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正钗”妙玉的父母是谁?

时间:2015/7/9 作者: 木道长 热度: 88339

  《红楼梦》里“金陵十二正钗”之一妙玉,如按文章所明写看去,她的身世、归宿平淡无奇,且顺理成章;实际上,她的身世、归宿很出乎人意料之外,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最让人跌破眼镜。

  

  由于《红楼梦》原作者在妙玉这位特别金钗(带发修行)身上明的着墨不多,再加上狗尾续貂的续书对她明显忽视,妙玉的形象在我们读者脑海里不是那么鲜活,反而有点模糊;要说印象最深的,是觉得她太可怜了。不是吗?一个带发修行贵小姐竟落到被强盗掳到“烟花之地”去卖的地步,这命运能不悲惨吗?这样人能不让可怜吗?然而,我却要说假如妙玉的最终归宿真的如续书那样,一点也不可悲,反而有悲中喜的味道。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年青、貌美带发修行才女如没发生象续书所写的变故,她是不是后大半生都要伴青灯古佛,在无限寂寞中慢慢变老,直至死去。这不是白白浪费她宝贵、美好的青春年华吗?这对妙玉命运来说不是更悲冷吗?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人被卖到“烟花之地”,在那里最起码可以去经历红尘的繁华和喧嚣,这样生命就来得更多彩、更有滋味。我这么说,可能有人就会不高兴了。一个女人天天被逼笑脸迎客,你还说她很幸运,简直就是“冷血”。亲们,你们可要搞清楚,被卖到“烟花之地”的女人可不是个个都要靠出卖肉体来混口饭吃,相当多会点琴棋书画女妓人家可是卖艺不卖身的呀!她们就跟今天女明星、女歌星、女艺人差不多相以,有什么可怜的呀!假如妙玉的最终归宿就如续书所写,按妙玉性格和为人,凭妙玉外貌和才华,她肯定就是“卖艺不卖身”其中一个,说不定还有可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替她赎身,两人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哩!当然,这是妙玉被卖到“烟花之地”,成为女妓后最好的结局;最差结局是发生象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女主人公女妓杜十娘那样,在错误地点找了一个错误的男人,以致命丧黄泉。不过这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妙玉人家从小侍佛,积下不少福根,按“善有善扳;恶有恶报”的逻辑,妙玉的命运不至于象女妓杜十娘那么惨,人家十有八九是能找到“如意郎君”,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去了。即使妙玉没这么好命,以我看妙玉命运最不济也应该是这样:等妙玉年老色衰之后,找上一个老实巴根农民,带着她多年积蓄,去过平常人家殷实、平淡日子。以上我对妙玉最后归宿各种猜测是有依据,不是乱猜的,大家还别笑。依据什么?依据妙玉和妙玉师傅两人都是精于术数之人,而且妙玉师傅临终前还命妙玉呆在京都,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难道妙玉师傅明知妙玉以后会被卖到“烟花之地”、命运悲惨,还要命妙玉呆在某地“坐以待毙”吗?

  

  好了,不扯,言归正题。总的说来,不论妙玉被卖“烟花之地”后命运如何,都比她枯寂呆在尼姑庵里老去、死去要好一些,那又何来妙玉“薄命”之说呢?当然,这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有点强词夺理。在古代,一个带发修行的贵小姐不论她以后是正式剃发出家,还是还俗嫁人,都要比她被卖“烟花之地”成为女妓幸运很多,即使这个人有可能后来因祸得福从而过上美好生活。妙玉仍可属“薄命”之列中人。所以,单凭这些还不足说明续书对妙玉最后命运安排是在胡编乱造,要让人心服口服,得有其他有力证据才行。在书中,这样证据还真不少。原著里妙玉的判词、曲唱其中含义,甚至连妙玉这个称谓,都可给我们提供大量有力证明,这些证明足能说明续书对妙玉命运的安排是乱扯的、狗屁不通的,是不值得一晒的。

  

  《红楼梦》里人物妙玉这位金钗,姓什么、名叫什么,由于文章没明写,我们读者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妙玉”这是妙玉出家带发修行的号。“妙玉”二个字,顾名思义就是“美妙无比的宝玉”或“极好的白玉”。稍有玉石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一块玉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瑕疵存在,没有瑕疵的玉或白玉极其难得,普通人要寻这样的玉,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终其一生也难得一块。名如其人,《红楼梦》原作者给正钗妙玉取这样的“号”,无非是要说这位金钗身上无一点毛病、品行极其高洁。然而,我们读者并没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原著里找到这方面的描写,反而书中妙玉这个人给我们读者印象是为人怪癖、品行高傲而己。而且在封建社会里,有妙玉这种性格、经历的贵族少女绝非凤毛麟角,人数还不少。如果妙玉在八十回后的经历真如续书所写,妙玉这位带发修行贵小姐,无论如何也当不起“妙玉”之称谓,那也就说明《红楼梦》原作者给小说里女主人公取名是乱取的,根本就是名不符实。所以,只要我们承认《红楼梦》原作者是古今中外取名一等一高手,就必然要否定续书对妙玉最后归宿的安排。另外,妙玉的曲唱里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以,无暇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句前部分“风尘肮脏”和“无暇美玉遭泥陷”勉强可以成为妙玉最后归宿是被强盗掳卖到“烟花之地”的理由,但后半句里“王孙公子叹无缘”,意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妙玉成为女妓扯上关系,如果妙玉最后归宿是被强盗掳卖到“烟花之地”、成为名妓的话,那王孙公子不就个个有机会一亲芳泽机会,何来“叹无缘”之感叹,历史上那个名妓不是如此呢?

