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古代知识分子大部分人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一生中能有机会让他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人少之又少,得不到机会施展自己才能的人,又不甘自己平生所学和才智随着自已无所作为而随风飘逝。于是他们就会在他们诗、文中、在他们与人谈话里千方百计要把自己所学和才智表现出来,《红楼梦》作者亦是如此。在书中,他描写“贾家”就是“假的家;真的社会”,贾家众多主人和佣人就是社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些人在贾家里一举一动无不是社会活动和管理特征的表现。特别这些人中有四个人,我们不能不提,因为她们代表四个不同统治结构中的人。这四个人就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
贾府里最高统治者是贾母史太君。她管理贾家方法是道家“无为之治”。表面上,她只管吃吃喝喝、游玩斗牌,实际上她控制贾家里一切权力。贾母就是皇帝,她对贾家的管理是十分出色和有效的。
贾家第二位人物就是王夫人。王夫人的管理方法就是放权。她在贾家里地位相当丞相(宰相)。宰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应该日理万机,本该十分劳累的,但王夫人在贾家却只是吃斋念佛,什么事都交结她侄女王熙凤去管,可以看出她是儒家典型人物,提倡放权任能。
贾家第三位人物是邢夫人,她是贾赦的老婆。贾赦是长子,论理邢夫人比王夫人更有资格管理贾家,但由于贾母不喜她夫妇俩,于是她被撂在一旁,并没有参于管理贾家事务。不过邢夫人也不甘寂寞,偶尔也会派她身边的人去监督贾家事务,如抄检大观园时她就派她陪房王保善家的协助王熙凤,看得出她在贾家里角色相当于检察御史,是管风纪的。难怪她叫“刑”夫人,这不就是说她是刑事、刑法的“贤内助”吗。
贾家第四位人物应是王熙凤,她实际是贾家大总管,相当于副丞相。她本身就是法家,采用管理方法自然是法家那一套东西。王熙凤虽然在贾家地位比不上她姑姑王夫人和她婆婆邢夫人,但由于她能干又善于讨贾母欢心,她实际上是贾家第二号人物。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这三位分工协作,把贾家荣国府管理得事事顺通,秩序井然。但贾家也并非象表面看到那样一团和气,里面也象世界上任何有人地方一样充满争权夺利的情景。有人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三者争权夺利不亚于《三国演义》里权谋之争,其言一点不虚,当然贾家里权力争斗是在一团和气表面下进行勾心斗角的。历史上,社会管理比较好时期一般都是采取贾家这管理模式,然而任何管理方法和模式都非万能的,时间一久,社会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使原先管理方法和模式变得不合理,如果想要继续把统治顺利维持下去,就必须对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加以修改、补充和改正。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中期,那时原先社会管理模式和方法早已不适合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关心社会和自己人生的先进知识分子,作者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而他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把他治国主张和方略偷偷藏在他写小说里,在他自谦“满纸荒唐言”文章里,其实是他对社会关系和精神深刻认识,其中也包括他的治国主张和方略。在书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治国主张和方略,就是“贾探春管理大观园”这个故事。
“贾探春管理大观园”这个故事发生在书中第五十七回中。故事描写贾家大管家王熙凤因小产身体虚弱不能再操劳,大观园一下子变得无人管理了。王夫人看贾探春比较能干,就让她接替王熙凤职务去管理大观园,同时她怕贾探春年青不能服众,还让薛宝钗和李纨在旁协助。贾探春一上任,就遇上一件棘手的事:她的亲舅舅赵国基病死,该发给他家属多少两银子作安葬费。本来贾家对这种事是有惯例的,但贾家那些管事佣人们欺贾探春是新手,同时也想看贾探春办事公不公,就没有一人告诉贾探春。但此事难不住精明的贾探春,她立即想到贾家有这惯例,当她打听清贾家惯例的做法后,马上就按这惯例给自己亲舅舅赵国基家属放了二十两银子。这事被贾探春亲生母亲赵姨娘知道了,就过来和贾探春吵,骂贾探春眼里没亲戚。正好王熙凤派她的大丫头平儿来告诉探春,让探春不必按惯例行事,她想发赵国基家属多少两就多少两。可是王熙凤这好意遭到贾探春的拒绝,她还对平儿说:你主子如想作好人等她病好自己来做,她是不做的。我曾说过“贾探春”是墨家,这个故事最能体现墨家“兼爱”的主张。墨家“兼爱”,说得是天下人应该人人象亲人一样互相爱护,不能有“等级的爱”,在墨家之人那里没所谓亲人与外人之分。除此之外,这故事还体现墨家在社会管理上追求公平、公正的特点。探春亲舅舅赵国基的名很有意思,“国基”二字不就是“国家基础”吗。经过这件事之后,贾探春大公无私的行为立即赢得大家的尊重,贾家那些刁奴也不敢小看她。但探春并不满足于此,她又大刀阔斧对贾家以往弊端进行革除,即使这样做损及到她兄弟的利益,也照做不误。要说探春在大观园除弊兴利,最精彩应该是她把大观园各处承包给下人去管理,这事简直可以和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农村改革相媲美,让我对作者头脑里的思想瞠目结舌。贾探春在管理大观园时采取措施,总结起来有二条:一是兴利除弊;二是开源节流。大观园经过贾探春这么一治理,气象一新,下人们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给贾家带来不少实际利益,缓解贾家部分经济上的困难。但象所有社会改革一样,有人得益,就有人损益,贾探春的“改革”也触及贾家某些中层管理人员的利益。比如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她走在树下赶蜂蛰,都被果树承包人当做偷果子行为;薛宝钗丫头莺儿拆几条柳枝编花篮,都要受人骂。所以,任何事都没十全十美,任何改革也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人赞成,这是社会管理者必须牢记的道理。贾探春管理大观园是十分出色和成功的,当然她“改革”也给贾家带来负面影响,不知是不是贾家下人经济收入多了,大观园竟然赌博成风,再一个就是出现淫邪之事(邢夫人拾到春宫画;贾迎春大丫头司棋和表哥私通)。贾母和王夫人对这两件事当然不会不闻不问,一个雷厉风行处置大观园里所有参赌之人;一个趁机抄检大观园,排除异己,经过她们这么一整顿,大观园是乎恢复往日秩序,却变更加萧条,露出未世景象来。
