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为什么写苗得雨

时间:2012/11/4 作者: 峨眉山人 热度: 66487

    打从2005年9月16日开始,到今天我用了差5天整整4个年头的时间写了50多篇读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苗得雨著作的感想。有的朋友问,中国有臧克家、艾青不少著名诗人,你为什么偏偏写苗得雨呢?我不假思索的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不写别人是因为我不了解那些人。我只一鳞半爪的读过臧克家的《老哥哥》《老马》《六机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只了解他的诗作,而不了解他的为人。而对苗得雨就不是这样了。自从1996年苗老受我部队老首长李广彬之托,为我的处女诗集《风流孝妇河》作评相识,到如今已整整14个年头,14年来我们的书信不断,电话不断,苗老那种平易近人,那种热情、那种热心、那种不拒人千里之外,那种周到细致,那种不厌其烦,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常常使人想起鲁迅,想起巴金他们当年指导帮助年轻作者的故事。使我对苗老在不自觉中产生了一种感动,时间一长便有了报答的想法。怎样报答,苗老是一个不吃请不爱财的人,开始我想给他写一本诗,转而一想,一是水平不够,驾驭不了。二是一个济南,一个淄博,各分东西交通不便,无奈之中我忽然想到了读苗老的著作,从中发现对我个人或他人有用的创作技巧、理念、规律,用读书笔记的形式来记录对苗老作品和人的认识。这就是说我写苗老是从一个情子始,在这4年的读苗老9本著作,写出50多篇读后感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苗老的著作和为人决不是一个情子所能报答,所能涵盖的,这里边有一种长长的创作理念,就是为祖国而歌,为祖国而唱,他的诗歌来自于人民,为着人民,让我感受到了一位诗人六十多年来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心,跟随共产党奔跑的足迹。情感与理性让我感受到了苗老在诗歌与散文的创作中所具备的独领风骚的过人之处。
  
  抗战诗歌代表了一个他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山东诗坛的领袖地位。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风起云涌的解放战争,造就了无数的少年英雄人物。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小兵张嘎,就是那个时代用枪杆子反抗侵略和压迫的英雄。而十四岁的苗得雨除了站岗放哨参加儿童团外,更重要的是用诗歌作武器,与各式各样的敌人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从1944年春到1949年,5年时间选入《苗得雨诗选》的是33首诗,选入《苗得雨六十年诗选》的是30首诗。取舍虽略有不同,但我们一读这些诗就会发现,苗老用这些诗为我们记录了一个时代,再现了那段历史。辟如要了解汉奸、国民党,就读一读《汉奸狗进门》《陈老三》《反奸诉苦》《铁算盘子来算帐》《反蒋谣》,从中你不仅看到汉奸陈老三送给鬼子两块钱,跟在鬼子腚后窜,“咬饼好似狗抢屎,咽饼好似鸡打鸣,嘴一张,脖一伸,两眼一挤一白瞪”的孬种样。“中央军不爱财,裹脚布子腰里揣,破布碎片塞满怀”,“掀橱捣柜翻一阵,拿着双女人鞋窜了路”“蒋贼逮俺上锅熬”的丑态败相。古人云“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仅从这几首诗就可以看出汉奸、国民党的失败是必然的,试想,一个十四五岁孩子都看不起的部队,还能打仗吗?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苗得雨用词的尖利,那“咬饼好似狗抢屎,咽饼好似鸡打鸣”企是一个如木三分惟妙惟肖所能形容,而出自苗得雨之口的“我咬你狗皮当鞋掌,我咬你狗腿当火棒”“长大报仇剥你的皮”,无不透着少年苗得雨憎爱分明的阶段立场和不做亡国奴的英气。要知人民战争的宏伟画面请看《支援前线联唱》《我送哥哥上战场》《支援淮海战役七章》《放哨歌》《大反攻歌》。看人民翻身的喜悦不仅有“苗得雨,心欢喜,旱苗得雨旺嗤嗤”,还有《走姑家》《七月一日》《翻身过春节》都写得喜气洋洋让人忍俊不禁。那“七月一,好日子,毛主席的相片来掛起,白头老奶奶,满脸笑嘻嘻,穿上新褂子,过来作个揖”,即便今天读起来也让人如临其境,栩栩如生。类似这样的诗,我还没有发现。所以我说苗得雨的少年诗代表了一个时代,是那时中国的唯一,恐不武断。
  
