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出现在《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故事里。故事说姑苏(今苏州)有一仕绅甄士隐爱女英莲被拐、家中又遭大火之后,家道败落不得不去投靠他的岳父,可是所靠非人,不但家道更加败落,连他本人也疾病缠身。一天,他出门散散心,看到一位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闲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甄士隐上前与之交谈,得知这是《好了歌》,触动他的慧性,并为这作了注解。注解曰: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己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们读者一般都认为跛足道士所唱《好了歌》里内容是泛指,而认为甄士隐所作《好了歌》注解每一句都有特指对象,它们是说小说里某些人物的。这种认识,我个人认为不一定准确。故事里人物甄士隐又不是神仙,他怎么就能知道书中某些人的命运就跟他所说的相一致呢?不过话说回来,毕竟甄士隐所作《好了歌》注解说的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现象,是共性的东西,《红楼梦》里某些人物命运与之相似,也就不足为奇。然而大家要想正确对号入座,说出书中那一位人物命运与甄士隐所作《好了歌》注解里那一句相符,不是靠胡乱附会、随便猜测,而是要精准把握书中众多人物最后命运,否则必然会闹出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让人看了啼笑皆非。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一句一看就知道它不是说什么人的,明显就是《好了歌》里“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注解,不过说它是总写,也无不可。整句意思是说封公封侯、荣华富贵这些世人争破头都想得到东西,好虽好,但无法长久,到头都难免“荒冢一堆草没了”。作者在这里规劝世人不要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要懂得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此句前半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是指象书中贾家这样人家曾经家世显赫,做官人很多,如今却家业破败不堪,人口凋零,残垣断壁,一派凄凉;后半句“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是指象书中贾家这样人家败落之后,物是人非、繁华不再,有点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描写意境的味道。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此句有人说是指书中人物贾兰。不仔细分析的话,此句确有点指象书中贾家这样人家败亡很久之后,突然儿孙之中出现一、两位刻苦攻读,凭自己努力考上进士、做了官,还能“禄爵高登”“光宗耀祖”的复荣现象。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却能发现此句更多是指男女婚姻状况。我个人认为此句是说书中主人公贾宝玉两次娶妻的情况。根据书中所示,在八十回后文章里应该有“薛宝钗嫁给宝玉,但受到宝玉冷落,两夫妻生活并不幸福。之后,宝玉甚至还离她而去,出家做和尚。最后,出家宝玉又被劝回,宝玉回来之后停妻再娶宝钗妹妹薛宝琴为妻”的故事。宝钗婚姻状况不就是“蛛丝儿结满雕梁”吗?而宝玉后来停妻再娶宝钗妹妹薛宝琴为妻,这时贾家己沦为“薄祚寒门”,整个情况就象“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一样。当然了,如果硬要说此句有“复贵”意思,也非说不通,但它应该是说书中李纨和贾兰这对母子,而非仅指贾兰。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今两鬓己成霜”这一句是感叹岁月无情,多少红颜月貌抵不住时间的流逝,有点“岁月催人老”和“时间是把杀猪刀”之意。有人说这一句是说李纨。