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二十四史演义 大隋演义 第八回 下江南一统中原

时间:2016/6/25 作者: 燕赵弘毅 热度: 87173

第八回    下江南一统中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当时诗人游历江南故都的秦淮河,秦淮两岸水村酒肆依然繁华。红楼歌女到今天依然传唱着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可谁有知道当年江南六朝的亡国之恨?

 

战钟山

                                             


话说南陈庸主陈叔宝,闻听得隋朝先锋部队兵临城下,唉声叹气束手无策。这时候有人就向他献上破敌妙计,说可以大败隋军,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宠妃,祸水红颜张丽华。张丽华伶牙俐齿,娓娓道来,“皇上不要胆惊受怕,我已经打探过了,杀过来的隋军满打满算八千人,我建康城皇家卫队就有十万之众,胜负之分一目了然。再加上孔范孔大人能征善战用兵如神,打败敌军就好似摧枯拉朽一般,你何必过于地操心?你一旦听从那任忠老儿所言,把部队调到外围作战,到时候谁来护王保驾?到明日不防用孔大人为帅,趁敌兵新到站脚未稳,予以痛击必能大获全胜!”你看张丽华一番话,陈叔宝立马喜笑颜开,“爱妃妙计,正合我意,从此我建康城无忧矣。”

陈国的国都建康,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后汉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曾经说这里“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是建设国家都城的好地方,从此这里成为六朝古都江南宝地。建康城西至石头城,东过紫金山,东西南北各有四十里,人口超过二百万,是当时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到了第二天,陈叔宝传下圣旨,着三宝之一的孔范为帅,老将萧摩诃为前锋,带领大军十万出城作战。孔范当然不是元帅的材料,可他坐着元帅的高位,拿着国家的工资,只好硬着头皮带兵御敌,你不说自己天天能打能杀吗,这一回给你机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萧摩诃是员老将,年青时东挡西杀骁勇非常,人称“萧郎”。可那是年青的时候,现在老头七十多岁了,上马都费劲,给从床上拽起来随军作战。士兵们也纳闷,昨天还吃饺子过年了,今个就被送上战场了,这是怎么回事,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仓猝应战,就这么一支队伍晃晃悠悠出发了。十万大军,阵势倒是不小,绵延二十余里,首尾不得相顾,前脚都到钟山了,后脚还没有出城门呢,一字长蛇排开,形同儿戏一样。双方就在钟山脚下,展开胜负雌雄。

钟山,就是今天的南京紫金山。今天我们看紫金山是旅游胜地,国家5A级景区,集文化与风景与一体,又有陵寝,又有寺庙。可是你也不要忘了,自古钟山就是军事要冲,金陵屏障。隋军大总管贺若弼站在紫金山山坡之上,俯览战场全局,做到心中有数。看敌人声势浩大,也只有逢强智取遇弱活擒,传达将令,今日作战只须败,不须胜,这是什么打法,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兵不厌诈”。虽然说孔范无能,并不等于江南陈国全是酒囊饭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鲁广达,一个叫樊毅,一个挥舞镔铁锤,一个手持钢板斧,带头冲锋奋勇厮杀。两员大将还确实不含糊,连战连捷连胜三阵,杀伤隋军数百人,这一时的逞能,江南陈军骄傲情绪滋长。大元帅孔范在马上一瞧,行啊,看来升官发财就在今日,弟兄们,冲啊,打赢了我重重有赏。一听这话三军争锋,你抢我夺互相拥挤。

