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现在叫喝茶。“吃”和“喝”两字差别不大,两者方法却大不同。古人是把茶叶放进炉里熬的,然后把茶水和茶渣一块倒入杯里,连同茶渣一块吃的;今人是把茶叶放入壶里用开水沏,然后把茶水倒入杯里喝的,古今这两者“品茶”方法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两者“品茶”用的器皿上。不信你看《红楼梦》里只写名贵的杯,却无名贵的壶;现在我们只知道有名贵的壶,如紫砂壶、玉壶等,却不知有名贵的杯。
我国是“茶”的国度,种茶、做茶、吃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吃茶几乎成为古代南方老百姓日常里一件非常小的“寻常事”。《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写的最多却是这种小不拉矶的日常小亊,而大家又都知道作者是位惜墨如金的人,他在《红楼梦》里用这么多的篇幅、这么多的文字写“吃茶”,为得是那般呢?
带着这问题和浓浓好奇心,我仔细阅读《红楼梦》里有关“吃茶”的故事,结果还真让我发现这些“吃茶”的故事不同寻常,它们都在“假语村言”吃茶之人的男女关系,主要是在伏与他们婚姻有关的命运。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古代女子受聘,俗称“吃茶”;俗语也有“一女不吃两家茶”之说。古时男方到女方家去说亲,如果女方同意,就会招待男方和媒人“吃茶”,如果不同意,就无此项“招待”;或者女方到男方家去摸底,男方家一般也会招待女方家长“吃茶”,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吃”;不“吃”,就是不同意。如今闽、粤一带某些地方仍保留这项习俗,只不过古时“吃茶”变成现在“吃点心”了。就是在《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描写:贾家的大管家王熙凤有一次送给大观园姐妹每人二瓶贵重的茶,完了还问她们好不好吃。薛宝钗说她吃不惯;林黛玉说好虽好,只是淡些。王熙凤连忙说要再送她两瓶,还打趣说“吃了她家的茶,什么时候给她家做媳妇”等语,羞得林黛玉无地自容。总之,《红楼梦》里有关“吃茶”的故事,或多或少与吃茶的主人公婚姻有关。有的写隐敝一些;有的写直接一些;有的干脆就以“吃茶”为标准,吃上茶就有戏,吃不上茶就没戏。大家若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红楼梦》第一次出现吃茶的描写是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文中描写年幼的林黛玉因母亲过早离世,不得不被父亲林如海送到她外祖母贾家寓居,可是初次进贾家年幼林黛玉就犯难了,因为她发现贾家的生活习惯与自己以往生活习惯很不同。贾家是饭后先用差的茶漱口,再吃茶,可林黛玉的父亲却教她惜福养生的办法是饭后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林黛玉见贾家不合自家之式,却不得不随,把自己以往吃茶的习惯改了。这段文章初看平淡无异,细想一下却发现它乃文中一大关节。我们都知道林“妹妹”自小体弱多病,不过长大之后,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但没好,反而越差呢?什么原因,作者在这里己打下伏笔。他告诉大家,林黛玉之所以这样,这都是她随着贾家“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贾家是富贵人家,家里人参、燕窝等贵重的食材可能比寻常百姓家里的五谷还要多,可是就是这样的人家,由于不合黛玉的体质的饮食习惯,造成林黛玉最终命短的直接原因。而“林妹妹”的命短才使她与“宝哥哥”有缘无份的呀!我们还记不记得在《红楼梦》里也有贾家一位亲戚叫薛蟠的不良少年,他母亲薛姨妈带他进贾家,本想让贾家好好管教他,改掉他一身的坏毛病,可是事与愿违,宝贝儿子薛“花花公子”不但没学好,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坏百倍。看来贾家真还是“害人窝”啊!我们也都知道“贾家”就是“假的家,真的社会。”作者写林黛玉、薛蟠两人进贾家之后,一人体质更弱;一个素质更坏,其中必定有深意在,真正读懂《红楼梦》之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当下的教育了!
