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略谈刘心武

时间:2013/9/29 作者: 尚天郊 热度: 74007
  醉心于红学研究的,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刘心武这个名字吧。我也算是闻名久矣,知道他做过《红楼梦》的钻研,几年前看过他在“百家讲坛”评《红楼梦》的讲稿,后来又在书店翻过几页他从原著八十回之后续的二十八回。刚才上网搜了下,才知道他还写过什么《班主任》之类,还得过“茅盾文学奖”,是《人民日报》的主编。对于当代小说家的大作,我向来没什么兴趣,鲁迅的书看多了再看这些书是一种折磨。况且我看书纯粹是为了享受,要我硬着头皮看那些不感兴趣的书还不如再重读一遍《红楼梦》或《鲁迅全集》。所以来“略谈”刘心武,就要研读他的代表作的意思可也没有。那么可谈的就十分有限了,只能是关于红学研究方面的一鳞半爪。偏颇之处,还望各位红迷朋友见谅。
  
  记得几年前在地摊上买过一本“百家讲坛”评点《四大名著》的书,里面就有刘心武讲的《红楼梦》,篇幅约占四分之一罢。闲来无事,算是勉强看完了,但给我的印象实在不能说是很好。具体例子记不清了,写这篇文章也没有搜寻原稿的兴趣,就讲个大概罢。我觉得他太牵强附会了,估计他想的比曹雪芹想的还要多,很多地方完全是拘泥于原著的一言半语,穿凿得令人难以接受。记得小时候邻居家里有一本看相的书,我略翻了一下,有这么一个例子:说毛主席长征时配的步枪的编号是“8341”好像,“83”是说他活了83岁,“41”是说他从遵义会议开始掌权共41年。这些算命的都是事后诸葛亮,挖空心思找到一点证据来生拉硬套,可笑得不值一批。红学研究的考证工作从胡适开始,到周汝昌做了不少工作,总体来说还是有益于读者的,但周老的某些观点就开始有些牵强之意了。比如他非要将贾母的原形坐实成曹寅的妻子李煦之妹;从一句脂批“后百十回”就断定后面还有一百一十回等。说《红楼梦》是雪芹的自传,现在会这样认为的人估计是没有了,一般说法是一种“自传性质的虚构小说”。那么究竟是自传的成份多一点,还是虚构的成份多一点呢?我认为书中对于人物和年龄的描写还是虚构的成份多一点,对于日常琐事的描写自然是写实。所以不必对于雪芹的生平履历过多地往书中套,红学研究的重点在文学艺术方面,而不是考证书中的某人就是雪芹实际生活中的某人。当然周老已然作古,而且我对周老私心还是相当钦敬的,只是有个别观点不能认同而已,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应该不会影响到周老的“日月之明”的。而我所说的,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想来也不至于被认为是“井蛙之见”罢。
  
  一不小心,又跑题了,这是我的一个毛病,刹住。要说将雪芹的生活经历硬往书中套的集大成者,应当非红学家刘心武莫属。他从书中想像空间最大的秦可卿入手,做了大量的“推理”和“论证”工作,说秦可卿是雍正帝时失势的皇族后裔。对于雍正,恐怕不能说是“颇有微辞”,简直是破口大骂了。周汝昌说他的研究是“秦学”,似乎他还有点不高兴,意思是周老低估了他的成果。可我觉得他一直纠结于雪芹的文学创作和生活经历来比对,过犹不及,已经有点钻牛角尖的意味。而且多是想像和“妄测”,十分缺乏事实根据,令人实在难以信服。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多次说起,他的研究是基于对原著的文本细读,大概是担心读者对他“推理”的质疑,说他的研究离开了《红楼梦》本身。其实我倒没怀疑过他对原著有过细致的研读,而且红迷朋友们都知道,读《红楼梦》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并不需要“案牍劳形”,费心费神。不过也是在看他百家讲坛讲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讲到最后轮到听众提问现场解答的阶段,有一名听众向刘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春归省见到贾母王夫人时泣道“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具体问题就不说了,只看这一句,明显是个粗心的读者把“不得见人”读成了“见不得人”,语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入宫为妃说成是“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也是大逆不道之语,雪芹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可刘老师在解答时并没指出这一点,可见他没有意识到读者的粗心。号称是一个字一个字对原著进行了文本细读的刘老师,究竟是如何做的“文本细读”呢?
  
