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兄弟相争宫廷夺嫡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长信怨》,宫怨诗当中的一首佳作,什么叫宫怨诗呢,就是描写皇宫中宫女悲惨生活及精神痛苦的作品。皇家后宫佳丽三千,能得到皇帝宠幸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只能是红颜逐老去,流泪到天明。
仁寿宫事件
上回书说到,独孤皇后,因吃醋而生妒嫉,因妒嫉而生仇恨,把一个好端端的妙龄美女当场折磨虐待致死。隋文帝贵为一朝天子,竟然眼睁睁无能为力,打,打不得;骂,骂不得,一怒之下离宫出走。
那隋文帝杨坚纵马飞奔不择路径,至于往哪里跑他也不清楚,心想我若大的九五之尊,名义上的天子之位,连个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我算什么皇帝啊?红尘滚滚,都是幻境,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就有看破红尘要出家的心思。这一跑不要紧,就是三五十里,一直等到御马跑累了,才停下来,不由得仰天长叹口打咳声。这时就听得身背后人喊马叫,“万岁、万岁!”谁啊?原来是高颎、杨素二相侧马追赶,跑来护驾。
二位当朝大元气喘吁吁赶到皇帝的面前,甩蹬离鞍下了坐骑,跪倒尘埃口称护驾来迟。隋文帝一见股肱之臣来在面前,鼻子一酸,眼泪掉下来了,“两位爱卿,你们说,自古帝王,哪一个不是三宫六院?就是富豪巨贾之家也有个三妻四妾吧?为什么朕贵为天子,偏偏不得自由?让我看倒不如落发出家,逍遥自在!”高、杨二相已经明白内里实情,都是独孤老妇因妒害命,造成事端,只能左右力谏苦苦解劝。高颎就说,“功勋浴血,将士用命,陛下你千辛万苦才得有天下,怎么能因为一妇人而轻天下呢?”——你怎么能因为一个老娘们而不要天下了呢?杨素也说,“万岁,你看现在已经是日没西山,这荒山野岭的怎么能够安歇圣驾呢,我们还是起驾回宫,回去之后再作定夺?”——咱们君臣大晚上的,不能住到这里啊,等回去之后再说好吗?经过高、杨二相一番解劝,隋文帝也自觉有失体统,这才平息圣怒,慢慢回转马头。
等到他们君臣三人回转仁寿宫,业已半夜时分。再说独孤皇后,也是担惊受怕忐忑不安,这皇上万一出点什么差错,自己怎么向天下臣民交代得起?她打老远就迎出宫门,跪倒御前口称有罪,“千错万错都在臣妾一人身上,万望陛下看在臣妾数十年来陪王伴驾的份上,暂息雷霆之怒,格外开恩!”隋文帝闻听这话,也自觉没有意思,毕竟是自己违背盟誓首先犯了错误,伸手相搀口称不怪。到现在杨坚能说什么啊,事已至此,也只能不了了之。高、杨二相一场虚惊,都说富贵莫如帝王家,叫我看,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仁寿宫事件之后,独孤皇后仔细查问,问高、杨二相是怎样把隋文帝给劝谏回宫的?后来还真给追问清楚了,有杨素在旁边什么都会汇报上来的,说是高颎说了一话,说皇上你不能和一个老娘们一般见识。这句话本来是高颎在实际情况下给隋文帝消除怒气的一句话,无可争议,但是就是因为这句话,独孤伽罗从此恨上了高颎,好你个高颎,“你从小就是在我们家长大的,我独孤伽罗哪里亏待过你,想不到你现在都不把我堂堂大隋国母放在眼里,还说我是个老娘们,哼,走着瞧!”——你说你不是个老娘们,还是个老爷们吗?高颎一直蒙在鼓里,他万也想不到,自己因为一言不周得罪了独孤氏。之后,独孤伽罗没少在隋文帝面前挑拨事端,诋毁高颎。
在我改编这部《大隋演义》的时候,本来打算把“仁寿宫事件”一笔带过,觉得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当我读完了这段历史,才发觉大隋朝一系列国家大事,都和这次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仁寿宫事件”的男主角隋文帝杨坚,经过这次事件,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勤政的心事日渐懈怠,逐渐产生安逸享乐的想法,而且对身边的人倍加猜忌,感觉谁都靠不住。 “仁寿宫事件”的女主角独孤伽罗,感情上经过此次打击,心灰意冷,天下哪里有靠得住的男人,一切一切不过是虚情假意。这一事件的阴影在她暮年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对于那些三妻四妾的朝臣形同仇敌,其中也包括她的亲生儿子在内。她如果听说哪位大臣纳了小妾,就说哪位大臣对妻子不义肯定对朝廷不忠,撺掇隋文帝把那位大臣拿下。 “仁寿宫事件”是隋文帝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这个王朝的转折点,这一事件间接导致了宰相高颎罢官,太子杨勇被废。
