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过宝象国”的故事写得十分怪异,十分难懂,特别是故事的黄袍怪,说他是妖怪,却对抢来做女人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乳名)百依百顺,好得足可让现在天下女人吃她的腊。我估计,假如现实中真的有这“妖精”,他用不了到宝象国去抢女人,天下漂亮女人会哭着、喊着争先恐后投怀送抱着呢!对了,大家别误会,在这里我一点也没侮辱、看轻我们女同胞的意思,我意思是:作者你站在你角度说黄袍怪是吃人妖魔,我们读者不一定这么看。不说别人,最起码我就不这么看。我以为书中孙悟空比黄袍怪更可恶,不是吗?书中孙悟空为了对付黄袍怪,竟然拿人家两个小儿子开刀,后来又挑拨人家夫妻的关系,以便他达到目的。当然了,有人会说黄袍怪是妖魔,对付妖魔还说什么慈悲,什么手段都可以用。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你说人家是妖魔,人家就是妖魔吗?地球人都知道现实中是没有妖魔,那么这个在作者眼里是“妖魔”的人是何种人,为什么作者说他是妖魔,他却对自己家人那么好,让我觉得他比孙悟空(作者)还要好?太奇怪了吧!不过这世上聪明人有的是,有人看出这故事里“黄袍怪”是指无聊之文人,并指出作者写这个故事是对封建社会文人之害的揭露。情况是否如他所说呢?
说实在话,我倒没看出这一点,知识浅薄的我只看出作者满肚子酸味,他在吃历史上那些抬情于山水之间,忘怀于世事之文人的醋。
我曾说过《西游记》里国名、地名都是寓指,“唐僧师徒过宝象国”里国名“宝象国”当然亦不能例外。“宝象国”里“象”是“相”之意,不是动物“象”;“宝象国”指的是“好山好水”的地方,用现代词来说来,就是“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故事里黄袍怪住的地方叫“碗子山波月洞”,“碗子”是“玩子”的谐音;古代“波”与“风”通用,“波月洞”即是“风月洞”,这样一来,住在“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不就暗指“风流子”吗!当然了,要成为一个“风流子”并非易事,起码你得有子建之才,其次你得有潘安之貌,不具备这两点,要成一个“风流子”难矣!众所周知,作者吴承恩虽有才,但其外貌实难让人恭维。所以,我认为这故事虽描写无聊文人—风流子对社会的危害,实则是作者在吃他们的醋,是一篇酸文,
故事中的这位黄袍怪有不少特点,都暗喻其为无聊文人—风流子。
第一,故事说他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下凡,证明了他是很厉害的一个文人。我国古代人们向来视奎星(或称魁星)为文曲星。民间把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喻为文曲星下凡。汉代《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将其看成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在这里,作者一反传统,对其不仅毫无半点赞颂之意,反而将其描写成作乱的黄袍怪。故事中文曲星下凡成黄袍怪是为了与情人私会,并危及唐僧,给取经事业造成巨大威胁,还在宫中制造假象,用谎言蛊惑人心,吃人下酒。所指为只图自己享受、靠哄蒙拐骗混日子的文官—风流子。
第二,故事中对黄袍怪描写中,有“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之句,暗合“竹林七贤”特征。魏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个文人,不满朝政,不愿为官,隐居于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他们不修边幅,经常肆意光着身子在一起喝酒吟诗。“他也曾月作三人壶酌酒”,由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脱化而来。“他也曾风生两腋盏倾茶”(第二十八回)之句,由唐代诗人卢仝《走竹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脱化而来。带有林隐之士不修边幅、放荡不羁、爱好风流的特征。
第三,他去见宝象国王时,变化成正人君子模样,穿戴齐整,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第三十回)这也是某些儒士学者的标准画像。子建即曹魏时曹操之子大诗人曹植,美男子潘安为西晋时期文学家,指的都是文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潘安年轻英俊,潇洒倜傥,深得女人喜爱。出门时,常被女人围住,不得脱身。坐在车上时,女人通常会将水果往他车上抛,经常满载而归。他的女人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在他临走时,特意吩咐他不要吃酒,还说吃酒后就不“斯文”了。读书人平日一派“斯文”模样,一旦吃酒醉,不但失态,而且放浪形骸,不堪入目。据说,阮籍喝完酒,会全身脱光光仰躺在桌面上睡觉,有人说他,他还有一番大道理应对呢!又据说,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为了脱身,在王府做客期间,每次饮完酒,他假装痴狂,当众脱裤把玩自己的性器,结果王爷对他很失望,便放他回家,因些后来他逃过这位王爷造反带来灾祸。