  

  总之,不论从妙玉这位金钗在书中名号、曲唱、判词和古人对“薄命”这个词的理解来看,妙玉最终归宿都不可能象续书所被强盗掳卖到“烟花之地”、成为名妓,而最有可能是有人所猜“妙玉是为了大观园里一姐妹而甘愿献身,成为一枯骨之人的小妾”那样。唯是此,妙玉才当得起“妙玉”之称谓,她才是名副其实“无暇之美玉”;唯是此,她才真的与王孙公子“叹无缘”;唯是此,她才算得上“薄命”。如按续书所写,妙玉是否“薄命”很难说,说不定她后来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呢,只有她成有权有势之人的小妾(玩物),即使那“枯骨”之人死了,妙玉也无改变命运之可能。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读者发现续书对“金陵十二正钗”第六钗妙玉最后归宿的安排漏洞百出,说不客气一点,根本就是胡“写”一通。妙玉真正的最后命运实在太令人不可思议、太出人意料之外,但这还不是书中人物妙玉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最让人跌破眼镜,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妙玉真实的身世。

  

  《红楼梦》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是这样介绍妙玉身世: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从这段文字看,作者介绍妙玉出生情况极其含糊,甚至连她父母是谁都说不清。有人会说妙玉父母是谁,与小说里故事情节无多大关系,自然可以省去以节约笔墨。话虽可以这么说,但我们读者该不会忘记作者在介绍同是“金陵十二正钗”之一李纨时,却把她父亲祭酒李守中介绍相当完整,试问李纨父亲祭酒李守中跟小说里那个故事情节有关系,为何作者会这么厚此薄彼呢?同时,我们读者每个人都知道作者是位写伏笔的高手,他不介绍妙玉父亲是谁,一定是为了伏笔上的需要,那么他这样写妙玉的出生是在“伏”什么呢?无别的,他就在伏妙玉真实身世。妙玉真实身世绝非象书中所写那么简单。这还不算什么,最让我们读者起疑的还是,书中“太虚幻境”女主人“警幻仙子”竟然把妙玉说成主人公贾宝玉家里的人,明显与妙玉表面身份很不相符。有人牵强附会把妙玉被王夫人聘为贾家家庙拢翠庵主持之身份看作是贾家之人的证明,认为此身份也可算是贾家里的人。对于这看法,我想用小说里贾宝玉和妙玉一段对话来说明它的荒谬性。在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恰红院劫遇母蝗虫》里,有一段文章描写贾宝玉偷偷跟薛宝钗、林黛玉到妙玉房间里去吃“体己茶”,妙玉将自己日常用茶杯“绿玉斗”要斟茶给宝玉吃。文章写道: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金玉珠宝一概为俗器了。”听听,连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和妙玉两人都不认为妙玉贾家家庙主持身份可以算是贾家里的人,我们中有些人却硬要把妙玉这身份当作贾家之人,这难道不荒唐可笑吗?说不客气一点,这简直就是自欺欺人、纯属胡扯。按当时礼法,妙玉是贾家家庙主持这一身份,最多只能算是客卿身份,实际上,她连贾家高级奴才都不能算上(平安观贾国公替身王道长才是),对贾家主人来说她只是比较亲近的外人,而且还是奴才级的外人。那么,是不是“警幻仙子”说错了话,误把妙玉当成贾家之人呢?大家都知道神仙说的话肯定是百分之一百准确,说错话她还是神仙吗。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妙玉还有另一身份。根据前八十回文章里描写所暗示,妙玉另一个身份是贾家最有权势之人贾政的私生女、主人公贾宝玉同父异母亲姐姐。

  