有人可能对我上面所说“林黛玉是因跟着贾家吃茶习惯导致她短命”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我在危言耸听。这一点,我真还没有。茶对今人可能不那么重要,但对古人却非如此。茶对古人的重要性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不过有几个今人仍耳熟能祥的古词足以证明茶对古人的重要性。如“茶饭不思”、“饮食男女”,都是把茶放在饭之前,而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吃”的国度,“民以食为天”,此言足可见茶对古代人们是何等重要。古代的人们不但重视吃茶,还将“吃茶”上升到惜福养生的高度,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有许多“讲究”,如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针对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的特点,就教她吃茶的方法是饭后过一时等饭消化后再吃茶,这样方不伤脾胃。今人喝茶就随便多了,但也保留古人一些做法。比如现在喝茶有“甜配绿;咸配红;瓜子配乌龙”之说,此法留传很久,意思是说喝茶时该配些点心,切忌空腹喝茶。绿茶比较刮腹,所以喝绿茶时,可以适当吃一些甜点;红茶本性甘,所以喝红茶时,可以吃一些咸的点心;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喝乌龙茶时,最佳的搭配是瓜子、花生一类的零食。《红楼梦》作者在开篇就借一僧一道的对话,说这部《红楼梦》要“述记书中风流男女一饮一食琐碎细腻之事”,里面的“饮”当然指的是“吃茶”,因为古人们还没发明各种各样也不知是啥玩艺的“饮料”。看来作者没骗人,他的确是这么写的,不过他也说过他写故事都是“假语村言”。那么他描写这个“吃茶”的故事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认为这个故事绝非说林黛玉吃茶这么简单,起码它暗示林黛玉在贾家生活很不如意,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由此我们还可推出“林妹妹”为什么会养成孤僻清高和小气量性格的原因。“环境改变人生;性格决定命运”,象林黛玉这种性格的人注定了她婚姻的不幸,命运的悲冷。
高人也!作者这位生活在二百多年前的古人,实际上己提出“环境改变人生;性格决定命运”的科学主张,让人看了不服都不行。
《红楼梦》里最著名吃茶的故事是在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这一回有一大段文字描写“贾母带穷亲戚刘姥姥一干人来到栊翠庵游游玩玩、看看闹闹,栊翠庵的主持妙玉招待贾母一干人进庵内供茶。当供完茶之后,妙玉就偷偷拉薛宝钗、林黛玉去吃‘体己茶’,贾宝玉过来蹭茶吃”的故事。这故事“伏”的内容相当丰富,如妙玉给众人的茶杯就十分有“名堂”。不过大家比较注重于妙玉给宝钗的“瓠瓟斝”、给黛玉的“点犀盉”、给宝玉是她自已常用的“绿玉斗”这一点上,一致认为妙玉这么做其中有深意,只是在给宝玉“绿玉斗”上看法不一。有的人把之看作是妙玉对宝玉有情的表现;有的人却认为妙玉这么做是妙玉把宝玉当成自己人,动作很随意,我赞成后者。“绿玉斗”谐音“禄誉斗”,倒过来就是“斗禄誉”。意思不就是说宝玉挑战世俗的功名利禄,把两者看得很轻、很淡,我妙玉也是这样的人呢!妙玉是贾家家庙一位普通主持,竟能把宝玉、林、薛两钗三人的为人性格摸得一清二楚,这一方面说明妙玉平时对三人观察很用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妙玉得到她师傅真传,极精演先天易数。对于妙玉给自已特殊的茶杯,宝玉的话也很有意思,他说“绿玉斗”是俗器。以我猜测也有二种可能性:一种是宝玉知道“绿玉斗”是妙玉常用的茶杯,他故意这么说,自以为是巧妙化解了妙玉对他暖味的表示;另一种是宝玉真的以为“绿玉斗”是俗器。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少,贾宝玉出身于王公贵戚之家,自家里珍宝无数,他怎么会分不出“绿玉斗”的不凡呢?既使“绿玉斗”真是俗器,宝玉这么说,也是一句失礼的话。难怪妙玉听完宝玉说“绿玉斗”是俗器之后,心中有气,才说出下面那句与她家庭出身不符,亦与出家人泊澹之心不相称的话:“这是俗器?不是我说句大话,只怕你家还拿不出一件来。”妙玉口气之大,让人吃惊不解。妙玉按小说所明写只是出身于苏州一小官宦之家,她师傅又是一尼姑,而贾家是巨富之家,还是王亲国戚,怎么可能妙玉有一件不凡的吃茶用的茶杯,反而贾家就拿不出来呢?