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二十四史演义 大隋演义 第七回 越长城南征北战

时间:2016/6/19 作者: 燕赵弘毅 热度: 91321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这是一首出塞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大隋朝尚书右仆射,宰相杨素。千载之后,我们读这首诗仍然感觉到威风淋漓,杀气腾腾。杨素,我们在《三总管之变》那回书当中提到过,他是八路兵马之一。杨素,字处道,是隋文帝杨坚的同族兄弟,其实他们在家族支派上并不近。隋文帝是自认弘农杨氏为宗族,人家杨素是正宗的弘农杨氏传人,名门望族之后,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政治韬略;无论演讲辩论,还是书法文采,杨素都称得上是当时的佼佼者。正因为他集多项才能于一身,所以深得隋文帝的信任和重用,成为大隋朝独一无二的权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早在北周年间,周武帝宇文邕就曾经夸赞杨素的才华,说小伙子你只要好好努力,日后不愁荣华富贵。少年杨素大言不惭,“我其实无心求取荣华富贵,怕得是荣华富贵自己找上门来。”就这么牛气!

 

开隋四将


隋军在长江上、中、下三线同时作战。上游的部队兵出重庆三峡地区,兵马大元帅是清河公杨素。中游的部队兵出湖北武昌,兵马大元帅是杨坚的第三个儿子秦王杨俊。其实上、中两路并非主力部队,都属于打配合作战,隋朝的主力部队在下游暗中集结。下游部队兵锋直指南陈的都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兵马大元帅是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晋王杨广。当然了,官封元帅并不等于亲自上阵作战,下游部队的前敌总指挥,实际上是尚书左仆射、宰相高熲,你看大隋朝开疆扩土,几乎每次大战都有高颎的身影。

在这里,我们着重说一下杨广,杨广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说到杨广,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无道昏君,小说《隋唐演义》中把他说成是十恶不赦。但今天咱们讲历史通俗演义,出发点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隋书》记载杨广,开篇用了七个字“上美姿仪,少敏慧”,什么意思呢?不但长得帅,还从小就聪明。但是又说他,“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可是他把聪明没用在正道上,故意造作赚取虚名。沽名钓誉也罢,真才实学也罢,我们不能排除的是,杨广在当时确实是甚得人心,很有威望,有仁爱和孝道的名声。

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晋王杨广和大家一齐出城参加狩猎活动。在南北朝时期,国家流行尚武的精神,行围打猎骑马射箭是日常活动。在打猎的过程当中,突然天降大雨,左右的部下就怕淋湿了晋王,拿了一件雨衣替他披上。杨广把手一摆,说,“弟兄们都在风雨之中锻炼,我怎么能够一个人穿上雨衣呢?”

杨广如此,那么长江对面的南陈后主陈叔宝又是如何呢?一个帝王贪酒好色,叫作荒淫;一个帝王不辨忠奸,叫作昏庸;一个帝王治国无方,叫做无道,很难得,这三条都和陈叔宝联系上了。自陈国偏安江南以来,一共是三十二年,陈叔宝是第五任元首。自小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陈叔宝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风雨雨,再加上江南福地物华天宝,小陈的本领全用在诗词歌赋、美酒佳人身上,他有一首艳词叫《玉树后庭花》,在当中社会上非常流行。

在皇宫内院,小陈宠爱龚贵嫔、孔贵嫔,爱如掌上明珠,含在嘴里都怕化了,整日里不是饮酒就是歌舞,日益荒淫,就怕追不上北周宣帝宇文赟。既然又是笙歌又是宴舞,就不能只住在原先的旧房子里。陈叔宝叫人大肆建造宫殿园林,别还出心裁地盖了高楼三座。这三座高楼高达数十丈,彼此之间有天桥往来,里面点缀着奇珍异宝绸缎绫罗,极其奢华。更有甚者,三座高楼的门窗栏杆,都是用檀香木特制而成,清风一吹香飘数里。你想檀香木何其珍贵稀有,一两檀香就值一两黄金。陈叔宝往这里面一住,行,这不就跟神仙一样嘛。