贺若弼一看机会来了,命令部下点燃山火封锁路径,一霎时,烟雾弥漫火燎烟熏,钟山阵地不辨敌我。贺若弼号令白甲军,三军儿郎仔细听真,今日一战我们深入敌国腹地,有进无退有死无生,唯有奋勇歼敌才是活命之策!八千隋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依令而行。贺若弼用兵深得《孙子兵法》之妙,战刀指处,八千白甲军乘着烟雾朦胧直扑孔范的中军,恰似离弦之箭又似猛虎下山。孔范还在烟雾之中擦拭眼睛四下张望呢,一转眼睛,我的个妈呀,敌人就在面前。把一个孔大元帅吓得魂飞胆裂,大喊一声,“弟兄们,跟我跑啊!”这可好,他第一个打马如飞抱头鼠蹿。本来就军无斗志,这主帅一跑立时全线溃退,十万大军自相践踏,一败涂地。喊杀连天震彻钟山,山麓平原到处都是捐弃的旗鼓、流血的死尸,贺若弼八千破十万,以一击十反败为胜。隋兵在乱军之中,还活捉了江南老将萧摩诃,怎么把他给捉住了?倒不是老头不跑,是岁数太大了,跑都跑不动。十万大军只剩下鲁广达、樊毅且战且退,退守南京北掖门,拼命抵挡。

孔范孔大元帅前脚领兵出建康,陈叔宝后脚照样是醉生梦死自得其乐,倒是一个心大量宽的人,国家社稷全不放在心上。就在钟山苦战难解难分的时间,建康西线的战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西线说的是大隋朝庐州总管韩擒虎的右路军,韩擒虎横渡长江,飞夺采石矶。采石矶本是江防要地重要的渡口,因为当时正值过年时节,守关官兵吃酒带醉不省人事,给韩擒虎造成可乘之机。拿下采石重镇,韩擒虎人不卸甲马不离鞍,亲率五百铁骑斩关破寨,直抵建康城南朱雀门。韩擒虎的五百铁骑都是从兵团中选了又选,拔了又拔,提拔出来的精英,号称“飞虎军”,要说快,比飞还快呢,从天而降。建康城内的百姓人等也不知道外边杀来多少隋军,哭爹喊娘惊惶失措,一下子全城大乱。当韩擒虎的飞虎铁骑兵临城下之际,陈叔宝还搂着张丽华在檀香高楼之上OK一曲,这就是后来唐朝诗人杜牧在诗中所写的“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字子通,是北周国骠骑大将军韩雄的儿子,相貌魁梧,有胆有识。韩擒虎原名叫作擒豹,据说年青的时候真的上山打过老虎,所以才改名叫做擒虎。如果你想知道韩擒虎的长得什么模样,可以去寺庙里看看十殿阎君阎罗王,据说韩擒虎死后就是做的阎罗王。韩擒虎是河南东垣人氏,即今天的河南省新安县,新安是中国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帝王之乡”的说法。别看韩擒虎表面上长得凶神恶煞,内里是满腹的韬略,一肚子计谋,又是兵书,又是战策。

孔范钟山大败的消息,和韩擒虎兵临建康城下的消息,同时传到南陈皇宫。陈叔宝闻听跺足捶胸号啕大哭,“我的个天哟”,这回歌也不唱了舞也不跳了,光剩哭闹了。表面的歌舞升平,掩盖不了盛世隐忧;表面的歌功颂德,掩盖不了矛盾纷争。一个国家一旦到“十亿人民九亿舞”的时候,倘若不能居安思危,接下来势必就是江河日下不可收拾。陈叔宝哭罢多时,无计可施,叫人传唤,赶快把老元帅任忠请来。

 

景阳殿


任忠来了吗?来了,但是老元帅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臣已经无能为力了!”陈叔宝真急了,一咬牙,从后宫抬出两箱黄金来,怎么着,够用的吗?任忠心中暗想,陈叔宝啊陈叔宝,你如果早早这样,何至于今天如此?任忠心里这样想,嘴上不能这样说,口称遵命,其实心里已经另有打算。任忠带着两箱黄金,来在朱雀城门,站在城楼之上高声喝喊,“三军将士,尔等听真,到如今江南十万大军已经在钟山覆灭,你我再作抵抗有何意义?倒不如献城投降,以免杀身之祸!”——我都投降了,你们还打个屁。士卒一听主帅投降,一轰而散各自逃命。任忠在最后的时刻临阵倒戈开城投敌,这么大的人物晚节不保卖主求荣,直接把韩擒虎引到南陈国的皇宫内院。有道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韩擒虎率领五百飞虎军直扑皇宫,捉拿陈叔宝。