  关于他参照“水浒”一百单八将的老套胡诌出来的“情榜”,网上已有人做过专论,这里不多赘言。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副册、又副册和正册,并未提到有三副四副册之类,警幻仙子也说过“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而刘老师一共整了九册,每册十二钗共一百零八名薄命女子出来,而且把偷平儿虾须镯的坠儿,嫁给呆霸王薛蟠的“河东吼”夏金桂,还有只要书中提过名字连句台词也没有的小丫鬟们也都拉了进去,实在令人不明所以。而且他还给不少人下了个带“情”字的断语,好像梁山好汉们的浑号一般,说宝钗是“冷情”湘云是“憨情”还好理解,说元春是“宫情”宝琴是“情壮”就有点牵强了,然后说喜鸾是“情喜”莺儿是“情络”又作何解释呢?难道就因为喜鸾名字中带一“喜”字,莺儿会打梅花络?实在让人错谔不已,哭笑不得。
  
  其实早就听说了关于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事,但我一直不欲一观。照我的意见:今人续《红楼》,注定续不成。先不说有没有雪芹的才情,只要是没有雪芹的生活经历就是根本不可能续得好的。全本的后四十回现在又有人考证出并非高鹗所续,不管是谁续的,大家看看,和雪芹同时代的人续的书和前八十回相比已经有天壤之别,现代人凭空想像,闭门造车,能续出什么花样来呢?不过年前我在书店里还是看到了刘心武从前八十回后续的二十八回,站着翻了两页--我在书店买书一向是先站着翻看的,因为我觉得如果看书中内容引起的兴趣还不足以抵消站着的痛苦的话,那这书就不值得买了。捂住鼻子看了开头两页,实在看不下去了――你续《红楼梦》,我势必就要跟原著做比较吧,可实在是没法比。看前八十回不管从哪里看起,一看就丢不下手了,兴致盎然,喜色盈腮,赞叹不已,看刘心武续的后二十八回实在是糟不可言。张爱玲说她十三岁时看到后四十回感到“天日无光,百般无味”,我看刘心武续的后二十八回觉得是“暗无天日,味同嚼蜡”。也许有人会说只看了两页就下结论言之过早,可一个烂核桃总不能非要让我吃完才能说它不好吃吧――实在是鼓不起再看下去的勇气。如果说高鹗续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那刘心武续的后二十八回连“鼠尾续狗”都称不上,只能算是“如蛆附骨”。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岳麓书院有一个人花了十年时间续《红楼梦》,快出版了云云,我只能苦笑,我基本可以断定他续不好。而且为什么那么多人一定要续《红楼梦》?断臂维纳斯也没听说有谁要给她续上断臂啊!《红楼梦》未完,诚为一大恨事,可为什么就不能欣赏这种残缺之美呢?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有些人估计又会觉得这些是“废话”,况且抨击权威,也有借名人上位之嫌。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废话先不论,借名人上位的意思却实在是没有。我一个无名之辈,引车卖浆者流,又能借什么名上什么位呢?不过是个人的一点看法罢了。其实直到今天上网查了才知道刘心武是《人民日报》的主编,《人民日报》基本没去看过,只知道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提过《人民日报》自甘堕落,用了“屌丝”一词的事,似乎也不能称得上有好感。但还是要声明一下:我对刘心武本人绝无不敬之意,也没有轻视他对于红学研究的成果,而且他做了不少工作,对于推广红学研究、普及《红楼梦》等方面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况且我说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当然不能说都对,更没有强要红迷朋友们接受的意思,不过是看搞红学研究的人太少,红学苑里一片荒凉,特来抛砖引玉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