到后来,陈叔宝又得了一位更美妙的绝代佳人,就是张丽华。据说这张丽华长得妖艳非凡倾国倾城,如果参加国际选美大赛一准能捧个冠军回来,把一个陈后主惹得神魂颠倒无计不从。一开始这张丽华仗着宠信还只是掌管内宫,到后来日趋胆大,竟然干预朝政涉及国家军务。陈叔宝乐得如此,把张丽华抱在膝上,和她共同商议朝政,“哈哈,都听你的”,是百依百顺,你说这能不乱套吗?她得宠不久,就被升为贵妃,比贵嫔还高一级呢。张丽华用她一个人的小聪明,把江山社稷玩弄在手掌之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至于朝廷上下只知道有张丽华,不知道有陈叔宝,把她一个人的命令当成圣旨了。

这张丽华长得真就这么迷人吗?在《通俗演义》原著上说她,脸如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我琢磨了半天,这还是一副山水画。据说她秀发七尺,乌黑如漆,光可照人,头发做得十分漂亮,保养得也好,艳光四射动人心弦,不知道是用了海飞丝,还是用了飘柔。闲着没事的时候,这小张往檀香楼上一站,手扶栏杆亭亭玉立,就好像七仙女下凡一样,就那么美!

上有所好,下有所承,只要上层人物喜好什么,下面的人就会主动迎合什么,这个古往今来就是经验教训。陈叔宝这样起带头作用,溜须拍马的人肯定少不了。这时候一个叫江总的人,常年侍奉在陈叔宝身边,因为诗词文章写得好,被提拔成当朝宰相,他也不懂得处理什么国家政务,只知道陪着陈后主填词作赋游山玩水。还有一个叫孔范的家伙,善于钻机经营,也不知攀上什么关系,认后主身边的孔贵嫔作了干姐妹,逐步取得了陈叔宝的信任。陈叔宝一高兴,把国家的兵权交给他掌管。孔范如果真是那块料,也就算了,但他就知道吹牛皮搞贪污,没有一点正事能干。江总、孔范、中书舍人施文庆等人整天介陪着陈后主在宫廷之上,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仿佛就是生活在极乐世界。老百姓都骂他们叫做“狎(xiá)客”,狎客是什么意思,我这么一说你肯定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结果是陈国上下小人日近,君子日远,忠臣大将志气销靡,百姓士卒离心离德。

小陈外有三宝江、孔、施;内有三美张、孔、龚,每天听的是萎靡艳曲,看的是虚情假相,离亡国之日已经不是太远了。无论是家,还是国,成功都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也需要无数次的拼搏努力,但是失败却很简单,只需要一个人,一个理由就足够了。一个家一个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一会得功夫,希望后来人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能够引以为戒。

你这里酒也喝足了,舞也看够了;人家那里兵也备齐了,船也造好了,接下来只要等一件事发生就行了。公元589年,开皇九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当江南百姓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隋文帝一声令下,长江沿岸的隋朝部队,五十一万人马,九十员大将,分上、中、下三个方面,同时对南陈国开战。

万马千军齐头并进,一时间千头万绪述说不尽。我们先来说上游西方面军统帅杨素,早在两年前,杨素就奉命做好战争准备,在长江上游永安地区,集结兵马广造战船。北方人骑马,南方人驶舟,按理说,北方人不擅长水战,但杨素反其道而行之大造战船。战船之上拔起五重楼台,高达30米,装载士兵八百余名,威风壮观如同水上长城,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射杀敌军由上而下,顺水漂流横冲直撞,号称“五牙”战舰,这在当时算得上航母了。除了这种载兵八百人的大型战舰,还有载兵二百人的黄龙战船,像其他的走舸轻舟穿梭往来更是不计其数看来杨素非要在水面上和南陈的水军来一仗,不是说我们北方人只会骑马吗,非让你见识一下,我北方水军的威力。我曾经参观过中国古代船舰模型展览,可以说,我们古代中国人的造船技术的确是高超精湛。

