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睛雯”和“袭人”

时间:2015/7/14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86536

  睛雯和袭人是《红楼梦》里两个很重要的丫头,作者虽仅将两人列为“金陵十二下钗”头两位,但花在两人身上笔墨非常多,不要说“金陵十二中钗”里除了香菱外所有人物比不上,就是“金陵十二上钗”里大部份人物也比不上。作者这种“厚此薄彼”的写法,让人看了难免一头雾水。本来,“金陵十二金钗”的分册和排名,大家已为此争得脸红耳赤,作者又这么写,更让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啊!

  

  根据《红楼梦》里所写,“金陵十二金钗”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里金钗,也叫十二正钗,她们排名是完整的;中册里金钗,也叫十二中钗,作者只写香菱一位,还不说她排在第几位;下册里金钗,也叫十二下钗,作者只写睛雯和袭人两位,后面十位,作者也没写。曾有人想从“十二金钗”们的地位、容貌、才情来定她们在册里排名,不过,不论他们怎么说,他们所说总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睛雯和袭人在贾家丫头中地位并不高,丫头地位最高要侍候贾母的大丫头,如书中所写鸳鸯、琥珀等人;其次是侍候王夫人的丫头,如彩云、彩霞等人;再次一等是侍候王熙凤的丫头。睛雯和袭人在贾家地位跟贾家三艳贴身丫头,如贾迎春丫头司棋、贾探春丫头侍书、贾惜春丫头入画她们差不多,按地位她们不应该排下册头两位。如果“十二金钗”们是按容貌、才情来定她们在册里排名,那更说不通。如十二正钗之一巧姐,在原著前八十回里她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谈不上容貌、才情,为何她会排在十二正钗第十位,比正钗中第十一位李纨、第十二位秦可卿名次还要靠前呢?当然,也许有人会这么认为,巧姐在原著前八十回里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孩子,但在八十回后说不定她容貌、才情赶上李纨和秦可卿也未可知,这事谁能说得清呢?就权当说这话的人说得有道理。不过,我想弱弱再问一下:十二正钗第十二位秦可卿,她容貌、才情在已知其他正钗中会输给那一位,为何她只能呆在十二正钗最后位置上?十分明显,从“十二金钗”们的地位、容貌、才情来定她们在册里排名是说不通的。

  

  那么“金陵十二金钗”是按什么来确定她们在册里的名次?上、中、下三册排名的标准是否一致?还有睛雯和袭人作为下钗为何作者花在她们身上笔墨比花在上钗、中钗中大多数人还要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将从分析睛雯和袭人这两位下钗入手,力图找到比较合情、合理的答案,给大家一个明白交待。

  

  在书中,睛雯和袭人这两个小丫头,是贾母送给她最痛爱孙子贾宝玉的,贾母的意思,大家懂得。但这两人的性格、经历及最后归宿却大不同。袭人是花家为了生计,自小卖给贾家当小丫头,而且是签死契的。即以后无论何种情况花家也不得赎回,只能一辈子是贾家的人。袭人到了贾家,先是伺候贾母,因她眼里只有贾母一人,得到贾母的喜欢,并由她亲手调教一段时间,才派去侍候贾宝玉,担任这边大丫头;晴雯自小是孤儿,被贾家赖大赖二老母亲赖麽麽收留,因见她聪明伶俐、容貌出众,就孝敬给贾母当丫头。贾母对睛雯这丫头片子也很喜欢,也亲手调教。贾母调教睛雯多久时间,由于文章无明写,我们不得而知,但估计时间应该不很长,比调教袭人时间短。之后,贾母便派她到孙子贾宝玉身边,成了大观园怡红院的二等丫头。睛雯和袭人在宝玉身边,由于两人性格不同、作事风格不同,所以两人最终遭遇也迥然有异。袭人侍候宝玉尽心尽力,加上她本人生性口呐,按贾母的话叫笨笨的,象这种人当然不会跟人吵架什么,所以大得人心。再加上她对主人贾宝玉,该劝的劝;该阻的阻,又肯为宝玉所谓“名誉”着想,深受宝玉母亲王夫人的器重,几乎按贾家规矩被她内定为宝玉“房中人”,相当是宝玉的小老婆。而宝玉因跟袭人早有肌肤之亲,亦早已把她视为最可靠的“自己人”。睛雯这丫头侍候宝玉也十分卖力,有时为了宝玉她还带病坚持工作;有时还忙宝玉出谋划策应付宝玉父亲对他的督查,但美中不足的是她口舌不饶人,得罪了贾家不少人,更因为她长得太过娇娆了,被王夫人看得很不顺眼,认为她会带坏儿子宝玉。有一次,趁她生重病期间,王夫人突然把她赶出大观园,让她自生自灭去。

