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薛宝琴”之谜?

时间:2015/7/10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78313

  《红楼梦》里人物薛宝琴形象十分异特,我们读者都认为她应该是“金陵十二中钗”中第一钗,可是作者却对此做模糊处理,既不说她是,也不说她不是;我们读者都认为她在后来应该嫁给主人公贾宝玉,可作者却把此写朦朦胧胧,象谜一般,让人觉得是又不是。作者这么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往我对此百思而不得其解,后来我弄清“金陵十二钗”之谜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这么写,不是他想跟我们读者玩“捉迷藏”游戏,而是他不得不这么写,因为只有这样写,才能让书中人物薛宝琴与她暗喻对象相符合,否则薛宝琴(故事人物)就不是“薛宝琴”(暗喻对象)。

  

  《红楼梦》里所有故事都是寓言故事,故事里的所有人物都非“实人”,作为故事里人物的“金陵十二钗”们当然也不可能是“实人”,她们都是“我国古代各种各样思想学说、观念和观点、看法和主张”的化身和假代。“薛宝琴”是假代、假借古代人们“姻缘天注定”观念,这个观念在明、清两代特别盛行,而“金陵十二中钗”是假代、假借我国古代人们主要“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婚姻观在现代人看来,根本就不能算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一种,但在古代,婚姻观太重要了。一个人婚姻状况好不好,相当程度决定这个人的命运,尤其对古代女人更是如此。在我国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妇女不能象当时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建功立业,她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当时一个女人的命“好”与“不好”,关键要看她嫁得好不好。婚姻观在古代人们的眼里确实是很重要一个观念,但它毕竟不是最重要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跟“香菱”假代、假借“不经一番寒切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起来,它肯定略逊一筹了。象这种情况,作者要怎么样才能说得清楚,而又能让人接受呢?他如果说书中人物香菱是“金陵十二中钗”中第一钗,由于香菱在书中身份、地位比较低,显然不十分符合情理;他如果说书中人物薛宝琴是“金陵十二中钗”中第一钗,又与人物薛宝琴的故事的寓意不相符,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金陵十二中钗”人物和排名作模糊处理,让读者去判断好了。

  

  书中介绍薛宝琴自小与梅翰林之子有婚约,“梅”通“媒”,这是作者戏谑媒人之中有见识之人,才有“姻缘天注定”观点。

  

  《红楼梦》里人物薛宝琴,我们读者最搞不清的是她最后归宿,她后来是嫁给她姐夫贾宝玉,还是嫁给与她有婚约梅翰林之子呢?因为书中把她经历写的扑朔迷离,增添许多枝节,比如有贾母和王熙凤要为她说亲,却因薛姨妈说她己于梅翰林之子定亲而作罢的情节;有贾母命王夫人收她作干女儿,还把名贵“袅靥裘”给了她,史湘云认为这是贾母对宝琴比对宝玉更痛爱的表现的情节;还有书中妙玉对宝琴的态度,她怎么就让宝玉和宝琴一块到她栊翠庵来,还很大方送给他们一枝梅的情节,这些描写给薛宝琴最后归宿蒙上层层迷纱,实在让人看不懂啊!所以,要弄清薛宝琴最后归宿之谜,就必须揭开这层层迷纱,否则就很难得到正确答案。

  