李纨“披凤袄、带珠冠”复贵时,己是晚年了,十分符合“两鬓己成霜”所说意味,但她情况与此句不符的是:李纨年青时,她丈夫贾珠抛下她和儿子贾兰早早就病死了,作为贾家少奶奶李纨是寡妇守子,这日子并不好过,怎能与“脂正浓、粉正香”所说情况扯上关系呢?因此,我认为书中人物李纨情况根本就不符这一句意思,不应该是说她的,这一句更多应该是指象史湘云、薛宝钗这些早年生活美好,后期在生活上遭受不幸的贵小姐,特别书中人物史湘云经历最符合此句所说意思。根据脂指和史湘云判词、曲唱所示,史湘云在八十回后故事里,嫁给一位“才貌仙郎”卫若兰贵公子,前期两人夫唱妻随,琴瑟和鸣,生活相当美满幸福;后期不知什么原因发生变故,史湘云生活突然陷入痛苦之中。象史湘云这种状况不就是“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今两鬓己成霜”意思所说吗!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霄红灯帐底卧鸳鸯”,有人说此句是指书中人物袭人。袭人在贾家败亡之后,离开与她有“肌肤之亲”男主人贾宝玉,嫁给戏子蒋玉菡,当然表现出她感情不专一的情况。但我认为这一句更多象是说她主人公贾宝玉的。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不久,不是又娶薛宝钗为妻吗?所以,我认为此句更多是讽刺世人感情不专一的现象,非特指书中某位人物。作者用“昨日”、“今霄”两词来表示世人感情变化之快,十分形象注解“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这几句所要表达内涵。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此句所说的情况就是书中人物薛呆子薛蟠的最后命运真实写照。但整句意思看起来不象是同情薛蟠此类之人的遭遇,倒更象是讽刺世人不良心态的。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不好现象—嫌贫爱富的社会风气,人家富贵就千方百计去巴结;人家贫贱就冷嘲热讽,其实人家“银满箱”也好,“金满箱”也好,与你何干呢!人家做苦力也好,做乞丐也好,又与你何干呢!书中薛蟠在青少年时,一味骄奢淫逸,不学无术,到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家道衰落、家庭贫穷时,一不能象书中人物贾雨村年青那样靠写字卖画过活;二不能吃苦卖力气为生,只能沦为乞丐,招人诽谤。作者在这里更多是规劝世人不要依仗祖宗留下财富,因为这些东西是靠不住的,靠得住是自己—一个自吃其力的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这话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亲近之人年青青就死了,他去吊丧表示哀意,却料不到他自己命运也是这样,年纪青青或正值当年就早逝了,又让他亲近之人无限感伤。此句含义十分浅白,但却给那些喜欢对号入座的人一个大耳光,因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也在书中里找不到一个人情况与之相似,如果要说书中男女主人公有一丁点情况与之相似,那这人非王熙凤莫属。在书中,王熙凤曾感慨过她的好友兼亲戚秦可卿年青青就生重病,而且秦可卿过不久就死了,不足之处是王熙凤与秦可卿死亡时间相隔太长了。假如八十回后有“林黛玉或贾迎春死后,王熙凤去吊丧,回来之后不久,自己也死亡”的真故事,这句话才象是说她,否则根本就不象,千万不要牵强附会,招人耻笑。此句有“乌鸦不笑猪母黑”之意,说命短命长天注定,半点不由人,不要以为自己受老天眷顾,寿命就很长,说不定那天,阎王一高兴,派牛头马面把你的魂就勾走了,你还能“叹他人命不长”呢!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有人认为这一句是说书中人物贾环;有的人认为是说书中人物贾蓉;我认为都不是。这一句如果是说书中主要人物,应该是指贾琏,如果是说书中次要人物,应该是指贾宝玉朋友冯紫英。贾环虽可说被父亲贾政“训有方”,但与强盗之间没交情;贾蓉与强盗之间虽有交情,但却与“训有方”不搭界;贾琏被他父亲贾赦和老婆王熙凤“训有方”,且他本人与“平安州界”强盗有来往,所以他最符合这两个条件。从原著前八十回对贾琏这位人物的描写中,我们读者知道在八十回后,他把自己老婆王熙凤休了,把丫头平儿扶正。如果大家对这件事没异议,我就可力证贾琏在贾家彻底败亡之后,由于“受不了贫困;耐不住凄凉”,一气之下跑到“平安州”界当强盗去。