  

  书中人物袭人的最终归宿,由于原著八十回才写到她被王夫人内定为儿子贾宝玉“房中人”时的缘固,所以我们读者不能确定她是否象续书所写那样,她在贾家败落、宝玉出家后,被众人所劝而改嫁给戏子蒋玉菡。但根据第五回里描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太虚幻境”主人“警幻仙子”那里看到她的簿册内容及书中其他有关她的故事所伏情况来看,续书所写跟作者原意应该差不了多少。睛雯的最终归宿,作者倒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读者:身怀重病的她,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后,住到她一个远房亲戚“多浑虫”的家里,由于生病得不到很好治疗,在贾宝玉偷跑去探望她那天晚上,就病重而亡了。我们读者搞不清的是,她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到底是有人告她刁状,还仅仅是王夫人看她不顺眼呢?

  

  我曾在拙作《贾宝玉之谜》中说过,《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不是作者写他自己,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假代(假借)我国古代那一群鄙视功名富贵、追求随心所欲、率性自然生活的读书人。另在拙作《金陵十二金钗之谜》里,分析出《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中金钗们不是实人,而是假代(假借)我国古代各种著名思想文化,“金陵十二下钗”们是在假代我国古代某些著名观点和看法。根据“睛雯和袭人她俩的故事”的逻辑结构,我们可轻松猜出睛雯和袭人这两人是假代我国古代二种著名教育观。“睛雯”是假代(假借)我国古代道家提倡“顺其自然”的教育观;“袭人”是假代我国古代儒家提倡“重视德教”的教育观。这两种教育观,在古代深受读书人喜欢,就象书中贾宝玉喜欢睛雯和袭人一样。在书中,睛雯和袭人这两位丫头是贾母给她最痛爱孙子贾宝玉的,我们知道贾母也叫史太君,这个称呼太有意思。“史太君”中“史”字表示“历史、过去”;“太君”二字表示“最高统治者”;“史太君”三个字意思就是“过去最高统治者”。那么“睛雯和袭人这两位丫头是贾母给宝玉的”这话意思不就是说,在作者生活年代前,过去最高统治者曾对天下读书人实行过两种不同教育方式。一种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一种是儒家“重视德教”的教育方式。难怪我们在读《红楼梦》时,觉得贾母这个人有点象西汉初窦太后,多少有点道家人物的作派,也难怪书中贾母会喜欢晴雯这小丫头,而晴雯又与林黛玉(道家)最要好。

  

  “顺其自然”教育观是道家在教育上最重要的主张。它是说对受教育者不要处处约束,条条管制,而是要给他们充分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发展机会,让他们身上禀性、气质充分发挥出来,以达到最终个人成才的目的。在三十一回里,描写一个“贾宝玉为了给晴雯出气,让她撕扇子玩,还对此表现一番‘爱物’的怪论”的故事。这则故事体现出睛雯这丫头任性、率真的性格,也体现出“顺其自然”教育现随性、自然的特点。象这样教育观当然得不到儒家里人物的喜欢;象这样的人当然得不到小说里儒家人物似的王夫人和薛宝钗的喜欢,她们喜欢袭人,认为袭人办事得体,侍候宝玉尽心尽力,但该劝还是要劝;该阻还是要阻,而不一味纵容宝玉胡闹。通过比较,王夫人觉得袭人更适合给自己儿子宝玉当妾(实则是说后来儒家实权人物在两种教育观中,选择了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但睛雯仍有相当大的优势,她深得儿子贾宝玉的喜欢,又是贾母给的。王夫人怕睛雯带坏宝玉,千方百计想把睛雯从宝玉身边赶走,却苦于时机不成熟。机会终于来了,睛雯为了邦宝玉补名贵裘衣“孔雀裘”而带病工作,加重原来因贪玩而得到风寒病情,重病在床。王夫人得此消息,趁宝玉不在立即带人把睛雯从病床上拖出去,赶出大观园,赶出贾家,让她自生自灭去了。所以,睛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不是有人告她刁状,而是王夫人看她不顺眼,处心积虑要把她从宝玉身边赶走所致(王夫人赶走睛雯这件事,我们可视之为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为后来儒家人物排挤和打压,落入悲惨境地)。由于睛雯是贾母给的,王夫人虽然得其所哉赶走睛雯,但得向贾母解释这么做的理由。王夫人向贾母说一番说辞,十分高明。她的话里隐蔵自己真实目的,而只是说睛雯得了痨病。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痨病在古代是不治之症,而且还会传染,被传染的人十有八九命不保矣!王夫人说睛雯得了痨病,就是说睛雯会害死贾宝玉(暗指“顺其自然”教育观会害读书人一生)。当然,我们知道这不过是王夫人的借口,但作为爱孙心切的贾母,亦担心晴雯的病真会传染给宝玉,所以也就没坚持留下睛雯(实则是说作为过去最高统治者对这“顺其自然”教育观效果心中也无底,所以也就随儒家人物提倡教育观和教育方式去培养国家需要人才)。晴雯被王夫人驱出大观园,驱出贾家,最终病重而亡(暗指“顺其自然”教育观,由于得不到统治者重视,彻底在我国思想文化园地里消失了、不见了)。当然,象贾宝玉这类读书人曾经亨受到以这种教育观好处的人,永运不会忘记这种教育观(这就是书中主人公贾宝玉对丫头晴雯念念不忘的原因)。

