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从而引发了国人的愤怒。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变法维新。当时,年轻的光绪皇帝有志改良图新,颁发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极力阻止变法,以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帝党与后党围绕着变法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袁世凯扮演了一个关键而可耻的角色。善于投机的两面派袁世凯通过小站练兵掌握了雄厚的兵权,他表面上接近新党,同情变法,效忠光绪,暗地里却将维新派和光绪的计划出卖给慈禧和荣禄,导致了戊戌维新百日夭折,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光绪皇帝被囚禁瀛台,至死未获自由。
甲午风云神州黯
马关签约国人哗
民族危机空前时
公车上书求变法[1]
康梁领衔倡改良
办报办会办学堂
呼吁自强开新政
希望寄托光绪皇
光绪年轻图进取
明定国是下诏书[2]
发愤为维救旧弊
博采西学求实务
新政诏书连连颁
未有新人难施展
手谕一道擢良才
谭林杨刘军机参[3]
各省督抚老奸滑
不行诏令且坐观
清廷旧臣齐诉痛
力拥慈禧重擅权
骤雨欲来风满天
帝党后党两相煎
光绪力薄心忧惧
太后根深自韬含
荣禄天津筹阅兵
皇上太后邀驾临
传言借时将帝废
重兵已调驻京津
光绪深感情势危
急发密谕康有为
事变诡异朕心焦
火速筹计救燃眉
长素事商四京卿[4]
对策数条皆天真
光绪孤注择其一
保驾寄望袁项城[5]
袁氏世凯非常人
小站练兵握新军
投机参加强学会[6]
曾与康梁示接近
光绪急召袁进京
颐和园中亲俯聆
温言嘉勉许专奏
项城誓言表忠心
九月十八秋气寒
夜沉人静月渡云
袁氏深居法华寺
忽有访客独登门
来客原是谭嗣同
说袁勤王身负重
单刀直入考人心
袁氏老滑佯竭忠
壮飞示出光绪诏[7]
起兵御祸护皇上
足下面前二选一
或取吾头或勤王
袁氏闻言色大变
尔当袁某为何辈
救护圣主某之责
肝脑涂地亦无悔
荣禄于汝曾有恩
足下如何兵戈对
救君是公恩是私
公心怎能为私累
荣禄乃具曹操才
老谋深算恐难对
皇上移驾进我营
传谕诛贼何难为
袁氏慷慨陈忠言
壮飞侠心无疑猜
长议细商保驾事
午夜时分客方归
两日之后光绪帝
再次召袁寄君情
惶恐之心似有托
背逆之意却已定
当夜袁氏赴天津
密告荣禄俱无遗
荣禄乍闻未迟慢
即刻进京见慈禧
二十一日天微明
突有异兵压帝寝
太后銮舆旋驾到
光绪束手遭囚禁
慈禧宣布重训政
戊戌维新百日尽
光绪孑身囚瀛台
十年凄苦断肠人
维新志士遭捕缉
康梁流亡到外境
有人劝谭逃东洋
壮飞语出令世惊
古今中外凡变法
未有牺牲难成事
中华求变欲成功
流血请从嗣同始
浏阳会馆遭拘捕
壮飞狱中留豪语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8]
二十八日菜市口
英勇就义六君子[9]
壮飞面向万千众
凛然疾呼欲醒世[10]
注:[1]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发国民不满,康有为与在京会试的一千三百余名举人 联名上书,提出拒签和约、变法图强等主张,史称“公车上书”。因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进京,后将举人入京应试以“公 车”代称之。
[2]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 “谭林杨刘”指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均为维新派骨干,人称“四京卿”。
[4] 康有为,号长素。“四京卿”见注[3]。
[5] 袁世凯为河南省项城县人,故人称袁项城。
[6] 强学会是康有为在北京发起创立的爱国团体。
[7] 谭嗣同号壮飞。
[8] 以上两句系谭嗣同在就义前写于狱中的绝命诗之后两句。
[9] 除谭嗣同外,同时就义的还有林旭、康广仁、杨锐、刘光第和杨深秀,共六位志士,人称“戊戌六君子”。
[10] 谭嗣同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