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孙悟空大闹地狱、天宫是怎么一回事?

时间:2015/10/28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88364

     

    《西游记》里最精彩、最生动的故事莫过于孙悟空大闹地狱、天宫的故事,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斗争精神也是这几个故事。然而现代人由于时代久远而不知它们的真实意思,从而不约而同地将它们性质拨高了,认为这反映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的火焰,甚至有人还因此就认为《西游记》主题是反映农民起义。其实,这几个故事那里是寓意这些东西,这都是我们现代人不知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在想当然而主观臆测罢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孙悟空大闹地狱、天宫”的故事绝对不是寓意这些无中生有、主观臆造的东西,而是别的东西。当然了,要想知道“孙悟空大闹龙宫、地狱、天宫”的故事寓意什么,需要我们准确猜出孙悟空、龙王、阎王、玉帝这几位人物暗喻对象。


    我曾说过这位“斗士”孙悟空是暗喻作者,暗喻城市新市民;孙悟空手中武器“如意金箍棒”暗喻文化人手中的笔杆子;玉帝是暗喻封建庸主(皇帝);龙王、阎王暗喻对象,一时很难说得清,需要下一点功夫仔细分析。


    龙王是我国民间传说神物,它是管人间雨水的,最有名龙王当属东西南北海四龙王,这几位龙王中最富有是东海龙王。《红楼梦》里有句“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来比喻书中四大家族王家比东海龙王还富有,可见自古我们老百姓就知道海洋中蕴藏巨大财富。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海洋意识,这完全是胡说,要说中国人没海洋意识,那也只是历代的统治者,他们这些人才是最没海洋意识,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中最愚蠢一群人。读者中大多数人把《西游记》里所描写天上玉帝当作人间的皇帝、庸主,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作者意思的确是这。但应该很少人会去思考四海龙王在书中是指什么对象这个问题,其实四海龙王应该是指玉帝的家奴。玉帝暗指人间皇帝,皇帝家奴一般是太监,那四海龙王不就是暗指太监吗?难怪我们经常听戏曲里太监唱“奴家”、“老奴”什么,意思原来是指此。弄清《西游记》里龙王是太监这群体之后,“孙悟空学艺归来之后,由于没称手的武器,就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强行把东海龙王镇海神针如意金箍棒据为己有”这故事意思也就明了。书中说“如意金箍棒”虽是东海龙王家宝贝,但龙王不知道,不然他也不会送给孙悟空,当孙悟空拿起如意金箍棒一玩,龙宫地动山摇,龙王这才后悔,却对孙悟空无可奈何,只好把孙悟空强行拿走如意金箍棒的行为告到玉帝那里,希望玉帝为他作主。“如意金箍棒”暗喻文化人手中的笔,它能大能小,就象如意金箍棒能变大,直耸云霄;能变小,小到针般大藏于孙悟空的耳朵。《西游记》是一部把人间常用东西通过极其夸张语言把它们变成人间根本不存在的宝物的书。一根毫不起眼的毛笔,在作者手里竟然成大闹天宫孙悟空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作者天马行空想象力实在让人惊叹。知道孙悟空手中“如意金箍棒”竟然是文人手中的笔之后,“孙悟空到东海龙王那里取了如意金箍棒”的故事说的意思,也就十分浅显了。我国古代一般规定太监不能认字,他们是一群没文化的人,笔对他们就是废物,就象如意金箍棒对东海龙王一样,可是一旦这笔到了文人的手中,就能发挥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孙悟空闹龙宫”的故事,意思应该是说作者青年时完成学业后,积极投入市民“抗捐抗税”运动,运用手中一支笔对皇帝派太监到各地征收苛捐杂税的行为进行反抗、斗争。明代有一项制度,皇帝经常派太监到各地担任矿监、税监,这些人强征暴虐,引起各地老百姓的不满,明中、后期经济发达江南地区不时暴发市民抗捐抗税运动。