  

  作者塑造睛雯和袭人这两位“金陵十二下钗”中头二钗的形象,表达他对道家“顺其自然”和儒家“重视德教”这两种教育观的欣赏;特别是表达他对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在我国教育史上消失痛心和悲伤之情,又通过描写“贾宝玉丫头袭人在贾家败落之后,改嫁他人,有始无终”的故事,一方面对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没有坚持到底的作法表示惋惜之惰;一方面对后来儒家人物在教育上把前期“重视德教”变成在青少年教育上重视男女问题,对他们严防死守的作法,进行无情的讽刺和批评。袭人本名珍珠,姓花。珍珠当然是越白越好,假如变花,就不值钱了。作者给丫头袭人取“花珍珠”这个姓名,不就是在讽刺袭人这个人品质有问题;不就是在讽刺儒家在教育上只注重防“淫”作法是十分可笑,提出这样舍本逐未是会出现大问题。人家袭人在贾母那里是“珍珠”;在宝玉那里也是“香气袭人”;可一到王夫人那里却要内定她为宝玉“房中人”,还让她回家认亲。于是袭人就成“花珍珠”、“花袭人”了。小说里儒家人物似王夫人千方百计要把丫头睛雯从自己儿子贾宝玉身边赶走,是因为睛雯长太娇娆了,会勾引宝玉,使宝玉犯下“淫”的大罪。可是王夫人那里知道,不是她认为“狐狸精“的睛雯;而是她看重、大家眼里“老实人”—袭人,才使她宝贝儿子犯下了“淫”。儒家里正统人物是最痛恨“淫”,把“淫”看作万恶之首,可是让这些人料想不到,正是他们自认为可以“防淫”教育方式,才让受教育者犯下“淫”。我国古代社会有一奇特现象:那些喊“戒淫”、“戒色”最起劲、声音最大声儒生们,最“好淫”、最“好色”往往就是他们,家中有三妻四妾不说,假如有一地方出现了一位色艺俱佳的名妓,这些人就会象逐臭之夫似整日围着她转,为她吟诗作画,丑态百出,以博美人青眼;更甚的不惜抛弃名誉、家庭、子女也要一亲芳泽;最好能把美人收入“房中”,供他“淫乐”,还美其名为“爱情”。这怪现象就是儒家正统教育产生出来的。

  

  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和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在教育青少年上各有优势,各有缺点,就是到了今天,我们也很难说那一个好、那一个不好。从历史上来看,用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来培养人才,虽然培养出都是真性情、有真本事的人,可是这些人大多是厌世的人;用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来培养人才,培养出却尽是“伪君子”、“假道学”。用这两种教育观,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却有积极进取的人才。

  