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作者说“金陵十二钗”们故事都是“假语村言”,作为“金陵十二钗”中人物王熙凤和丫头平儿自然也是“假语”,她们是假借(假代)古代法家思想和它的“公平、公正、平等”重要主张。历史上,法家思想消失之后,它的“公平、公正平等”重要主张被历代农民起义者所接受和采纳,我们今天耳熟能详古代农民起义领袖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替天行道”等一系列“公平、公正、平等”主张,其都是从法家那里继承而来的。作者通过描写“做强盗贾琏把王熙凤休掉然后把丫头平儿扶正”的故事来“假语村言”法家思想最终结局。正是如此,“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这句话应该就是说贾琏,而不会是说贾家其他主要人物。
书中次要人物冯紫英同样是符合“训有方”和“与强盗有交情”这两个条件的。据书中所写,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喜欢打架,惹是生非,后来受父亲训戒,人变乖了,这是“训有方”。又据书中故事暗示,他是秦可卿父辈们与贾家贾珍、贾琏、贾蓉这些参与密谋事件的联络人,估计“平安州”界那伙强盗就是他介绍给贾珍、贾琏、贾蓉认识的,这是“与强盗有交情”。后来,他跟秦可卿父辈们、贾珍、贾琏、贾蓉等人一起密谋“为秦可卿复仇”之事,逼得皇帝不得不让爱妃贾元春自尽及公开承认秦可卿真实身份。事后,参与这事所有人都遭到皇帝的报复,冯紫英也跟贾琏一样侥幸逃脱官府的追捕,“被逼上梁山”做强盗去了。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此句有人说是指贾迎春,我认为不是。“择膏粱”是指自己家庭一般,却想把自己女儿嫁入豪门。贾迎春本来就出生豪门,她嫁给孙绍祖那是下嫁,情况与“择膏粱”所说意思明显不符,所以这一句不会是说她的。此句意思是讽刺女方家长攀龙附凤心理,明显与书中“贾迎春父母贾赦夫妇贪财而不顾众人反对,硬把女儿嫁给‘中山狼’孙绍祖”的故事情节不符。另外,贾迎春丈夫孙绍祖是“衣冠禽兽”,象这种人怎么会把自己老婆卖到“烟花之地”呢?假如孙绍祖真的这么做,他还有何脸面在官场、社会上混呢。这亦太不符合常识吧。根据这些,我坚决认为这一句绝不可能是说贾迎春,要说书中那位人物可能出现这情况,最有可能是那个先是贾宝玉的丫头,后成为王熙凤丫头林之孝之女林小红。除了她之外,还应该是说贾政门生傅试的妹妹傅秋芳。根据两人故事逻辑,林小红后来应该是嫁给贾芸为妻;傅秋芳后来应该也是嫁给贾家旁系某位公子,这人我认为是贾菱(“傅秋芳”就是“依附秋天芳香上”;“菱”是“荷花”,代表“秋天芳香”,这两人名字暗示傅秋芳嫁给贾菱)。这两女“流落在烟花巷”的原因,是受到各自丈夫事犯(贾芸、贾菱二人应该参加了“为秦可卿复仇”一系列的事件)的连累,被官府判充“官妓”的处罚,从而“流落在烟花巷”。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两女名字寓意中看出来。“小红”、“红玉”和“秋芳”这几个名字含有几分轻薄之意,往往被旧社会妓女当作艺名来使用。
好了,不论上面两句是说谁,它们都是相连的。上一句是说父母为男孩操心,希望他长大之后有好前途;下一句是说父母为女孩操心,希望她长大之后能嫁到一位好女婿,过上幸福生活,可是事与愿违,事情往往是向相反方面发展,“千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俗话说“子孙自有子孙福”,做父母再怎么操心,一旦社会和家庭环境改变,子孙该干嘛还是干嘛去,所有操心有什么用呢?显然,这两句是对“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的注解,有点无奈悲伤的感叹。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此句意思是说某人因为嫌自己官做得小,而去做违法的勾当,梦想从此以后飞黄腾达、升官发财,结果事与愿违,他自己反而受到国法制裁,锒铛入狱。有人说这是指书中人物贾雨村,是否如此呢?书中人物贾雨村这人经历有点特别,他出身寒门,是个穷书生,年青时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考上进士,还做了官,可是在第一次做官时,由于没找到靠山,很快就被罢了官,成为一名闲置官僚。后来他通过学生关系,找到贾家这关系,轻松复了职,而且复职后做的官更大。贾雨村第二次做官之后,由于他依靠贾家这棵大树,官做的顺风顺水,不到十年(平儿语)就做到全国大司马正二品高位。