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长河流韵(43)忠肃公

时间:2012/5/8 作者: 阿鸣 热度: 80996

(43)忠肃公

导读
    明英宗轻信佞臣王振的主意,领兵五十万前去迎战北方瓦剌军,将京城委托给皇弟朱祁钰,结果一触即败,英宗本人也在土木堡被俘。也先率瓦剌军趁势向京城逼近,消息传来,朝廷分成了御敌和南逃两派。以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他们拥立朱祁钰为帝,立下军令状,誓死保卫京城。在于谦身先士卒的高昂斗志的激励下,加上他积极防御的战术,不仅成功保卫了京都,而且将瓦剌军逐出了紫荆关。次年,瓦剌部将明英宗朱祁镇送还,他成了太上皇。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重新夺回皇权,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不念于谦力挽明王朝于败亡之功业,反而对于谦拥立景泰帝怀恨在心,再加上佞宦谄臣和当年南逃派的诬陷,于谦竟然以“谋反罪”被处死。直至万历年间,于谦才被彻底平反,明神宗赐他以“忠肃”的谥号。

中秋后京城夜月明风清
忽听得马蹄疾突破宁静
那快马绕宫墙直奔内院
宫中人残梦断胆颤心惊

月余前明英宗轻举妄动
拒劝谏只轻信佞宦王振
亲点兵五十万迎战瓦剌[1]
委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2]

帝年轻乏历练侧无贤将
怎抵得敌也先常征惯战[3]
那快马正应了众人牵挂
土木堡英宗帝被俘获难

次日晨这噩耗不胫而走
霎时间传遍了街巷郊村
众朝臣情激愤围定御弟
请下令惩罪首族灭王振

朱祁钰虑后患欲避风波
兵部侍郎于谦恳言劝说
土木堡英宗难咎由王振
不严惩抄其家众怒难辍

况如今瓦剌军乘势南进
臣无君国无主怎御强兵
听此言郕王他神定思明
依群臣抄没了王振奸佞

九月里朱祁钰登上帝位
全仗赖众大臣极力拥戴
面对着也先部兵临京城
朝臣们却分为御逃两派

临国难于谦他挺身而出
切莫忘宋南迁家国殒凋
如今计速备战安定民心
再敢议南逃者立斩不饶

景泰帝受鼓舞决心抗战[4]
于尚书掌兵部立下军状[5]
瓦剌军越紫荆直逼城下[6]
捍京师定方略刻不容缓

总兵官石亨他畏惧强敌
欲撤军到城内坚守严塞
于谦他力否了石亨主张
将主力布防于德胜门外

于谦令京九门全部关闭
不击退瓦剌军誓不回城
披铠甲跨战马身先士卒
明将士斗志昂勇气倍增

瓦剌军临京城立足未稳
当夜里明轻骑袭击军营
也先他方觉悟对方有备
欲利用手中宝要挟大明

遣使称放英帝以换条件
于谦劝景泰帝严词拒绝
瓦剌部已掠我山河千里
大明朝决不受辱国之约

也先他敲诈不成举兵强攻
铁颈孛罗率万骑冲锋在前[7]
忽听得火炮响动地惊天
瓦剌军顷刻间人仰马翻

炮火过杀声吼伏兵四起
明主力将敌军重重围困
瓦剌军夺生路东奔西突
也先他率残部逃绝风尘

于谦遂挥大军乘胜掩杀
也先部窜西北退出紫荆
曾几时长城内失地尽收
明王朝度过了生死险境

卫京师退也先于谦功高
景泰帝喜展眉论功行赏
第二年瓦剌部卑躬求和
朱祁镇回明宫称太上皇[2]

景泰八年正月里愁云笼宫
明代宗朱祁钰卧病惨黯
曹太监武清侯暗中作祟[8]
迎回了太上皇夺门金銮

明英宗复大位钟鼓齐鸣
景泰帝叹无奈寿终咽气
几小人正得志猖狂肆行
策阴谋纵谣言剪除异己

石亨候对于谦记恨于怀
萧御史是他的心腹党宦
徐有贞曾鼓动迁都南逃
此一时共解仇首冲于谦

数奸佞诬于谦拥郕篡位
更荒唐撰罪名迎立外藩
愚英宗对徐石深信不疑
将于谦并王文判令处斩[9]

国英杰朝忠良慷慨赴刑
天震怒地悲恸民愤难休
抄于谦没家产无一贵重
扶社稷护苍生清风两袖

皇太后闻谦亡悲悼终日
明英宗见此情渐生愧悔
多少事正枉曲有待岁月
万历年谥忠肃民心聊慰[10]

注:[1] 瓦剌,当时西北方蒙古各部的总称。
    [2] 郕王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之弟。
    [3] 也先,当时统一瓦剌的首领。
    [4] 朱祁钰称帝后改年号为景泰,故又称景泰帝。
    [5] 景帝即位后于谦从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
    [6] 紫荆,指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的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
    [7] 孛罗,也先之弟,乃猛将也,有“铁颈元帅”之称。
    [8] 曹太监即曹吉祥,为英宗之心腹;武清侯即石亨,京城保卫战后景帝封石亨为武清侯。
    [9] 王文,大学士,是于谦的有力支持者。
    [10] 万历年间宋神宗赐于谦谥号忠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