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意味深长的结尾

时间:2015/11/10 作者: 老包 热度: 80315

 

                      

 

意味深长的结尾

——赏读葛鞍钢小说《“戆大”阿成》

 

葛鞍钢的短篇小说《“戆大”阿成》写得很有味,是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值得捧手认真一读。

小说要写出些许韵味,是不能和盘托出的,应笔下有所节制,掌握好留白的功夫。葛鞍钢写短篇小说《“戆大”阿成》是深明此道的。

留白是什么?它是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含蓄的言外之意能催生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可以说,留白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凡是写得好的小说,都有作者精心设置了微妙的留白供读者放飞心灵的想象。

《“戆大”阿成》写得妙,就在于作者充分运用了留白的艺术特点,使小说有了出其不意、不同凡响的效果。

作品通过家境殷实的阿成三岁那年父母双亡、同年秋久久高烧不退的阿成落下了三级智障残疾、二十五岁时监护人奶奶临终托孤给远方亲戚张阿姨、进张阿姨门吃喝的阿成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三十多岁的阿成出傻力爱帮人干活、四十多岁的阿成被张阿姨算计后日子过得艰难起来、五十多岁的阿成自生自灭等一系列情节渲染,串珠出一个“戆大”阿成的悲凉心酸的生死故事。

故事写得凄婉。一个因智障的戆大阿成经脑子活络的张阿姨精心的算计,日脚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寂寞地撒手人寰。写此文,作者没有过多的笔墨去渲染、铺垫阿成的穷困生活或周围邻居的沸沸扬扬议论,而是把事件的线索用节俭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写下去。这种吊人胃口的写法,并非是作者有意地摆噱头,而是有意设置很多留白,让读者跟着作者的笔去探寻阿成的命运。

作者选用戆大阿成作小说的主人公就很有深意。正因为阿成是戆大,缺乏分析判断的他自然就不明就里地被奸诈的小人算计,当然也难以维权。这样,小说要表达的深意就有了回旋之地。如小说安排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被骗子忽悠去巨大的家产,他完全可以通过居委进行协调、上法庭打官司等渠道去解决,这样的小说处理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看得多了,如此俗套的立意真的难以推陈出新。

为什么《“戆大”阿成》的作品能打动我们,让我们沉湎其中并寻味再三呢?

我想就是因为作品结尾写的一句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哪能说饿死就饿死了呢!”如果没有这句话,此文不过是讲了个“戆大”阿成的笑料,只能博人一笑而已,作品也便沉沦为平庸之作;而有了这一句点睛之语,整个文章便深意凸现、脱俗超凡起来。

可以说,作品结尾写的一句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哪能说饿死就饿死了呢!”,这是作者人文关怀的深切表达。作者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就是想构建一个充满人性光明的世界。作者想通过对一个“戆大”阿成的不幸遭遇述说,就是疾呼社会来共同关注、伸出援手行动。作者火热的情怀,使文章的文字有了温暖的力度。也正因为作品写了这一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哪能说饿死就饿死了呢!”的话,一下子就使得前面所有的文字忽然显示出了某种社会的广阔意义,文章的深度和厚度就立马凸现出来。

事实正是如此。“戆大”阿成继承的遗产有房产和财产(含红木家具一套十件,金条、银元若干)、存折及现金总计十二万余元,这经济实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绝对是富裕一族,吃喝穿住无忧,就是静心养老也不成问题,怎么能饿死呢?读了末句,这出人意料的结尾,我们会反思张阿姨道德的沦丧、心灵的扭曲、人情的浇薄的根源。从中,我们明白了作者不动声色地叙说“戆大”阿成悲惨遭遇,其实是更深层地揭露了社会转型期间人的精神层面的严重滑坡。同时,我们也会对政府是否有管理缺失的深思。如果政府对类似“戆大”阿成这样的智障者如有相应的机构予以有效监护,或基层办事机关能在“戆大”阿成被冷漠吞噬时及时地进行果敢干预,“戆大”阿成真的是不至于会如此活活地自行饿死的……

不能让“戆大”阿成的悲剧再重演了,这不仅是弱势群体,也是作者渴望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的社会尽快构建成的诚挚愿望。正是这样的写作意图,才使这篇小说有了鲜明的时代感、深刻的思想性、新颖的表现力。

小说结尾的留白,让结尾有了出人意料、意味深长的艺术魅力。

作品的留白,让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从而,我们读《“戆大”阿成》这样的作品后,给我们一种久久的深思,经久缭绕不散。这就是此小说《“戆大”阿成》留白的功效。

《“戆大”阿成》的留白启示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字里行间一定要为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如能这样用心下笔,才能使作品余韵绵长,也可让读者在品味深藏意在言外的妙处时能思而得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