罢黜宰相,废除太子,这在任何朝代都是国家大事,有着非常重大的缘由。但是在隋朝历史上罢黜宰相废除太子,都是因为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造成的。难道说这些不经一提的小事就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吗?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的。接下来咱们就把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一件一件从头扯起,看看什么叫太子失宠,什么叫晋王得势,什么叫宰相罢官,什么叫东宫易主。
杨勇和杨广
自从隋王朝建国以来,杨勇就被封为东宫太子,这一做就是二十年,自古以来太平太子不好做,更何况是二十年的太平太子。在上面是他那城府干练久经宦海的老爸杨坚,在下面是他那才华出众心计聪明的兄弟杨广,而杨勇本人却是一个性情率直,比较随意的人。你想这样一位太平太子,享受着国家最高隆遇,生活上难免用度过大,出入东宫讲究个豪华排场。再加上身边有近侍小人引诱谄媚,杨勇就有些奢侈骄纵,不加收敛,对酒色渔猎都有所好!这就和他爹隋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杨坚是什么呢,杨坚是勤俭持家,过惯了清贫的日子,所以他总是拿着自己标准严格要求太子。
在这里咱们思考一下,说隋文帝的要求对吗,这个没有错。你那代人艰苦朴素确实值得后人赞扬,但是,你不能用你的标准来要求下一代人和你一模一样。因为国家毕竟富强了,你可以把你的精神传下来,这就足够了,你如果还要求下一代人穿粗衣吃咸菜,那叫不切实际。杨勇在一开始还是听从教导加以改正,但是没用多久依然我行我素。
太子失宠于父亲还是小事,失宠于母亲就成了要命的问题。杨勇的妻子,也就是太子妃,是她母亲替他选的,姓元,是大将军元孝矩的女儿,性情刚毅,颇有她婆婆独孤伽罗之风。但是杨勇个人喜欢的是那种温柔体贴、小家碧玉式的女生,对元妃很不满意,唉叹抱怨,“你看我这妈,给我弄了个母老虎,多叫人可恨啊!”——看来包办婚姻在那个年代就不是什么好事情?杨勇夫妻矛盾失和,感情不睦。
这杨勇贵为太子,标准的高富帅,有的是投怀送抱的女生,所以在宫外就有小三了,而且还不止一个,而且还生了孩子,而且还生了不止一个。这元妃倒是如常地清静,一个蛋也下不来,免不了找到她婆母娘哭哭啼啼诉说冤情。独孤伽罗自然对太子杨勇重加训斥,老人这一掺和,杨勇态度更加强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光明正大地把小三接进宫中,封为昭训,昭训是什么呢,是宫中一种女官的官名。——在这个事情上叫我来看,有时候这孩子之间的事,做老人的还是少掺和为好,不聋不瞎不会当家。
事情也赶忖了,正这时节,太子元妃因病身亡,突然暴死。那个年代医学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夭折、暴病并不奇怪。但是因为事情全都赶巧凑到一起,独孤皇后就怀疑太子杨勇投毒谋杀了太子妃,自此对太子杨勇愈加不满,弄得个太平太子既失宠于父亲,又失宠于母亲。
今天我们回顾以往,还原历史,并非所有事情都能说清楚,更何况我本人也不是历史学家。但有些事情,我们尽量去推敲分析,揭开庐山面目。在我来看,并非是因为晋王杨广要谋朝篡位,导致太子杨勇被废;而是因为太子杨勇失宠,而给晋王杨广造成可乘之机。
我们回过头来,来看晋王杨广的履历,一十三岁时就被任命为并州总管出镇山西,防御突厥国,接受政治锻炼;十九岁时被任命为大元帅,统领千军万马南兵下江南,接受军事考验。就在两年之后,因为江南新附人心不稳,有人叛乱造反杀害官吏。这时候又是杨广授命于危难之际,被任命为扬州大军区司令员,出镇江南,削平叛乱。
“江南平叛”是以杨广为扬州总管,杨素为兵马元帅,史万岁为前部先锋,出兵数十万,历时长达一年,经过千辛万苦才恢复了大隋在江南的统治。平叛的过程中,杨广恩威并施采取绥靖政策,极力收取人心,得到江南官民的一致好评。杨广奉旨统御江南四十州,在扬州总管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十年时光可谓不短,再加上他的王妃也是南方人,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从此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和这里紧密相连。