  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很可爱,就象书中“警幻仙子”要引导不想念书却整日在女人堆里混的少年贾宝玉,不是对他讲大道理,也不是让他受正面教育,而是对他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反面教育,让他去亲身体验一番饮馔声色。当然,从小说描写来看,好像“警幻仙子”对宝玉这样教育不起作用,反而有使他越陷越深之虞。但按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来采用教育方式,对书中贾宝玉不起作用,因为他是含着“欲”而生,天生欲望就大于常人,对我们一般人却不可能不起作用。就拿“淫”来说吧!“警幻仙子”道:“好色即淫。”而“好好色”又是人的本性,既然是本性的东西,你就不能去压制它、取消它,得让它自由自在地发展。“顺其自然”教育观教育理念,就是要让人顺其本性去自然发展。好色就让他好色;好淫就让他好淫,当一个人经历过声色犬马之后,往往反而变得不好淫、不好色了。《菜根谭》里有句话“淫后思味,味同嚼腊”,说就是这个道理,“警幻仙子”引诱贾宝玉去经历“风月”也是这个目的。有人说“警幻仙子”教好没,教坏有,说这话的人实在太冤枉“警幻仙子”了。要我说,假如我们主人公贾宝玉没受“警幻仙子”给他这次特殊教育,后果会很严重。他就不仅仅是有爱红和喜欢在女人堆混的毛病,他可能真会成为“警幻仙子”口里“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儒家却把“淫”当作万恶之首,当作洪水猛兽来严防死守。这么做,首先就违背人性;其次青少年都有逆反心理,越防不让他做,他偏偏就要去做,结果是适得其反。大家不信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历朝历代王子、皇孙的表现记录,就知我不是在危言耸听。历朝历代王子、皇孙是最受过儒家正统教育的,可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大多数人不是性冷淡者就是性变态者,几乎没一人是正常的。

  

  由此可见,道家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确比儒家在这方面所作所为要高明许多。但青少年的教育并仅仅只有这方面而已,还有许多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所以不能凭此就断定道家教育观比儒家教育观好,这么说有失公允。《红楼梦》作者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小说里他虽写了人物睛雯身上不少的优点,但对她身上缺点也没少写;对他不喜欢人物袭人,他除了写她最后归宿“改嫁”,以示讽刺外,也有不少故事表示袭人确是宝玉“解语花”、“贤内助”。比如,书中描写贾宝玉一次闲着无聊,和袭人讨论“忠臣勇将”的问题,结果虽然是谁也说不服谁,却让贾宝玉解一次闷;又比如,书中描写袭人怕别人说宝玉的坏话,就向王夫人建议让宝玉远离大观园里姐妹,得到王夫人赏认。袭人作为宝玉的丫头,确实尽到做丫头的责任,甚至做得更好。如她对主人宝玉该劝的劝,该阻的阻,而不一味迎合主人的喜恶,纵容主人胡闹。这样丫头,当然会得到主人母亲王夫人和最有可能成为主人妻子的人薛宝钗的喜欢,我们怎么能说她是为了讨好王夫人才这么做呢!从《红楼梦》里“袭人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所有特点。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袭人拐弯抹脚劝宝玉立志仕途,而看不到她劝宝玉读书的描写,这就是儒家教育重德不重才的特点;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袭人担心宝玉和大观园姐妹走得太近,从而做出错事,却看不到袭人劝宝玉不要跟不良人交往的描写,这就是儒家教育重视防“淫”的特点;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袭人不善言辞,却看不到她不会处理问题的描写,这就是儒家教育重视实用、不重视言谈的特点。当然,并不是书中所有“袭人的故事”都是为了直接表示“重视德教”教育观特点,如“袭人被贾宝玉踢得吐血的故事”,就不是如此。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贾宝玉在外被雨淋,急匆匆跑回家,可是敲半天,也没有人来开门。原来袭人和宝玉众丫头们把院里养得野鸭等观赏鸟翅膀绑了起来,放在水沟,看着它们在水里扑咚、扑咚,正看得有趣,没听到有人敲门。后来,袭人听到了,就过来开门,冷不妨被怒冲冲宝玉飞起一腿,正中胸心,当场吐血。这个故事写得很奇怪,不深思还以为它是要表现贾宝玉性格。其实,这也是在间接说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特点。袭人会被宝玉踢得吐血的原因,是迟来开门。她为什么会迟来开门呢?是因为她正玩,没听到有人敲门。说到底是她少女天性自然流露。这不就是说儒家的教育要人去装、非自然的结果,就是本身也要受到伤害。另外,这故事写袭人和宝玉众丫头们把院里养得野鸭等观赏鸟翅膀绑了起来,也在暗示儒家的教育会约束青少年自由发展空间,使他们不能展翅高飞,最终也会伤及自身。

  

  看来,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和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都有其内在缺憾,分不岀谁好谁坏。最好教育观,作者没找到,我们今天也没找到。也许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没有缺憾的教育观,有的只是相对好的教育观,如果是这样,我倒认同作者对这两种教育观的评价。

  

