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陷空山”的故事

时间:2016/7/4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69348

      此文是讽刺社会上卖淫嫖娼腐败现象,并指出它们危害性,劝当政者严惩社会上妓女,不能让她们再去拉拢、腐蚀想有所作为的社会管理者。用现代的话来,就是希望党和国家出台政策和法规,管住社会卖淫嫖娼腐败现象,特别要针对领导干部嫖娼、养“二奶”腐化堕落行为,要出铁拳予以严厉打击,这样做才能避免给建设强大国家伟大事业带来巨大损害。


   书中白毛老鼠精是旧时妓女的象征,证据多多。


  第一,哪吒说她有三个名字:“他的本身出处,唤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宝烛,改名唤做半截观音;如今饶他下界,又改了,唤做地涌夫人是也。”这三个名字均有惯于偷情养汉、卖弄风月之意。


    “偷香花宝烛”,隐含有偷情幽会意味。花有幽香,“偷香花”,意即偷香、偷情。“烛”,为夜间照明之物。在古时常含怨女深夜孤独难眠,对烛思念等待情人的意境。


  “半截观音”,带调侃味。在外卖春的女子,多有几分姿色,且因与三教九流交道,见多识广,放得开脸面而善于交际应酬,一口一个“哥啊妹呀”,言辞温柔可人。故其上半截,形如观音菩萨,美貌无比。但其下半截,千人骑而万人跨,谁想要就给谁,污秽不堪。故其只有“半截”似观音。


  老鼠精初次迷惑唐僧时,变成可怜模样,上半截身子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是妓女可怜又可嫌的特写。这一形象,有树上之花半开半落的残花败柳意境,与“半截观音”之意相合。


  “地涌夫人”,有老鼠与暗娼双重意思。老鼠善打地洞藏身,母老鼠更是带一窝小鼠从地下涌进涌出,此其一也。风流男子,家中自有明媒正娶的夫人为其生儿育女,但又经常在外寻花问柳。当其偷香窃玉时,则妓女娼妇成了他暗中的“夫人”。此其二也。妓女娼妇肉体交易,是见不得阳光的阴暗行为。其白天躲在屋内,晚间四出活动,与老鼠习性相合。


  第二,她单身在外勾引小喇嘛,特别是勾引孙悟空变的小喇嘛时,一意“交欢配鸾俦”,一口一个“心肝哥哥”,动不动就用手去掐别人的“臊根”。其言其行,与“野雉”无异。


  第三,猪八戒碰见的到外面找净水的小妖,说“我洞中水不干净”,要另找“阴阳交媾的好水”,亦为性特征。


  第四,她摄走唐僧,在洞内哄诱唐僧求欢时的表现,正是妓女接客时的典型场景。


  第五,“无底洞”具女性与妓院双重特征。象征女性特征的,如“缸口大的一个洞儿,爬得光溜溜的”(阴道口),“二滴水的门楼”(乳房),“是打上头往下钻”(性交动作)。妖怪兵器“双股剑”,既带有女阴特征,也含有其为利剑,专取男人性命的意味。

 

    经营妓院,通常都有或黑或白的势力为后台老板。故事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扮演的就是老鼠精的后台老板。这个后台老板,动辄指挥十万天兵天将,势力再大不过了。当孙悟空找到他,说纵女为害时,他是威胁、耍赖等各种手段用尽。只是孙悟空不吃这一套。你捆就捆,用降妖剑砍就砍,老子就是不服输!天王最后没办法,只得让太子下界将老鼠精收伏。当然,在这里作者有点避重就轻。他说托塔天王李靖收老鼠精为义女,是因为他和他三儿子哪咜捉拿老鼠精要打死她时,如来吩咐他“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喂鹿望长生”。这意思不就是说当初这些保护伞也十分痛恨这些妓女,只是他们受到佛教慈悲思想教育,才觉这些妓女可怜。而这些妓女利用他们对她们可怜心里,趁机向他们“进贡”,结果这些本来很痛恨妓女有权有势的人反而成妓女保卫伞。作者真给妓女后面“保护伞”贴金了。象作者所说这种人有没有?有,但极少。现实中也只有军队的头头中会出这种人,不过书中托塔天王李靖确实是暗指一位总兵,这一点,作者写作确实十分忠于现实。不过,象托塔天王李靖这样“保护伞”只是极个别一支,不具代表性,更多妓女后面“保护伞”是出自官府中,那才具有代表性。那么为什么作者不说老鼠精是“二十八宿”某一“宿”〈某位文官)的义女呢?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作者要写当官的是嫖客,你总不能在书中说当官是妓女的“义父”,又说是她的嫖客吧!作者笔意如此,请大家往下看。


