解旱情后,并没有居功,反而把功劳归功奉命前来行云布雨的天上四部:雨部、雷部、云部、风部之神身上,让“凤仙郡”官民去谢他们,还对四部之神说:“老孙还教郡界中人家,供养高真,遇时节蘸谢。列位从此后,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还来拯救拯救。”孙悟空意思是这场大雨虽然缓解“凤仙郡”的旱情,但今后要风调雨顺,还得靠天上四部之神。作者意思是他虽然争取到一笔救灾款,但这只能解“凤仙郡”燃眉之极,今后救灾工作还需要“朝廷工部”有关官员大力支持。用现在话说,“凤仙郡”今后救灾工作还须“中央民政部门”有关领导鼎力相助。孙悟空虽然不居功,但“凤仙郡”郡侯、老百姓上上下下却对唐僧师徒四人却感恩戴德,还为他们立祠纪念。这说的是,只要当官真心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德的。所以嘛,为官一任,还是造福一方好,我们老百姓真得会感谢你“祖宗十八代”呀。
此文除了讽刺当时皇帝嘉靖荒唐可笑、小肚鸡肠,不以天下苍生为念,反而凭自己喜恶行事,给天下百姓带来无比沉重灾难外,最主要是对于当时官员不规范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作者认为当时官员不规范行为,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只会带来麻烦,而且还会连累他们管理老百姓,给他们带来沉重灾难。不是吗?本来,凤仙郡主上官氏因为无意之中将祭天之物倒在地上喂狗,按理这是人的常情,不能算过错,即使非要说他有错,也只能是他个人触犯玉帝权威。可是玉帝一发怒,订下“披香殿三事”的无聊制度,将对个人的惩罚,强加到全体郡民头上。玉帝说是不准那个地方下雨。直到狗舔面山、鸡啄米山、灯火烤断黄金锁梃之后,才准下雨。真是荒谬、残暴到了极点。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作者认为只能以善去感化皇帝,让皇帝觉自己不能以个人喜恶行事,而应该关心天下老百姓的疾苦,从而改正他的错误,造福他的子民。从之可看出,作者虽然是一位疾世愤俗的古代先进知识分子,但他满脑子都是“忠君”思想,象书中天皇玉帝这死老头所作所为,就应该把他赶下台,因为他不配坐在这位置上,你孙悟空不是自称“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吗,那玉帝如今这么做,不就是把“到你家”机会送到眼前吗?你孙悟空不取玉帝位子还要等待何时呢?当然,有人说这时孙悟空己皈依佛门,头戴金箍咒,他就是有心想造玉帝的反,他也办不到。说这话的人,大概忘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成为皇帝前的经历吧。他造元朝皇帝的反时的身份就是和尚,更何况佛祖教人慈悲为怀、善良行事,你把残暴皇帝赶下台,自己做皇帝,对天下老百姓好,这是最大慈悲,佛祖焉有不答应道理呢?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所说“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的话,绝对不是表示孙悟空要造反、要把玉帝赶下台;所以“凤仙郡侯”这位无意之中得罪皇帝的爱民却作事古板、奇特好官,除了烧香拜佛,祈求老天爷以善感化这残暴皇帝,让他变好外,还有没有办法能阻止这残暴皇帝对他的残酷的报复(诛杀他)吗?
有人曾说过作者写“唐僧师徒过凤仙郡”的故事,是为了批评皇帝口出制度的腐朽性。原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是吗?凤仙郡郡侯无意得罪你玉帝,你玉帝怎么能定下订下“披香殿三事”:直到狗舔尽面山、鸡啄完米山、灯火烤断黄金锁梃之后,才准下雨。这根本无法做到的事,这根本就是你玉帝的想惩罚凤仙郡官员的借口,如此一来,凤仙郡所有郡民不就跟之遭殃了吗?这种皇帝口出制度不是十分腐朽吗?后来,我又想到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作者如批评皇帝口出制度的腐朽性,就等于说他反对皇帝的统治,这不但说他要造皇帝的反,而且还不赞成国家成立帝制,如果作者思想这么先进,那他可以与伟人孙中山相媲美,孙中山先生就是以反帝制而出名的。显然,作者思想不可能这么先进,而且根据文章的笔意,作者并没有骂玉帝残暴。在这故事里,实际上玉帝行为十分残暴和蛮横,凤仙郡郡侯得罪你,你怎能让凤仙郡大旱三年,以致凤仙郡老百姓“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是风中烛”。这样残暴的人还配当统治者吗?对此,作者明显视之不见,反而把过错怪到“凤仙郡郡候”这位可怜虫身上,认为玉帝报复凤仙郡所有臣民,是“凤仙郡郡候”无意得罪他。这是什么狗屁逻辑!这不是“一人获罪,全城遭殃”的翻版吗?所以,这故事如是批评皇帝口出制度的腐朽性的说法,明显是说不通的,说这话的人虽然知道书中“玉帝”暗指当时皇帝嘉靖,却把“玉帝让凤仙都大旱三年”的故事当作真有其事。真是荒唐可笑!你既然知道“玉帝”是借喻,那“玉帝让凤仙都大旱三年”的故事就不是借喻吗?