  《红楼梦》里内容有许多争议,我们读者对“金陵十二正钗”们排名争议也很大,不少人从“金陵十二正钗”们才情、容貌、地位等方面提出判断和推测,但他们所说总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很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含糊不清、混乱情况呢?这是因为大家一直把目光锁定在“金陵十二正钗”们的身上,以为“金陵十二正钗”们排名原因当然只有在“金陵十二正钗”们身上去找,而没有把思考角度放在主人公贾宝玉身上导致的。《红楼梦》这部名著里面虽然有大量关于“金陵十二正钗”们的故事,但说到底它还是一部主要描写主人公贾宝玉一生的小说,贾宝玉这个人才是重中之重主人公啊,“金陵十二正钗”们排名是按她们与主人公贾宝玉血缘关系远近、感情亲疏来安排的。不信的话,大家有兴趣可以排排看。排完之后,我们会发现“金陵十二正钗”中其他金钗没问题,只有第五“正钗”史湘云和第六“正钗”妙玉两人排名与我所说情况有点不相符。第五“正钗”史湘云按血缘关系论,她和贾宝玉只是隔代表兄妹关系,不应该排在“金陵十二正钗”第五位,但按两人实际亲密关系,却比从第六名妙玉直到第十二名秦可卿与宝玉关系都要近很多。据文章所写,有一次史湘云住在林黛玉处,贾宝玉一大早就去找两人想找两人玩,到了林黛玉房间,见到林黛玉己起床,;史湘云却还在懒床,而且睡觉很不老实,一双玉臂露在被子外头。古代礼法森严,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宝玉与湘云这种亲密关系简直比亲生兄妹的关系还要亲密得多,不是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考证史湘云后来成为贾宝玉的妻子,来证明宝玉和湘云关系很亲密吗。对这说法我嗤之以鼻,但亦足以说明书中人物贾宝玉与史湘云两人之间亲密关系非同一般。按“金陵十二正钗”们与主人公贾宝玉血缘和亲密程度综合来看,史湘云排在第五名是十分恰当、准确的。说完史湘云排名,再来说妙玉在“金陵十二正钗”中的排名。假如妙玉不是贾宝玉同父异母亲姐姐,只是文章表面所写身份,两人从血缘关系论,根本就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从亲密关系论,文章也没写妙玉与宝玉有亲密行为和暧昧关系,作者凭什么这么堂而皇之把妙玉排名排在史湘云位置之下呢?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有些人拼命想要论证妙玉对宝玉产生情愫,这样就可以为妙玉是“金陵十二正钗”第六钗排名找到依据。那么是不是真如这些人所乱猜那样,妙玉对这位风流倜傥贾宝玉产生情愫呢?也许人家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蒙对了。

  

  《红楼梦》里有两处描写可以让人怀疑妙玉对贾宝玉有情。第一处是在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遭母蝗虫》里。妙玉竟然当薛宝钗、林黛玉的面把自己常用茶杯“绿玉斗”给贾宝玉吃茶用,妙玉这不是在公然向宝玉示爱吗?先不说这观点是对还是错,就说妙玉这个人,她这时身份贾家是栊翠庵主持—一个带发修行的出家人,象这种人为了示爱会将自己常用茶杯当外人的面给意中人用吗?难道她己被爱情冲昏头脑而不顾一切,做出当时人们认为很不要脸的行为吗?当然,绝对没人会这么认为。在书中,不知内情林黛玉也只觉妙玉此举是天性怪癖使然;甚至连自作多情当事人贵公子贾宝玉也不过认为妙玉这么做有点“轻浮”,并没多想;深知内情,且十分重视礼教的薛宝钗对此只是笑了笑,没一点不愉快的反应。所以把妙玉将自己茶杯给宝玉吃茶用,当作是妙玉向贾宝玉示爱的表现,这种看法十分不靠谱。那妙玉在那种环境下为何会作出这般怪癖举动来呢?没别的,就是妙玉是贾宝玉亲姐姐。一个己是出家人的亲姐姐将自己茶杯给亲弟弟用,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即使这位亲姐姐还有严重洁癖和外人在场。第二处是在六十一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文章写道:怡红公子贾宝玉要过生日,妙玉派人给他送来一张拜帖。宝玉见到拜帖,欣喜万分,又见拜帖里妙玉自称是“槛外人”,十分不解,就想向林黛玉请教。结果走在半道上,遇上跟妙玉亦徒亦友邢岫烟。邢岫烟向宝玉解释“槛外人”之意,又说妙玉在帖里称自己为“槛外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之人”。既然妙玉跳出红尘以出家人自居,那么一个与自己无太大相干贵公子过生日,何必亲自写拜帖去祝贺呢?这不是示爱又是什么?这个看法肯定没几人赞同,妙玉这不是示爱而是关心。其实,妙玉在这里自称“槛外人”,除了邢岫烟解释那一层意思处,还有另一层意思。这意思就是妙玉说她是贾家门槛外的人。所谓“门槛外的人”就是妙玉暗指自己也是贾家里的人,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她至今也无法踏进贾家门槛,成为真正贾家的人、从而身份被贾家所有人所承认。一个带发修行尼姑在自己亲弟弟过生日时,亲手写一张毫无内容的拜帖,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人情事,根本与男女之情扯不上关系。此外,贾宝玉小名叫“宝玉”,妙玉出家的号叫“妙玉”,两名字让人一听就会联想到两人是姐弟或兄妹,焉知作者不是有意为之?