耳听得宫门大开,杀声四起,张丽华花容失色,妈呀乱叫,陈叔宝也明白一切都完了。隋军径直杀入,纵兵劫掠。陈叔宝一手扯住张丽华,一手扯住孔贵嫔,抹身就走,一路小跑退到皇宫中的景阳殿,若大的南朝皇帝鞋子都跑丢了。这景阳殿中虽然宽阔,但是无处藏身,陈叔宝嘀溜溜就地转了几个圈,找了半天,只见那景阳殿后有水井一口,罢了,到今日国破家亡无路可走,落到敌人手里,免不得受人凌辱。“两位爱妃,随我来!”一言既出,陈叔宝拉起张、孔二妃,赶到井边投井自尽。

韩擒虎杀入宫中,命令士兵四下搜寻,不要走了陈叔宝。你想,这些士兵都是草莽武夫杀红了眼睛,一旦进到皇宫无人约束,免不了抢夺珠宝奸淫宫女。隋兵隋将追问宫中的太监,你们后主哪里去了?有小太监就说,看到往皇宫的景阳殿方向跑了。隋兵隋将追到景阳殿,前后寻觅依然不见,只有殿后有水井一口,大伙猜测,可能是陈叔宝保持气节以死殉国。有人就拿挠钩套索,探到井下打捞尸体,捞了半天也没有捞上来。可能是井太深了,有兵卒就拿石头扔到井下,试探水井的深度。这一扔不要紧,井下有人呼喊,“别扔了,再扔就砸着人了!”隋兵隋将大喜,活的,还没有死呢。怎么回事?也该着陈叔宝不死,因为这时正是寒冬季节,井里的井水枯干,所以陈叔宝、张丽华、孔贵嫔坐井观天侥幸活命。

陈叔宝冲着井口大声嚷嚷,“快点,把绳子放下来,你们把我扯上去,我重重有赏!”隋兵赶紧拿绳子抛到井下,把陈后主往外生拉硬拽。两个隋兵一齐用劲,井下竟然纹丝不动,其中一个说,听我爹讲当皇帝的是龙骨,骨头重,所以拽不动,再来俩人。四个人一齐用劲,还是不得动弹,又一个隋兵就说,这个不是龙骨,让我看是个酒囊饭袋,这皇上一准是个草包。十个士兵一齐用劲,这回才算拽动。等拽上来,大伙才看明白,闹了半天,这陈叔宝和张丽华、孔贵嫔仨人攀着一根绳子,一块上来的,怪不得刚才拽不上来呢。大伙哈哈大笑,奚落羞辱,“皇上,你放着真龙天子不做,怎么做起井底之蛙来了?”

陈叔宝被生擒活拿,落入敌手。江南将士无心再战,各奔东西。且不说韩擒虎如何地保护宫禁,如何地封锁库银,咱再说左路军统帅贺若弼,听闻军报,韩擒虎抢先一步杀入建康,只急得连连跺足,嘿,我在钟山泼命厮杀,怎么能让韩擒虎那个家伙抢占头功?号令三军,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打破北掖门攻入建康城。一时间,鼓号连天杀声震耳,南军守将鲁广达、樊毅一见败局已定,也就无心恋战,放下武器俯首就擒。当夜晚间,贺若弼的白甲军破关而入,拥入城中。江南一役,以隋军全胜而告终。