第四,他害怕别人识其真面,对不同人说不同话。面对敌手猪八戒、沙和尚甚至孙悟空时,言辞中充满威胁与轻蔑。对自己的爱妻,大部分是甜言蜜语。对宝象国王及文武百官,为了骗取信任,说的全是谎言。他用“黑眼定身法”,将唐僧变化成老虎,骗过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这一法术的核心,就是“黑眼”与“定身”。即蒙住你的眼,叫你看不到真相,看不清真相,变成瞎子;稳住你的心、身,叫你不要乱想、乱动,一个个如傻瓜般听他摆布。那颗“舍利子玲珑内丹”,是保其不被别人看出真相的无上至宝。那“宝贝”,关键就在“玲珑”二字上。寓意为那些无聊文官,善于逢场作戏,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整日里猜揣上意,取悦皇帝,以图官运亨通,而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当孙悟空施计夺走了这一“宝贝”,其“玲珑”手段无法再用时,便原形毕露。“舍利子”是佛教高僧修行的结晶,在这里不能这么解,应该是“舍出利益糊涂小子”。我们当地有一句谚语:“舍利子,不认帐”,说的就是风流子花天酒地,游山玩水乱花钱,而不去做官、做生意赚钱养家。
第五,在宝象国,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驸马爷。他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宫中妖言惑众,为所欲为,以致于宫女成了他的下酒菜。自兴科举以来,民间传说中文科状元被招为驸马的不在少数。作者寓意,正是暗指某些乘龙“驸马式”人物富贵不仁。怪名“黄袍”,“斜披着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第二十八回)带有深得皇帝宠信、身着黄袍马褂的状元驸马郎及某些文官的明显标志。
第六。后来他被天上同事二十七星宿带到玉帝面前,玉帝不理解他为何下凡就问他:“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他那番回答十分有趣,他说:“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十三年夫妻。”很多人不理解那是什么意思,其实他所说就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意。至于最后玉帝贬他与太上老君烧火,孙悟空“见玉帝如此发放,心中欢喜”,那不过是作者的愿望,让这些“风流子”斯文扫地。
《西游记》作者对黄袍怪的描写,其实是对封建社会中某些无聊文人的无情讽刺。在作者看来,自古以来,就有一些这样的无聊文人,他们不愿为国家治理与民族发展出任何主意,献半分计谋,却一直标榜自己的清高,美其名曰“不与浊世合流”。他们躲进深山,号称“隐士”,自我标榜有高山流水之志,学富五车而才高八斗,什么实事也不做,徒费世上粮食。但他们又喜欢对别人的作为指指点点,这也不行,那也不中;要他出仕,却又不干——这种人,对空论道,纸上谈兵,也许真是行家;若要他们真刀实枪干点什么,未必做得来。即使偶尔到得朝中,让他为官做事,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事做不来,坏事却一大堆。争权夺利,无事生非,造谣惑众,诽谤朝政,有他们的份;喝酒玩耍,调戏女人,也有他们的份。只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好事,一件也未曾干过。这种人,即使他是天上星宿下凡,对人间大众又有何益处!对人类社会发展又有何益处!故事中说黄袍怪为奎宿下界,寓意正在于此。此类人物,作者认为不可以将之视为国家的“人才”,而只可称为“灾星”或“魔鬼”。
因此,有人说黄袍怪暗喻无聊文人,证据是充分的,我举双手赞成。但我认为这还不十分准确,最正确应该是:黄袍怪暗喻无聊文人—风流子。
当然,作者这种认识很值商榷。无聊文人—风流子也许不是国家的“人才”,但把他们称作“灾星”或“魔鬼”就有点言过其实了。为什么历史那么多风流名士会抛下荣体富贵、高官厚禄而不屑一顾,宁愿归隐山林,与清风明月为伍,说实在他们绝不会比你作者傻,只不过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稍不慎,就可能招来家破人亡的悲剧,那不如“山高皇帝远”,到山明水秀地方去隐居。当然去隐居的大多数风流名士年纪都比较大,他们一般都经历过官海沉浮,从而学会明哲保身。而那些年轻风流名士要么仕途不得志,如大词人柳永、大画家唐伯虎;要么想以此吸人眼球,如唐大诗人陈子昂、元镇等人,因为在众人的心里有“唯名士才真风流”之标准,成为一名士是他们初步目标,更主要是以此引起当政者的注意,以便日后鲤魚跃龙门—一举成名。作者由于没经历这些风雨,说实在他也没资格,谁叫他有才无貌,且久考不中