    白毛老鼠精因为有幕后势力支持,有恃无恐。故事描写:


  金作鼻,雪铺毛。地道为门屋,安身处处牢。养成三百年前气,曾向灵山走几遭。一饱香花和蜡烛,如来吩咐下天曹。托塔天王恩爱女,哪吒太子认同胞。也不是个填海鸟,也不是个戴山鳌。也不怕的雷焕剑,也不怕的吕虔刀。往往来来,一任他水流江汉阔;上上下下,那论他山耸泰恒高?你看他月貌花容娇滴滴,谁识得是个鼠老成精逞黠豪!(第八十一回)


  此处咏叹的是白毛老鼠精有保护伞而有恃无恐。“金作鼻,雪铺毛”,其“金”其“雪”,有粉脂容貌与黄金(金)、白银(雪)双重意思。她灵通无比。灵从何来,从“金”“雪”而来。金钱美色,人之所欲。用黄金买通,用碎银打点,再加美貌胴体开路,不灵也灵。“养成三百年前气”,是说其表面上的一种气质,暗合哪吒太子所说“半截观音”。即其表面气质高雅,言语温柔,婀娜多姿,似乎像个观音菩萨。“灵山”与“如来”,暗指帝都王畿与权势。因其有气质,有姿色,善于钱色、权色交易,故无所畏惧。不管灵山佛地,天子脚下,哪里都敢去!以致连“如来佛祖”见了,也要刮目相看,更别说“托塔天王”与“哪吒太子”了。“水流江汉阔”,是说其经数百年风雨,与三教九流、王孙公子往来,见过无数世面,路子宽得不得了。“山耸泰恒高”,与“灵山”、“如来”一样,带有最高权势的意味。“泰山”是皇帝封禅之地,象征皇权。历史上,别说一般的公子王孙与妓女存在勾搭,即使皇帝,有些也有嫖娼嫖妓的风流经历。宋徽宗之与李师师,就是一个绝好的证明。其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且供了香火,有“托塔天王”之类保护,根基牢靠得很。故其虽处地下,见不得人,却也安然稳当,不怕什么雷焕剑、吕虔刀。就算孙悟空来了,她也是不慌不忙,自有应对之招。

 

    白毛老鼠精故事,揭露了妓女与她们身后保护伞(官府中有权有势者)的种种危害性。这是一个不争事实。现在来说妓女与嫖客的关系。那么,谁是嫖客?


  回答很简单,“唐僧”—当官的,官府中有权有势者!当然并非官府中有权有势者都是贪财好色之徒,有些人还是象“没过陷空山”唐僧的,一心想去西天取经(有所作为)。


     《西游记》里“唐僧”实际就是“一位一举中试,被朝庭任命为地方长官的读书人”,“他去西天取大乘真经”的故事也就是借代“他在管理地方方面取得大成就”的故事。故事中,表明唐僧为嫖客的描写,真是太丰富了。


  第一,唐僧“三次”被老鼠精俘获。这个“三”,无论古汉语还是《西游记》小说,都有“多”的意思。一次两次,还有偶然因素;多了,就从偶然转化为必然了。这表明,这是一个老嫖客。


  第二,表明唐僧为老嫖客的,故事中还有一句“行尽巫山峰十二”。巫山云雨,向来表现男女偶合。把巫山十二峰都走遍了,意味玩尽天下美女。


  第三,第八十回开篇,师徒之间斗嘴。孙悟空说唐僧,“却似个公子王孙”。那意思,挑明了下面故事,讲的是“公子王孙”如何玩弄妓女。


  第四,描写中有“藤来缠葛,葛去缠藤。藤来缠葛,东西客旅难行;葛去缠藤,南北经商怎进”。中国民间文学,向来喜欢以“藤缠树,树缠藤”来形容男女间那种说不清的关系。此处作者更进一步,说成是藤、葛互缠。葛本是藤属植物。因此那种纠缠,更说不清是谁缠谁了。又“葛”字与“哥”字谐音,那意思更明白:在这里,不知是唐僧缠老鼠精,还是老鼠精缠唐僧。