  

  妙玉被“警幻仙子”安排为“金陵十二正钗”第六钗,不是因为她是贾家拢翠庵主持,更不是她和男主人公贾宝玉有什么亲密男女关系,而是她本来就是贾政私生女、宝玉亲姐姐。

  

  妙玉虽作为“金陵十二正钗”里第六钗,但在书中她的正面描写不是太多,更多是作者对她侧写和暗写、还有二处环境暗示。由于作者要伏妙玉是贾政私生女,当然我们读者不可能从文章对她正面描写中看出来,也不可能轻易从她与主人公贾宝玉交往中看出来,要弄清她的真正身份,还得从文章对她侧写和暗写去分析,唯如此才能拔开笼罩在她身上迷雾,看清她真实面孔。

  

  “横看成岭竖成峰,高低远近俱不同。”既然我们读者不能从主人公贾宝玉这个角度得到妙玉清晰影象,那为何不换个角度,从贾母身上去观察呢?这样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收获,况且书中贾母与妙玉两人明的、暗的接触比任何人和妙玉接触都要多得多。大家都知道,小说里贾家这位老祖宗—贾母,十分疼爱女孩儿,如果妙玉是贾政的私生女,那她就是贾母亲孙女,以贾母的个性,不可能象文章明写那样对妙玉不闻不问,所以很有必要对贾母言行进行一番细致分析才行呀!

  

  《红楼梦》里描写贾母与妙玉正面接触只有一处,但却十分不同寻常。在四十一回里写贾母在家宴之后带穷亲戚刘姥姥到大观园拢翠庵游逛,贾母一干人一进庵,就向妙玉要茶吃,妙玉捧着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给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道:“知道,这是老君眉。”从这段对话可看出这两人关系不同一般,贾母讲话语气更象一个长辈人对下辈人态度,一点也没有对待自己家庙主持应有客气;妙玉回答的话及举止神态活脱脱就是一个晚辈在接待一位德高望重长者到自己闺房的样子,丝毫没有冷傲的味道,这跟妙玉性格极不相符。文章又写妙玉接待贾母一干人吃茶之后,就偷偷拉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到她房间去吃“体己茶”。这也不是一个家庙主持的待客之道,而且平时极端重视礼数贾母竟然对此无一点不快表现,种种迹象表明贾母和妙玉两个人不但熟,而且不是一般的熟。贾母是一位不管事闲老太太,对礼佛之类事又没多大兴趣,为何她和自己家庙主持这么熟,大家难道不感到奇怪吗?《红楼梦》里除了这一处描写贾母和妙玉正面接触外,再无一处明写贾母和妙玉纠葛,所以单凭这一处描写就想证明妙玉是贾母亲孙女,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要让人信服,必须拿出更多证据才行。

  

  通过寻找,我又发现两处可疑之处。一处是在三十五回文章里。文章描写贾母听了薛宝钗奉承话后,也投桃报李。贾母道:“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确,从我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很多人认为贾母这句话是讽刺薛宝钗的,理由是贾家四个女孩儿包括贾元春。贾元春当时己是贤德妃,连皇妃都不如薛宝钗,那薛宝钗岂不可以“母仪天下”吗。再加上薛宝钗曾参加选秀而落选,假如贾母话里“我家四个女孩儿”真的包括贾元春,贾母的话不但语含讽刺,而且十分刻薄,但贾母说此句时,前后语境都不表明贾母没必要对薛宝钗讲风凉话、刻薄话。人家拍你马屁,你反而去讽刺、挖苦人家,逻辑就说不通,而且以贾母为人会这样为老不尊、不知轻重吗?大家只要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不应该包括贾元春,而应该另有其人,这另其人就是妙玉。妙玉这时身份是贾家栊翠庵的主持,包括王夫人在内贾家大多数人,由于不知妙玉是贾政私生女这一身份,可能不会去注意这个人,但别人不关注,贾母却不可能不关注,就是她怕自己亲孙女流落外头没人照顾,而巧妙安排让王夫人不知不觉之中聘妙玉为栊翠庵主持,以此放在身边方便照看。亦正是妙玉是贾母亲孙女这个原因,才有贾母在家宴之后带刘姥姥一干人到拢翠庵时与妙玉那番对话,贾母是想让精通术数亲孙女妙玉替她面相薛宝钗、林黛玉两人,看谁合适给孙子贾宝玉为妻,不然那里有人会在吃酒之后带着客人去参观家庙这古怪行为呢!在贾母眼里,妙玉、迎春、探春、惜春四个孙女都不如宝钗,这是事实。在这里,贾母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一点也不存在讽刺宝钗的意思,只是我们读者误读了,把贾元春当作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之一,才产生误会罢了。

  

  为什么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不可能包括贾元春,这跟当时礼法有关。贾元春此时身份是皇妃,是名符其实“凤凰”。俗话说:“嫁出去女儿沷出去的水”,按礼法,贾母不能再把贾元春当做自家的人,这跟我们现代人礼俗观念相差很多。现代人是按血缘关系论,不论贾元春嫁或没嫁、嫁后身份是什么,她仍然是贾母亲孙女。如果把贾母的话往后推,她在现代说这话,“四个女孩儿”里就应该包括贾元春,但在古代,礼数却不是这样的。文章描写贾元春回家省亲时,我们读者可以看到贾元春父亲贾政见到贾元春都要跪拜;贾母、王夫人与贾元春相见时也要按品行礼,礼后才能论私情,这在古代叫“先公后私”。贾母是何许人,她连这点礼法都不懂,还会在背后非议“皇妃”,说这“皇妃”不如某人吗?只要我们读者知道当时有这个“礼”,就绝不会认为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应该包括贾元春。故事里薛姨妈一听贾母说这话,连忙站起来笑着说“贾母说偏了”。我相信薛姨妈也不会认为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应该包括贾元春,她应该是认为是林黛玉,因为贾母对待林黛玉比对待自己三位亲孙女还亲,在薛姨妈、王夫人心里肯定认为贾母把林黛玉当作亲孙女看待。如果贾母口里“我家四个女孩儿”包括贾元春,她的话不但“说偏了”,而且是一句极端失礼的话。象贾母这样老辣之人会说“失礼之极”的话,我是不相信的。