    同样的,“孙悟空闹地狱”的故事意思说的也是这。在我国古代宗教中,地狱里阎王是管人的寿命的。俗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无人敢留你到四更”,意思是说一个人命长命短是受阎王左右,不是你想活得多久,就活多久。所以《西游记》里阎王、判官应该是指当时社会有特权的人。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唐太宗李世民阳寿己尽,魂归地府,地府崔判官偷偷在李世民生死薄上添上二划,又增加李世明二十年阳寿,阎王一看又把李世民送回阳间,让他再多活二十年。这不就暗示阎王、崔判官是封建里有特权一群人吗?“孙悟空大闹地狱”的故事,说得是孙悟空这位新市民代表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特权制度。比如说我国古代实行严格商品经营制度,象盐、茶等一些商品,一般老百姓不能经营,统统由政府垄断,城市市民的生计完全控制在特权阶级手中,就象阎王可以随意判人生死。作为新市民的代表,作者对社会上皇商、官商手里的特权极其不满,经常写文章对这进行批评和讽刺,提出官府应该放开经营让民营企业和个人参与,这样触动“阎王”们的利益,于是“阎王”们顶头上司“地藏菩萨”就把“孙悟空”们不满告到玉帝那里。即使我们读者把“孙悟空大闹地狱的故事”往大的说,充其量只能说孙悟空不甘心受命运摆布,敢于跟阎王给他安排的命运做斗争,如果联系到孙悟空暗喻城市“新市民”,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人,无非是说新市民不甘心成为最低层的人而抗争和拼搏,希望争取到一个比较高地位。不论这故事往大或往小来说,都跟作者有没有反封建思想扯不上关系,说“孙悟空大闹地狱”的故事反映作者反封建精神,几乎没多大说服力吧!书中的阎王、判官应该是指明“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里这些太监和皇帝爪牙。


    对于孙悟空闹龙宫、地狱后果,文章是这样描写:话说孙悟空为了寻到一件称手的兵器, 跑到玉皇大帝管辖的东海龙王那里, 强行拿走东海龙王家里闲置如意金箍棒一根,又到地狱大闹一通, 把阎王的生死账本子都撕了,让他和花果山猴子猴孙不再受阎王生死薄的限定,东海龙王、阎王顶头上司地藏菩萨把他告到玉帝那儿。玉帝听完汇报,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太白金星道:“启奏陛下,不如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玉帝闻言甚喜,就叫太白金星去招安。 

 

    孙悟空来到天庭, 玉帝虽然没有要他下拜,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但却只给他封了个弼马温的官职。当时猴王不知弼马温是多大的官,还是欢欢喜喜的,尽心尽力把天马养得胖胖的。可一次喝酒的时候, 猴王忽停杯问道:“我这弼马温是个几品官衔?”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猴王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此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此时值日官曹巡视到此,他官不大谱很大,对孙悟空吆五喝六,更加惹恼孙悟空。他痛打值日官曹,推倒公案,耳中取出宝贝,打出南天门去了。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闹天庭的经过,仔细分析一下原因,是因为“那玉帝不会用人”(孙悟空语)。孙悟空的行为,那里有半点“反玉帝”的影子,充其量只能说他觉玉皇大帝看不起他心有不服而已。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要说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这故事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得猪八戒前身说起。小说里说猪八戒前身是天蓬元帅,是管理天河里天兵天将。奇怪了,天上又没打水仗,养这些水军干什么,难道他们这此水军仅是给玉帝坐天船时拉纤吗?是的,天蓬元帅和天河里天兵天将就是玉帝游玩时拉纤的,玉帝如果指的是人间皇帝,十万天河天兵天将不就是挖河民夫,天蓬元帅原来就是“民工头”。此时我们一定会想起隋帝征用十万民夫开凿大运河,运河建成后,又征用无数民夫为他拉纤坐船游玩到杨州的历史故事。小说里玉帝封孙悟空弼马温,是管天马的官,也是为玉帝出游服劳役的。大家都知道孙怪空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又是代表市民这阶层的人,他们是由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组成,现在皇帝竟然叫他们象民夫一样去服劳役,那不就象孙悟空所说“那玉帝不会用人”吗?我估计当时社会里,存在城市市民跟农村农民一样必须服劳役的制度,比如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每年都要跟农民去挖河、修陵寝什么,引起广大市民和作者极大不满,作者不但写文章反对,还积极参加反抗这项不合理政策的运动。由于广大市民的反对,后来皇帝被迫取消这项徭役制度,改“纳银代役”。据史料记载,嘉靖八年(作者生活时代),明政府废除城市小工商业者以工代役制度,全面开始实行“纳银代役”制度。