有人把妙玉栊翠庵主持身份当作妙玉是贾家人的证据,从这段话就可以断定此说法十分不靠谱,显然书中宝玉和妙玉都不是这么认为的。那么在文章开头警幻仙子说妙玉是贾家之人的话就有玄机了。书中,贾宝玉见妙玉生气,连忙打圆场,笑道:“‘俗话随乡入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宝玉此言以物喻人,极力捧高妙玉,还流露出对妙玉的爱慕之情。妙玉听了,果然十分高兴,又拿出一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图样整个竹根头雕的大蛊。“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意她和宝玉的关系十分复杂,不知内情之人分辨不清。接着妙玉又问宝玉吃得吃不得这大蛊的茶,宝玉的回答是吃的。妙玉说:“你虽吃的,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为饮驴’,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妙玉话里“饮”通“淫”,“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为饮驴”意思是说爱一个人是有“品”的人;爱二个人就是“淫人”―多情之人;爱三个人更是“滥情的蠢物”。此言后半句是讽刺宝玉是滥情的蠢物,不懂她给他“绿玉斗”之意而自作多情;前半句暗示妙玉自己不是宝玉钟情的对象,因为她是宝玉的亲人。现代红学家和红学迷们大多数已猜出妙玉是贾政的私生女、贾宝玉的亲姐姐。对于这个观点,我表示赞同,虽然对他们举的证据和分析很不以为然。就以这故事为例,很多人只纠缠于妙玉给宝玉自己常用的“绿玉斗”的细节,而没有从这个故事整体来看,其结果就象书中的贾宝玉自以为妙玉对他有情,还觉妙玉给他吃的茶“轻浮无比”。吃完茶,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他两人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宝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的。”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妙玉的话显然不是说给宝玉听,而是说给林、薛两人听的,因为她怕两人误会了她上番对宝玉的举动。而宝玉又误解妙玉的意思,他自认为妙玉是对她刚才行为感到不好意思才这么说,如果真是如此,那妙玉话里就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宝玉故意装做不近人情是为了缓解尴尬气氛,替妙玉解围。妙玉听宝玉又误会她的意思,又不能明着解释,只好把气咽下肚子里,最后把气撒在不明内情、一头雾水的林黛玉身上。林黛玉仅问妙玉一句:“这茶泡的水也是过年雨水吗?”本来这话很正常,可妙玉立即抓住她话里一点小毛病,就说黛玉是“一大俗人”,黛玉被骂得莫名其妙。整个故事就以“黛玉觉妙玉行为怪僻,拉宝钗离去”为结尾,写的趣味横生,耐人寻味。
在这里我不想分析故事里妙玉是对宝玉有情,还是妙玉是宝玉的亲姐姐,只想就妙玉拉薛宝钗、林黛玉两人去吃“体己茶”,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妙玉这么做,显然是受贾母之托,暗中观察薛、林两钗谁最合适成为宝玉之妻的。如果不是这样,妙玉这么做十分失礼,那有把主要客人迎进庵内供上茶,自己就拉次要客人去吃“体已茶”的道理,这是一个家庙主持的待客应有之道吗?妙玉是这样一位不知轻重的人吗?答案肯定都不是。再说,对妙玉如此“失礼”的举动,平时十分看重礼节的贾母竟然无一丝不快,如果不是贾母授意妙玉这做,谁信吗?大家都知道妙玉的师傅是一位极精先天易数之人,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师傅得意弟子的妙玉当然也有这本领,由于贾母在选林、薛两钗其中谁为孙媳问题上左右为难,又不能公开请外头江湖术士来邦忙,只有妙玉是不二人选,作为贾母肯定要请她来忙这个忙的,更何况妙玉有可能是贾母的亲孙女呢。我毎看到文章这处描写,心里总觉怪怪地,上面贾母明明刚说过“吃过酒会冲了菩萨罪过”的话,可一转眼她刚喝完酒就带一大批人浩浩荡荡来到栊翠庵来闹闹,为何?无别的,就是她早己和妙玉串通好了这件事。贾母以带刘姥姥等人参观“栊翠庵”风景为名,趁机让妙玉给随行林、薛两钗“相面”,看谁最合适与宝玉为妻。其实,这一点文章早己告诉大家了。当妙玉请贾母一干人到庵内供茶时,贾母马上对妙玉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很多人只意识到贾母与妙玉很熟悉,而没注意到两人话里的玄机。