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佛》(组诗五首)
利用闲暇时间读一读佛经,与古人隔空对话,聆听智者的低语,那快乐简直不是用语言可以言说的——欲问文章千古事,何愁异代不同时⑴。
佛教虽然是舶来品,但它对国人的影响却是如此的深远。它之所以这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因为它已通过我们的生活深深地渗透进我们的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知识分子们对它的兼收并蓄、去伪存真的有意识改良,与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十德⑵的契合与嫁接,甚至是历经磨难后的浴火重生⑶。
佛经作为智慧之学,要想真正弄懂它,是需要有一定的慧根的。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能看懂、明了、参透它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俗话说,阳春白雪和之者寡。用来修心的形而上的东西本来就不是一般人玩的。否则,风行魏晋的玄学⑷也就不会成为不传之学。玩不了高雅的,做些形而下的吃斋拜佛,积德行善的日课,不忘初心,做好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
近些年来,参禅拜佛俨然成了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一时间,达官贵人,巨星歌后,社会名流,尽皆鄙弃凡生,心向古刹。一时间,道观古刹大有成为社会名流们竞夸豪奢的第二会所⑸。
值此大师、教主横行之际,人们不禁要问:现代人到底哪根筋不对?
难道真的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吗?我看不是!难道真是,克己复礼,一心向善吗?我看也不是!
那么这么多人对之趋之若鹜,又所为何来呢?道理其实很简单!——赶时髦!附庸风雅!更因为身居高位者喜欢!如是而已!
那些参禅拜佛者,除开每天磨磨叨叨、真正吃斋念佛的小部分人之外,其他很大部分不过是希望借此装点门面,抬高身价罢了。
还有一撮人,则假佛教之名,穿凿附会,攻乎异端⑹,蛊惑人心,聚敛钱财,诱拐妇女,坑害良善,危害社会。
现实生活中,那些手捻佛珠,口诵佛号,满身佛气,拼死宣传行善的人,又有几多善类呢。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概说的就是这些人吧。
对于民众自发的参禅拜佛行为,大可听之任之。但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大兴土木,兴师聚众,就需要执政者提前介入和干预了。否则,历史上的灭佛⑺运动恐怕还须重演。
儒者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这是儒者的修行⑻。
达摩说:我心即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惠能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
克己是修行,参禅也是修行。修行,要修身。修行,也要修心。穿越时空,古圣先哲们的智慧之光在我们的文明中交汇。
最好的礼佛就是内心的觉悟与觉醒,最好的礼佛绝不是执着的攀援追求……
【注释】
⑴欲问文章千古事,何愁异代不同时:语见费孝通为杜甫草堂题字。
⑵君子十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⑶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
⑷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融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文化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⑸会所:即俱乐部。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所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和相同社会阶层人士的聚会、休闲场所,而会所的会员身份,也演变成财富的象征与身份标签。
⑹攻乎异端:攻习歪理邪说。语见《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⑺灭佛:即禁佛事件。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由封建帝王发动的禁止佛教事件。这四位帝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又称三武一宗法难。
⑻儒者的修行:儒家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简称儒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