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故事里主要人物有主人公贾宝玉(不成大器的读书人)、史太君(历史上高明统治者)、王夫人(统治者的贤内助,儒家代表人物,如历史上司马光等一些大儒者)和“金陵十二正钗”们(古代十二种著名学说)。可以看出,书中主要人物都是“假代”并非“实人”,既然连主人在书中都不是“实人”,那这些人的丫头们不用说了肯定也是“假代”非“实人”,她们分别“假代”她们的主人身上某种特点和特征,或者说她们只是一种寓意,分别寓意“她们的主人”身上某种特点和特征。
贾宝玉的丫头们:
在书中,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位生活在诗书鼎礼之家(贾家)的青少年,他不但是位贵公子,而且还是一位贷真价实国舅爷,同时又受到贾家最高统治者贾母史太君的痛爱,所以他身边丫头众多,其中比较有名有故事的丫头就有睛雯和袭人:麝月和芳官;秋纹和茜雪;佳蕙(四儿)、春燕和坠儿。除这些人外,还有两个有特殊经历的丫头林小红和柳五儿。
作为青少年,最主要任务是受教育,主人公贾宝玉既然是假代“不成大器的读书人”,那他身边主要丫头应该就是在假代“我国古代各种著名教育观”及“古代读书人常有观念和观点”,难怪他身边丫头的名字大多取得诗情画意、文诌诌的。
睛雯和袭人:
“睛雯”假代、假借“道家顺其自然的教育观”;“袭人”假代、假借“儒家重视德教的教育观”(我在拙作《睛雯和袭人》中对此有专门论述)。
麝月和芳官:
“麝月”谐音“射乐”,意思是“射击和音乐”。《红楼梦》里人物麝月是主人公贾宝玉的丫头,她很受宝玉的喜欢。有一次,宝玉大丫头袭人回家探亲,其他丫头都玩去,只剩下麝月一人在家收拾东西,宝玉一问才知她怕家中没有人会发生事才不跟大家一块去玩,宝玉很感动,认为她又是一个袭人。袭人是宝玉的大丫头,由于她侍候宝玉尽心尽责,为人和顺,从不与人争执,所以她很得人心,当然宝玉由于和她有“肌肤之亲”,更是喜欢她不得了。作者在书里把袭人和宝玉另一丫头睛雯列入“金陵十二下钗”第二钗和第一钗,麝月既然“又是一个袭人”,理所应当应该排在“金陵十二下钗”位置上。可是作者并没有这么写,这让许多读者困惑不已。其实作者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金陵十二下钗”不是实人,在书中被他拿来假代(假借)各种观点和观念、看法和主张而已,而观点和观念、看法和主张那个重要,那个不重要,谁说得清呢?在书中,睛雯和袭人两人分别假代(假借)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和儒家“重视德教”教育观。麝月既然被宝玉看作“又是一个袭人”,她也应该是假代(假借)古代儒家一个著名观点。这个观点应该就是“重视射击和音乐教育”的观点。现代人一般人都认为我国古代读书人只重视德、智教育,对“射击和音乐”教育不很重视,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儒家先师孔子起,就十分重视“射击和音乐”教育,他在教弟子课程里就有诗、书、礼、乐、射这五方面内容,射击和音乐赫然在其中。书中也有这方面的描写,宁国府贾珍聚众校射,贾政就命儿子贾宝玉、贾环去参加,后来贾母也亲自来过问。