“六安茶”谐音“留庵察”;“老君眉”谐音“老君媒”,贾母话里的意思不就是叫妙玉不要在庵内大家面前观察林、薛两钗,而妙玉的回答很有趣,整句话的意思是我知道你的心意,这是“老君媒”―老一套做媒的法子,而不是“留庵察”―留在庵里观察分辨。对于两人的暗语,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是“鸡听鸭讲”―不知所言,倒是跟贾母一块来的乡下积古老太太刘姥姥看出一些端倪来。贾母吃了半盏妙玉俸上来的茶,然后递给她吃,还问茶怎么样,刘姥姥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此句双关,一说茶淡一些;一说贾母在林、薛两人之中选孙媳的事应该做公开一些,不要这么遮遮掩掩的。另外,妙玉给贾母和众人的茶杯上也含有这意思,妙玉给贾母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晓概)钟;给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白概)碗。
要问故事里妙玉到底有没有从林、薛两钗身上“老君媒”什么结果,文章虽无明写,但隐隐约约地给我们透露一些信息。比如在文中妙玉说林黛玉竟也是一大“俗人”,话虽是评价林黛玉连煮茶的水都分不出,如果我们把“吃茶”当作“婚姻”来解,林黛玉说煮茶的水是“过年的雨水”,林黛玉是绛珠仙子下凡来还泪的,且又与宝玉青梅竹马,岂不是林黛玉自认为她和宝玉有“木石姻缘”今后两人可以成为夫妻吗?而妙玉却说这煮茶的水不是“过年的雨水”,而是她收的一瓮“鬼脸青”(诡恋情)梅花上的雪(薛),这不就是在向黛玉暗示薛宝钗以后会成为宝玉的妻子,而她不可能。同时妙玉在这里还暗示宝钗和宝玉的婚姻诡谲而不长久,因为梅花上的雪少又易化。故事里,妙玉半真半假说黛玉是一“大俗人”,此话里有话。怎么说呢?妙玉是位精通先天易数之人,可能己看出黛玉命不久矣,今生与宝玉有缘无份。而林黛玉虽然也知自己是“病殃子”,但她可能想自已与表兄宝玉自小青梅竹马,心心相印,如能与宝玉结成“木石姻缘”,说不定心情一欢畅,自己的病不知不觉就好了也未可知,林黛玉有这侥幸的心理,所以她往常时时有与宝钗一争高低上下的想法和行为(吃醋)。妙玉显然认为黛玉与宝玉相遇相知,心心相印,这己足够了,何必象俗人那样非得谈婚论嫁不可。妙玉说黛玉竟也是一“大俗人”,自然也指在座的宝玉和宝钗。宝玉是位“多情公子”,他是见一个爱一个,是个喜新不厌旧的主,在妙玉眼里何止是“大俗人”,简直就是一“滥情的蠢物”。宝钗更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要成为宝玉的妻子,表现得很“轻浮”。既然妙玉连象林黛玉这样与宝玉心心相印又想嫁给宝玉的人都视为一“大俗人”,那宝钗在妙玉的眼里肯定是大大大“俗人”了。是的,宝钗在妙玉眼里何止是一“大俗人”呢,我曾论证过薛宝钗是“石女”,她曾一度成为宝玉的妻子,后因自己是“石女”的原因,又不得不与宝玉分开而出家为姑子,象宝钗明知自己是“石女”,却偏偏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嫁给宝玉为妻将来好成为贾家的女主人,这种人不是“大俗人”,那谁还会是“大俗人”呢?以上就是妙玉拉林、薛两钗表面看是去吃“体己茶”实则“老君媒”的结果。事后,贾母必定会问妙玉这次“老君媒”的结果,作为妙玉还真不好回答,我估计妙玉的回答是模棱两可的话。比如说一些“顺其自然”、“不可插手”之类的话,贾母是不可能从妙玉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的。小说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香暖坞雅制春灯谜》中描写:薛宝琴披着凫靥裘(脂砚洗)站在山坡上,身后一个丫头抱着一瓶红梅(媒),过了一会儿,宝琴身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新张)的人来。贾母认为是女孩子,大家都说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这句话双关,贾母一说自己眼睛越来越看不清,竟把宝玉看成女孩子;一说她怎么也看不出宝玉和宝琴是一对,而妙玉怎么就认为他们两人是一对的。这个故事伏贾宝玉与薛宝钗分离后,在妙玉做媒、宝琴的丫头邦助下,重新开张又娶宝琴之事。此故事才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真文章。