在生活中,杨广表现得极为朴素,衣着简单用度节俭,极力模仿他的父亲隋文帝;在场面上,他结交的都是文人墨客地方名士,亲自拜佛教天台宗的第四代祖师智顗(yǐ)和尚为师,因为隋文帝夫妻就崇仰佛教,所以杨广的所作所为深得父母欢心。其实杨门五兄弟都有佛教信仰,只不过杨广育教于政,把政治和宗教相挂勾,对安定江南治理一方有显著的政绩。
杨广的王妃萧妃,也是江南人氏,她是江南梁国的公主。梁国是个小国,在今天湖北省的北部一带,是大隋朝的附庸国,后来在大隋朝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被吞并。萧妃出于帝王之家,天生丽质容貌倾城,要聪明有聪明要文采有文采,这个不算什么,萧妃还精通医学知识,能够看病诊脉。这个还不算什么,萧妃还擅长一手绝活,占候,占候是什么呢,占星术,根据天象变化来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因为是亡国的公主,她没有娇宠使性的毛病,性情婉顺善解人意,能够察言观色随方逐圆,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和晋王杨广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史书上没有她确切的名字,不过演义小说上叫她萧美娘,这是继独孤皇后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了不起的女后。
在杨广镇守扬州的时候 ,每当隋文帝夫妇派人前来慰问,杨广夫妻都是接送到边境,面露思亲之情,让人大为感动。倘若是杨广有机会入朝觐见,他总是依偎在母亲膝下,久久不愿离去,叫独孤皇后深感欣慰。杨广觐见父母如此,接见朝臣,也是有礼有节,博得称颂和赞誉,传有仁孝的美名。
这就是杨广和杨勇的区别之处,一个得到父母宠爱信任,一个受到父母冷落批评。据说,说隋文帝还专门请人给五个儿子相过面,请的是谁呢?就是咱们这部书开篇当中提到的,曾经给隋文帝杨坚相过的面那位来和来大师,你既然能预言我能当皇帝,你再预言一下我的几个孩子?从来参与立储之争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也不知来大师哪里来的胆子,直接指出,“晋王眉骨隆起,贵不可言”——晋王相貌非凡,是大福大贵之人。小说当中也记述说杨广生得丰颐广额,头角峥嵘,一副好男子的形像。
纵然晋王杨广聪明,得到父母的赏识,但仍然不足以扳倒太子取而代之,因为毕竟太子杨勇没有罪大恶极足以被废的借口。这时候,故事就需要有一群阴险狡诈的奸臣出现,来协助完成这一任务。在大伙的心目中,奸臣的形像肯定是猥琐的小人,但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奸臣,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人物。
宇文述进京
此人复姓宇文,单字名述,字伯通,鲜卑族人。原来他们家姓破野头,这是鲜卑人的姓,后来被赐姓宇文。在少年之时宇文述就弓马娴熟,骁勇善战,无论是北周的权臣宇文护,还是北周的英主宇文邕,都对他信任重用,因为军功官封上柱国,大将军的职位。在“三总管之变”那回书当中,八大军团相州大捷,我们曾经提到过宇文述,他是八大军团其中的一支。在“统一江南”的战争中,宇文述作为前锋大将身先士卒,削平三吴平定江浙,为此当今圣上隋文帝下诏褒扬他,“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奉国之诚,久所知悉。”——你志向远大名高望重,对国家忠心耿耿,这些我都知道啊。
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说他是奸臣,谁信啊?宇文述的为人恭顺谨慎,心思严密,头脑和武功都是一流一的,有“小陈平”之称。陈平是谁?陈平是大汉朝的开国丞相,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这宇文述就这么大本事。不过,陈平的品行不是太端正,大家称呼宇文述叫作“小陈平”,大概也有讽刺的意思。这样的人才,在杨广眼里是如获至宝,向自己父皇上表,请调宇文述为寿州刺史,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因为杨广管辖的扬州军区是个大军区,寿州也在这个大军区范围之内。