五牙战舰建成,浩浩荡荡塞江而下,打几十里外就可以看到,叫人胆颤心惊莫不敢前。五牙战舰甲板之上清河公杨素,健壮魁梧当中而立,金盔金甲威风凛凛,身背后有亲兵捧着他那口斩将金刀,头顶之上大纛旗迎风飘摆,好似金甲江神显圣一般,江南百姓称之为“江神”将军。这时间杨素的爵位还是清河公,经过江南一役之后,杨素才由清河公擢升为越国公。

西方面军兵出三峡沿江而下,斩将夺旗水陆并进。第一战,杨素乘敌人不备,率军夜袭狼尾滩,首战告捷;第二战,捣毁拦江铁索,大破西陵峡峡口;第三战,派出五牙战舰横扫南陈水军,攻克荆门险要,三战三捷连胜三阵。而后杨素领得胜之兵与中路军,秦王杨俊的部队会师于湖北汉口。在平定江南这场大型的战役中,杨素虽然旗开得胜,但毕竟是偏师作战,大张旗鼓就是为了吸引南陈的军队向上游集结增援,配合主力部队安全渡江。就在长江上游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隋军主力部队已经静悄悄飞越长江天堑,兵临建康城下。

 

瞒天过海


长江下游,隋军东方面军的统帅是晋王杨广。为什么皇上要委派杨广作为东方面军的统帅呢,这是因为杨广素得父母的欢心,表现得仁义孝道,父母给予他厚望,所以才给他施展的机会。东方面军的作战部署是,由吴州总管贺若弼兵出广陵,渡长江取京口,从左侧迂回包围陈国建康城;由庐州总管韩擒虎兵出庐江,渡长江取采石,从右侧迂回包围陈国建康城,两军相约分进合击。晋王杨广与宰相高颎亲统一军兵出六合,作为生力军垫后声援。

左路军吴州总管贺若弼,并不姓贺,而是复姓贺若,单字名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氏。贺若弼胸有大志,善于骑射,是将门虎子出身,人家孩子穿开裆裤的时候,他爸爸就教授兵法了。隋文帝意欲平定江南,征求军事方案,在当朝宰相高颎的引荐下,贺若弼向隋文帝献上“平陈十策”,得以重用,被委任为方面大员驻扎前沿,指挥渡江作战事宜。高熲、杨素、贺若弼、韩擒虎这老几位在演义小说当中都列入“兴隋九老”,都有响当当的名号来头。

长江天险自古有之,横渡长江作战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更好地达到作战目的,贺若弼隐蔽主力部队,只派几艘破旧的小艇摆在渡口,迷惑敌军制造假相。公元589年大年初一这一天,在对方放法定假日的时候,贺若弼誓师出发,临行之时晓谕三军儿郎,“此次出征非比寻常,我们是除暴安良吊民伐罪。倘若老天保佑,我们横渡长江直捣建康;倘若是天意弄人,就算是葬身长江虽死不悔!”贺若弼兵团皆统一装束,白衣在身白帕罩头,白盔白甲弯刀藤牌,人人奋勇个个当先。也许真的是天助神佑南陈当灭,当天长江之上,大雾迷漫遮天蔽日,能见度十米之下,百年不遇的良机。别说远观瞭望,就算是战船到了跟前了你都不易分辨。兵团战船首尾相接,迤逦出发,乘着雾色昏暗,横渡长江登陆京口,这就是三十六计之一的“瞒天过海”。京口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北临大江南据峻岭,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冲军事重镇。