  书中介绍薛宝琴跟她哥哥薛蝌来贾家投亲靠友,她一来就得到贾母的喜欢,即要给她说媒,又命王夫人收她为干女儿,还让她跟自已住在一起,这一切都表明贾母很喜欢薛宝琴,但有人说贾母所做是想薛宝琴成为自己最疼爱孙子贾宝玉妻子,这就不对了。首先,贾母如果真要宝琴作孙媳妇,她怎么会自己给自己孙子说媒,这也不合古代礼法;其次贾母叫王夫人收宝琴做干女儿,这是一招叫“釜底抽薪”之计,它实际上断了宝琴成为宝玉妻子的可能。怎么说呢?在贾家沾亲带故亲戚朋友中,最有可能成为宝玉妻子的人应该是薛宝钗和林黛玉,但两人中一个年龄比宝玉大两岁;一个是病秧子,都有不足之处。而新来薛宝琴却无这毛病,且容貌比她姐姐宝钗更出众,虽然宝琴家世略逊一点,但你贾母亲嘴说过宝玉将来结婚对象,只要人品好,不考虑她的家世如何,这样薛宝琴自然是宝玉妻子最佳人家。我们读者会这么认为,贾家上上下下自然也会这么认为,更有可能有人为了讨好贾母,邦宝玉和宝琴拉上红绳,向薛姨妈提亲,如果宝琴没许配给梅翰林之子这件事,薛姨妈当然会答应这门亲事,那么宝琴嫁给宝玉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我们读者都知道贾母最钟意林黛玉成为她的孙媳妇,她怎么会让这事发生呢?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贾母为了预防这种事出现,在薛宝琴一来贾府,就命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这样,宝琴就成宝玉干妹妹。而在古代象贾家这样有身份、地位人家是不兴干兄妹成亲的,作者特意为了说明这一点,还在五十七回里写了一个故事。故事说薛姨妈认林黛玉为干女儿时,薛宝钗在一旁开起玩笑,教薛姨妈别认林黛玉为干女儿,因为她想把黛玉嫁给她哥哥薛蟠,如果薛姨妈一认林黛玉为干女儿,这事就黄了。贾母命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除了这个目的外,你难道还认为有另的吗?至于贾母给宝琴名贵“袅靥裘”,一方面表示贾母是真的喜欢宝琴:另一方面或多或少有补偿的意味,因为是她让宝琴丧失成为宝玉未来妻子候选人的资格。

  

  书中描写显示出贾母无意选薛宝琴作她的孙媳妇,且宝琴自小又与梅翰林之子有婚约,这样看来宝琴和宝玉两人根本就没戏了,然而世事难料,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情总是发生变化的,比如贾母年纪大会老死;梅翰林家也会悔婚,所以宝琴最后会嫁给谁,还得在原著八十回中去寻找线索,这样才能有正确答案。

  

  《红楼梦》小说里有一段文字描写“宝玉和宝琴两人到妙玉主持栊翠庵去乞梅。妙玉一反常态,很大方给了两人一枝梅,还顺便让两人给大观园里的姐妹各带一枝”的故事。故事里宝琴披“凫靥裘”立在雪中,身后丫头抱装梅花的瓶子,两人在等宝玉从栊翠庵出来。这里的“梅”是在伏“媒”也!宝玉和宝琴去栊翠庵去乞“梅”,就是去问姻缘;妙玉送“梅”,就是给两人作媒。也就是说宝玉二娶和宝琴嫁给何人的事不是由史太君主办(这时贾母己亡),而是由妙玉一手操办的。妙玉是贾家一家庙的主持,又不认识几位王孙公子和大家闺秀,她给宝玉和宝琴两人做媒,最有可能是将两人栓在一块,结成夫妻。我们知道宝玉是“二娶”,宝琴是“二嫁”,两人“门当户对”。妙玉是极会演先天易数之人,对宝玉、宝琴两人今后之“命运”,肯定是略知一、二的,所以她才会大方送梅于二人。同时,这也是给贾母一个暗示啊!贾母在这故事里说:“我越发眼花了!”此话双关。一是说她把宝玉看成女孩子;二是说她原不以为宝玉和宝琴是一对的,而妙玉怎么反认为他们两人是一对!当然,上面故事还不足证明宝玉娶宝琴之事。接下来,大家请看宝玉从妙玉处乞梅回来后作的“乞梅”诗: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脂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这首诗关健的字眼有“大士瓶中露”、“嫦娥槛外梅”、“红雪”、“紫云”等。“大士瓶中露”和“红雪”指薛宝钗这位“石女”,这何无异义。“嫦娥槛外梅”和“紫云”有人说指得是史湘云,因其中有“云”字,这种猜法,仍不合猜谜之法,“云”如指史湘云,仍露也。所以关健仍是“嫦娥槛外梅”这一词。“嫦娥”代月亮,乃是“月”字也!“月”与“玉”音相通,“玉”与“宝”在古代可通用,可用“宝”字取代之。月旁乃星星也,七星伴月,古人喜以天象取名,月旁七星乃天琴座也。“嫦娥槛外梅”合起来就是“宝琴”两个字。所以此诗是伏宝玉娶宝琴之事,由于亊太离奇了、太出人意外了,就宛如书中林黛玉看完宝玉乞梅诗后,讽刺宝玉此诗乃“碰巧”得到而己。书中暗示薛宝琴后来违媒另嫁给贾宝玉的地方还有不少,在这里我就不想画蛇添足了。总之,在原著八十回后真文章里,肯定有“宝玉抛弃薛宝钗,另娶薛宝琴”的故事,因为作者要用之来“假语村言”:读书人(贾宝玉)虽然在统治者的压力下接受理学(薛宝钗),让理学成为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石,但由于理学有内心缺陷(薛宝钗是“石女”),最终天下读书人会抛弃这种空洞、无用的理论,去接受一种比之更有活力,更健全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这就是作者必定会在八十回后故事里写“薛宝琴嫁给贾宝玉”的最主要原因。