 

   第五,写景状物,向来与故事意思相关。第八十回开篇,就有“四众行够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这野花,在中国向来有外面女人的的意思。“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含意真是多多。这在告诉读者,下面讲的是风花雪月事。特别是那句“冬残春尽”,更是让人回味。冬天有花,那是雪花,梅花;春天则是姹紫嫣红,万艳争芳。可是冬天完了,是梅花也尽,雪花也尽;春天完了,壮观花景已过,所剩无非残花败柳。这就是告诉读者,下面是一个残花败柳的故事。

 

    不过故事中的唐僧,却在对那些残花败柳大加赞赏,说什么“这林中异花奇卉,其实可人情意”。表明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赏花”者。

 

  第六,唐僧听见山中有人叫唤,便独自一人前往查看。要是平时,都是把徒弟叫上,生怕有何差池。此时胆子却特别大,见到那人上半截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开口便称“女菩萨”。这象征的,是这嫖客玩女人时,为遮人耳目,通常会孤身一人前往。


  第七,猪八戒说,“师父在此认了亲耶”,后来孙悟空也说,“抱她上来,和你同骑着马走罢”,虽是戏言,却是于戏言中道出真谛。即此二人关系,确实与众不同。


  第八,唐僧说自己饿,要孙悟空去搞吃的。孙悟空纵上云头,陡见林中冒出一股黑气。孙悟空猜疑说,林中黑气有邪,“我那八戒、沙僧却不会放甚黑气”。其中不提唐僧,话中有话。那里有三个人,排除了两个。故这话的意思,就是猜那“师父”在放黑气。大家都说这是老鼠精的黑气。但老鼠能为害,没有唐僧的配合,也即嫖客的配合,那哪成呢?


   唐僧(当官的)在此扮演的就是一个嫖客,证据确凿,谁想驳也无法驳。不过,妓女与嫖客官员,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其实,上面已经提到,那是一种“藤”与“葛”,“葛”与“藤”的关系。大家想想,没有嫖客,何来妓女?那是一种“商品经济”,产和销是对接的,生产与供应是对接的。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要”,何来这方面的供应?她们究竟谁在缠谁,恐怕和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变鸡”一样难解! 


    唐僧—当官的在外玩妓女、养“二奶”(“二奶”即小妾也),那影响与后果,可真不好!


  你看,唐僧—当官的坐在树下休息,“八戒—农民、沙僧—军人却去寻花觅果闲耍”。平时那些徒弟,一个个围在左右,生怕师父有半点闪失。此时呢,对他是不搭不理,各人玩各人的。那不仅是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个师父,更是把整个队伍带坏了——你玩我也玩,看谁玩得漂亮?这可真是要命。古语曰“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自所好,下必甚焉”,唐僧—“领导干部”玩女人,下属和人民群众当然是有样学样,上行下效,把社会搞乌烟瘴气,个个人变得极端自私自利,抢劫、强奸、杀人案件层不穷,在这样社会里生活,那才是真的“三生不幸”、“命不逢时”啊!对此,央视记者竟然到处去问全国人民:“你幸福了吗?”嘿嘿,他们怎么也没问到我,我会大声对她们说:我姓“福”?我不“姓”福。那个清朝乾隆皇帝私生子福康安才姓“福”。只有象他这种人在这浊臭不堪社会里才会幸福,我们老百姓幸福不了。


  还有,内部互相猜忌。猪八戒说“师父在此成了亲”,明显是猜忌师父;说孙悟空把大家支走,然后翻筋斗回来和那怪搞“巧事”,搞“倒插门”,是猜忌悟空。孙悟空影射师父放“黑气”,要师父把那女的抱在马上一起走,以及在无底洞中说师父如果真的被那怪“摩弄动了啊,留他在这里也罢”,都是猜忌师父,对他失去了信心。


  唐僧—当官的自己呢,也对“取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在镇海寺,估摸自己要死了,忙着安排后事,从病床上挣扎爬起来给唐王修书信。猪八戒还说要给唐僧卖棺木,趁机散伙。


    也是呀,这样一来,那西天取经,已是成了笑话!队伍领导者与下面主要力量烂成这样,还想成就丰功伟业,万年大计?做梦去吧!哼!凭现在“当官的”所作所为,想建设文明、富强、现代的国家,做梦去吧!