    由此可见,“孙悟空第一次闹天宫”的故事,说的是作者反对当时朝廷对城市市民实行不合理的“徭役制度”。


    书中“孙悟空第二次闹天宫的故事”是在《西游记》第四回。话说孙悟空反出天南门,回到花果山,打出“齐天大圣”旗号,玉帝闻迅派托塔李天王父子带十万天兵天将去围剿,结果被孙悟空带领猴兵猴将打得大败而归。这故事意思是说,作者带头反对市民服劳役的不合理政策,由于他写文章大胆、尖锐,把矛头直指当今皇帝(嘉靖皇帝),声名越来越大,很多有本事跑来和他结义,声势越来越大,作者也摆出一付跟朝廷对着干的阵势(自封为齐天大圣)。结果这件事(皇帝让各地市民服劳役)越闹越大,各地市民反抗越来越剧烈,连皇帝都听到此事,就派一个钦差大臣到此地专门处理此事,由于作者带领当地市民反对浪潮越来越大,钦差大臣解决不了,只好回京述职(托塔李天王父子大败而回)。


    文章写道:托塔李天王大败而回后,玉帝无计可施,太白金星奏道:“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听了就派太白金星再次招孙悟空上天,过了一段时间,又见孙猴子成天无事,无事生非,就让孙猴子去管理蟠桃园。这故事是说皇帝听取某位大臣的意见,取消市民也要服劳役这项规定,但又不甘心,就想让市民多交税来代替。如果让市民多交税,当然得放宽某些产品的经营权。


    这个故事有“蟠桃”,传说是天上长一种吃了能长生不老的水果。既然我们知道这故事是寓言故事,就不能把故事里“蟠桃”当此来看,它应该在暗喻人间某项东西。《西游记》描写“蟠桃”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大大、小小神仙每年都能吃上一回,这也是说“蟠桃”是封建社会里大大小小官员每年都能享受到的利益,什么东西会这样呢?那不就官员的年俸,官员年俸从那里来,当然是从国库里来;国库里的钱从那里来,当然主要是从各地税收来的,原来书中“蟠桃”暗指“国库财政收入”。


    文章接着写道:孙大圣奉命权管蟠桃园,猴头瞭见桃熟,便设计支开众仙,放胆偷桃,自在受用。一日,王母娘娘设蟠桃会,命七衣仙女采桃。正好猴头偷吃了几个桃后,变做二寸长的人儿,睡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七衣仙女摘桃攀枝,恰恰惊醒了他。大圣即现本相,反而斥人是“怪物”,竟敢大胆偷摘我桃。七衣仙女只好讲明摘桃做胜会的缘由。猴头于是赶往瑶池问讯。一个儿痛饮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偷吃了百味珍馐,佳肴异品;又闯到兜率宫,把太上老君葫芦里的金丹,象吃炒豆相似地吃个精光。一场蟠桃胜会,就这样被搅扰得乱七八糟。文章又写道:孙悟空在偷蟠桃,偷御酒,偷金丹之后,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


    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究其原因也是“玉帝不会用人”,那有人不知道猴子会偷桃的道理呢。另一原因,还是玉帝看不起孙悟空,“蟠桃胜会”竟然不请他参加。上面我说过,由于市民强烈反对,明政府被迫取消对市民要服劳役这项规定,且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还容许作者为代表一些市民参与某种商品特权经营,可是由于对这些新市民的特性(商人会偷税漏税,就象猴子天生会偷桃一样),再加上政府对这些商人极端轻视(在明朝,商人是最低一等人,士农工商,商是最低一等),结果这些人取得某种商品经营权后,偷税漏税、压价经营,导致国库收入税减,国库里的钱都跑到市民的手里(天上蟠桃,御酒,金丹都被孙悟空带回花果山分给群猴吃了)。


