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本是甜蜜的,性爱本是美好的,可在石康笔下却是那样的枯乏和鄙俗,固然他是为了揭示自己主观认识中的当代大学校园生活,但描写得也太虚假和做作,太不符合“中国特色”了---20岁的少女阿莱,一个被党文化灌输浸泡改造了20年的大学生,就是放到现在也鲜见。
虽然我也时常写些情色的文字,但不会象他那样以一种鄙屑和玩弄的心态去写,“同携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乐”本是爱的升华和情的释放,用“操”字已经有伤大雅,而由阿莱提出更是俗不可奈,这样不仅脱离现实,使文章苍白物力,更是对爱情不负责任的亵渎,所以我不能接受。纵然你曾被异性玩弄伤害过,受过爱情的煎熬折磨,自认为无辜和委屈,应当受到别人的同情,但利用文字作为报复工具来泻恨排仇,亦显得太小家子气了。
《晃晃悠悠》读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我看来太肤浅,层面太低。就好比一个立志于抢中央银行,并为此做着不懈努力和积极筹备的男人,不屑花费时间去听一个曾经抢掠过水果滩和杂货店的男人吹嘘炫耀自己“辉煌”和“勇恨”一样。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文学家,维护和捍卫人类的终极价值--理性和自由,是不可推卸的使命,这也是区别文痞和文学家的起码考量。而石康的文字过于偏激片面,对学校,教师,同学一概持否定态度,无人不恶,无人不贱,这是不可取的。(我们中国人自古好象就传承着“偏激片面”的传统啊~~~~~~~远的不说,近代蒋中正的反共----私通共匪者死,私藏匪书者死,只要和共产党有点瓜葛的人全是死,这个是右倾。后来天下大变,毛泽东坐了中国的第一把交椅后,中国有开始了左倾时代,比右倾更为蛮横偏激。。。。整个20世纪中国就这么在左右摇摆之间荒废没落了。发展到现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的祖训国人已全然麻木了。)人性的多面,价值的多样,以及俩者的形成都有一个后天环境和个人遭遇长时间内潜移默化的定性过程,石康《晃晃悠悠》却几乎没有涉及和交代这些基本的文学元素。
以上是我对《晃晃悠悠》不满的地方,当然他的成功之处也是有的。作为一部“写意小说”,他把主人公的虚落,迷茫,消沉刻画的比较到位。文本中充斥着余华的低沉阴郁和王朔的嬉笑怒骂,所以可读性比较强,茶余饭饱之后,闲暇无事之时看看,还是很有娱乐和“KILL THE TIME”的作用的。对于“无为而读”只求消遣的读者来说,不失为首选。但象我这样的以“有为而读”为目标,以索精取华为秉持,时时想吸取点养料供自己之用的读者来说,那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了。。。。。
《晃晃悠悠》没有象《红楼梦》那样,先构件众多为人企慕的美的化身,然后再让社会来摧残她们,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结果来痛抒对社会的不满,冲击读者,刺激读者,引起共鸣;也没有象《水浒传》活灵活显地交代了一个个胸怀大志,身怀绝技的英雄,为奸臣当道的现状所迫,落草为寇的遭遇,使读者感慨,悲惜,从而达到阐明主题的目的那样。石康是用比较直白地作践自己,讥刺世人方式来抒怀解恨,由此是必然得不到多少同情的,也无法触动读者,只能是几声微笑,几分会意,几许相知而已,更别提“文以载道”的使命了。总的来说,他给我的感觉有点象天安门广场自焚者的味道,对社会的不满,对生活的绝望突破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底线后,象紫龙在闯山羊宫时使出的庐山升龙霸最终秘籍---与修罗一起“飞天”,那样的悲凉和无奈。通过牺牲自己的肉体或自我践踏名誉来向压迫者控诉,并借此来警醒世人。所以石康这样的人还是有用的,起码要强似那些麻木不仁,无所追求如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的中国人百倍,至少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虽然是不美的,偏激的。社会的进步是需要石康这样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甘心做脏活累活的老黄牛般的斗士的。。我想这就是石康存在的真正意义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