丫头麝月在书中还有一个比较有份量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能很好证明“麝月”是在假代“儒家重视射乐教育”的观点。这故事说有一次,贾宝玉丫头晴雯为了帮宝玉补“雀金裘”加重病情,病在床上,于是从外面叫来一位郎中给她看病开了药方,这郎中药方中开了几味重药,宝玉看了很不满意,就想换经常到他家里看病王御医来给晴雯瞧病。请王御医来看病,虽然不要看病的钱,但需要一两跑腿费,宝玉和麝月两人都不知一两银子是多大的,两人就随便在一堆碎银子里找一块比较大准备给王御医作跑腿费,结果家中老妈子一看那是五两银锭瓣半的,足有二两半左右,比要给王御医一两跑腿费一倍还多。老妈子叫麝月去换一块小的,麝月很大方,说道:“不要换,多的就给去叫王御医的人。”这个故事体现麝月不知钱财为何物,也体现她大方慷慨的气质。对青少年进行“射”和“乐”教育,当然不是培养他们重视财物,而是要培养他们养成大方、慷慨的气质。
芳官在书中先是贾家卖来唱戏的小戏子,后贾家戏班解散,她不愿回去,才被分派到大观园贾宝玉住处怡红院当小丫头。由于她聪明伶俐,深得到宝玉喜欢。根据她的故事逻辑结构上来看,她应该是假代(假借)古代“标新立异”做事观。所谓“标新立异”做事观就是做事件不要“啃别人啃过馒头”,应该自己有自己的做法。芳官作为宝玉丫头时,宝玉曾给她一个洋名,名字很拗口,被贾珍姬妾戏称为“野驴子”。“野驴子”谐音“野路子”,意思是说“芳官”所假代“标新立异”做事观是“野路子”。“标新立异”做事观,在古代儒家社会里不是主流思想,因为儒家特别讲究引经据典,做事按步就搬,不喜“标新立异”,甚至批之哗众取宠。故事里说王夫人后来怕芳官带坏她儿子贾宝玉,硬要把她从宝玉身边赶走,芳官只好离开宝玉出家跟老尼姑去了。这故事是“假语村言”,意思是说“标新立异”观点虽然受古代读书人喜欢,但由于儒家正统人物的反对,这个观点慢慢从读书人中消失了,最后它只能沦落到自私自利出家人那里,成为那些人讨小便宜的伎俩。
秋纹和茜雪:
“秋纹”谐音“求问”,意思是“虚心求学”;“茜雪”谐音“欠学”意思是“不想学习”。
秋纹和茜雪是《红楼梦》里主人公贾宝玉身边两个小丫头。她俩中一人一直在宝玉身边,并受到宝玉祖母贾母史太君和母亲王夫人重视;一个早早就被宝玉“抄鱿鱼”,到别的地方当差去了。秋纹在书里倒有不少故事,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有一次贾宝玉吩咐她把两盆花送给贾母和王夫人,结果得到贾母几百钱和王夫人几件旧衣裳的赏赐,秋纹高兴不得了,正巧王夫人内定袭人为宝玉“房中人”,每月还从她的十两例银中拿出两钱给袭人作例银,于是大家都笑她目量浅,说有人从王夫人得到东西比她多得多。秋纹不知其事,就向其他姐妹“求问”,还说知道是谁后可替那人高兴一番,结果得知是袭人,秋纹连忙为刚才言语无意冒犯道歉。除了这,秋纹在书中还有一个故事也给人印象很深,这个故事发生贾探春管理大观园时。有一天,袭人派秋纹去贾探春处,想打听一下宝玉和她们丫头“例钱”什么时候可以发放,正遇上探春为她母亲赵姨娘来闹的事而生气,想办几件事来树威,平儿把秋纹叫住不让她去问,秋纹赶紧问原因,平儿把探春生气情况对她一说,秋纹听了,伸舌笑道:“幸得平姐姐在这里,没的臊一鼻子灰。”说完,便回去了。
在这故事里,秋纹不过是来问宝玉和她们丫头月钱何时领(求问),却不知探春这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平儿把情况对她一么一说,她立即明白(领悟),于是她高兴地回去了(自得)。从“秋纹的故事”逻辑结构来看,“秋纹”假代(假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观点。这是错不了的。
