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题记
记得是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鲁迅先生了吧!
一直以来,我都很固执的认为,谈鲁迅是一个很严肃、很沉重的话题!在我心里,“鲁迅”这个名词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是“五四”时期唤醒国人麻木意识的希望!
因此,读鲁迅,就是在读一部血淋淋的中国近代屈辱史!大概也就是从小学开始,我从未积极主动的读过鲁迅的作品,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敢,不敢正视鲁迅先生笔下那无事的悲剧、无声的挣扎、无名主的杀人及礼教“吃人”的社会,这种强冷气压形成的肃穆氛围总是让我心颤,不敢面对那一段历史。但是历史总是改变不了的,重读鲁迅,正视历史,像鲁迅先生说的,才是“真的勇士”!
魏连殳是鲁迅笔下在中国民主道路上寻找方向、不断求索彷徨、苦闷、孤独的知识分子之一,其灵魂之纯粹、高尚、天真犹如不可正视之灼日,正因为如此,落后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排斥他、打击他,他的纯粹、他的高尚、他的天真竟然成了他不能活下去的原因。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荒唐、多么病态的社会,人性居然扭曲到了如此地步,又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发现了中国民众的“看客文化”,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其中的种种原因又岂能单一的归结到民智不开的民众身上。但是这种文化却在鲁迅作品中时时、处处体现。最讽刺的是:阿Q这一“看客”,最终却在“被看”中结束了生命。而魏连殳也没能逃过“被看”的命运,《孤独者》给我一种最为荒唐而又真实的感觉就是:魏连殳,人们自动把他分类了,仿佛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上演戏的人,人们只是在看着他演戏,他的一切努力都与他们无关,却忍不住想要去看,不为别的,只是想要添点儿饭后谈资罢了!所以魏连殳是孤独的,生活上的孤独、精神上的孤独渐渐把他逼入绝境,最后终是用上了极端的方式去报复这个令他心痛的社会!
最让人愤懑的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麻木不仁、冷血无情的“看客文化”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小悦悦事件”是大家所熟知的,这名两岁的小女孩在佛山的一条巷子里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是小悦悦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看客文化”是麻木、愚昧、自私的文化,它得以蔓延到今日使我们全名族的耻辱。由此可见:改变现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条道路依然很长,我们任重道远!
读《孤独者》,我始终忘不了的是魏连殳祖母死后,他沉默了许久,却突然“像一匹受伤的狼”一样长嚎,这压抑了许久的感情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是最真实的魏连殳,这是最善良的魏连殳,不做作,有个性,忠于自己内心情感。
魏连殳曾对“我”说过,“我还得活几天”,这时候的魏连殳还是有梦想的吧!他仍在挣扎、在努力、在奋斗;
魏连殳写信告诉“我”,“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这时候的他已经被逼入绝望的死角了,这腐朽的世界他掀不起半点涟漪,索性就以恶抗恶、不为瓦全了!
就这样,残酷的现实不断否定他的认知、他的立场、他的信念,魏连殳在我们眼前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吃”了,以致于他最后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向社会进行着疯狂的报复,在彻底的孤独和绝望中死去。这个个性独立者被世俗的群体意识毁灭了……
在我心里,我始终以为像魏连殳这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是那个时代最富有悲剧色彩性的人物。他们站在思想的最前端、最高峰,俯瞰着人世间最恶的一切,他们竭力伸出双手想要帮助处于水深火中的人,却发现伸出手后那些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除了不解,还有不屑!这些知识分子还未真正行动起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经被千年封建思想腐蚀过的人们否定、排斥、打击了。魏连殳等人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始终折磨着他们,他们的思想、个性与强大而守旧的环境的冲突,决定了他孤独者的悲剧的命运。他们所承受的煎熬终是耗尽了他们的心血,更何况站在最高处的人注定了也是最孤独的人!
《孤独者》不但让我们正确认识了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先驱者们用血和泪为我们铺的走向光明的路何其艰辛。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题记
记得是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鲁迅先生了吧!