  诗歌创作创造了一种风格。中国是一个诗国,劳动创造了诗,诗人千千万万,不是五言便是七绝,不是古风,便是填词,现代诗、朦胧诗、楼梯式,可以说是诗歌如海,诗人如林,但再有名的诗人,除毛泽东外,他们基本都是善长一种格式,而我读苗得雨的诗,仿佛感到他的诗是从民歌、歌谣、说唱、小调、古诗中走来,他是把民歌、歌谣、说唱、小调这几种形式咬碎了,嚼细了,幻化成一种从头至尾透着民歌风,透着现代风的苗体诗,有一种生活的根脉时代的节拍,他的诗数千首,散发着朝气和生机,长在田间地头、工厂、军营,有一种真实和亲切。读来朗朗上口,好记易懂,既没有八股味,又没有朦胧腔,而是明白如话,缓缓走来。他的诗为什么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流传在人们的心头,我认为与继承了民歌的传统,接受了哲学的理念有关。既有深根,又有骨节,你看他写得《探妹》“深春把荣妹探望,荣妹劳动在田野上,辫儿盘在头顶上,裤角挽到膝盖上。”就有明显的说唱味。《草帽歌》“一顶草帽麦杆编,戴着舒适又美观,摇在手中轻似扇,阵阵凉风爽心间。”《桂花咏》《龙井吟》《千头菊》等等不用署名,一读就知是苗诗,亦如此,有的人读了可能感到有点白描,但恰恰是这些白描让我心生敬意,因为这些诗都打着生活的烙印,形象自然,栩栩如生,上下衔接,一气哈成,读来顺口,易入心田。那首脍炙人口的《燕》“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小燕儿,衔着春光飞来”。《三写春》都用最少的语言阐述了“不要在春来时找春,大雪纷飞时她来临,她是冬的枝头,她是秋的深根。夏是她旧而复新的梦”,把哲学的根挖了出来,既喻人又喻物,一剑双雕,还有那《雨是这样落的》“用啼哭加以解脱”,写出了“众人都睡,我独醒”,《渣滓洞牢狱缺口》,“牺牲者未因牺牲而迟疑,健在的英雄是活着的集体”,《写在杜甫草堂》“想到人的人才被人想到。”读来都有让人如梦方醒之感。诗中我看到苗老是不大写古体诗的,不大写但不意味着不懂。他不仅写了古体诗《题观澜阁》“难得大地存天然,有泉有波才可观,心兴也有波澜起,勃勃生机同此源。”《再访狮子楼记》还用《平仄趣谣》讲说了“古体写作用平仄,常说谁会谁不会。平仄本是平常事,世上无处不平仄。一呼一吸即平仄,抬脚落步也平仄,男字平声女字仄,长字平声幼字仄。多来米梭分平仄,若无平仄音无味”的妙处和新鲜,轻而易举的打破了平仄的神秘,纵观苗老的诗选,我认为苗老的诗是师古而不泥古,既继承传统,更锐意创新,冲破了古体诗的格式,吸取了古体诗的精髓,用民歌、歌谣、小调、说唱作原料,用生活去发酵,独创了打着苗氏印记的新体诗,让人读着亲,印象深,广流传,难离分。
  
  探索追求之路。从著作中发现苗老是1944年发表诗歌,14岁成名。到1954年23岁出版了他的处女作《苗得雨诗选》,从1959年始,27岁的他就开始研究文学理论,先后写出了《文谈诗话》上下编95篇,后来又写作并出版了《赏诗探艺》《苗得雨文谈诗话新编》《探艺集》4本文学理论巨挚。中国有名的诗人,散文大家不少,但像苗得雨这样既善做又善评的不多。古人云:“法无定法”,这就说明法还是有的,几十年来,苗得雨就在这“有法无定法”之间去探索,用他的经历,用古人的经典,用历史充实完善着一条创作道路。这就是“民间艺术源,提炼显神迹”。我认为几十年来,苗得雨就是在做着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以民间为根基,以生活为源泉,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杠杆来拨动诗文的创新和进步,不自觉中影响了一大批人,因而受到了人的尊敬和爱戴,基于此,于是按捺不住,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写了《感受苗得雨》。
  
  2009年9月11日早7:40——11:30分下午3:00又改。
  
  9月14日晚又改,9月15日早6:30分又改5句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