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金鱼(五首)
一
虽是池中物
并非池中甘
若有风云变
摆尾向海天
二
万点流星落
千尾金鱼起
皆言会嬉戏
列阵藏天机
三
海棠花落水
戏问鱼可香
浑身披金甲
岂是慰红妆
四
金甲披挂满
梦飞到边关
不喜丝竹声
只等击鼓唤
五
欣赏供池塘
点缀画屏上
心怀翻江志
何人知衷肠
诗文贵在翻标新意
诗文的品味在“意”,有意味的诗文总离不开三点,即,意高--立意高远;意深--意味深长;意新--别出新意,而这三点往往一脉相连。
毛泽东上小学时写了一首《咏青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诗跳出了以往咏青蛙只在田园风光的圈圈里打转转的俗套,写出了青蛙的“虎踞”之势。而表现青蛙“虎踞”的气度不凡,这无疑是咏青蛙诗的新意,这新意对以往的咏青蛙诗,无疑是一种颠覆。
凡名诗必有新意,或者说,有无新意是能否成为名诗的核心标准。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将秋菊写的如此大气磅礴,这是前所未有。这不仅是别出新意,且场面之恢宏,更让人震撼。
诗文若能翻出新意,就不能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唐朝皮日休的《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敢横行!此诗就一反常人贬斥螃蟹横行霸道的传统认识,独具标格,一诗惊人。皮日休的《咏蟹》,也就成了中国咏蟹诗的唯一名篇。
名诗贵在新意,这新意还都立意高远,还都意味深长,还都一脉相承。试问:毛泽东的《咏青蛙》,仅仅是咏青蛙吗?黄巢的《菊花》诗,仅仅是咏秋菊吗?其立意高远和抒怀的相连,那是不言自明;而其令人回味,也是当属自然。而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皮日休,身为唐朝的毗陵副使,却参加了黄巢起义,这是何等了得,其《咏蟹》诗的立意高远和意味深长,就是自然而然了。
写咏物诗若跳出花花草草,跳出缠绵悱恻,跳出凄婉哀怨,必人格不凡,其人不俗,也就是通常所说:文如其人!人格卑下的文人,绝写不出品味高雅的诗文,心胸狭小之人,绝写不出大气磅礴之作!
就如《炎黄春秋》胡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秘书胡乔木原创,毛泽东只改动四个字,就以毛的名义发表。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站出来说:不是!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清秀文雅),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
而气魄绝不是能装出来的,想当年,朱元璋写的《愤题和尚诘问》: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这是他鄱阳湖大战以少胜多第二天,私访至一寺院,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打问其姓名。朱元璋在寺院墙壁上赋诗一首,大笑而去。如不是朱元璋刚击败了陈友谅的百万大军,如果不是朱元璋已志在必得江山,他如何能写出如此霸气中透露出王者之气的诗句?!
笔者很俗,但见贤思齐。在撰写的几乎所有咏物诗文,绝少悲悲切切,尤为注重意高、意深、意新。这几首咏金鱼,跳出金鱼只是观赏的囿见,跳出金鱼只会清漪弄影的俗套,力求翻出新意,“浑身披金甲,岂是慰红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