跟林黛玉、薛宝钗两人婚姻有关的吃茶故事,在《红楼梦》里还有一个,也很有趣,不过很少人注意它。这个“吃茶”故事发生在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文中描写贾宝玉的丫头袭人见宝玉和黛玉半日没吃茶,巴巴倒了两杯茶来。一杯给宝玉,一杯因黛玉走开和宝钗一处而不够,(袭人)便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着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平时办事稳重的宝钗为何在这里举止轻狂,自己吃过的残茶却让别人吃,这有点说不过去吧!难怪连袭人都认为不妥,马上笑道:“我再倒些去。”生怕黛玉生气。想不到平时在众人眼里斤斤计较、小气量的林黛玉这次反是心平气和,还自找台阶下。她笑道:“我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在这“吃茶”的故事里,薛、林两钗表现都很反常,里面大有“文章”在。宝钗这么做当然是故意的。一方面表明她自己把黛玉当成自已的亲妹妹,不然明明说自己不渴,却偏偏要拿茶来漱口,如这人不是极亲的人,有谁能接受。另一方面表明她一定要先嫁给宝玉,但在与宝玉的婚姻上亦可让黛玉一步,与她“共饮一杯茶”―共侍一夫。林黛玉反应亦很微妙,是乎默认宝钗这个安排―两女共侍一夫,并给之找了一个理由,说“自己有病不能多吃茶”,言下之意不就是说她身体有病,不能全心全意侍侯宝玉,多一人也无碍!我敢这么说也不是乱盖的,理由有二。第一,林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前后不一。之前,林黛玉对宝钗的为人是不屑、排斥和乱吃醋,后因宝钗帮她隐瞒一句失礼的话,态度就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还认宝钗为亲姐姐,这变化太快了吧!我想是林黛玉在那次宝钗对她说一大通道理让她心理暗伏之后,肯定私下认真考虑过自己、宝钗和宝玉三角恋的问题,觉再互相争下去,必然二败俱伤;自己退让、放弃却心有不甘;最好的办法是“二女共侍一夫”。不料宝钗也有此想法,两人一拍即合,立即亲密交厚起来;第二,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对予此事,刚开始我还认为黛玉很傻,因为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林黛玉的父母双亡,这样她的婚姻以后只能由薛姨妈作主了;而薛姨妈一心一意要与贾家联姻,想把亲生女儿宝钗嫁给宝玉为妻,那她怎么可能会为黛玉的婚姻着想呢?后来我细想一下才明白黛玉这么做的原因。林黛玉是绝顶聪明之人,上面对她不利的原因,我们一般人能想到,她肯定也早就想到了,想到了却偏要去做,其中必定有我们现代人难以了解的原因。古代不象现在,夫妻实行一夫一妻制,两姐妹同嫁一夫的现象相当普遍。古人还生怕委屈两姐妹其中一人,让一人当大,让一人当小,创造性地设想出一个“平妻”制度。这制度主要是针对两姐妹同嫁一夫情况下设置的,两女嫁来之后,在夫家的地位平等,不分大小。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除了这个目的外,我真想不出有其他理由能让聪明林黛玉这么做。看来林黛玉真是一位痴情、聪慧的女子啊!她为了自身的幸福竟谋划到如此地步,可叹!可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林黛玉美好的愿望还是落了空,可悲!可怜!这则“吃茶”的故事伏宝钗与宝玉的婚姻不长久和林黛玉为何不能嫁给宝玉的原因。宝钗在故事里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意昧宝钗她追求只要名义上成为宝玉的妻子就行,原因是她不“渴”―不需要男女之情。一位正常男女青年怎么会不需要男女之情呢,除非宝钗真是“石女”,不然没理由啊!林黛玉在故事里说自己“有病不能多吃茶”,意思是说她有病不想全占宝玉一人,伏黛玉早逝不能嫁给宝玉为妻。她先前,宝玉眼里只有她一人;她死后,宝玉又钟情另一人,但这人肯定不是薛宝钗或史湘云,应该是薛宝琴。
《红楼梦》里有一个不明显的“吃茶”故事,发生在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里。文章描写在贾家一家人中秋赏月时,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结伴游圆,夜半联诗,联到一半时妙玉出现了。妙玉说自已突然出现在林、史两钗面前理由是:她听到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所以她才出来玩赏“清池皓月”,碰巧遇上她们俩。对妙玉这措词,我是不信的。我认为妙玉不是碰巧遇到林、史两人,而是贾母吩咐她去找“闹”失踪她俩,不然妙玉如何知道“老太太都己早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己睡熟了,你两人丫头不知在那里找你们”。