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是这样描写“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的开头:说话唐僧师徒五人组过七绝山后继续往西天进发,经过一段艰难道路,来到一座城市前几十里地方,孙悟空远远就看到城廓上面幡旗上的字,知道此地叫朱紫国,故意问唐僧知道不知道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城墙上面幡旗上的字,唐僧这么远那里看得清,就说不知道,为此招来孙悟空一阵嘲讽,说唐僧不识字。“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开头这个小插曲,写得十分怪异,刚开始时,我还认为是为了突出孙悟空的“自高心”;后来才知道不是。我一再说过《西游记》里故事就是作者身边事、眼前事。“唐僧取经的故事”,就是“借代”一个科场得志、一举高中进士的读书人被朝廷派到地方去管理老百姓,在十四年时间里到不同地方任职,期间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在部下(主要是作者吴承恩)的帮助下,取得成功的故事。书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沿途经过不少“国家”,这些“国家”就是这位“读书呆”官员和作者生活和工作过的某县里一处“独立王国”,“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里“朱紫国”也是如此。
“朱紫国”这国名是个寓指,“朱紫国”谐音“朱子国”,暗指一个朱姓王爷的封地。大家弄清“朱紫国”暗指什么之后,上面唐僧师徒到朱紫国国城前“小插曲”说什么意思,我们读者也就明白无误了。这个小插曲是说“唐僧”—这位“读书呆”官员不懂人情世故和为官者一些应酬,连他要去上任地方有那些头面人物都不知道,而他部下(作者)早就知道此地有一位王爷,十分有势力,要想在此地为官,首先得去拜访他,请他给予关照。当然了,这“唐僧”虽有点“读书呆”,但并非愚人,这些利害关系他还是懂的,一经“孙悟空”—作者点窍,他立马就反应过来,一上任就亲自去王府拜访。王爷对他这位新来父母官相当热情,两人相谈盛欢,交谈中王爷流露出对他手下的不满,怪他们没本事替自己分忧,唐僧对此心存疑惑,回来对作者一说,作者也就上心了,经过一段时间打探和求证,作者证实这位王爷被人敲诈勒索,而王爷和手下竟然对此事不敢声张。大家都知道作者是个嫉恶如仇,眼睛里揉不了沙子,现在见这位王爷受人欺侮,忍不住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于是他毛遂自荐去见王爷,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如故事所写,作者最终把王爷受人敲诈勒索大部份金银追回来,还给这位王爷。
“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在小说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篇幅很长,这也是作者亲身经历一个有力证明。因为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才有可能把故事写的详细。当然《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作者不会直白把此事写出来,这个故事主要内容是说朱紫国王的老婆金圣娘娘被观音菩萨的坐骑“赛太岁”抢去了,国王想念老婆,病在床上奄奄一息。正好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过此地,孙悟空揭下医耪,医好国王的病,还救回他的老婆。当孙悟空正要打死赛太岁狮毛吼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说赛太岁狮毛吼在朱紫国为妖是佛母吩咐的,教朱紫国王拆凤三年,身耽啾疾。原来朱紫国的国王以前还做太子时,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来到落凤坡前,见有雌雄两个孔雀,太子开弓放箭,将其射伤。岂知,这两个孔雀乃是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菩萨发誓必报。于是,菩萨的坐骑赛太岁金毛吼奉旨前来,抢了他的老婆,让他害了三年大病。很多读者被这故事表面所迷惑,以为它无非是说宗教里因果报应的。其实,这故事那里是说这些作者反感的东西呢,它就是说作者在某地做小吏时,当地有一恶霸利用居住此地一朱姓王爷和当今皇太后的以前的矛盾对其敲诈勒索,作者路见不平,帮助这位朱姓王爷摆平这件事。小说里介绍“朱紫国王”有三宫皇后:正宫叫金圣娘娘;东宫叫银圣娘娘;西宫叫玉圣娘娘,这当然是作者戏谑和讽刺。“金圣娘娘”代金、“银圣娘娘”代银、“玉圣娘娘”代玉,作者这是在讽刺“朱紫国王”爱财如命。当我们读者知道书中所谓“金圣娘娘”暗指“朱紫国王”手中金子后,观音菩萨说“她坐骑赛太岁金毛吼抢走金圣娘娘,是给朱紫国王消灾”的话,就十分好理解。“破财消灾”这个道理,谁不懂呢?