  

  薛宝琴在八十回后故事应该这样:贾母死后,林黛玉受不了贾家势利小人冷嘲热讽,投湖自尽。贾宝玉伤心欲绝,一时想不开愤而出家,不久又被劝回,还与薛宝钗成亲,成婚之后却发现宝钗是“石女”,于是宝玉“意难平”,日日夜夜思念死去林黛玉,冷落宝钗。后来,又发生他的大丫头袭人改嫁之事,宝玉更加心灰意冷,决心再一次出家把一切都忘了。当宝玉第二出家后,薛蝌见自已妹妹宝琴年龄渐大,就辞别贾家带着宝琴到南方与梅翰林之子完婚,不料走到半路,却碰到与贾家结怨忠肃王,忠肃王见宝琴长得美貌,就动霸占之心,薛蝌当然不愿意自己年青妹妹嫁给忠肃王这“枯骨之人”当小妾,就以自己妹妹已配给梅翰林之子为理由给予拒绝,但忠肃王这“枯骨之人”岂肯罢休,一边把薛蝌和宝琴兄妹软禁起来;一边派人去逼梅翰林之子与宝琴解除婚约。说话薛蝌和宝琴兄妹被软禁起来,人身失去自由,那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幸亏宝琴小丫头豆官为人机灵,趁看管的人不注意,偷偷跑回贾家把薛蝌和宝琴兄妹情况告诉大家,可是贾家此时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初出贵妃的王亲国戚之家(贾元春贾妃此时前己被自家人逼死了)。面对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就在贾家之人和大观园剩余姐妹束手无措之际,栊翠庵主持妙玉突然站出来,说她要带豆官去找宝玉,让宝玉回家来想办法解救薛蝌和宝琴兄妹。大家一想,也对啊!现在贾家之人也只有他跟水溶王爷这样有权有势之人有交情,也许说不定真的能救薛蝌和宝琴兄妹呢?于是妙玉带豆官找到宝玉出家的寺院,把所有情况告诉宝玉,宝玉听了,再也无心礼佛念经,立即就跟妙玉一道回家去解救宝琴。可是事情那有这么容易,虽经宝玉多方奔走,积极营救,忠肃王就是不肯放人。事情到此已是山穷水尽地步,宝玉和大家几乎要放弃,只怪宝琴命苦的时候,不料薛蝌和宝琴兄妹突然被放,人又回到贾家里。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妙玉早就知道凭宝玉之力也无法把宝琴从忠肃王魔掌救出来,所以她单身亲自去见忠肃王,提出以她和宝琴互相交换作条件,让忠肃王放了薛蝌和宝琴兄妹,忠肃玉见妙玉貌若天仙,一点不逊宝琴,且风华气质非常人可比,那有不答应之理呢?事后,薛蝌有感妙玉舍身之恩,且梅翰林家慑于忠肃玉淫威,己与宝琴解除婚约,无须守约,就听从妙玉的安排,把宝琴嫁给又还俗宝玉为妻。至于宝钗当然不愿意自己妹妹嫁给自己丈夫当小老婆,可是事己至此,妙玉又说这都是命运安排的,她也只好同意了,后来她干脆住进栊翠庵当起姑子来,对家事不理不睬。宝琴和宝玉成婚之后,两人感情很好,诗酒唱和,日子过有滋有味。但好景不长,贾家又发生大事了,那个贾家假侄儿贾雨村遇人弹核,他为了保住乌纱帽,讨好新主子忠肃王,千方百计要夺宝玉出生时口里含的“玉”作为贡礼,当然贾家不肯,于是贾家和忠肃王、贾雨村一伙展开一场惊心动魄保“玉”和夺“玉”斗争。最后“玉”是保住了,但贾家却被贾雨村和忠肃王一伙奸佞之徒害得家破人亡,成为“薄祚寒门”。生活在“薄祚寒门”宝玉和宝琴这对夫妻,为了生计,宝玉只好去当一名更夫,而宝琴在家作些针线活贴补家用,两人过起苦日子,但日子虽苦却苦中有乐,就这样两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慢慢变老。薛宝琴在八十回后的故事大体应该是这样的,当然一些细节不一定准确,这才是《红楼梦》真故事、真文章啊!