呢!一个人没资格、没经历,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所以,我认为作者把“风流子”看作“妖魔”实在有点过。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是:作者思想十分偏狭。也许作者所说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把风流子比喻成妖怪,这行为本身就很成问题。远的俺不说,就说近代和现代,那个出名的人年青时不是“风流子”吗?毛泽东、蒋介石、张学良……;胡适、徐志摩、鲁迅、郭沫若、茅盾……;现代名导演张艺谋、名演员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等等,这些有头有脸的人在年青时,风流是出名的,用宋代大文家苏轼的话,这叫作“人不风流枉少年”,哈!所以,这些如果是“妖怪”,那么这世界还有“人”吗?当然我这么说,大家不一定赞同,为了便于比较,就让我们来分析“唐僧师徒过宝象国”的故事,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故事描写唐僧会被黄袍怪捉住,是因为他看到黄袍怪住的黄金宝塔发出金色光芒,人被吸引住不知不觉往那里走去,寺庙当然住的是和尚,他自己也是和尚,这样他就能化到缘并借宿一晚,那曾料想黄金宝塔之下是妖魔鬼怪,唐僧的行动惊醒打盹儿的黄袍怪,这才成为人家的俘虏,将变成人家口里一顿美餐。这故事很抽象,意思是说“唐僧”被“风流子”假名望所迷惑,误将自己送上门,成黄袍怪“口里自来食”。至于“后来黄袍怪听他的女人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的话,把唐僧放了”的故事,那不过是这位“风流子”为了在家人面前树立“伪善”的名声所做虚假的行为,当然了,也表明他十分痛爱的家人。也正是他身上这个弱点,被孙悟空抓住,才逼得他不得不从宝象国王宫赶回他的魔窟,却又被变成百花羞的孙悟空所算计,多年修炼宝贝“舍利子”被孙悟空一口吞下肚,人也逼出原形—吃人妖魔。至此,他仍不肯罢休,先花言巧语劝孙悟空少管闲事,表示两人没利益冲突,后听孙悟空说他是唐僧大徒弟,连忙解释他不知情,花言巧语劝孙悟空不要与他作对,孙悟空当然不会听他的,黄袍怪这才变了脸,叫来一洞的小妖想以多欺少,可是那些小妖岂是孙悟空对手,个个被孙悟空拿金箍棒打死,只剩下黄袍怪一人,与孙悟空交战几招,见势不妙,就偷愉溜走,孙悟空用他“火眼金睛”搜寻老半天,连他影子也没发现,只好到天上去查他的来历,结果玉帝下令一查,真的查出这黄袍怪竟是私自下凡的奎木狼,玉帝连忙派出二十八宿中二十七宿到下届,务必要把他带回来。奎木狼听到他以前同僚叫唤,就从藏身之处现身,跟二十七宿到天上向玉帝领罪。
我曾说过书中神话故事是根据作者经历改编,这故事我仍然是这么认为的。真实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唐僧到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自古就是“宝象国”—风景优美的地方)某一县上任,此地有一风流名士名声很大(苏杭之地古时多出才子,明代四大才子皆出此),唐僧慕名去拜访,结果两人因“孝”与“贞”看法不同而不欢而散。之后,唐僧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还撰文大谈他的观点:妇女私奔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幸。这下捅到风流名士的痛处,因为风流名士们一直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姬浪漫爱情故事羡慕不己,而卓文娟就是抛弃优渥生活,为了爱情义不反复地投入穷书生司马相如的怀抱;或者风流名士现在老婆就是另一个“卓文姬”。于是,他满膛愤怒拿起手中笔,写文章反驳唐僧,把唐僧驳得哑口无言。唐僧手下衙役见唐僧受辱,想为唐僧为气,就想方设法去敲榨这位风流名士,这位风流名士岂是善茬,他就利用这些事在县里散布谣言,说唐僧是“大老虎”(这里大老虎与今天我们所说“大老虎”含义相同)。由于有事实、有真相,该县乡老和仕伸自然信以为真,结果这事弄得唐僧名声很臭,被不明真相的人指指点点。唐僧的家里管家小白龙〈臼龙马)把之情况看在眼里,很是为他主人担心,就想到孙悟空(作者)。孙悟空因做错事之前被唐僧辞退,在家消遥呢!于是小白龙就偷偷与唐僧一位亲信商量,由他去请孙悟空(作者)。第一次去请,孙悟空(作者)心里有气没答应,第二次唐僧亲信采取激将法,终于把孙悟空(作者)激出来。孙悟空(作者)一来,并没有与风流名士正面交锋,他采取迂回战术,派岀他的夫人先和风流名士的老婆攀关系,从中了解到这位风流名士十分痛爱他的两个儿子。知道风流名士这弱点,事情就好办了。孙悟空(作者)就叫唐僧手下去恫吓风流名士两个儿子(大人吓小孩办法多得是),风流名士听到这情况,知道是孙悟空捣鬼,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他把两个儿子当作“金珠宝贝”!风流名士思之再三,只好服软,公开向唐僧赔礼道歉。唐僧和孙悟空自然见好就收,于是唐僧这场劫数也就散去。这就是“唐僧师徒过宝象国”现实中真故事,当然,有些细节我推测不一定对,但大体上应该相符,象这样素材落入善于编神话故事手里,就变成书中相当精彩、好看的“唐僧师徒过宝象国”的故事了。
当然我这么说,大家一定心中有疑问:为什么你敢大胆这么推测这故事来龙去脉呢?你凭什么?我不凭什么,就凭书中孙悟空对付黄袍怪的办法,要是作者不了解世上“风流子”的弱点,他怎么有可能这么写,而能一下子抓住“风流子”的弱点,自然他和“风流子”有交集,所谓交集当然就是结怨。
“银安”谐音“阴暗”,指无聊文化—风流子在阴暗地方作出“吃人”的事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