茜雪在书中故事主要只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贾宝玉出外之前,让她准备一杯“枫露茶”,说等他回来吃。结果宝玉回来后,却发现“枫露茶”被他奶妈李嬷嬷吃了,就迁怒于茜雪,事后茜雪因之被赶走。大家是乎对这故事里宝玉的表现,感到十分不解。平时宝玉不是很大方,怎么会为一杯“枫露茶”发这么大的火,更不应该因此迂怒于茜雪。茜雪在这里并没多大错误,李嬷嬷硬要吃“枫露茶”,她能有什么办法呢?宝玉在这里发这么大怒火,大概是借题发挥,想把奶娘李嬷嬷赶走,因为她平时老管着他,让他很不自在。不料事情闹大了,李嬷嬷被解除职务告老不再理事,小丫头茜雪(李嬷嬷小女儿)也受到牵连被撵出怡红院,李嬷嬷怀疑是袭人在搞鬼,从此与袭人结下梁子。我估计后来是她向王夫人举报袭人和宝玉“偷吃禁果”之事,袭人被迫离开大观园,改嫁给戏子蒋玉菡。这个故事寓意“不想学习、只想靠关系”的观点不受读书人的欢迎,但大家都认为这是这些读书人受“儒家重视德育”教育观影响,其实不然,这是读书人本性使然,因为他们不喜欢约束和限制。
佳蕙(四儿)、春燕和坠儿:
书中佳蕙是宝玉小丫头,她给我们读者印象比较深有二件事。一件事是有一次贾宝玉不知为何事生气,迁怒于佳蕙,当他知道佳蕙名字后,就讽刺她应该叫“晦气”,还叫她把名字改,以后不许叫“佳蕙”。主人这么说了,奴才当然就要那么做,因佳蕙在家排行老四,于是她名字就成了“四儿”。另一件是王夫人因四儿经常说“同月同日生,是要作夫妻的”的话,认为她是“不知羞的人”,怕带坏儿子贾宝玉,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将她和宝玉另二个丫头睛雯、芳官一起逐出大观园。根据“佳蕙的故事”逻辑结构,在书中佳蕙这丫头应该是假代“同月同日生,是要作夫妻的”婚姻观。佳蕙(四儿)假代“同月同日生,是要作夫妻的”婚姻观,从她的第二故事来看,十分好理解,不好理解是她第一个故事,好象跟之扯不上关系。但细细思量,其实并非如此,两者还是有关系。举个例来说。假如当时社会上有一象贾宝玉这样的人,他十分相信“同月同日生,是要作夫妻的”这句话,可是偏偏有一个他讨厌邻里姑娘跟他是同月同日生,他心里会怎么想?当然这个人心里会这么想:“我怎么这么晦气,偏偏跟她是同月同日生的。”至于,故事里王夫人把佳蕙(四儿)从大观园逐走,无非是说儒家正统人物不喜欢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与他们秉持“门当户对”婚姻观有冲突,怕教坏他们子女,所以就把这个观点从主流思想中驱逐出去。
书中春燕也是宝玉小丫头,“春燕”顾名思义就是说春燕这丫头象“一只春天的燕子”。在我国古代,人们常把燕子看作美好之物。燕子有一习性,冬天一到它就飞到南方越冬去,一到春天它就又飞回来,筑巢养育下一代,年年如此,不会改变。所以人们一看到燕子飞回来,就知道春天来了,要播种插秧了。根据她的故事,我认为她是在假代“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或“吃一亏,长一智”的观点。书中介绍小丫头春燕是何婆的女儿,自然她亦姓何。“何春燕”谐音“何蠢也”,意思是说知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个道理的人,一点也不愚蠢,他们才是聪明人呢。
书中坠儿是宝玉小丫头中的小丫头。坠儿,“坠落”之意。她应该假代“有便宜不沾白不沾”的观点。在书中“坠儿的故事”主要有“她为了好处费,帮林小红与贾芸两人传递消息”及“她拾到平儿金手镯不还”这两个。两个故事都是说她这人目量浅,贪小便宜。当然这样人,贾宝玉这边人如何能容得下,最终她被疾恶如仇的睛雯和能言善辨麝月一刻不留地赶出怡红院,袭人知道后,说这事办得急一点。我们都知道“睛雯”假代“道家顺其自然”教育观;“袭人”假代“儒家重视德育”的教育观;“麝月”假代“儒家重视射乐”的教育观,在“如何驱逐坠儿的问题”上,体现这三种教育观各自不同特点。
林小红和柳五儿:
林小红和柳五儿分别暗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和“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观点(我在拙作《林小红和柳五儿》中对此有专门论述)。
王夫人(儒家正统人物)主要丫头有:白金钏、白玉钏、彩云、彩霞等。
“白金钏”是假代(假借)类似“金钗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是你的”的看法。现在也经常听人说“是你东西跑不掉,不是你东西,你也别想得”这样话,意思是劝人别太贪心了,凡事知足方可。白金钏在书中的故事主要在三十三回里,故事说有一次贾宝玉去王夫人处,正好王夫人在午休,金钏亦一旁在假寐,因为平时贾宝玉和金钏嬉闹惯了,就和金钏开玩笑说,要把金钏从王夫人身边要到自己身边,两人正闹着,王夫人突然醒来,打了金钏一巴掌,说金钏勾引宝玉,还叫来金钏母亲把她领走,意思是把她开除了。过了一天,金钏又羞又愧,投井自尽。历史上儒家正统一贯倡导年青人要奋发有为,积极向上,而“金钗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是你的”的观点相对消积无为,当然它不可能在儒家正统人物这里占有一席之地,被他们抛弃是情理之中的事。
“白玉钏”是假代(假借)“出手不打笑脸人”“待人接物要客气”的观点。丫头玉钏在书中故事有二个。一个故事说,玉钏的姐姐金钏投井自尽后不久,王夫人派玉钏给儿子贾宝玉送点心,玉钏因姐姐金钏的事心里有点怨恨宝玉,所以对宝玉不假颜色,宝玉心里有愧,对玉钏处处陪小心,为了讨好她还叫她亲尝点心,结果不小心烫到他自己。另一故事说王夫人逼死金钏之后,心里有悔意,就给玉钏双份月钱作为补偿。第一故事寓意玉钏是假代“出手不打笑脸人”观点,第二故事寓意儒家人物特别重视礼貌教育。
“彩云”、“彩霞”都是易逝而又美好东西。她们如果假代(假借)一种观点和看法的话,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观点却很难被人们所接受。根据她们故事逻辑结构,“彩云”是在假代(假借)“敢作敢担”观点,有这种观点的人做错事后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彩霞”是在假代(假借)“敢作敢为”观点,有这种观点的人敢于去做事,即使事情错了也不后悔。书中人物彩云给我们读者印象比较深,是她对贾府人人想巴结主人公贾宝玉不感冒,反而去讨好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贾环,还利用职务之便,把王夫人东西偷出来送给贾环。有一次宝玉丫头芳官送东西给别人,反而把她牵连出来,彩云不想连累别人,就想自己承担,贾环对此不但不念好,还以为彩云和宝玉要好,气得彩云把想送给东西都扔掉且暗自落泪。彩霞故事主要集中在七十二回文章里。故事说彩霞因为年纪大需要婚配,王熙凤有一奴仆兴儿的儿子看上她,而彩霞希望自己嫁给贾环,结果兴儿的儿子虽然“嫖赌饮”样样勇为,可是仗着王熙凤的权势,还是娶到彩霞。贾环虽然以前和彩霞要好,但对要娶她却不再意,因为凭他的条件,他认为还有好的,但是他亲生母亲赵姨娘感到失去一个好帮手而惋惜。“彩霞的故事”寓意儒家提倡“敢作敢为”观点,对“贾宝玉”和“贾环”这两种人来说,一个想亲近它却亲近不到,一个它想亲近却人家不要,最后它往往成为胡作非为、胆大妄为人的借口。