故事里“观音菩萨”应该有特指对象,他应该是作者一位朋友—当时任知府陈文炬,作者说他是“观音菩萨”,应该是指他心肠慈悲,关心老百姓生活疾苦。故事里“观音坐骑金毛犼”暗指这位知府的手下狱束,他利用书中这位朱姓王爷以前得罪当今皇太后的事,对这位朱姓王爷进行敲诈勒索,得到许多金银财宝,但无福消受,因为这些敲诈来的东西有刺。所以金毛犼住的地方叫“麒麟山獬豸洞”。“麒麟”是瑞兽,“獬豸”是一种怪兽,古人往往把它雕刻在牢狱大门上,象征司法的威严。书中多次提到赛太岁金毛吼后宫有一个“剥皮亭”,这其实是作者讽刺“金毛犼”这人对敲诈勒索对象很残暴,连人皮都被他剥了。小说里还多次提到朱紫国国王御花园里有一座“海榴亭”,朱紫国国王正宫“金圣娘娘”就在这里被朱紫国国王亲自推出亭外,让妖怪掳走。“海榴”谐音“害溜”,意思是“害怕溜走”。这个故事是说朱紫国国王受人敲诈勒索,心里十分害怕,只好叫人拿金子给来敲诈勒索的人,自己却溜走。
上面我说故事的开头在现实中,应该是一位县令到某地上任,经作者点窍之后,一上任马上就去王府拜访。接下来“孙悟空揭医榜、金丝悬脉、准确诊出王爷的病状”的故事,那不过是作者自夸自己,趁机向读者露一手自己在医术方面才能和见认,现实中是他打探到一个秘密:这个王爷受人敲诈勒索,犯了心病。话说作者打探这个秘密后,自告奋勇要去给王爷“治病”,开始这位王爷还不信任他,认为他人小位轻解决不了问题,不料作者确实有几分本事,一开始就把原先敲诈勒索王爷的人的手下吓走,这位原先敲诈勒索王爷的人贪得无厌,一再向王爷勒索,让王爷苦不堪言,现在好了,有人替他出头,因此,他热情招待作者,还把此事全权交给作者去处理,作者一口答应。作者离开王府之后,立马去调查这个敲诈勒索王爷的人是何方神圣,他化装成一个“春娇”(村轿)—村里轿夫,假装给敲诈勒索王爷的人送信,说王爷因受不了来人一再敲诈勒索,准备找敲诈勒索他的人算帐,这位敲诈勒索王爷的人也非等闲之辈,听化装成轿夫作者一番虚张声势的话就冷笑道:好,我等着。不过他毕竟有点担心,前年从王爷那里敲榨来几箱金子还在家里放着,大家都知道,古代官府和王府的金银是有做记号,要是王爷带一大批官府来搜查,发现这些金子,不是人脏俱获了吗?于是他赶紧叫人把这些金子转移藏匿,作者趁他转移藏匿这批金子混乱之际,证实敲诈勒索王爷的人就是他,因为这批金子上头铸有王府的记号。文章说狮毛吼把朱子国王正宫金圣娘娘抢来,却因有位神仙给金圣娘娘一件棕衣,使金圣娘娘身上生刺,从而让狮毛吼一碰金圣娘娘身子手就生痛,那不过是作者的戏谑,意思是说,靠敲诈勒索得来财宝,有刺不那么好得的。同时,这也是实情,王府的金子都有做记号,怎么花?花了也没人敢要,除非把它溶化再铸型,不过这可是件技术活,显然“狮毛吼”那边没这方面的人才。
作者查明敲诈勒索王爷的人是谁之后,就回去向王爷和他上级唐僧报告,王爷和他上级唐僧一听就要采取行动,作者却说不行,人家敢敲诈勒索王爷肯定有一些本事,没本事肯定也有些背景,等他再去把这人情况摸清,再采取行动也不迟。王爷和他上级“唐僧”一听作者言之有理,就赶紧再派作者去敲诈勒索王爷的人那里摸清情况。这次作者来到敲诈勒索王爷的人那里,直接亮明身份,开门见山要求敲诈勒索王爷的人把敲诈来的金子退回给王爷,否则他就要采取措施,敲诈勒索王爷的人那会把作者这番威胁放在心上,反而劝作者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吃不了兜着走。作者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当然不是吓大的,不过为了慎重起见,他离开“匪窝”之后,召来当地土保、里长,详细询问“金毛吼”一些情况,从中了解“金毛吼”并没实际本事,只是经常会放一些消息,自吹自己本事和背景。这下作者完全放心,回去招集衙门所有人员和王府卫队,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来到“金毛吼”那里,准备抓捕“金毛吼”归案。不料作者朋友、唐僧的上级—当时任知府陈文矩意外出现此地,阻止作者抓捕“金毛吼”的行动,还说“金毛吼”是他家奴,他疏于管教让他在这里做出这种不法之事。作者是个疾恶如仇的人,即使陈文矩是他朋友、他顶头上司的上司,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陈文矩这么做纵奴为凶,陈文矩听作者骂他,知道作者就是这德性,倒也没怪他,只是偷偷拉着他到一旁把其中内情道出。原来这位“朱紫国王”—王爷在做皇子时,十分好射(色),和当今皇太后亲生一个儿子争抢一个漂亮女人,结果当今皇太后亲生儿子在竟争中意外病死,而那个漂亮女人虽然成了太子妃,却也负伤累累。