事情出乎异常的顺利,就连敌军的巡逻艇都没有遇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南陈的部队都失联了不成?那倒不是,要说坏事,还是坏在南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身上。大隋朝五十一万大军近抵长江前沿,要说是江南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那是假话。南朝的老将军萧摩诃就曾经再三请示,“目前战事紧急,应该加强长江沿岸的布防,以防隋军渡江偷袭。”陈叔定还没有说话呢,他身边的三宝之一,孔范先说话了,“长江天堑,画开南北,你叫北方战马难道插翅飞过来吗?”陈叔宝自己也特别傲慢自负,“金陵建康,龙盘虎踞,天时地利都在我这里,杨坚匹夫能耐我何?”——我这里有王者之气,他们隋军能把我怎么样啊?这个也不是陈后主夸口,中原用兵渡江南下,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几次,皆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说陈后主有依江据守偏安一方的心理也无可厚非。但是有一条,你有长江天险不假,那你也得派兵防守才是。

我们说过,此时正值过年时节,家家户户放鞭放炮,阖家团聚;建康城中也是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宠妃张丽华就鼓动陈叔宝把庆祝活动搞得隆重一点,防守长江的部队都撤回来,参加阅兵仪式,来个军民同乐。这就是妇人之见,两军开战之即,你搞什么娱乐活动,这也正是贺若弼兵团进展顺利的原因。有道是,“天予不取,自遗其咎”,老天爷给你机会,你自己不争取,可就莫怪别人了。贺若弼脚步刚一踏上长江南岸,即令他的白甲军甩掉行囊轻装前进。隋军将校就不明白了,说总管大人,咱们刚刚登陆,按说应当先筑起桥头堡,等待晋王的后续大军陆续集结,再有一个就是联络友军,和右路军韩擒虎将军的部队取得联系。贺若弼把眼一瞪,“不必了,兵贵神速,不能给敌人任何反扑的机会,前锋直指京口重镇,到城里再做定夺。”

真个叫神兵天降,借着大雾掩护,隋军突入京口,南陈部队毫无防范,被迅速解除武装,俘虏其主将以下六千余人。等到京口的老百姓第二天开门一看,哎哟哎,怎么睡了一夜,我们这里改朝换代了。贺若弼首战告捷拿下京口,一方面告示安民,一方面严明纪律,敢喝江南百姓一口酒,敢夺江南百姓一口饭,军法从严定斩不饶。所有俘虏,加以优待,愿意回家者发放路费就地解散。想不到一介武将,竟有如此的管治策略,一时间江南军民大加称道。

在京口城内稍做整顿,贺右弼统领本部白甲军,一鼓作气直取陈都建康。知道地理的都清楚,今天从镇江市到南京市之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贺若弼的左路兵团千里急行军,直到建康城外的钟山下寨。这时候,贺若弼手中所有的兵马加起来也只有八千人。

前线战报传到南陈的皇宫内院,只吓得个陈叔宝心惊胆颤面无血色,慌忙召集文武商议对策,“如今兵临城下,如何是好?”你再看他那些平日里受宠得幸的“狎客”们,一个个缩头藏脑都做了乌龟,没有一个吭声的。毕竟来说,南陈朝廷上还有几个能打的将校,前元帅大将任忠就说话了,为什么叫前元帅呢?因为任忠以前是元帅,陈叔宝看他不顺眼,把他给一撸到底,换上了心腹宝贝孔范为元帅。任忠不计前嫌,出班言道,“主公,唯今之计,你给我一支兵马三百战船,我沿江而下截断敌人的归路。而后招勤王之师内外夹击,必定能够转危为安。”这时候大臣们纷纷献策,有说打的,有说守的,可这陈叔宝每天里艳词淫曲儿女情长,他那里懂什么国防战略,议了半天也商量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一甩袖子宣布退朝,明天再议。你看,整天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身体和精力都无法支撑,一但到了一代君王身体虚弱不济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会随之破败不堪。

陈叔宝回到后宫,往龙床一躺唉声叹气,正在这时,龙帘一挑进来一人,“我主万岁,莫要发愁休要惊慌,我现有破敌妙计,不知道当用不当用?”欲知来者是何方神圣,咱们下回接着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