在这几个观点之中,除了“金钗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是你的”看法之外,确是儒家代表人物经常挂在嘴上的话,但这些观点不一定适合贾宝玉此类读书人,难怪小说里描写王夫人这里丫头除了金钏外都不喜欢宝玉,一次贾宝玉到他母亲王夫人这里,想和丫头彩霞说话,可是彩霞却不理他,宝玉拉住她的手笑道:“好姐姐,你也理我理儿。”彩霞夺手不肯,便说:“再闹,我就嚷了。”是啊,儒家虽极力提倡这几个观点和看法,但他们也知道这些观点不适合贾宝玉此类读书人,所以用不着在他身上下功夫,不过他们也下错了对象,白白在贾环这种人身上浪费精力和时间,因为象贾环这种自私自利、心胸狭窄、贪生怕死的人是不想拥有它们,最终它们只会落下不幸境遇。
史太君(历史上最高统治者)主要丫头:鸳鸯、琥珀、翡翠、玻璃等人
史太君(贾母)身边主要大丫头大多数名字取贵重、美好东西,这当然是说象“贾母”这样的人,他们的观点老道、实用又好听,比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类观点,就应该是他们这种人才有的。由于在原著八十回里,贾母身边主要丫头只有鸳鸯一人,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在她身上,其他丫头几乎没故事可言,所以我们只能猜书中鸳鸯暗寓什么,其他丫头暗寓什么就毫无办法猜了。
书中介绍丫头鸳鸯她姓金,“金鸳鸯”寓意贵重、忠贞。所以鸳鸯“假代”观点必然有这意思在里面。以前我认为鸳鸯是假代、假借“宁为穷家妻,不为豪门妾”的婚姻观,因为书里有故事说“贾家‘二世祖’贾赦看上鸳鸯美貌,想让鸳鸯做他小妾,可是鸳鸯死也不肯同意,这件事闹到贾母那里,贾母不但把贾赦夫妇臭骂一顿,连王夫人都受到责骂,因为贾母认为王夫人也参于其中,想挖她的人,夺她的权”。后来我仔细一想,“鸳鸯”这二字不一定非要跟婚姻联系,它也可表“忠贞、忠诚”之意;再根据书中丫头鸳鸯故事逻辑,我得出“鸳鸯”是假代“士为知已者死”“做人要绝对忠诚”的观点。
书中说鸳鸯虽是贾母的大丫头,但受到贾母器重,贾母内部一切事务几乎都是她操办的,而贾母又是贾家最有权势的人,有人戏说贾母是贾家的董事长,鸳鸯就是她的私人秘书,这种比喻十分恰当。鸳鸯受到贾母这么器重,她对贾母也忠心耿耿,甚至连荣华富贵(作贾赦的小妾)都可放弃,表现出她身上具有“士为知已者死”的气质。
“金陵十二正钗”她们的丫头们:
“金陵十二正钗”是假代“十二种思想学说”,那她们身边主要丫头自然寓义这“十二种思想学说”某些主要观点和特征。
第一钗薛宝钗丫头黄莺儿:“薛宝钗”是假代“宋明理学”,自然她的丫头莺儿,指的就是理学们或“理学”所说的就象黄莺唱歌似好听。书中描写薛宝钗小丫头黄莺儿能说会道,心灵手巧,会编各种缨络、花篮,实是作者在讽刺理学家很会花言巧语讨人喜欢。
第二钗林黛玉的大丫头紫鹃:“紫鹃”指的是紫鹃花或紫鹃鸟,但不论它指花或指鸟,都表示“忠主”之意。“林黛玉”是假代“老子之道家”,作为林黛玉的大丫头紫鹃自然是“老子之道家”里的观点,这观点就是“下为上劳;臣为君忧”。“下为上劳;臣为君忧”观点意思是说做下属、做奴才的应该为上级和主人的事操劳,替他们分忧。书中紫鹃这丫头就是这样的,一直为她主人林黛玉婚事操心、担心、忧心。另外文章还介绍林黛玉还从老家带来一个小丫头,叫雪雁,由于她年纪小不得力,贾母这才把自己丫头紫鹃给了黛玉。这故事意思是说“老子之学说”由于理论不够完善,古代明君对此给予不少补充和完善。同时,“雪雁”这个名字也表现出“老子之学说”某种特点。
王熙凤主要丫头:平儿和丰儿;男仆:旺儿和兴儿。
王熙凤是贾家大管家,身边除了平儿这大丫头外,丫头男仆众多,但有名有故事却不多,所以只能大概了解他们的喻义。
“平儿”就是法家“公平、公正”主要主张(我在拙作《平儿之谜》中对此有专门论述)。
“丰儿”就是“物质丰富”,意思是说按法家主张来治国可以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物质丰富的现象。“旺儿”和“兴儿”也是这意思。