一个这样经历的人他会嫌自己官做的太小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在八十回后文章里这么写贾雨村的结局,即不符合生活逻辑,又不符合故事发展的需要,以作者之大才,肯定不会这么狗尾续貂的。我认为此句是说贾珍、贾蓉这对父子的。我们读者在读《红楼梦》时,对贾珍、贾蓉在秦可卿死后为她报仇,逼死自己亲人贾元春之事感到相当困惑。贾珍、贾蓉这对愚蠢父子这是为何呢?有人说这是贾珍、贾蓉同时爱上秦可卿,我听了差点喷饭,象贾珍、贾蓉这样极端自私自利的人会为一个女人去拼命,去跟皇帝老子作对,而且这女人还已经死去很久了,这怎么可能吗?贾珍、贾蓉在秦可卿死后,打着为她复仇的旗号,不是为别的,就是“嫌自己纱帽小”。他们贪婪愚蠢的结果,自然就是“致使锁枷扛”,受到官府的严惩。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此句意思是说,一个人曾经很穷、很潦倒,后来做了官,亨受到荣华富贵,却又感到这没意义,想辞官归去做平头老百姓。很多人认为这一句是说贾兰。贾兰在自家败亡之后,靠自己努力考上进士、做了官,年纪青青就“禄爵高登”。象这样的人,他会“嫌紫蟒长”吗?这是不可能的。这一句所说意思我认为跟书中一大闲人贾雨村经历十分相似。贾雨村曾是穷书生,后在甄士隐帮助下入京应试,还考上进士做了官,不料由于没“后台”,官做没多久就被解职,后来他学精了,投靠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贾家,从些他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全国大司马正二品的高位,虽然在原著八十回后几回文章里通过贾家管家林之孝之口,说他的官降下来,不知其真假,但这也表明贾雨村在官场开始不顺利了。我们读者都知道书中贾家后来不知何原因突然败了,而败得一塌糊涂,作为依靠贾家势力在官场生存的贾雨村肯定前途堪忧,他要么重找靠山继续在官场混;要么被重新罢了官,象他这种“聪明”人,当然会选择第一种,可是要重找靠山也并非一件易事,但这难不住善于钻营的贾雨村,他打听到以往跟贾家有过节忠肃王十分喜欢宝玉出生时口里含的那块玉,就跑去向忠肃王表忠心,说要把这块玉夺过来献给他,贪婪忠肃王正想找贾家算旧帐,苦于没借口,一见贾雨村来投靠他,自然两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对贾家进行残酷迫害,由于贾家的人以前做过太多不法的事,连跟贾家有交情象水溶这样王爷有权有势的人都保不住他们。最后,宝玉出生时口里含的那块玉虽然保住,整个家族却被害家破人亡了。事后,贾雨村得到忠肃王的宠爱,官复原职,不过这时贾雨村毕竟良心未泯,回想自己所做所为日夜寝食难安,为了内心的平静和忏悔,后来他干脆辞官,到他第一次罢官游玩扬州郊外时无意闯入之地—一座破庙那里出家为僧赎罪去了。这应该就是八十回后的真故事、真文章。
这一句与上一句亦是相连的,上一句说那些贪恋权势而去做不法之事的人没有好下场;下一句说看透官场黑暗之人急流勇退。俗话说:官迷没好下场。我国古代官场十分黑暗,到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很少有人能平平稳稳做官做到他退休为止,很多不是官迷的人看到这情况倦鸟知还,急流勇退,想以此来保自家性命和平安,而那些官迷因贪恋权势和富贵,不知进退,利令智昏,无一例外之人能得善终。整句意思是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劝当官之人不要痴迷权力,要懂得进退,否则没好下场。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句现行版本下面注解说得很清楚,是讽刺那些为功名利禄、娇妻美妾、儿女后事奔忙而忘掉人生本源的人错将他乡当作故乡,白白为别人奔忙、操劳,因为人生短暂,死后一切皆空。这一句是对《好了歌》总的注解。
总之,《好了歌》也好;《好了歌》注解也好,其内容都不是对小说里人物最终命运的揭示,更多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里面所说有许多消极东西,不过作者毕竟是生活在二百多年封建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任他思想如何超前,总难免带有一些时代烙印和那时代对他束缚,但这些不损他思想上的伟大,作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国文学史一位伟大作者。这一点,没有人怀疑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