宇文述深谙官场沉浮,对杨广的想法心知肚明,不等杨广说话,他就开门见山,“当今太子失爱于父母已经很久了,这个天下皆知。晋王你有才能有名望又有功绩,将来继位大统的肯定是非你莫属。但是你想过没有,废长立幼这可不是小事,如果你在朝中没有亲信内应,事情绝不会轻易办到?”杨广点头称是,“我也知道这个道理,现在满朝文武唯有杨素最为得宠,但是我与他并无深交,只怕他不肯相助!”宇文述胸有成竹,“殿下,这有何难?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前往京师力成此事,以报殿下知遇之恩!”——你把任务交给好了,我替你办。杨广闻听大喜,命人备办江南奇珍异宝,让宇文述携带入京,行贿朝廷大员。
右宰相、越国公杨素依仗帝后的宠信当时正红得发紫,在朝堂之上跋扈专行目中无人,除了对高颎略有敬重之外,谁也不放在他的眼里,唇尖舌利,欺凌朝臣,栽倒在他手里的大臣不止一二,其实他的宰相之才比起高颎来相差甚远。
话说“小陈平”宇文述携带奇珍异宝赶奔大兴长安城,依他的身份要直接面见宰相杨素还真有点难度,但是这宇文述有办法,他首先设法见到杨素的弟弟杨约,动用关系拉拢腐蚀。这杨约官拜大理寺少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兄弟同在当朝为官,也算是一时显赫。杨约为人狡猾奸诈,头脑灵活,遇到事情特别冷静,他还有一种特别的才能,就是好学强记过目不忘,任何东西在他眼前过一边,他就能记得清清楚楚。
宇文述找了个合适的机会主动约杨副院长出来吃饭,在酒桌上把带来的奇珍异宝逐一展示,引诱杨约。杨约一见这些都是新鲜之物,珍珠珊瑚、犀角象牙、钻石玛瑙,立刻是眼花缭乱。宇文述一看鱼儿上钓了,就请杨约一起赌博,要“玩两把”,双方约定以眼前这些宝贝儿为赌资,以决输赢。也不知道赌博这种玩意是我们古代那位缺了德的祖师爷发明的,不光是坑家害人,还成了官场行贿的一种手段。
杨副院长是来一把赢一把,宇文述是来一把输一把,渐渐地桌面上这些宝贝都归了杨约了。杨约虽然贪财,但人却不傻,感觉到哪里有点不对劲,这宇文述怎么一把都没赢过,也太奇怪了?杨约一拍桌案,“伯通你这算何意?”——宇文述你有什么隐瞒我的不成?宇文述这才吐露实情,从容作答,“这些珍宝算什么,我还有一场永久的富贵要送给你们兄弟!”宇文述就把自己进京的目的,晋王的吩咐和盘托出,你以为这些东西是我送你的,这是晋王千岁送你们哥俩的。
宇文述说得明白,“你们兄弟二人功高盖世,已经是很多年了,和你们仇恨不睦的官员恐怕也不止一二吧?请你别忘了,什么叫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倘若是太子杨勇隆登九五,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兄弟想要永保富贵,还可能吗?”叫我看宇文述如果生在今天,完全是一个合格的推销员,在推销过程当中还说是为顾客全心全意服务。
接下来,宇文述拿出自己推销的产品,你只有如此这般,才能这般如此,你只有和你家当宰相的哥哥劝说皇帝废长立幼,拥戴晋王杨广入主东宫,你们兄弟是首功一件,我们晋王是感恩不尽。到那时你们兄弟有拥戴之功在身,就是想不要永保富贵,又可能吗?一席话出口,只教杨约频频点头称是。
宇文述一看,有门,事成八九了,趁热打铁赶热乎劲再来两句,“倘若这件功劳被别人抢去,你想哭还来得及吗,这不是把到手的荣华富贵往门外推吗?”二奸密谈一拍即合,两下就搭成了协议。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把国家大事当成交易买卖来做——这个就是忠奸之别。所以说,不要以为人心复杂,就没有规律可言,自古以来就有一条大道理隐含在历史当中,评定好坏忠奸!
顺便再捎带一句,说宇文述为什么只给杨约送钱财,为什么不给他弄几个美女乐呵乐呵呢,扬州美女不是出色有名嘛?你有所不知,这杨约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爬树玩耍摔伤了身体,失去了生育能力,好那一口的,是他那风流倜傥绯闻不断的哥哥杨素。
这杨约回转国公府,面见宰相杨素,把前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自己哥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咱们不能把到手的肥羊往外赶啊?一旦太子杨勇即位,你我兄弟恐怕也要大祸临头;倒不如趁他现在失宠之时,落井下石我们拥戴晋王!杨素大喜,“兄弟此言正合我意,我正因为这件事时常闹心,你竟然有这般妙计,看来我们杨家从此无忧矣!”——我都不如你聪明,你这个主意真高!
从此之后,杨素兄弟投怀送抱,投靠了晋王杨广,私下里他们互通消息阴谋策划,背地中他们造谣中伤攻击太子。这老杨素还想出来一招奇思妙计,把杨勇拉下宝座,把杨广送入东宫,这条毒计叫做“倒勇先倒颎”——若想扳倒太子杨勇,就要先扳倒左相高颎!
欲知高颎吉凶祸福,是死是活,咱们下回接着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