 

    妓女与当官者(嫖客)怎么会堕落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唐僧到镇海寺破刹门前的那番凭吊上。其描写:


  长老拽步近前,只见那门东倒西歪,零零落落。推开看时,忍不住心中凄惨:长廊寂静,古刹萧疏;苔藓盈庭,蒿蓁满径;惟萤火之飞灯,只蛙声而代漏。长老忽然吊下泪来,真个是:


  殿宇凋零倒塌,廊房寂寞倾颓。断砖破瓦十余堆,尽是些歪梁折柱。前后尽生青草,尘埋朽烂香厨。钟楼崩坏鼓无皮,琉璃香灯破损。佛祖金身没色,罗汉倒卧东西。观音淋坏尽成泥,杨柳净瓶坠地。日内并无僧入,夜间尽宿狐狸,只听风响吼如雷,都是虎豹藏身之处。四下墙垣皆倒,亦无门扇关居。


  有诗为证,诗曰:

  多年古刹没人修,狼狈凋零倒更休。

  猛风吹裂伽蓝面,大雨浇残佛象头。

  金刚跌损随淋洒,土地无房夜不收。

  更有两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


  三藏硬着胆,走进二层门,见那钟鼓楼俱倒了,止有一口铜钟,札在地下。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原来是日久年深,上边被雨淋白,下边是土气上的铜青。三藏用手摸着钟,高叫道:


  “钟啊!你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长老高声赞叹,不觉的惊动寺里之人。那里边有一个侍奉香火的道人,他听见人语,扒起来,拾一块断砖,照钟上打将去。那钟当的响了一声,把个长老唬了一跌,挣起身要走,又绊着树根,扑的又是一跌。长老倒在地下,抬头又叫道:


  “钟啊!贫僧正然感叹你,忽的叮当响一声。想是西天路上无人到,日久多年变作精。”

 

    地上那口“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的铜钟,其实是对唐僧这个嫖客与老鼠精妓女的一种形象比喻,和那“上半截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的残花败柳一个意思。这里,妓女是残花败柳,当官的嫖客又何尝不是?


  唐僧说:“钟啊!你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则是对自己与妓女命运的感叹。


  回想自己,为了西天取经,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回想自己,为了伟大理想和目标,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那都是过去辉煌的,过去的“悬挂高楼吼,鸣远彩梁声”。现在,则是和妓女搅在一起,明显的堕落了。就这样无所作为地度过一生,将“命归阴府”,无声无息地消失。


  最后那句“想是西天路上无人到,日久多年变作精”,才是唐僧寻找到的当官者与妓女堕落的根本原因。那意思是,上西天取经太艰苦了,为大众前途与命运着想实在是自讨苦吃,太难做到,时间一长,理想消失了、人也慢慢有各种私心杂念,腐化堕落了—不是妖精,也会变成妖精!


   前面那段对于破刹的描写,象征的则是当时世道的破败与黑暗——佛祖菩萨堕毁为泥,世上没有了一丝真理;到处是虎豹狐狸,一片乌烟瘴气。

 

   从中可以看出,《西游记》作者举的是当官的嫖客与妓女堕落的例子,实际说的却是整个社会的堕落。世道变成这番模样,怎么可能让人心安理得的生存、生活?


  作者言外之意——这样一个乌烟瘴气的世界,不把它打个稀烂,那才是怪事! 


    又,曾经的“悬挂高楼吼,鸣远彩梁声”,包含妓女也是人,她们也曾有过美好的童年,有过美好的希望与理想,只是世道堕落,她们才变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样的一种意思在内。破寺,破败不堪,一片狼籍;新寺,美奂美轮,气象万千。


  这在表面上还没什么。因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盖的寺院,当然会比多年失修的寺院宽敞明亮。


  但其蹊跷之处,不是房子新不新,而是那前面破寺,虎豹出没,强盗安歇;后面新寺,虎豹进不来,强盗也进不来,也没有强盗来。


  如果是一般意义上的寺院,二者相距如此之近,虎豹强盗,哪有这么跟你讲道理,这样跟你讲君子协定,说不来就不来的?他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在破寺安歇,不来打扰这新寺的?