前敌总指挥、宰相高颎闻听得前线捷报活捉陈后主,传令后续部队挥师过江。高颎急冲冲赶到建康城收拾全局,事情纷杂千头万绪,他一方面告示安民,晓谕江南军民各安旧业不必惶恐,我主万岁吊民伐罪,罪在陈氏一家;一方面向朝廷奏报大捷,述说战争实况,表彰前线将士作战功劳;另一方面,传檄州城府县,陈叔宝业已受降,尔等顺应天时放下武器,莫再作困兽之争。建康袭破,后主被执,江南官军无心再战,献关的献关投诚的投诚,不到两三个月的时间,江南各地悉数平定,总得来说,大隋江南之战较为顺利。

这里我们多提到一个人,此人只是江南陈国普通的一位将官,姓吴,叫吴忠肃,骁勇善战,忠义无私,奉主将之命出征抗敌,封锁长江截击隋军。临出发之前,他散尽所有家财,勉励三军报效朝廷,和隋军前后四十余战,踞险力争杀敌五千余人,屡败屡战毫不退缩。只因国都失守,主将投降,吴忠肃一个人再也无力回天,只身而去远走他乡。一般史书提到忠义之士,都高度的赞扬列传留名,或许是因为吴忠肃的官职太微薄了,不值一提,所以在《二十四史》中没有关于他的传记。但是我们说小人物往往也有忠心耿耿撼动历史的时候,大人物也有见利忘义卖国求荣的时候,所以在这里补充这么几句,以飨视听。

江南一役,论功劳首推贺若弼、韩擒虎,二将是一战成名。原本来二人同朝为官,并无瓜葛,但在功劳大小的问题上却互不相让。贺若弼愤恨韩擒虎抢了头功,口出怨言当面指责,“倘若不是我在钟山八千破十万,今日里岂有小儿半分功劳?”韩擒虎也是逞勇之人丝毫不让,争到激烈之处二将怒目圆翻拔刀相向,毫无将帅风度。还是多亏宰相高颎和众将从中调和劝解,以大局为重,这二位才收刀入鞘暂息干戈。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就是“高颎挥刀斩丽华”,说的是晋王杨广听说江南贵妃张丽华容貌无双,淫心思动就想霸为己有,暗地里派人找到高颎,叫他刀下留下送往扬州。高颎严辞拒绝,说“亡国妖妇,岂能容留?想当年姜子牙兴兵灭纣斩妲己,我高颎也要学习上贤挥刀斩丽华!”从此高相和杨广结下怨仇。

“挥刀斩丽华”的故事确实存在,为的是平息民怨,以谢江南百姓,同时被杀的还有孔贵嫔以及施文庆等一些狎客们。要说是杨广想要霸占张丽华,纯属子虚乌有,在整个平定江南的过程中,杨广始终以正面的形像出现,你可以说他会装,会沽名钓誉,但是他自始至终都装得非常像,甚得前线将士的好评和江南百姓的人心。这样一个顾及政治前途的人,怎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去索取一个亡国的妃子呢?更何况,你让此时一个不满二十岁的杨广去追一个三十多岁的张丽华,这本身就是玩笑!

那么,历史史书当中为什么会诬陷杨广,说他想要霸占张丽华呢?如果你读过《史记》就会知道,太史公司马迁在著《史记》的时候,把好人写得更好,把坏人写得更坏,无非是提醒后来人,惩恶扬善以史为鉴。如果说错,还是错在杨广一人身上,谁叫他最后治国无方国破家亡!

 

谯国夫人


大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如果说对国家和民族功劳最大的,不是高颎,也不是杨广,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位女中豪杰,民族英雄冼(xiǎn)夫人。

冼夫人,高凉郡越族人,高凉郡在今天广东省南部。至于冼夫人的具体籍贯,究竟是哪里人,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出处,有的说是阳江人,有的说是高州人,有的说是电白人……。说为什么大家都在争这位名人的籍贯呢?因为冼夫的名望太大了,谁都愿意英雄出生在自己的家乡。冼夫人本名叫阿英,出生于越族首领的家庭,少数民族,虽然是位女孩,从小就能文能武有胆有识。二十四岁时阿英嫁给高凉太守冯宝为妻,相夫教子忠信传家,对百姓有情有义,在地方上威望甚高。

