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撰写此文讽刺当时皇帝嘉靖是个心里阴暗傢伙,整日里只知摆酒宴,赏笙歌,歌舞升平,以致他身边招来“江湖术士”等一大批阴暗小人。这些小人一心想害正直、善良、想为民办事的好官员,让天下老百姓受尽苦难。同时,作者希望嘉靖皇帝远离小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多关心老百姓生活上疾苦,这样国家幸矣!老百姓幸矣!
在书中,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塑造天竺国王:一个喜好“月下观花”—心地阴暗,整日里只知摆酒宴,赏笙歌,歌舞升平,不管治下“百足之虫”复苏为害、女儿是真是假,让亲生骨肉受尽苦难的“阿斗”,让人看了即对他感到可怜,又感到可气的,反映作者对当时嘉靖皇帝矛盾心态。即痛恨他不关心民间疾苦、听任他身边一帮小人迫害正直、善良、为民办事的好官;又希望他能幡然悔悟,从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远小人;亲贤臣”,关心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作者这种心态,也是封建社会先进知识分子普遍心态。他们满脑子忠君爱国,可是他们往往生不逢时,遇到一个昏君—不以他国家和他臣民为念,只顾自己玩乐,一下子就把他们美好愿望撕得粉碎,于是乎其中家境富裕一些人就会自暴自弃,纵情于酒色宴乐之中;家境一般一些人,就怡惰于山水之中,忘怀于世事之外;还有一部分人,象作者,他们不再以考试中举为念,做不做官对他们来说已无所谓了,他们这些人有时也去官府里做事,象作者成为官府小吏那样,不过那只是解决他们温饱问题,或权宜之举,实际那事
对他们来说己无多大意义,今后日子对这些人来说,最有意义是要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这就可以解释作者为何屡考不中,却能为后世留下一部名署《西游记》的原因。因为考中不考中、做官不做官,对作者来说,己失去意义,不然凭他的才能怎么会屡考不中呢?当然,我这么说,有人会反驳道:作者觉做官没意义,为什么他还要屡不中试屡去考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作者屡次去参加会试,那是应付他的父母的要求,比如他不想考,他父亲硬要他去考,他敢不去考吗?
作者借书中“天竺国假公主设计招唐僧为驸马,想吸其元阳,成太乙金仙”的故事,来暗指嘉靖帝身边一大批“术士”—阴暗小人为了自己利益,绞尽脑汁设计陷害正直、善良、想为民办事的官员;借书中“天竺国王听信他假女儿的话,硬逼唐僧与他假女儿成亲”的故事,讽刺皇帝嘉靖是个亳无主见、整日里只知摆酒宴,赏笙歌,歌舞升平,听小人挑拨离间的庸昏皇帝;借书中“孙悟空收降白兔精”的故事,表达他希望嘉靖皇帝远离小人,亲近贤臣的愿望。然而,这毕竟是作者的愿望,不会成为事实,这嘉靖皇帝从做皇帝到死也没醒悟过来,一直就是如此。我估计这一点,作者也是深知的。不过,在封建社会里,他一介书生能怎么办,总不能起来造反,把昏庸、残暴皇帝赶下台,自己来做皇帝吧,这也不现实啊!所以,他只能这么写,希望糊涂皇帝有朝一日能清醒过来,不然他又能怎么写呢?