 

    作者这样写的意思何在? 不知大家在阅读此回书时,有没有注意到下面一些细节:


  三藏见了不敢进去,叫:“道人,你这前边十分狼狈,后边这等齐整,何也?”道人笑道:“老爷,这山中多有妖邪强寇,天色清明,沿山打劫,天阴就来寺里藏身,被他把佛象推倒垫坐,木植搬来烧火。本寺僧人软弱,不敢与他讲论,因此把这前边破房都舍与那些强人安歇,从新另化了些施主,盖得那一所寺院。清混各一,这是西方的事情。”三藏道:“原来是如此。”


  正行间,又见山门上有五个大字,乃镇海禅林寺。才举步跨入门里,忽见一个和尚走来。你看他怎生模样:头戴左笄绒锦帽,一对铜圈坠耳根。身着颇罗毛线服,一双白眼亮如银。手中摇着播郎鼓,口念番经听不真。三藏原来不认得,这是西方路上喇嘛僧。(第八十回)

 

   上引两个自然段中,第一段末尾,有“清混各一,这是西方的事情”一句。这句话非常抽象,不能用具体来解读。


  “清混各一”,说的是两个不同世界。一个清世,一个混世。“这是西方的事情”,指的是“清世”。结合前面描写,前面的破寺,是“混世”里的事;后面的新寺,则是“清世”里的事。虎豹强盗,只能在“混世”里生存,不能在“清世”里安身。因此,他们来不了这个新的世界,当然来不了这个象征“清世”的新寺院。这里,“虎豹”与“强盗”,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指的都是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人。


  但是,这里真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寺院)吗?不是。上文中的“西方”二字,点明了这一点。唐僧取经,是要前往西天,也就是“西方”。但是,目前还没到那里,还在路上走!这就表明,眼前新寺是虚假的;真正“清世”与新寺,暂时还在理想之中。


  第二段中,“三藏原来不认得,这是西方路上喇嘛僧”一句,是对前面一段“清混各一”的进一步解释。“西方路上”四个字,点明了唐僧现在的真实处境——现在还没到理想中的“清世”,还在前往“清世”的路上。要达到“清世”的目标,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那么,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后面的寺院里和尚,因为“这里有虎狼、妖邪强寇伤人。白日里不敢远出,未经天晚,就关了门户”,但是你关了门户,前面虎狼、妖邪强寇不能来,却防不住“唐僧”把妖邪变得“可怜人”带进来。这一来,可要命了,几天之内六位青年喇嘛无缘无故地消失了。大家对此心知肚明,知道他们被妖怪吃了。可是他们一个个只管自己。当孙悟空去讨水给师傅吃时,了解到这情况,说自己要除妖时,他们说:


  “老爷,妖精不精者不灵,一定会腾云驾雾,一定会出幽入冥。……你老爷若还惹起那妖魔啊,我百十个和尚只彀他斋一饱,一则堕落我众生轮回,二则灭抹了这禅林古迹,三则如来会上,全没半点儿光辉。这却是好些儿不便处。”

 

   这段描写,文字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们没有斗妖怪的手段,我们怕自己不够妖怪吃一餐,我们只管自己(一任他莺啼鸟语闲争斗,不上我方便慈悲大法乘);如果你能帮我们把妖灭了,那真是“三生有幸”,无比感激。


  这表现的,典型的是一般老百姓怕事、不愿出头的懦弱性格。见到这种情况,孙悟空气得牙痒痒的,就说自己如何厉害,如何“饥餐老君丹,渴饮玉帝酒”。然而任孙悟空说的天花乱坠,这些和尚这些虽然“诺诺连连”,却无动于衷,后来有一老和尚道破其相:“且住!你老父贵恙,你拿这妖精不至紧。……你两下里角斗之时,倘贻累你师父,不当稳当。”孙悟空听完觉有理,连忙把讨到凉水拿给生病唐僧,唐僧吃了凉水,病就好一大半,并说:在此耽误行程,明日必须要上路。孙悟空趁机说:明日上路可以,但今晚我必须除妖。唐僧先还不肯,觉孙悟空这是多管闲事,后来知道这妖精在此害了六个年轻和尚,而且这妖精还是他带来的,这才勉强同意。于是到了晚上,孙悟空变成小和尚,独自去跟妖怪斗智斗勇。结果妖精虽斗不过孙悟空,却