在他们夫妻二人的英明治理下,数十年间岭南地区官民相安,井然有序。那个年代,两广地带偏离中原,山穷水恶越汉杂居,能治理到这样,实属不易。有几次危难关头,国家面临分裂,冼夫人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明大义识大体,保境安民护国有功。在丈夫、儿子死后,老人家继续统领治理两广,被当地汉越军民奉为 “岭南圣母”。

开皇九年,南陈灭亡。岭南共推冼老夫人为主,封锁关口列兵对抗,拒不听从隋朝诏令。晋王杨广闻听之后也是一楞,想不到江南大地还有这样的女中豪杰,他思考良久,最后拿定主意,现在不能轻易兴兵,丢掉刚刚收拾的民心。杨广决定避战求和,攻心为上,派遣使者手拿陈叔宝的亲笔书信,送达岭南冼夫人面前,告诉她以苍生天下为重,顺从天意民心。这一年,老夫人将近八十高龄,以两广、海南广阔的土地归顺隋朝,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大兴城隋文帝杨坚接到奏报,知晓杨广兵不血刃收取岭南十万山河,甚感欣慰。同时为冼老夫人这种伟大的举动欣赏赞叹,特降诏慰劳赏赐,册封为“谯国夫人”,仍由她的子孙协助朝廷官吏管理两广地界。

今天中国版图之所以有海南岛,与冼夫人功绩密不可分。她与丈夫冯宝曾率舟师渡海,南下海南岛,替朝廷建置州府,使海南岛归属中央。每逢节日,冼老夫人总要取出朝廷的赏赐摆在庭堂,对子孙后代宣讲,“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在,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之。”——我为三朝老臣,身受皇恩,心中只知道为国为民。这些朝廷的赏赐都是我好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铭记不忘,赤胆忠心报效国家。”

冼老夫人福寿双全,以九十一岁高龄的年纪辞世,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在百姓心目中奉为神圣。直到今天,广东高州、雷州等地仍然有冼太夫人的文物庙宇,海南琼山地区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军坡节,就是专门纪念冼夫人的文化节。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当我写到冼夫人这段传奇故事的时候,已是凌晨时分,放下笔来仍然难以入眠。我想到我们今天,国家尚未统一,还有没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来实现前人未竟的民族大业?

江南大捷,天下一统,结束了自晋残东渡以来,中国大地南北分裂的局面。江南三十州、四百县,划归大隋的疆土,整个国家合为一体,无限江山无限美好,国力倍增天下大治,大隋朝就成为东方强国,四方诸国远近皆服,纳贡称臣。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集权的中央,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鞭敲金镫响,马唱凯歌还,征南将士班师回朝。隋文帝龙颜大悦,亲至骊山,迎接凯旋慰劳三军。骊山在陕西西安以东五十里,是我国驰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汉唐以来一直属于皇家园林。骊山劳军已毕,进行献俘仪式,把南陈的俘虏押解到大兴城广阳门前。当时下,军民欢呼人山人海,那位南陈后主陈叔宝战战兢兢体如筛糠,匍匐在广阳门下伏首待罪。隋文帝杨坚以胜利者姿态高高在上,历数陈后主种种不端般般罪过。陈叔宝能怎样,诚惶诚恐不敢答辩,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只能乖乖地听着。隋文帝话锋一转,说天有好生之德,朕有慈悲心肠,包容宽宥不忍加罪,法外开恩赦免陈叔宝,封他为长城县公,从此之后软禁京师了却残生。陈叔宝这才得以苟全性命,更改户口定居大兴。

一切事宜办理妥当,接下来,隋文帝大兴宫要论功行赏封赏功臣。自古以来战场拼杀求的是功名富贵封妻荫子,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是不变的常理。隋文帝不封功臣便罢,这一封功臣,才引出来一段二将对执金殿争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