文章又写道:……接着妙玉又道:“你们也不冷?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天就亮了。”三人遂同来到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尽。“龛焰犹青,炉香未尽”说明妙玉刚刚不久还在吃茶,而非象她嘴里所说她刚才是到处走走、欣赏“清池皓月”。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贾家一家人赏月散之后,跟主人们一块去赏月的丫头、佣人们也都回各自住处,林、史两钗的丫头、佣人却突然发现她们的主人不见了,这下紧张。一面赶紧四下寻找;一面报告给贾母知道。贾母一听也紧张了,可是一方面由于自己年纪大,时间又晚,不方便自己去找。另一方面,这些孙女中大姐头薛宝钗也因要避嫌早己出园去了,大观园里能让她放心的人就只有妙玉一人而已。于是她马上派人给妙玉传话,让她代自己去寻找正“闹”失踪的林、史两孙女。妙玉听到贾母派的人传的话,立马答应,茶也不吃了,就出庵到园里寻找,结果在凹晶馆找到她们,正好林、史在联诗、妙玉不想打捞她们,就叫跟她一块出来找人的丫头、佣人回去给贾母报平安,自己在旁静静地听林、史两人联诗,当她听到黛玉出的奇句“冷月葬花魂”时,连忙出来阻止。由此可见贾母与妙玉的关系之密切,联系之频繁,妙玉的身份绝非栊翠庵主持这么简单。
小说里史、林两人的联诗,象妙玉所说“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们读者要想知道原著八十回后林、史两人真正的归宿和命运,只要细阅两人联诗的内容,加以祥细分析,这样自然就知道其中答案,千万不要上某些人故弄玄虚的当,去相信他们所谓“考证”的成果。
故事中妙玉请林、史两钗到了栊翠庵后,三人一边品茶,一边抄录林、史两人刚才的联诗,最后由妙玉在联诗后又续一大段的诗句,组成一篇完整的诗篇。妙玉的续诗也很紧要,要想了解除了林、史两钗外大多数金钗的命运和归宿,当得从中寻觅,我想大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失望的。上面,我说过这则故事是一个“不明显”“吃茶”的故亊,原因是这故事主要是写林、史两人联诗及妙玉的续诗,看上去好象与“婚姻”这事无一丝一毫关系,其实它却涉及到书中众多金钗的命运和宿命,而古代女子的命运跟她们的婚姻是息息相关的,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人一嫁错对象,一生可就完了,所以我仍认为这故事与“婚姻”有关。只是不知大家认可否?
《红楼梦》里有关“吃茶”的故事还有不少,不过大多与主人公“多情公子”贾宝玉有关。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文章描写贾宝玉去薛宝钗处玩之前,叫他的丫头茜雪给他留了一杯“枫露茶”,结果茶被宝玉的奶妈李麽麽吃了,宝玉回来发现了,迁怒于茜雪,还闹着要赶走李麽麽,吵得大家都知道了。后袭人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把茶杯捽了,事态才得以平息。不过事后不久茜雪仍因此被撵,李麽麽为此还和袭人结下梁子。这则“吃茶”的故事看起来象不起眼的小故事,实则“伏”袭人后来改嫁的真正原因。由于受续书影响,大家往往把袭人改嫁的原因归结于贾家败落及续书所说宝玉出家长久不回,其实这二种说法都站不住脚的。以袭人的为人、做事及她和宝玉的关系,既使贾家真的一败涂地,需要把宝玉身边丫头、佣人都遣送得一个也不剩,也轮不到袭人头上,更何况袭人改嫁时,宝玉身边还留有丫头。至于续书所说黛玉死后,宝玉心灰意冷出家多年不回,所以袭人被迫改嫁,这个说法就更不通了。宝玉出家不回,就迫宝玉心爱的丫头改嫁,这不是更断了宝玉回家的念想吗?贾家的人傻到这般地步吗?所以袭人改嫁的原因既不是续书所写那样,也非我们想象那般,真正的原因就在这故事里。我翻遍我国几乎所有记录茶名的书籍,至今在我国种类繁多茶名中还没有找到有“枫露茶”这个茶名,因此我很肯定这“枫露茶”茶名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作者杜撰这个奇怪茶名,当然不是无目的的。“枫露茶”谐音“风露喳”,“风”与“雨”两字通用,所以“枫露茶”就成了“雨露喳”。按字面解释就是找某人“雨露之情”的喳,即俗话所说“捉奸情”是也!这下我们明白吧,这则故事是伏以后袭人和宝玉有“三四次”“雨露之欢”的事被宝玉奶娘李麽麽找喳揭发,袭人因之被人赶出大观园,另嫁他人去了。