上面我说过“贾探春管理大观园”这个故事最能体现作者治国主张和方略,理由就是我们读者现在都知道故事里主要人物贾探春不是“实人”,她是在假代“墨家”,这个故事几乎体现出历史上墨家所有重要主张。从故事描写来看,作者是十分欣赏贾探春管理大观园时的作法,也就是说作者在治国方略和社会管理上完全赞同墨家的主张。另一方面,这故事里说贾探春之所以能暂管大观园,是因为贾家“大总管”王熙凤小产后,身体虚弱,对管理贾家大观园心有余而力不足,王夫人见贾探春精明、能干,一点也不逊于王熙凤,才不得不让贾探春代替王熙凤。作者意思是说在当时社会里,“阳儒阴法”管理社会方式和方法已行不通了,解决不了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问题,只有采取“墨家”主张,才是唯一出路。众所周知,墨家在政治制度上推崇贤人政治,主张“天下有德者居之”,天下之主由天下人推选产生;社会事务由大家共同协商,谁的意见正确就听谁的,就象故事里贾探春在实行措施前,事事都要和协助她管理另外二钗李纨和薛宝钗商量。墨家最先进的地方还在于它主张社会不能有等级之分,应该人人地位平等。即在社会管理上实行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基本国策。这就是现代民主思想,谁说古人思想比我们现代人落后啊!在经济上,墨家鼓励生产、反对浪费,以此来增加社会财富,让社会上每成员能“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墨家这些主张,不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治国方略和政策呢?这就是说,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先进知识分子他都已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政策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你说这种人他的思想是多么伟大,多么超前啊!当然了,这些都是我的推论,作者思想是否这么先进需要其他有力证明,单单凭一本《红楼梦》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即使作者有,这也是“乌托邦”似的理想,在封建社会根本不能实现。好了,抛开这些不谈,我们还是回到原话题上。作者在书中描写“贾探春管理大观园”这个故事,确实是看到封建社会旧管理模式和方法制约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不进行改革是不行的。如何改革?首先是要换掉象“王熙凤”这种又贪又酷的官员,换上象“贾探春”这种即精明、能干,又行事秉持公平、公正原则正直官员;其次要革除弊端,把原有不合理经济支出和政府开支,尽数废除,以节约财政支出;最后,也是重要的,就是要实行经济改革,充分调动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作者的办法是实行“承包制”。作者真是高,这些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国家和人民收入不二法门。
任何想有作为社会管理者追求目标,就是要让他管理的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谐,就象书中贾家有宁、荣两府一样,作者意思肯定是这。但贾家两府虽取名“宁”“荣”两字,却一点也不“安宁”和“繁荣”。什么原因?书中一闲人冷子兴对此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说:“(贾家)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呜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冷子兴总结贾家不“宁”不“荣”原因有三条。—:贾家人口增多,要做事情越来越多,这些都要耗费资源,但却无人运筹谋画去增加资源;二:贾家之人奢靡浪费,严重耗损;三: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贾家教育失败,缺乏人才。贾家表面看起来仍然一派欣欣向荣,实际上已埋伏严重危机。贾探春在大观园里,实施改革措施,显然是针对贾家经济来的,是属于经济改革。但冷子兴说得很明白,贾家败落的原因经济是一方面,最主要是教育失败,缺乏人才,这情况贾探春也是无能为力。作者见识真是古今绝伦,在二百多年前,他已清醒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兴衰盛亡最主要原因取决于教育,取决于人才。的确如此,作者生活时代是清雍正至乾隆时期,这时期国家经济还算繁荣,但已是封建社会末期,教育僵化,培养不出真正人才,这就注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要走向败亡。确如作者所料,缺乏人才的社会必定走向败亡。稍后不久,由于社会缺乏人才,我国社会积贫积弱,以致西方帝国主义纷纷来分割我国领土,掠夺我国经济,当时著名诗人龚自珍看到这现象痛心疾首,高声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又后来,日本军国主义者悍然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一败涂地,国家进一步陷入灾难之中,民不聊生。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原因是作者所说“清朝这个社会已缺乏真正人才”,显然清政府里北洋大臣李鸿章、北洋水军提督丁汝昌,不是日本首相伊藤傅文、海军大臣东乡平八郎的对手。小小日本凭人才优势打败号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清王朝。可以从书中看出来,在作者治国主张和方略中,“教育”和“人才”被他放在首要位置上,这不就是现在我们政府提倡“社会竞争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的政策吗?