  

  从上面“薛宝琴的故事”来看,作者描写着重点在薛宝琴这位人物的婚姻上,你看书中薛宝琴和贾宝玉两人各项条件都不合适,但最终两人仍然结合在一块,且白头到老,他俩情况就象在五十七回故事里薛姨妈对林黛玉所说:“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绒拴的,再不能在一处。”薛姨妈所说就是明、清两代非常流行“姻缘天注定”的婚姻观。“薛宝琴”暗喻就是这种婚姻观。

  

  小说里还描写“薛宝琴十分美丽,被大观园姐妹们和丫头们公认长得比她姐姐薛宝钗还好看”的故事,我们读者都已经知道“薛宝钗”暗喻“宋明理学”,那这故事就是寓意“姻缘天注定”婚姻观比当时最出名“宋明理学”里有关婚姻论述还要精彩,还要说得好。是否如此,我们只要知道“宋明理学”在婚姻方面言论,然后把它和“姻缘天注定”婚姻观排在一起一对照,两者谁好谁坏,自然不就一目了然吗!

  

  宋、明理学家们在婚姻方面并没什么高明看法,无非就是古代老一套“门当户对”观念,就连在这方面最有见识北宋著名理学家司马光也只说过:“娶媳妇,要娶家境不如自己家的女儿,这样媳妇嫁过来后,就会听话、顺从;嫁女儿,要嫁家境比自己家好的儿子,这样女儿嫁过去,就会产生敬畏,不敢放肆。”“门当户对”婚姻观有一定道理,但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明清时期,“考举制度”十分发达,人的地位可以通过读书考试来迅速改变,有话说“朝为田舍郎;暮为天子臣”,所以人们头脑中门户地位之见并不很严重,在婚姻上自然就容易接受书中薛姨妈所说“姻缘天注定”婚姻观。正是如此,不管是司马光的婚姻论和其他理学家们“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就不为当时人们所看重,觉它们比“薛宝琴”所暗喻“姻缘天注定”婚姻观来说,还远远不如呢。这就是书中特别要说“薛宝钗”不如“薛宝琴”长得好看的原因。

  

  通过上面对书中人物薛宝琴这个人形象的分析,我们是可以得出“薛宝琴”暗喻古代人们头脑中“姻缘天注定”婚姻观。婚姻观是否比其他观点、观念重要,作者把它排在“金陵十二中钗”里,与人生观、价值观并列在一块,是否合理,另说。单单就作者把各种抽象看法、观点、观念化身于一个个鲜活、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这种构思,就让我拜服五体投地了,更何况作者还把这两者写得那么契合,几乎没有一丝漏洞,你说这样的人他难道不是写作上的天才和思想上的伟人?亲们,是不是跟我有同感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