现实中,一个皇帝没玉帝那么大的“法力”,他不可能让老天爷在一个地方三年不下雨,但一个皇帝他有能力让某一处三年不下雨旱灾严重地方得不到官府一丝一毫的救助。作者编写“玉帝让凤仙都大旱三年”的故事显然是说这,而不是其他的。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作者在书中只说“玉帝”不讲理,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而不骂他残暴和蛮狠;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作者在书中把“凤仙郡”大旱三年一部分责任归咎于“凤仙郡郡侯”做事古板、迂腐上。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谁叫你一个司牧的郡侯十二月二十五要在官衙内祭天,你是不是“吃饱没事干”吗?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象祭天这种“破”事,你一个官员去掺和什么,你不去祭天,那里会发生后来你推倒祭品、唤狗来吃、让玉帝肚子饿吃不到而大发雷霆之怒之事呢?再说,你多此一举要去祭天也就算了,要祭天就好好祭天嘛,干吗要把受自己老婆的气发在祭天素馔上,你这不是对“玉帝”假虔诚吗?不过,现在事情闹得这么大,埋怨、骂你也没用,应该想办法解决这问题,不能再让“凤仙郡”老百姓受苦了。同时,你也需自救,那“玉帝”是个小肚鸡肠的“主”,你做了这种得罪他之事,不遭他报复才怪呢?什么?你问现在要怎么做,才能挽救这件事?这还不简单。得用佛教慈悲思想去感化“玉帝”,让他对“凤仙郡”老百姓所受苦难感同身受,但重要是“凤仙郡”所有老百姓拜佛念经声会使他立下披香殿三事成为现实,这样就能让他“金口重开”—让他手下四部神到“凤仙郡”降雨去,而且降得很充足。
作者在这里明显是说要用舆论压力迫皇帝做出妥协,让他重新考虑要不要救灾问题。当然做这一些还不够,应该再加上皇帝下面好心肠的大臣帮着“凤仙郡”官民在皇帝面前说好话,如此一来皇帝老子一高兴了,就会良心发现,给深受苦难“凤仙郡”老百姓以救济。哎哟,这太麻烦了!今后全国各地遇到“凤仙郡”这么大灾情怎么办?一、无需再让皇帝知道,要不然假如闹灾地方官员象“凤仙郡侯”无意之中得罪“玉帝”,那岂不是又让“凤仙郡”悲剧重演一次吗?当然这么做,皇帝特放权。不过,皇帝不是喜欢玩,这种救灾烦心事,估计皇帝巴不得放权呢!二、这点很重要。地方官私下不许做巴结、讨好皇帝之事,以免发生象“凤仙郡侯”特意在玉帝“生日”这一天在官衙祭天,结果却发生无意中得罪玉帝之事。要我说,这“凤仙郡侯”也太闲了。象这种在某仙神生日准备祭品供奉之事,就应该让自己家属去做,那能自己去做呢?“凤仙郡侯”自己去做,不料事与愿违,不但没能讨好到玉帝,反而招来玉帝的怨恨和报复,使自己变成“可怜虫”,真是活该,只是苦了“凤仙郡”老百姓啊!象“省长”过生日,你一个“县长”去帮忙是应该的,可你却带一大帮手下到人家家里去张罗寿宴之事,这就有点不对了。如果没出事还可,要是我们“省长”老母亲大人因吃你们准备寿宴而得病(老人家体弱消化能力差)。嘿嘿,我们“省长”大人以后对你这“县长”会是何种态度,可想而知!所以嘛,巴结、讨好上级无可厚非,关健是不能太明显,更不能太过了。太过了,一不小心,就会变成“马屁拍不成反拍在马蹄上”。你不信?嘿嘿,你还别不信,你如果有这毛病不改的话,以后有苦头够你吃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篇文章不是批评皇帝口出制度的腐朽性,而是对为官者应该如何遵守一些规范问题的探讨和摸索。当然,我上面分析不一定完全正确,也可能是主观臆测,希望有高明之士能分析出更多、更准确内容来。这一点,我是真心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