史湘云丫头翠缕:暗喻“奴才是阴:主人是阳”的阴阳观。史湘云丫头翠缕在书中没象样的故事,不过大家肯定记住她一句天真烂漫的话:“姑娘是阳,我是阴。”这话里“姑娘”是史湘云,是翠缕的主子。凭这一点,就说“翠缕”是假代“奴才是阴:主人是阳”的阴阳观,实有点牵强,但“翠缕”比喻“史湘云”(《庄子》)翠绿如盖,丝丝如缕,且又天真烂漫,这绝对是真的。
贾惜春大丫头入画:暗喻“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此类有关血缘关系的观点。此类观点是说做人要念亲顾义,不能太无人情味。当然这个观点最不受出家人的欢迎,因为他们怕世俗烦心事打挠到他们修行。这就是贾惜春因丫头入画邦她哥哥私藏物品,而把入画从她身边赶走的主要原因。另外,“入画”表示“画”,意思是说“贾惜春”(佛教)重视人的绘画才能。佛教不重视人的才能,但因为要在寺院画一些壁画来宣传,所以它还是比较重视画画的。
贾迎春大丫头司棋:暗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许”此类为爱情奋不顾身的爱情观。丫头司棋在书中故事主要有一个。故事说司棋和她表兄潘又安互相爱慕,频频幽会,后被发现,王夫人派人把她赶出大观园。这故事寓意说古代“为爱情奋不顾身”男女爱情观虽然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承认,比如书中就写鸳鸯发现司棋和潘又安幽会后替她们掩瞒;贾宝玉在司棋事发之后想替她说情,但终于还是儒家正统思想把它从我国思想园地驱逐出去。此外“司棋”表示“棋艺”,意思是说“贾迎春”(三一教)在我国文人琴、棋、书、画四种才艺中还是比较重视“棋艺”这方面。
“十二正钗”中贾元春因入宫做皇妃,她的大丫头抱琴也跟她入了宫,在书中没什么故事,所以很难猜她暗喻什么;妙玉是出家人,没有丫头;巧姐在书中是孩提,也没有丫头,除了这三钗,加上面所说六位金钗,十二金钗中剩下贾探春、李纨、秦可卿三位金钗她们丫头没有涉及到。贾探春丫头待书;李纨丫头素云、碧月;秦可卿丫头宝珠、瑞珠,由于她们都没有什么象样故事,很难猜她们暗喻对象,不过仍然可以看出她们是表示她们主人身上的特点。“待书”是表示“贾探春”(墨家)重视写作才能的特点;“宝珠”、“瑞珠”意思是说“秦可卿”(杨朱之学)象宝珠、瑞珠一样,能给学它的人带来福气和平安;素云、碧月意思是说“孔孟之学”象天上月亮和白云一样,虽然好看,但高高在上不切合实际。
上面是我对《红楼梦》故事里一部分丫头们假代对象进行粗浅分析,当然我的分析不一定正确,但我相信我的思考方向应该是对,因为书中这些丫头们的故事跟寓言故事是一样的,都是“假语村言”。作者塑造这些丫头们的目的是评价当时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头脑里不同观念的优缺点,是对封建社会精神文化深刻认识,并不是编故事来让人消遣解闷的。弄清这一点,我们也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只把睛雯、袭人列入“金陵十二金钗下册”头二位,而不写下册其他金钗。这都是因为《红楼梦》书中丫头不是实人,她们是假代当时人们头脑里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实在太多了,而且也无法分辩出它们中那一个重要,那一个不重要,自然也无法给它们排名了。同时,我们也就知道“金陵十二金钗”中“十二”肯定不是实数,它是“一打、众多”之意。这样看来,《红楼梦》故事里丫头们个个都是“金陵十二下钗”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