当今皇太后虽贵为皇太后,但毕竟是女人—心胸窄,肚量浅,她把她儿子的死怪在“朱紫国王”这位现在王爷,以前王子头上,发誓要报复,却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朱紫国王”离开京城到“朱紫国”为王,当今皇太后不肯罢手,她派人或亲自把这事交待“朱紫国”所在地知府陈文矩,让他为自己出气。而知府陈文矩不想成为皇太后私斗工具,所以迟迟不采取行动,不料陈文矩手下的一名狱史“金毛吼”无意之中听到这事,就利用此事对王爷敲诈勒索,陈文矩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一方面他想给“朱紫国”王爷一个教训;另一方面也能给当今皇太后一个交待,所以他默认此事。可是,这狱吏“金毛吼”得了甜头,不知收手,再三利用此事向王爷敲诈勒索。结果夜路走多难免会踢到大石头,狱吏“金毛吼”脚踢到作者“这块又硬又大石头”,人差一点就成作者阶下囚。陈文矩一听这些情况,免得把事闹大,立马过来善后。
作者就是根据以上这段亲身经历,把之改编精彩绝伦“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我这么说最大的依据就是作者晚年成为荆王府的纪善。荆王府的纪善这是个八品官的官职,大家别看它小,做起来相当不易,它虽是朝廷册封的,但必须是荆王的心腹,也就是说这个担任荆王府纪善的人,即是官府中的人,同时必须得到荆王的许可。大家都知道作者中年时混迹于官场,十几年跟随“唐僧”—一位县令在各处任职,象这样的人,他怎么会与荆王有瓜葛呢?除了这件事〈他在荆王府所在县为吏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荆王追回被敲诈勒索的金子)得到荆王的回报外,我实在想不出他能成为荆王府的纪善,并得到荆王的器重的理由了。我相信我虽然这么说,仍有很多人会对我这个说法提出疑议,他们理由无非就是:这个故事毫无教育意义,除了作者自夸自己有本事外,作者怎么会仅仅是为了自夸而把它编成神话故事呢?作者把他一段自己经历改变成《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朱紫国”的故事,确实有自夸成份在,但他目的决非在此。在他自己这个故事,王爷和皇太后一个亲生儿子是上层男性统治者,他们竟然为了争夺一个女人而互相争斗,象这样的人,他们能治理好国家吗?大明朝交给他们手里,谁能放心呢?大明朝男性统治者是一付这样德性,那女性统治者呢?皇太后是当时女性中最高统治者,而且古代皇帝素来标榜“以孝治天下”,皇太后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最有权一个人,就是这样掌有天下权的女人,她不是一门心思只想报自己私仇吗?这样女性统治者怎么有可能去了解民间老百姓疾苦,从而采取对老百姓有利举措呢?大明朝上层男女统治者贪财好色、争风吃醋,女性统治者目光短浅,毫不关心国家大事、老百姓的疾苦,象这样统治者是靠不住的,大明朝的国家前途只能靠中、下层统治者了。而中、下层统治者能靠得住吗?也靠不住,这些中、下层统治者们一心只想迎合上意,讨上层喜欢,趁机捞财,那里有心思去关心老百姓疾苦一下。唉!大明朝上上下下统治者竟然是一群这种德性的人,你说大明朝还有希望吗?你说老老百姓还能指望谁呢?
此外,故事里描写“金毛犼”有个宝贝—三个金铃,一个会放烟;一个会放火;一个会放黄沙(毒沙),其中最厉害是会放毒沙的金铃。孙悟空第一次偷这件宝贝,却不会用,又被“金毛犼”收回去;第二次又去偷并得手,这才敢到“金毛犼”门前讨战,并以之打败“金毛犼”。观音菩萨收服“金毛犼”后向他讨此物,他先说自己没偷,后听观音菩萨要念“紧箍咒”,这才心不甘情不愿把这件宝贝还给观音菩萨。这当然是作者的戏谑,意思是说社会上“善于敲诈勒索”的人,他们的作法无非是放烟雾,自吹自己多么厉害(放烟);煽风点火、浑水摸鱼(放火);使毒招,致人于死地(放毒沙),对付这种人,只能以毒攻毒,我(作者)在这次事件中,采取就是这种办法。当然,这种办法不够光明正大,朋友陈文矩给我指出这一点,我后来再也没这么干过。
哈,孙悟空(作者)把这三个金铃还给观音菩萨(陈文矩),他就想再用这宝贝对付“金毛犼”此类妖怪,也是不可能了,唯一办法只能向观音菩萨(陈文矩)借。能不能借到,很难说。不过,奇怪了,书中观音菩萨为什么要向孙悟空讨回这件宝贝呢?很明显,这件宝贝对她没一点用处,而对她的坐骑“金毛犼”就是一件凶器,她难道不怕“金毛犼”再偷跑出来,以这件宝贝害人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