  

  第二处是在第四十四回中。文章写道:贾母向薛姨妈笑道:“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子船喝酒去。”说着大家起身便走。探春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求着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都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说着,众人都笑了,一齐出来。我们乍一看这段文章,立刻就会判断贾母口里“两个玉儿”指得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可是略一深思,又马上觉得贾母口里“两个玉儿”如指得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十分不合情理。贾母先说“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接着马上又来了“两个玉儿”,如果“两个玉儿”指得是黛玉和宝玉,那不是把宝玉当作女孩子吗?不过假如说贾母喜欢女孩儿,而宝玉又有点娘娘腔,贾母也许在内心里真的把孙子宝玉当作女孩儿来养也未尝不可能,这个理由可以说得过去。说不过去是,贾母凭什么就认定贾宝玉不喜欢她和薛姨妈来他住的怡红院闹闹呢?小说里虽然有介绍说,贾宝玉喜欢女孩子,不喜欢家里嬷嬷,要是嬷嬷们动了他的东西就不依,可是他却在自己房间里接待过贾政门生傅试家派来两个嬷嬷,又在他房间接待过贾芸,可见宝玉是很喜欢在他房间见客的。贾母这群人中,不但有王夫人、薛姨妈,还有刘姥姥等人,其中只有刘姥姥一人是客人,如果说宝玉不喜欢有人到他房间坐,应该是指宝玉不喜欢刘姥姥这个外人到他住的房间,可是宝玉对刘姥姥这个人很是喜欢,还私下拉她到一旁听她讲故事,贾母应该是知道这情况,那她怎么会说出这互相矛盾的话呢?假如我们把贾母口里“两个玉儿”理解为妙玉和林黛玉两人,贾母这几句话就变通顺、毫无毛病了。

  

  林黛玉素来有爱静的毛病,这是我们读者深知的;妙玉更有不喜外人来打扰的习惯,事实上当贾母带刘姥姥一干人来栊翠庵坐的时候,妙玉很冷淡,只是让下人陪着贾母一干人等,自己却偷偷拉着宝钗、黛玉去吃“体已茶”。如果贾母口里“两个玉儿”是宝玉和黛玉,那她这话又说“偏”了,而且她还不懂“礼”。古人是很讲究礼节的,女主人带女客可以参观未出嫁小姐和准新娘闺房,却不能带女客去参观男主人和已婚妇女的房间,贾母这点礼数应该是懂的,所以贾母决不可能要带一众女客到宝玉房间去闹。小说也只写贾母后来带刘姥姥、薛姨妈一干人来到妙玉主持拢翠庵,而没写贾母带她们去宝玉住的怡红院,当刘姥姥得知她误闯地方是宝玉住的地方,吓得半死,不为别的,就是她知道自己失礼大了。

  