这篇文章,作者的笔法确实十分独特和幽默,如书中有一情节描写,说月亮里太阴星官和嫦娥下凡来收怀着私恨下凡白兔精,孙悟空引他们去见天竺国王,想让国王明白真相,这时在国王处的猪八戒看到他以前调戏她不成,反而因此事被玉帝贬下界的霓裳仙子时,一番表现十分有意思。文章写道:正此观看处,猪八戒动了欲心,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认,我和你耍子儿去也。”行者上前,揪着八戒,打了两掌,骂道:“你这个村泼呆子!此是甚么去处,敢动淫心!”八戒道:“拉闲散闷耍子而已!”那太阴君令转仙幢与众嫦娥收回玉兔,径上月宫而去。每当看到此,我总莞尔一笑。作者这么写,可能又会被某些学者和专者看作毫无意义的“废话”。其实,这段文字不是什么“废话”,而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最好的诠释。猪八戒在书中代表农民,也就是老百姓,你皇帝老子天天摆酒宴,赏笙歌,歌舞升平,我们老百姓当然要趁机找乐子玩了。
故事里天竺国王暗指当时皇帝嘉靖,这一点,从唐僧师徒刚到天竺国驿丞向他们介绍天竺国王情况中可知。驿丞道:“现在位爷爷,爱山水花卉,号做恰宗皇帝,改元靖宴,今已二十八年了。”话里“靖宴”,就是“嘉靖”。历史嘉靖皇帝正式称谓就叫怡宗皇帝,在位二十八年,国号嘉靖。“白兔精”暗指嘉靖皇帝身边“江湖术士”。古人把御医称为“月兔”。故事里“白兔精”是月里玉兔为了报私仇私自下凡,变成天竺国王假女儿,把真公主摄到宫外,给孤布金寺老和尚救下她,但她为了免于布给金寺其他和尚侵犯而装疯卖傻。这当然是作者讽刺嘉靖皇帝身边“江湖术士”曾经受过藩王(嘉靖的兄弟、子侄等)欺侮而怀恨在心,趁机挑拨嘉靖与藩王关系,以致让嘉靖无视骨肉亲人,而藩王们也装疯卖傻以躲避,免得召来杀身的横祸。可见当时明朝政治被嘉靖皇帝身边小人—江湖术士搞得乌烟瘴气,作者真是又气又恨,却对此毫无办法,只是写下“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之诗句,表达他愤怒和不满。在书中,作者流露出对这些“江湖术士”的同情,认为是藩王们先欺侮他们才招来他们的报复,我估计这应该是事实。当时嘉靖皇帝不是什么好东西,各地藩王们也好不到那里去,要不然全国也不会全是乌烟瘴气。在书中,作者对天竺国王真公主(嘉靖皇帝兄弟、子侄们)并没有同情,认为她自作自受,谁叫她下凡以前把月亮里那只可爱白兔打了,这不是虐待动物吗?这不是没爱心吗?所以太阴星君求孙悟空饶了“白兔精”,并说“白兔精”“只是不该欲配唐僧。此罪真不可逭”。孙悟空笑着接受这个理由。显然,作者认为遭难后“真公主”“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睡。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这些遭遇虽可怜,但不值同情。在这里最妙是“真公主恐为众僧点污”这句话,含义多多,给我们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装作信仰佛教的和尚在作者眼里不是什么好人。这篇文章,确实是通过独特笔触把当时社会上各色人等的行为和心态显现在我们读者面前,让我们领略当时风俗人情一番。
文章未,天竺国王在孙悟空带路下,迎回被“白兔精”摄去丢在野外却被给孤布金寺老和尚所救真公主。之后,孙悟空劝天竺国王把“百脚山”名改了,还叫天竺国王放千只大雄鸡在山下啄除蜈蚣,方便行人。“百脚”即蜈蚣也,大雄鸡是蜈蚣克星。此寓统治者应消除心中“百足之虫”—阴暗,不能一天到晚怀疑东怀疑西,这对自己和天下老百姓没有一点好处。天竺国王听取孙悟空建议,改“百脚山”为“宝华山”。“宝华”即“保护中华”也。意统治者真的这么做,就能保国家平安无事。故事里天竺国王又重修山上给孤布金寺,唤做“敕建宝华山给孤布金寺”,把救真公主老和尚封为“报国僧官”,永运世袭,赐棒三十六石。“给孤布金寺”意“给孤布金”,即给社会孤、寡之人予以救济。“报国僧官”是“报国增光”之意也。作者是教当时皇帝嘉靖对有功于国家的个人给予他们名誉和物质奖励,如颁发“为国增光”的奖状和锦旗、给他们年俸什么的。这两项措施,在毛泽东时代,是政府每年都要做的事,一到年底政府就会给烈士家属放发慰问金;给军属发放“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奖状;给“五保户”放发粮、油、棉被什么的,显然这是毛泽东从这篇文章得到启发,按作者所说去做,目的是要“保华”。
《西游记》这部名著对毛泽东影响太大了,可以说是它塑造出一个“毛泽东”。太难以置信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