另在二十四回《意绵绵良宵花解语;情切切暖玉生香》里有一故事:贾宝玉到宁国府去玩,因不喜热闹,无意之中到了一僻静房间,抓到自己书童茗烟的“奸情”,逼着茗烟带他去袭人家看望回家探亲的袭人。袭人兄长花自芳母子见贾宝玉来,赶紧另摆果桌,又忙倒好茶……袭人阻止他们,然后将自已茶杯斟了茶递给宝玉。宝玉有没有吃袭人杯里的茶,文章无明写,我估计是吃了。袭人换杯的举动十分可疑,我想她这么做有三种意思:一是怕宝玉嫌花家的杯脏,吃不下茶;二是有意撇清自己与花家的关系,表明她是贾家的人,而非花家的人;三是向兄母暗示自己和宝玉亲近的关系,让兄母不要赎回自己。这则吃茶的故事十分怪异,你说宝玉吃没吃花家的茶,应该是吃了,按我前面所说,吃了茶就有戏,以后宝玉就该娶袭人,可是宝玉吃茶的杯是袭人的,也可以说是自家的。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吃茶,还自带茶杯,你说他算是吃了那家的茶,还是不算吃了那家的茶呢?这则故事怪异就在此,不过从袭人和宝玉两人关系看,倒是跟这故事相吻合,同样是离奇古怪。袭人老早就与宝玉有“肌肤之亲”,又被宝玉母亲王夫人内定为“房中人”,只差没公开而己,可最终却因与主人宝玉有“三、四次雨露之欢”的事被人揭发,不得不离开宝玉另嫁他人。如果这里宝玉吃了花家的茶,又用了花家的杯,那八十回后袭人的归缩就不是我们现在所料的,作者应该另有一番安排才是。另外,在第六十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里亦写一个宝玉吃茶的事。故事说贾宝玉过生日,薛宝琴也过生日。宝琴的兄长薛蝌请宝玉过去吃茶。这一次宝玉倒是真的吃上薛家的茶。按吃上茶就有戏的原则,暗示八十回后曹老先生写的真文章里必定有宝玉娶宝琴的故事,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就象宝玉的丫头四儿说:“同月同日生的,是要做夫妻的”,这是一句谶语,虽应验不到与宝玉同月同日生的她身上,却会应验在与宝玉同月同日生的宝琴身上。
除此之外,在《红楼梦》里还有三侧“吃茶”的故事,主角虽不是贾宝玉,但与他却有直接关系,也很值得仔细玩味。
第一处是在第七十七回《俏丫头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里。故事描写宝玉心爱的丫头睛雯抱病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病情加重,性命垂危。在她临死之前,宝玉偷偷去看望她,睛雯叫宝玉邦她倒茶那一段情节描写十分动人,催人泪下。文章以宝玉的心理活动来暗示宝玉与睛雯无私情:“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如今睛雯要吃的茶“无清香”、“且无茶味”、“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己”,意思是说在贾家那么好的环境里,两人虽然亲密却无男女私情,如今晴雯想委身于他,却己晩矣!这则故事写睛雯吃茶及所吃的茶是如何差如何差,来表示睛雯后悔当初没跟宝玉好,如今却留下遣恨的心情。“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我们不知“晴雯”仍是暗喻道家一种教育观念的话,作者是乎有纵容青少年犯“淫”之嫌!
第二处是在二十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里。文中写贾宝玉收贾芸做干儿子后,请他有空到怡红院来作客。贾芸去了几次,宝玉都不在。一次宝玉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在家休养,贾芸趁机再次到宝玉那里,终于见到宝玉。宝玉叫丫头袭人给他倒茶,两人还客套一番。贾芸三番五次去宝玉那里,“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最大的目的肯定不是去见宝玉的,而是想去见宝玉丫头林小红。贾芸和林小红两人在这次贾芸见到宝玉吃了宝玉的茶之前,就己互相爱慕,暗生情愫。这回贾芸吃上林小红主人贾宝玉的茶,表明两人有“戏”,八十回后真文章里肯定会有两人结成夫妻的描写。我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觉我在说胡话,其实,只要我们读者把八十回文章里有关林小红的描写串连起来,就不会觉的我是胡说八道了。书中描写贾芸吃上宝玉的茶不久,宝玉的丫头林小红就被贾家的“大管家”王熙凤要过去,成了她的丫头。王熙凤是以林小红能说会道的理由把林小红从宝玉身边要到她的身边,对予王熙凤这个理由,我是不敢相信的。我认为真实的原因是是她丈夫贾琏岀的主意。事情应该是这样的:贾芸到怡红院见到宝玉之后,发现林小红与宝玉主仆两人关系并不亲密,林小红只是宝玉那里一般“人”,为了怕“夜长梦多”,林小红被宝玉看上,成了他“房中人”。贾芸一回去,就央求贾琏出面帮忙。贾琏正好有事需要拉拢、依靠林小红的父亲林之孝和贾芸,就一口答应,马上叫自己老婆王熙凤想办法,把林小红要到她身边,以便日后让林小红自行嫁人。