    “孙悟空第二次大闹天宫”的故事,说得是作者反对政府对城市市民实行垄断经营的政策,反对皇商、官商特权。这个故事对当今经济深化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孙悟空如此行径,玉帝岂肯罢休。于是引出了十万天兵包围花果山,孙大圣大战二郎神,结果一遭太上老君暗算,二遭天狗咬,被抓去刀砍斧劈,箭射火烧,却伤不了孙悟空性命,最后太上老君出主意把孙悟空关进八卦炉里烧,想把他烧死。不料孙悟空生命力顽强,竟然在四十九天后从八卦炉中逃出,抡起手中一条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并且公然声称:“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玉帝见天上神仙制服不了孙悟空,就赶忙去请如来佛祖来帮忙。佛祖来了,孙悟空与之约斗,结果被佛祖设计压在五行山下。


    第三次孙悟空闹天宫,才真正算是“闹”,但究其根本原因乃玉帝欲置孙悟空于死地却不能,从而激起孙悟空叛逆心理。据书中所写,玉帝只是被孙悟空这次大“闹”弄得手忙脚乱的,好象“人身安全”并没受到威胁,这怎能得出“孙悟空大闹天宫代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火焰”这奇怪结论呢?如果“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表示农民起义什么,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作者用“闹”字来概括孙悟空行为是乎很不准确。“闹”这个字解释是调皮捣蛋之意,一般指小一辈的人胡闹什么,比如小学生闹学堂是指小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不遵守课堂秩序之类事情。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是指孙悟空反抗统治者,而是反抗统治者制定秩序和规定。


    确实如此。上面,我说过“孙猴子偷蟠桃,偷御酒,偷金丹”的故事,是暗指政府放开某些产品的经营权,由于管理不善,被“孙悟空”这些市民钻了空子,结果国库收入太幅度减少,各级官员俸禄降低。这现象自然会引起各级官僚的不满,他们不满后自然会撺掇皇帝改变政策,并对那些偷税漏税之人进行严打,显然作者也在他们打击之列。于是作者就改变各种身份营生,但仍然逃不出政府的严查(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故事),被迫交纳各种苛捐杂税,生活就象人被扔进“八封炉”烧似,简直活不下去了。但生活的艰难,有一项好处,它越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孙悟空就是在社会这个“八封炉”里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社会里的妖魔鬼怪(假恶丑)。作者经过这一段时间生活磨炼(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烧,很有可能指作者因偷税漏税被暂短关进监狱的经历),才能越来越高,文章越来越犀利、有战斗力。于是作者又就重新拿起笔以写作为职业,并经常以它为武器,继续反抗统治者制定种种不合理的秩序和礼教。这个故事里,大家一般都会曲解孙悟空在闹天宫时说过“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这句话,认为这句话表达孙悟空自己要作皇帝。其实这句话涵义十分曲析,它所要说意思并不是“我要做皇帝”,而是“皇帝轮流做,大家都有机会”之意。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正统论”十分盛行,人们普遍认为谁做皇帝这是天授的,臣子如果篡位,那是大逆不道。作者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谁对天下老百姓好,谁就该做皇帝,而那里不爱惜老百姓的人根本就不配做皇帝。这说法在今天我们看来,似乎是太正常不过道理,但在明朝封建专制社会里,作者这么说就是大逆不道,是对“皇位天授”直接挑战,是对当今皇帝的大不敬。也就是说,“孙悟空第三次闹天宫”的故事寓意作者经常写文章反抗封建社会里盛行的“正统论”。