  我们读者在看《红楼梦》时,往往觉得睛雯和袭人这两个主人公贾宝玉的丫头难分上下,两个一样好,对作者把睛雯排在“金陵十二下钗”第一位、把袭人排在“金陵十二下钗”第二位的排法感到疑惑不解。如按地位来说,袭人应该比睛雯地位高,这从两人月份钱就可看,袭人是一两银子,一千钱;睛雯是五百钱,那应该是袭人排在“金陵十二下钗”第一位才是啊!如按容貌、才情来说,睛雯肯定比袭人在这方面强多了,自然睛雯应该排在“金陵十二下钗”第一位。可是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人在书中都不是实人,她俩一个是假代我国古代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一个是假代我国古代儒家“重视德教”的教育观,这两种教育观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作者凭什么要把睛雯排在袭人之前,难道就凭您作者这么认为的吗?作者肯定不是这么自以为是的人,犯了自以为是毛病的人,不是作者,往往是我们读者。我们读者以为睛雯和袭人丫头一样好,但我们主人公贾宝玉却不这么认为,显然他更喜欢、更愿意去亲近睛雯。十分明显,“金陵十二下钗”中睛雯和袭人的排名,是按书中主人公贾宝玉喜欢和亲近的程度来排的。也就是说谁跟宝玉“亲”,谁的名次就靠前;谁和宝玉“不亲”,谁的名字就靠后。自然,这里的“亲”是指总体感觉上,包括血缘、情感等,并非单纯指“肌肤之亲”,否则袭人就该排在睛雯之前,人家可跟宝玉两人偷吃过“禁果”的呀!

  

  《红楼梦》里“金陵十二下钗”排名,确实是以册中金钗与主人公贾宝玉“亲”与“远”来定的。同样,“金陵十二上钗”排名也是以这个标准来安排的。我还曾说过,“金陵十二上钗”是在假代“我国古代十二种著名思想学说”。这十二种学说也是按贾宝玉喜欢和接触程度综合来排名的。下面,我把三者关系列出来:

  

  第一钗薛宝钗(理学)—贾宝玉妻子;

  

  第二钗林黛玉(老子之道家)—贾宝玉“红颜知己”;

  

  第三钗贾元春(董之儒学)—贾宝玉亲姐姐;

  

  第四钗贾探春(墨家)—贾宝玉异母同父妹妹;

  

  第五钗史湘云(庄子之道家)—贾宝玉“青梅竹马”女友;

  

  第六钗妙玉(禅宗)—贾政私生女,贾宝玉异母同父姐姐;

  

  第七钗贾迎春,贾宝玉堂姐;

  

  第八钗贾惜春,贾宝玉堂妹;

  

  第九钗王熙凤,贾宝玉堂嫂;

  

  第十钗巧姐,贾宝玉堂侄女;

  

  第十一钗李纨,贾宝玉亲嫂嫂;

  

  第十二钗秦可卿,贾宝玉堂侄媳妇。

  

  说完“金陵十二上钗”,我们再来说“金陵十二中钗”。由于作者写“金陵十二中钗”时,只写一位香菱,而且还不说她排在册中第几位的缘故,所以册中其他十一位金钗我们很难找,就更不要说要给她们排名了。我推测作者这么写原因有二。一是这么写可以避免文法上的雷同;二是“金陵十二中钗”假代)我国古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这东西就很难分出那个重要,那个不重要,那个跟贾宝玉“亲”;那个跟贾宝玉“不亲”。另外,也不易找全十二个。这也是我们读者觉得“金陵十二中钗”们不好凑数的原因。看来作者这么写,并非他是要我们读者玩捉迷藏,考验我们智力,而是他不得不然也。看到这,有人可能就会反驳:你上面不是说过各种思想学说可以排名,各种观念和主张、观点和看法就不好排名,那作为同是观念和主张的儒家教育观(袭人)和道家教育观(晴雯),作者为什么就可以为它们排名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正因为如此,作者只明写晴雯和袭人两位下钗,而不敢写这两钗排名后金钗。就拿书中林黛玉丫头紫鹃和贾迎春丫头司棋为例,以我们读者眼光判断,她们两个肯定在“金陵十二下钗”簿册里,那她们两个应该排在下钗中第几位呢?这个问题,凭谁都无法拿出让人心服口服的答案来,我们不能,即使是作者他也不能。所以,他就不写了,又让我们读者去伤脑筋。另外,这样写,同样也是为了避免文法上的雷同。至于他把睛雯和袭人排在下钗头二位,正反映出作非凡见识和独到的眼光,在二百多年前,他就意识到社会上教育活动比其他任何活动都要重要得多。我们今天不也认为一个国家竟争在教育,教育在于人才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确已超越他那时代历史对他局限和束缚,比他那时代任何人都要高明许多。说得不客气一点,他的才华和见识就是今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啊!

  

  大哉!《红楼梦》;伟哉!曹雪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