这就是王熙凤借口把林小红要过去的真实原因,不然贾家丫头能说会道不少,林小红外貌又俊俏,王熙凤就不怕把林小红揽过去被她好色老公看上,而自找麻烦吗?当然,王熙凤绝非是“省油的灯”,她在不知林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情况下,好象好心要收林小红为“干女儿”,这一招就是对付她老公贾琏的。古代重“礼法”,贾琏可以生活很糜烂,甚至随意勾搭、霸占家里佣人、丫头,但却不能对自己“干女儿“下手”。一旦他做,有人告了,他就犯了“乱伦”的重罪,是要判很重的“刑”。林小红到了王熙凤身边之后,八十回里就没她的正面描写,好象失踪似的,不过我们仍可以从她父母那里得到她一些隐约的信息,特别是她父亲林之孝催促贾琏尽快办理把贾家老奴放出去的事,明显就是为他女儿林小红与贾芸婚事着急的。这话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林之孝是贾家的管家,他家里的人是贾家家养奴才,象这种家世儿女在古代是不能自行婚配的,只有贾家把他家放出去恢复户耤不再成为贾家的奴仆,他女儿林小红的婚姻才能自行婚配。可以想象林小红在王熙凤的身边,与贾芸两人接触更加频繁,感情更加深厚,甚至两人还可能到了山盟海誓,私订终生的地步,否则林小红父亲林之孝也不会这样急不可待要贾琏把他全家放出去。总之,我认为贾芸吃上林小红主人宝玉的茶,肯定两人有“戏”,大家不信,我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把曹老先生《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文章找到且拿给你们看吧!
第三处是在笫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里。这个“吃茶”故事让我困惑很长时间,以前我想到各种可能,一直无法自圆其说。在这一回文章里,有一大段文字描写王熙凤带宝玉、秦钟两人出外给秦可卿送丧,由于时间太晚了,三人借宿于“馒头庵”也叫“水月庵”尼姑庵内。晚饭后,宝玉和秦钟两人一回到寝室,秦钟就叫“馒头庵”里与他相识的小尼智能儿给他倒茶,宝玉趁机抢过智能儿手里的茶先吃了。为此,小尼姑智能儿还打趣两人争抢她手里的茶说:“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个吃茶的故事如果只是说“秦钟吃不上智能儿手里的茶,表明两人以后没戏,结不成夫妻”这件事,小说里倒是有这样情节内容,可是这故事里明明还有宝玉,而且应该亦是主角之一,所以单说这“吃茶”故事是伏“秦钟和智能儿结不成夫妻的事”,显然不能让人信服。由于这里宝玉吃上智能儿手里的茶,难不成八十回后真文章里有“贾宝玉与智能儿纠葛的故事”吗?我的困惑亦在此。其实,抛开高鹗乱写一通的续书不论,按作者原著前八十回的写作逻辑和笔法,这种事也并非不可能发生。大家都知道在八十回后故事里描写贾家一败再败,最后一败涂地,在贾家败落过程中,小说主人公贾宝玉二次出家为僧,后来他还俗停妻再娶,并以打更为业谋生,和后娶妻子两人过起苦中有乐的日子。我们可以想象在八十回真文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时做和尚或打更的贾宝玉饥寒交迫,冻僵在路上,正巧还在为尼或己还俗的智能儿经过此地,看到有人倒地不起,连忙上前扶起倒地之人,一看,认出倒地之人竟是故人贾宝玉。于是,智能儿赶紧把冻僵的贾宝玉抬回自己的家里或庵内,拿出热乎乎蜂蜜水给宝玉充饥,又将全身湿透的宝玉身上衣服脱光放在自已的床上,还盖上暖乎乎的棉被。但由于宝玉冻的时间太久了,智能儿做的这些竟无济于事,宝玉仍昏迷不醒,生命堪忧。智能儿看着床上昏死宝玉思想斗争半天,最后她银牙一咬,勇敢地脱光自己身子,钻进被窝紧紧抱住宝玉冰冷身躯,用自己滑腻的、热乎乎的身子给宝玉暖身子。终于,宝玉慢慢苏醒过来,两人……上演一出“女英雄救落难公子”香艳的故事。哈、哈、哈、我是不是太有才了,连这种故事都能编得出,看来我应该去写《红楼梦》续集什么,不然太亏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红楼梦》里所有关于“吃茶”的故事,我都认为它们是伏故事里男女主人公们的婚姻情况,只是大家同意不同意我这个观点,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竟然有人连小说里贾珍逼死儿媳秦可卿后假惺惺地厚葬她的虚伪举动,都敢以此为证据说这是贾珍爱上秦可卿的表现,我这种“胡说八道”功夫,跟他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希望朋友们不要笑掉你们“可爱大牙”才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