我们都知道,作者在书中还暗写许多“贾家宁国府不‘宁’”的故事,这些故事描写“宁国府冢孙媳秦可卿真实身份被姑姑贾元春贾妃举报而自杀;后秦可卿公公贾珍、丈夫贾容打着为秦可卿复仇的幌子,争权夺利;最终逼死贾元春贾妃”的情节内容。作者这么写,无非是要说贾家败亡的直接原因是贾家之人互相残杀、争权夺利导致的。当时的贾家,虽然象旁人冷子兴所说“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但毕竟根基深、底子厚,要让贾家一下子破落下来也非易事,唯一能让贾家迅速败落的原因就是贾家内部之人互相残杀。这一点,贾家贾探春有深刻认识,在王夫人叫王熙凤和王保善抄检大观园时,她流着眼泪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家后来发生的情况也的确如此。贾元春贾妃被贾珍、贾容等人逼死之后,贾雨村为了自保,想夺贾家宝贝(贾宝玉出生时口中含的“玉”)奉给新主子忠肃王,贾家的人当然不肯,但此时贾妃贾元春已死,贾家没靠山了。最终贾家的“玉”是保住了,但家却贾雨村、忠肃王一伙奸佞害得家破人亡、破败不堪。这才是原著八十回真文章、真故事。很多人认为作者写这样故事是为了影射当时社会人和事,这种看法很可笑,作者怎么会这么无聊呢!其实,作者这么写,主要还是为了表现出他的治国主张和方略。他认为要管理好国家,统治者内部必须要协调好矛盾,千万不要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残杀,如果这样做了,必然会导致国力衰败、社会动荡,严重的话会招致外敌入侵,那时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看一下清代的历史,事情真的如作者预料那样丝毫不差。从这方面来看,作者何止有“补天之才”,他简直就是“神人”啊!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这些话,有些话我赞成,有些话我不赞成。特别是把作者进步思想说成是初步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我就更不敢苟同了。说这话的人太小瞧作者,作者思想比之更伟大,更了不起。他的思想实际已具备初步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思想,而且这思想是从我国古代优秀思想文化继承来的。这几年,我常思考这个问题:我国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取得成功,而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却能取得成功呢?抛开其他不谈,单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来说,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提倡民主和自由,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没市场,而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革命提倡社会公平、正义,正是我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理想和目标,再加上马克思主义所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我国传统文化中把为他人尽义务、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目标的社会意识和整体观念不谋而合,所以一旦马克思主义从苏联传入我国,便迅速为当时社会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所信仰,所传播。说到底,马克思主义就是新“墨家”而已。当然,这是题外话。
总之,生活在被后来史学家们吹嘘为“康雍乾盛世”的作者,并没有被当时社会表面繁荣、安宁所迷惑,作为一位清醒、富有远见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在他眼里看到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弊病丛生,诸如社会人口骤增,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各级官员贪酷成风,民心不服;教育僵化,整个社会缺乏真正人才;统治阶段争权夺利,严重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外敌环伺虎视眈眈,随时随地都有入侵的可能,等等。作者在当时不但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这些矛盾,而且还能预料到这些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并特别指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会导致国力骤衰、社会动荡,外敌入侵,到那时国将不国,民不聊生。不幸的是,一切都如作者所料那样,后来我国社会经历就是如此。但作者如果只是会发现问题,而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也不算什么高人,作者高明之处不但在于他富有远见能料到他后来社会发展经历,更在于他治国主张和方策,这些主张和方策绝对是治世良方,如果当时真的被统治者实施了,我相信我国历史将被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作者这些治国良策不但没能被实施,而且只能隐藏于他写小说之中,连公开说出来,作者都不敢。这不知是当时社会悲哀,还是作者个人的悲哀?庆幸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实行各项政策与作者治国良策不谋而合,此乃社会大幸,人民的大幸。
《红楼梦》确实是一部奇书,如果大家认真读的话,是可以读出作者治国主张和方略,大概作为“红学迷”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清末政治家慈禧皇太后就是这么读的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