一直以来,我都很固执的认为,谈鲁迅是一个很严肃、很沉重的话题!在我心里,“鲁迅”这个名词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是“五四”时期唤醒国人麻木意识的希望!
因此,读鲁迅,就是在读一部血淋淋的中国近代屈辱史!大概也就是从小学开始,我从未积极主动的读过鲁迅的作品,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敢,不敢正视鲁迅先生笔下那无事的悲剧、无声的挣扎、无名主的杀人及礼教“吃人”的社会,这种强冷气压形成的肃穆氛围总是让我心颤,不敢面对那一段历史。但是历史总是改变不了的,重读鲁迅,正视历史,像鲁迅先生说的,才是“真的勇士”!
魏连殳是鲁迅笔下在中国民主道路上寻找方向、不断求索彷徨、苦闷、孤独的知识分子之一,其灵魂之纯粹、高尚、天真犹如不可正视之灼日,正因为如此,落后腐朽堕落的封建社会排斥他、打击他,他的纯粹、他的高尚、他的天真竟然成了他不能活下去的原因。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荒唐、多么病态的社会,人性居然扭曲到了如此地步,又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发现了中国民众的“看客文化”,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其中的种种原因又岂能单一的归结到民智不开的民众身上。但是这种文化却在鲁迅作品中时时、处处体现。最讽刺的是:阿Q这一“看客”,最终却在“被看”中结束了生命。而魏连殳也没能逃过“被看”的命运,《孤独者》给我一种最为荒唐而又真实的感觉就是:魏连殳,人们自动把他分类了,仿佛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上演戏的人,人们只是在看着他演戏,他的一切努力都与他们无关,却忍不住想要去看,不为别的,只是想要添点儿饭后谈资罢了!所以魏连殳是孤独的,生活上的孤独、精神上的孤独渐渐把他逼入绝境,最后终是用上了极端的方式去报复这个令他心痛的社会!
最让人愤懑的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种麻木不仁、冷血无情的“看客文化”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小悦悦事件”是大家所熟知的,这名两岁的小女孩在佛山的一条巷子里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是小悦悦最终还是因为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看客文化”是麻木、愚昧、自私的文化,它得以蔓延到今日使我们全名族的耻辱。由此可见:改变现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条道路依然很长,我们任重道远!
读《孤独者》,我始终忘不了的是魏连殳祖母死后,他沉默了许久,却突然“像一匹受伤的狼”一样长嚎,这压抑了许久的感情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是最真实的魏连殳,这是最善良的魏连殳,不做作,有个性,忠于自己内心情感。
魏连殳曾对“我”说过,“我还得活几天”,这时候的魏连殳还是有梦想的吧!他仍在挣扎、在努力、在奋斗;
魏连殳写信告诉“我”,“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这时候的他已经被逼入绝望的死角了,这腐朽的世界他掀不起半点涟漪,索性就以恶抗恶、不为瓦全了!
就这样,残酷的现实不断否定他的认知、他的立场、他的信念,魏连殳在我们眼前一点一点的被这个社会“吃”了,以致于他最后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向社会进行着疯狂的报复,在彻底的孤独和绝望中死去。这个个性独立者被世俗的群体意识毁灭了……
在我心里,我始终以为像魏连殳这种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是那个时代最富有悲剧色彩性的人物。他们站在思想的最前端、最高峰,俯瞰着人世间最恶的一切,他们竭力伸出双手想要帮助处于水深火中的人,却发现伸出手后那些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除了不解,还有不屑!这些知识分子还未真正行动起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经被千年封建思想腐蚀过的人们否定、排斥、打击了。魏连殳等人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始终折磨着他们,他们的思想、个性与强大而守旧的环境的冲突,决定了他孤独者的悲剧的命运。他们所承受的煎熬终是耗尽了他们的心血,更何况站在最高处的人注定了也是最孤独的人!
《孤独者》不但让我们正确认识了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了先驱者们用血和泪为我们铺的走向光明的路何其艰辛。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