    据小说所写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汉之时—公元八年,那年历史上发生一件重大的事: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把皇位“禅让”给大儒家王莽。王莽作了十四年皇帝,最后身败名裂,皇位又被刘家子孙刘秀夺回来,建立家天下东汉。历史上“王莽篡位”是儒家“禅让”主张实践最成功,也是最失败的一次。孙悟空在天上做十四天的皇帝,王莽在地上做了十四年的皇帝。天上一日,人间一年,你说这两者能毫无关系呢?再说孙悟空被唐僧解救出来那年是公元六二九年,是唐太宗在位期间。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是怎么登位,他做秦王期间,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兄杀弟,威迫父亲让位予他,一句话是真正篡位来的。可是历史上对这两人的评价却迥然有异,一个是乱臣贼子,一个是明君圣皇。这是多么不公平和荒唐啊!


    《西游记》里把这两件重大历史、两个重要历史人物,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及的故事联系在一块,你说他会没有意思在里面吗?当然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间,及孙悟空被唐僧解救出来时间来真实推算,孙悟空被压在山下的时间不止五百年,应该有六百多年。书中却说这时间是五百年,有人说要取约数,也应该是六百年。那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呢?大家应该记得孟子说过“五百年王者出,其间必有名世者”这句话,《西游记》作者意思肯定就是这。另外“五百年”有“五年”之意,是否暗示作者某段经历的时间。


    《西游记》里让我至今还不能完全读懂故事,是“孙悟空和如来约斗,被压在五行山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写得太玄幻,很难让人猜测它的意思是什么。因为故事里佛祖在现实中没有准确暗喻对象,要有也只能佛教思想。我估计作者写这个故事是想说他写文章反对“正统论”,因此受到牢狱之灾,在监狱里他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思想不再那么激进,性格中狂傲部分也收敛许多;或者是要说后来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写的文章不再锋芒毕露,矛头不再直指封建“正统论”;或者是要说他后来沉迷佛教经典之中,人完全被佛教思想所控制,整日吃斋念佛,无所事事。至于书中描写后来唐僧把他从五行山解救出来,他拜唐僧为师傅保他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意思应该是指后来一位县令知道他有大才,就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或者那县令听到他的才能“三顾茅庐”请他出相助),还让他做自己的助手。作者有感这县令的恩情,从此死心塌地协助他管理一方百姓,经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这一点,倒有史料证明。史料说吴承恩年青时“屡困场屋”—科场不得志,作为一介书生的他,虽有“经国”“宁民”的良好愿望,却于国于民丝毫无补,以致写下“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的诗句,表达自己志向和不满。后来却不知何种原因,成了一位小官吏,最后只做到长兴县丞和荆府纪善八品小官。作者从一名社会“愤青”到一名小官吏经过,应该就是我上面推测那几种情景。


    有人认为《西游记》里故事不连贯,前七回说得是孙悟空的故事,后面第八回起到结束却说唐僧师徒五人取经故事,有两截子之嫌疑。这都是不知道《西游记》真正写什么,才产生这似是而非的论调。其实《西游记》故事结构十分紧密,前部份写的是作者少年、青年的经历,后部分写的是他青年到中年之间做政府小官吏的经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说的是:作者年青时科场不得志,再加上思想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表现出不满当时旧的礼教、秩序行为,运用手中一支笔,对封建社会“正统论”和某些特权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当然了,有人把孙悟空看作是农民代表,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看作是农民起义、造反,自然就会得出孙悟空投降叛变,沦为统治阶级鹰犬和爪牙荒唐的说法。但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书中孙悟空形象没一点象农民。


    所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不是说孙悟空造反,更与反映农民起义荒唐说法扯不上关系,它不过寓指作者年青时所做所为,仅此而已。当然了,假如有人不知“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的寓意而信口胡说,我们也不能太责怪他,谁叫作者把自己一段平淡经历写得这么夸张呢。什么?你的孩子现在也在学校“大闹天宫”,那你这位“如来佛祖”还不快去,用“五行山”镇住他,可别让他把“天”捅出窟窿眼儿来。我嘛,也好就此搁笔,不写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