  书中除了这三处地方描写隐隐约约显示贾母和妙玉真实关系外,是否还有地方显示贾母和妙玉这对祖母、孙女两人亲密关系呢?当然有。在十七至十八回里,文章描写贾家老人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推荐大观园拢翠庵主持一事,把妙玉出身、经历介绍一番。这是妙玉这位人物在小说里第一次出场,不过作者是用侧写方式让她正式露面,显然在此之前,贾家老人林之孝家的和她己有接触。林之孝家的和妙玉又没有什么渊源,她如果和妙玉接触当然是受贾母之命去做,而且我认为她对王夫人说那一番说辞也是贾母授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三。一是林之孝家的是贾家老仆,她应该是知道妙玉是贾政私生女这个内情,她可以瞒着王夫人却不敢骗王夫人,如果贾母没授意她这么做,她决不敢主动向王夫人推荐妙玉这个人。因为王夫人已不理事,贾家一切事务都交给王熙凤去管,象聘家庙主持这种小事,根本无须王夫人亲自过问,贾母是怕王夫人以后知道内情从而怪罪王熙凤,所以才改由林之孝家的出头说这番说辞,目的是让王夫人对妙玉身世产生同情自愿聘妙玉,这样即使以后王夫人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也很难怪罪别人,只能怪自己。二是林之孝夫妇二人被王熙凤戏称为“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一根棍棒也打不出一个响屁来”,可是在这里林之孝家的说的话何其多、何等热心肠,她行迹十分可疑,只有象王夫人那种被贾母称为“木头人”才会毫无疑心,要是换过王熙凤、薛宝钗其中一人早就会感到林之孝家的不对劲了,我相信只要稍加盘问,林之孝家的就会把内情供出。三是林之孝家的所说妙玉情况也许是实情,但里面有许多矛盾之处。比如妙玉父母是谁、师傅是谁,与林之孝家的你有什么关系,林之孝家的都没交待,却把人家师徒临终告别隐私话打听一清二楚,这不是明显在编故事吗?林之孝家的这番话当然是在说故事,但内容却是贾母编的。贾母是借林之孝家的之口说给王夫人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王夫人听完妙玉的故事后对妙玉产生同情,自动下帖请妙玉进住大观园做栊翠庵主持,以便贾母能就近照看,不至孙女妙玉流落外头、没人疼。贾母会这么做,当然是爱孙心切,同时又不想把窗户纸捅破,让王夫人和妙玉两人碰头时难堪和尴尬,更是不让以后王夫人知道内情怪罪于王熙凤。由此可见,贾母是一位多么厉害角色啊!贾母和妙玉接触暗写还有一处是在第七十六回里。文章描写贾家一大家子中秋去赏月,客居在此地林黛玉和史湘云感到寂寞,两人结伴夜半游园并联诗,联到一半,妙玉突然出现在两人面前,阻止两人再联下去,说“此亦有关人之气数而”,还解释她突然出现的原因:她听到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也从庵内出来欣赏“清池皓月”,正巧遇上她们。对妙玉所说突然出现在林、史两人面前的理由,我是不信的,事情没这么巧,我认为是贾母让妙玉去找闹失踪林、史两人,而不是她无意之中碰见两人。因这时王熙凤生病了;薛宝钗避嫌已搬出大观园;李纨又不喜抛头露面,大观园除了妙玉是照看在此寓居林、史两钗最佳人选外,再也没有别人了。况且,妙玉又是贾母亲孙女,她不叫妙玉照看她疼爱这两位小外孙女,又有谁能让她放心呢。如果不是这样,妙玉是如何知道“老太太都己早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己睡熟了,你两个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妙玉语)。之后,文章又写道:妙玉又道:“你们也不怕冷了?快跟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天就亮了。”三人遂同来至栊翠庵中,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尽。“龛焰犹青、炉香未尽”说明妙玉刚才正在庵内吃茶,而不象她所说她是在园里到处走走,欣赏“清池皓月”。事情大概是这样:跟着贾家主子们一起赏月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丫头和佣人赏月之后,回到林、史两人住处,发现林、史两人不见了,荒忙四处寻找,可是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这下更紧张了,就赶紧汇报给贾母。贾母已经就寝,一听这情况也紧张起来,但她年事己高、时间又晚,走路不便,就派自己丫头到栊翠庵通知妙玉,让妙玉代她去寻找闹失踪林、史两人。妙玉当时正在庵内吃茶赏月,一听到这情况,茶也不吃了,就急急忙忙带着一随从在园内四处寻找,当她发现林、史两人在凹晶馆联诗时,她放下心,一边让她随从到贾母那里去告知林、史两人已找到,以便让贾母安心;一边悄悄躲在一旁偷听林、史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联诗,后来情况如她所说,怕林、史两人出诗太悲凉、“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才出来阻止。由此可见贾母与妙玉关系之密切、联系之频繁,妙玉怎么可能只是书中所明写那样,仅是贾家栊翠庵一位主持呢?

  

  通过上面对文章里有关贾母和妙玉或明或暗描写的分析,我们读者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妙玉如不是贾母亲孙女,贾母这位老太太尽做一些糊涂事,尽说一些糊涂话,但我们读者那一个不知小说里人物贾母是个厉害角色,她的见识和作为是何等高明,所以如果有人说妙玉不是贾母亲孙女,我估计连作者都会不答应的。

  

  总之,不论从主人公贾宝玉、还是从人物贾母这个角度来看,“金陵十二正钗”之一妙玉都应该是贾政的私生女。书中人物贾政给我们读者印象是一本正经、浑身上下充满“道统”,想不到他年青时还会做出这种风流韵事,难怪作者会取他姓名为“贾政”,这不是一个“假正经”的人吗!那么贾政年青时和谁做出这风流勾当,还生下妙玉这位私生女呢?作者在书中有没有交待,有没有在这方面的暗示?

  

  妙玉亲生母亲是谁?我们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先来谈谈妙玉亲姐姐贾元春、亲妹妹贾探春她俩亲生母亲是谁。据文章介绍,贾元春亲生母亲王夫人是金陵四大世家之一王家二小姐,是大家闺秀;贾探春亲生母亲赵姨娘出身低贱,是贾家家奴;妙玉亲生母亲身份、地位应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高了不可能、低了也不可能发生与人私通生下孩子没人承认的事。所以要找妙玉亲生母亲是谁,只能在这范围里去找,再加上妙玉出生在苏州,范围就小了许多,不过这范围还是大太了,现实中如真按这标准去找,估计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找到。然而现实是现实,小说是小说,所谓“无巧不成书””,要在小说找这样一个人并非是一件难事,除非作者根本就没写这个人,只要他写这个人,任他隐藏再深,也终将被我们读者找到。我就在小说第五十三《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里找到此人,她叫慧娘,是苏州一位绣缨络的高手,在小说里她如昙花一现就无影无踪。我判断她是妙玉亲生母亲,理由如下:

  

  一·妙玉与慧娘家世、出身地相同。妙玉家世、出身地据贾家老仆林之孝家的介绍,她是苏州一官宦家的女儿,因自小体弱多病,所以才跟着师傅带发修行;慧娘据文中介绍,她也是苏州一书香官官之家的女儿,十八岁便死了。如果将两人联系在一块,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假设:慧娘生下妙玉之后,就难产死了;或者看不开自尽;或者产后体弱多病过了一段时间病死了,作为妙玉的家人为了保全慧娘的名节,以妙玉自小体弱多病为借口送给庙里师傅抚养,以此来掩人耳目。这种事在古代和近代枚不胜举。又据文中介绍,慧娘是未婚,十八岁年纪青青就死了,十八岁年龄在现代对结婚生子来说是年青一些,但在古代十八岁姑娘已是大龄老姑娘,完全可以结婚生子了。慧娘未婚先孕生下妙玉,这是大有可能的。

  

  二·贾政与慧娘有没有谈恋爱、做出苟且之事的可能呢?贾政老家是南京,第二家乡是北京;慧娘的家是苏州,南京、苏州两地虽然不远,但古代交通和通迅都不方便,两男女要谈恋爱除非在一块,不然这种浪漫之事是不会发生的。不过这一点,我们读者无需为他们两个操心,文章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贾政年青时曾在苏州呆过两年时间。这下时间、地点都有了,就剩下贾政有没有遇上慧娘的可能。古代社会虽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但男女青年还是有机会相遇并产生爱情火花的,只是机会没现在这么多罢了。文章在七十八回里说贾政年轻时“诗酒放涎”,这说明青年贾政也是一位风流人物,再说慧娘因绣缨络而名闻天下,求她绣缨络的人络绎不绝,这就为两人产生浪漫凄美故事提供条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贾政是这么一位风流青年才俊;慧娘又是这么有名淑女,贾政很有可能经常去慧娘家去求慧娘绣的缨络,两人大有可能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双双坠入爱河,以至慧娘做出未婚先孕的事,后可能因双方家长极力反对而两人不得不分开。

  

  三·在小说第四十一回里,描写妙玉给薛宝钗、林黛玉两人两件很名贵茶杯,却给过来蹭茶吃的贾宝玉一只她吃茶常用“绿玉斗”,宝玉开玩笑说这是一件俗器,妙玉听后说的话很有意思。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口气之大,让人吃惊不己。按理说妙玉出家之前的家只不过是苏州一个小官宦之家,而宝玉的家是皇亲国戚,比富比贵是没得比,怎么可能妙玉有这么多名贵的东西而宝玉家没有呢?这只能说妙玉现在手里这些名贵的东西,不是靠钱卖来,也不是祖上传下来,而只能是靠特殊途径来的。假如慧娘是妙玉的亲生母亲,妙玉有这些珍贵、稀奇的古玩器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慧娘的特长是绣缨络,她的绣品被文人士大夫奉为“纹绣”而名闻天下,而慧娘不仗此技获利,也就是说慧娘绣的缨络非卖品。一项工艺品天下闻名却又非卖品,想拥有它的人办法就是以物换物或且得到拥有这项手艺的人馈送,想得到馈送没深交情又办不到,所以只能剩下以物换物这唯一正常途径了。想象得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为了得到一件慧娘绣得缨络,不惜拿家中珍藏希罕、珍贵之物来交换的情景,慧娘手里有这些希罕、珍贵之物也就不足为奇了。慧娘死后,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留给她女儿妙玉。妙玉口气这么大,不是猖狂傲气,而是实情。

  

  四·在第三十五回里,贾宝玉受到他父亲贾政狠打时,贾母出来阻止,贾政辨解打宝玉是为了让宝玉以后“不杀君杀父”和“光宗耀祖”,招来贾母一顿数落。贾母话里有一句:“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言下之意是说你贾政年青时做过更荒唐的事,贾政父亲也没这样打过你,如今你竟然为一点小事(宝玉结勾戏子蒋玉菡、调戏母婢金钏),就如此毒打你的儿子,太不应该了;要教训你儿子可以,你自身得正,当初就别做出使家门蒙大羞事来。贾政被贾母说得哑口无言,从贾母话里透露出贾政年青时确做过比宝玉所做更使家门蒙羞的大丑事。什么事会让贾母、贾政这对母子过了将近二十年时间还这么耿耿于怀,说白了就是贾政对慧娘始乱终弃,让她未婚先孕不光彩的大丑事。

  

  五·在小说第五十三回里,说慧娘所绣缨络天下闻名,官宦之家求之一件而不得,而贾家却有三件精品,还将其中二件献给当今皇帝。我对此就感到有点奇怪了,你说慧娘绣缨络这么珍贵,连皇帝都不易得到,为何贾家有三件之多,而且还是精品呢,唯一能解释就是贾家与慧娘家有瓜葛。可是在小说里却看不到贾家与慧娘家有什么渊源,可以说这两家关系八杆子也打不着,唯一能让人联想就只有贾政与慧娘关系,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慧娘或慧娘的家人为了贾政能娶慧娘,从而把慧娘绣的最好绣品送给贾家,以讨贾家家长们的欢心。从贾母喜爱这慧娘所绣缨络和对妙玉态度来看,贾母应该是同意这门亲事,很有可能是因为贾政父亲坚决反对,才让贾政与慧娘这段爱情以悲剧结尾。

