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飞起来的诗歌靠糊涂

时间:2012/12/22 作者: 峨眉山人 热度: 63676

——读苗得雨《文谈诗话》之十
国承新

      这是一篇不好写的读后感,我怕写不好,不仅自己糊涂了,也让读者糊涂了,这又是一篇不容割舍的文章,是苗老从诗与科学的角度对中国一句经典“明白文章糊涂诗”的新解。文中那从李白的诗句与毛主席的论述,从科学与情理,虚与实等几个方面的剖析解说,让我慢慢从中理解了“看起来似乎糊涂,实际不糊涂”的要义,并且从中捕捉到了诗歌要有张力,诗歌要飞起来还真得要靠糊涂,否则,写出的诗歌不是有气无力,便是直呼隆统拿不住人,没人看。
       但是怎样才能写出“看起来糊涂,实际不糊涂”的好诗,我从苗老《从“明白文章糊涂诗”说到诗与科学》一文中寻找到了三个妙方。
       一曰:“情理”是前提。它不科学,却合情合理。按照文艺特点要求,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很多是按照生活中的“情理”去表现的。如写人的心能飞,‘我的心在飞’。文中苗老在分析的基础上告诉我们:“从科学上讲,人的心是不能飞的,人也只有借助能飞的东西才飞起来,但你可以见到多少诗中写到人的心在飞?”并且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苗老一开始引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到过黄河壶口,那种从大山中突然崩出的黄河确有天上来之感,但它又不是从天上来的,这就是科学与情理的碰撞,如讲科学则显得枯燥,非万二八千字说明不了问题。而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显得传神,有横空出世之感,因而人们更愿意接受这个“情理”,并受其鼓舞熏陶,祖辈流传,生生不息,由此不难看出要写糊涂诗“情理”是前提。
       二曰:写虚是要求。诗歌的特殊性,要求作者不能像写论说文、说明文那样一个萝卜一个窝。诗则可以跨越,可以省略,有一种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味道。为了说透这个问题,苗老还引用了“毛主席说,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我们常常将写得太实的诗说它‘还没有飞起来’,这里指的诗还不够抒情。诗是越抒情越好,要有想象,要有联想,要有比喻,要有形容,要有夸张,要从实到虚,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要浪漫主义,要有点‘玄’,不能太科学。从这段话,我们不难得出这们的结论,写出“看起来似乎糊涂,实际不糊涂”的诗是诗歌形式自身的一种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糊涂,不虚就没有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说,糊涂是诗歌对诗人的一种客观要求,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赞成不赞成的问题。从诗歌几千年来的实践来看,甚至可以说不会糊涂,便无好诗。倘若举例,不仅李白、杜甫,翻翻毛主席的诗词几乎无不打着“糊涂”的烙印,但都是诗中极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糊涂”是诗歌形式自身的一种客观要求的结论,谁能跨越?
       三曰:实作基础。前边我们从两个方面理解了苗老对“糊涂诗”的新解,但并不是说这种糊涂是随心所欲的,漫无边际的,它是建立在实这个基础之上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苗老告诫人们“当然,光虚也不行。虚是以实作根据,以实作基础的,人的心不能飞,但人能想,能从这想到那,不也是飞吗?”在这里,我不想再引用李白的诗作结,而想用苗老《可以“磨”尽》一诗为例。诗说“磨不尽的米,磨不尽的面,磨尽了蒋家匪兵八百万”。磨面是实,磨蒋匪是虚,但是谁能说八百万蒋匪仅仅是磨尽的,也是打垮的。但是没有人民磨面支前,便不会有强壮身体打蒋匪。在这里用磨尽蒋匪既合情又合理,谁也无异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此与兴,实与虚,想象与夸张,说到家,我从苗老的“糊涂说”之中体味到了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味道,他用“糊涂诗”三字形象自然的解说了诗歌之道,让作者看到了诗歌要飞起来,就要学会糊涂,准确的而不是乱用糊涂,诗歌也就自然而然的飞起来了。只有飞起来的诗歌才会引人入胜,是我一得。

                                                                                                                                  2008年10月26日早7:10分—8:40分
                                                                                                                                  下午又改两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