趁机把唐僧掳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只好商量怎么去救,人家又把唐僧藏起来,让你救不了。孙悟空实在没办法,只好找妖精后台老板(托塔天王李靖)来解决。  


    作者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


    他说:我们生活这个社会,虽然远离战争和动乱,表面上经济繁荣、老百姓住高楼大厦,其实这是虚假的盛世,真正盛世还远呢!然而,现在这被某些人粉饰为盛世社会里,“吃人妖怪”—黄赌毒到处横行,残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怎么办?只好大家一齐来“斗”,但是老百姓好象对此无动于衷,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老百姓不是不相信政府有这决心和能力剿灭社会黄赌毒,而是希望党和国家先管好领导于部,一方面这“吃人妖怪”黄赌毒就是他们带来的,当然他们是“好心办了坏事”;另一方面他们是“取经”的带头人,他们如果有什么差错,到“西天取经”岂不是一句空话。事实证明老百姓的担心不是多余,政府一边在喊打击“吃人妖怪”—黄赌毒,一边却不断有领导干部成为“吃人妖怪”—黄赌毒的俘虏,他朋友。同事想去救他们,由于这“吃人妖怪”—黄赌毒危害十分隐蔽。这些领导干部或沉迷其中不愿被救;或成为这“吃人妖怪”—“黄赌毒”的保卫伞而对想救人的心生怨恨。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只有党和国家出面,让成为这“吃人妖怪”—“黄赌毒”的保卫伞领导干部亲自去抓。你不是成为这“吃人妖怪”—经营“黄赌毒”的人的保卫伞吗,那好你亲手把经营“黄赌毒”的人抓起来,这叫以毒攻毒!总之,党和国家应该爱护我们领导干部,他们虽一时糊涂,成了这“吃人妖怪”—“黄赌毒”的俘虏,但他们总体还是好,还是想“去西天取经”,如果对他们成为这“吃人妖怪”—“黄赌毒”的俘虏这事不管的话,那就无人“去西天取经”了。


  这,应该说是整个白毛老鼠精故事的中心寓意。


    不过,我对本故事所说有一点质疑,这个质疑就是孙悟空怎么就认定唐僧不愿在“无底洞”和白鼠精成亲,而非要去西取经呢?根据本故事唐僧表现,特别是他在“无底洞”里有那一番对白鼠精多情的表现,唐僧更大愿望是在此成亲,而不是“去西天取经”自讨苦吃,孙悟空只听唐僧几句口是心非的话,就改变他当初“如果师父真的被那怪摩弄动了,就留他在这里也罢”的想法,并从白鼠精手中救出他,确实有点破人好事之嫌疑。我这么说,是有现实依据的。我们本地有一县委书记,前几年为了一位“小姐”辞官不干,上“小姐”老家江西去办厂去。他的事至今成为本地一桩“美谈乐事”。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要知道一个人在想什么,只要看他的同类人在干什么,这才是正确办法。书中孙悟空虽是“猴精”,但他只是唐僧徒弟(当官的手下),唐僧的心事(当官的想法)他焉能猜到?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当然,作者明知道“唐僧”想在“无底洞”与“白鼠精”成亲,他也不会这么写;这么写,后面《西游记》里故事就没了。不过,如果作者老人家还在的话,我倒想给他一个建议:让“唐僧”在“无底洞”与“白鼠精”成亲,而且还要写“唐僧”和“白鼠精”恩恩爱爱,子女满堂(自然界老鼠生育能力独一无二,“唐僧”和“白鼠精”这对夫妻子女满堂是肯定的),接着又写唐僧这样幸福生话过了十年、八年,突然反感起这种生活,要想再去取经……这样创作才是忠于现实,象书中那么写,有给当官脸上贴金之嫌疑!这世上当官的,绝对没人会放舍优渥

生活而去自讨苦吃,他要是,他就不会去当官。但我们也不能说,当官中没一个有理想,这也是不客观的。实际应该是当官中有一部分人既有理想、又不想放含优渥生活,但往往是为了优渥生活放舍他们曾经的理想,又经过若干时间,他们对这优渥生活起了反感,曾经的理想又回来了。这就是现实!大家无需和我争辨,任你说得天花乱堕、打死我,我也不相信“唐僧”不想在“无底洞”与“白鼠精”成亲。


   (以上有些文字,摘自网友的网文,在这里,我表示感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