  

  六·《红楼梦》作者是位惜墨如金的人,可他在五十三回文章里对慧娘及她绣缨络介绍是何等详细,文字何等多,十分反常。特别他在介绍慧娘所绣缨络时,还写一段很无聊文字,说一干翰林文魔们因太喜欢慧娘所绣“慧绣”,觉这个名字太俗了,就把“慧绣”改为“慧纹”。“慧纹”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慧”通“绯”;“纹”通“闻”;“慧纹”就是“绯闻”也,作者这不是在暗示慧娘这个女子与人闹出绯闻,是个“闹绯闻的姑娘”吗!

  

  总之,从文章对妙玉这位“正钗”方方面面描写来看,她都应该是贾政和慧娘的私生女。不过作者既然没明说“妙玉是否是贾政与慧娘私生女”,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谜,是谜就没有绝对答案,大家最多只能说“妙玉很可能是贾政与慧娘私生女”。不过,这里又产生另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伏妙玉是贾政与慧娘两人私生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了解作者创塑造妙玉这个形象意图之所在。

  

  作者在《红楼梦》里塑造形形色色“女儿”、“金钗”、“闺阁之人”形象,这些形象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个生动、鲜活人物,其实她们都不是实指,而是代表一个个思想文化。妙玉这个人物也是如此,她不过是被作者拿来假代(假借)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学说而己。说起禅宗,对佛教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禅宗从表面上看它是外来,实际上它是我国本土上产生一种新的思想文化,这跟小说里人物妙玉身世很相似。妙玉表面上只是贾家家庙一个主持,实际上她是贾政的私生女、主人公贾宝玉亲姐姐,真真实实是贾家一份子。“贾家”就是“假的家,真的社会”,所以作者要“假语村言”妙玉是“禅宗”,就必须伏妙玉是真正贾家的人,而且还要让妙玉真实身份轻易不让人知道,这样才能做到人物妙玉与禅宗“妙玉”两者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东西暗中无比契合。上面我说过妙玉的亲生母亲是慧娘,作者这么写也是有讲究的。慧娘是苏州一小官宦家的女儿,地位比不上大家闺秀,但她却因绣缨络而名闻天下。而创立禅宗的人亦是如此,这些人身份、地位都不高,却具有超群的才能,所以他们才能根据印度佛教中大乘教义,结合我国本地思想文化,创立了这一种“奇妙无比”思想学说—禅宗。我还说过“贾宝玉”是“一群蔑视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正是历代这些人十分推崇、痴迷于禅宗里思想文化,这两者就象小说里妙玉与宝玉这对亲姐弟关系一样,好像有点朦朦胧胧男女之间关系,使人产生误会、产生暇想,实际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作者在塑造妙玉形象时,十分巧妙地把“妙玉是禅宗”和“妙玉是贾政与慧娘私生女”这两件毫不相关的事联系在一起,体现作者无以伦比的创作才能和超凡见识,让我们后人见了不服都不行啊!

  

  知道妙玉是假代(假借)我国古代禅宗思想学说之后,这位“金陵十二正钗”里第六钗她最终归宿也就十分明显了。她最终归宿不可能象续书所写那样,是被强盗所掳然后卖到“烟花之地”,而应该是也只能是她为了救人而自愿献身,成为一“枯骨”之人的小妾(玩物)。

  

  佛教是说人修养,是说人与自己内心“和谐”的,禅宗是佛教一支,它当然亦是说这些东西。但禅宗比佛教其他派别高明地方,是它即说“出世法”,又说“入世法”。所谓“入世法”就是修习禅宗的人不能只顾自己,还要帮助别人,到社会上多做好事,积累“功德”。特别是它提倡“我不入地狱,谁入地袱”献身精神更是广而流传,深入民心,禅宗能在我国社会上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与之息息相关。假如“妙玉”是假代“禅宗”的话,她最终归宿只能是她为了别人利益而献身,这样才能体现出禅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袱”献身精神,才能使禅宗成为一块“无暇之美玉”—一种高尚、纯洁的思想学说。遗憾的是,一种思想学说主张是一回事,实践它又是另一回事,象“妙玉”这样“无暇之美玉”偏偏要掉落在“污泥”之中,修习禅宗的人往往是一群“枯骨”之人—腐臭不堪、闲散无聊老仕伸、老官僚。悲哉妙玉!悲哉禅宗!

  

  通过对作者塑造妙玉这位人物形象意图和目的的分析,再一次证明了书中“正钗”妙玉是贾政与慧娘私生女,再一次证明续书对妙玉最后命运的按排是胡编乱造,所以我恳请《红楼梦》的读者,前八十回原著多看、多想,八十回后续书不看也罢,要说我读《红楼梦》最大心得是什么,这就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