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说说地球文明

时间:2025/9/29 作者: 宋家园 热度: 210
  试说说地球文明

  一.关于地球文明

  地球文明很可能不仅是诞生了我们这一代,以后可能会通过考古和科学发现进一步证明。

  二.关于我们这代地球人类文明

  现在的地球陆地以亚欧版块为最大,且相对最适宜文明诞生,故这代文明从这里兴起。

  亚洲大陆大于欧洲大陆,且山地多而复杂,有更多大陆性气候特征,所以文明只能从这里首先兴起。

  中国长江和黄河流域较比亚洲其它版块更具山地多、大陆性气候显著等特点,所以文明很可能只能从这里首先出现。

  50万-100万年前,中国版块已经进入所谓旧、新石器时代,族群不断扩大,争斗不断,使人口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迁徙。世界各地也有各种所谓的智人诞生,但文明程度相对低下,逐渐被迁徙的华族灭亡,各华族最后占据了各大洲。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迁徙的各华族又演化为不同肤色。又由于迁徙的时间不同,后迁徙的文明程度高于早迁徙的,早迁徙的就成为了相对的土著人。

  10万-50万年前,世界各地的族群大迁徙基本结束,但迁徙仍然存在,带有华裔痕迹的各种文明参差不齐,中华母地仍然最为昌盛。

  5万-10万年前,唯中华母地首先进入了农耕文明萌期,这是当代文明最重要的早期文明标志。

  1万-5万年前,中华母地因为农耕文明的发展使文明迅速繁荣,各族群争斗更加激烈,最后形成统一的国家,开始有了文字、医术、音乐等很多新的文明形式。

  400-1万年前,中华母地经过所谓奴隶和封建社会,人口、文化、经济、科技、哲学大发展,大半时间其各数量都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但统一有统一的好处,也有弊端,就是竞争思想和文化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各方面虽然仍然在发展,但只有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一次最集中的大爆发。

  400年前至今,欧洲华裔异军突起。原因有八:1.欧洲与中国处在同一个陆地版块,海路也不远,通过交流获得的中国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最为便捷。2.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世界性交流越来越频繁,欧洲华裔因后来居上获益最多。3.欧洲半岛地域相对狭小,族群却众多,因此爆发了类似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竞争文化大爆炸。4.竞争文化导致了现代科技的进步。5.竞争和科技又导致了扩张文化的发展。6.地理条件导致了欧洲人身体强壮。7.欧洲地域小、族群多,造成了人口杂交相对容易,导致了身体的遗传基因也相对的好一些。8.改变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了欧洲人身体强壮。

  于是在近代,世界文明的引领者转为欧洲,但这种文明是扭曲的,因为这种文明是扩张文化带来的,不具有先进性,只具有科技性,并不是世界文明应该的完全的发展方向。

  尽管今天的欧洲文明不具有先进性,但因为新科技已经影响和改变了现在整个人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且具有促进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一面,仍可视为世界文明的进步。

  欧洲文明在近代异军突起并不具有必然性,因为是属于社会演变的属性,只是一种偶然。

  三.关于中国的近代文明

  在近代,由于中国从历史上的世界文明引领者沦为落后者,中国的精英集团开始彷徨,不能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中来审视中国应该怎样发展,而是盲目地抛弃了自身文化,错误地认为,西学才是新文明的发展方向,转而推崇西方的所有理念。

  这个过程彷徨了几百年,尤以最近100年为最甚,但很多尝试都失败了,唯有中国共产党成功了,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信奉的也是西学,但不是其他精英集团信奉的西学,而是对西学进行一些批判的新西学,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中国共产党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地继续研究、探索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并把这一过程应用到中国的建国和建设中来。

  在世界逐渐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民族或国家,不应当只拘泥于自己的文化,寻找、借鉴和信奉相对科学和先进的理念,是符合世界文明应该的发展大趋势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只能信奉马克思主义,因为在世界上现在还没有更科学和先进的理念。

  

  四.关于改革开放

  毛主席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研究、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用实践成功建立了新中国,又用实践进行了国家建设。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瑕疵,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失误也是必然的,毫不奇怪的。因为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尝试、摸索,但随着毛主席的逝世,这一实践过程突然中止。

  应当肯定的是,前30年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失误虽然有,但相对成就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说毛主席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路线和建设思路是错误的,应当判定成绩是主流,失误相对微小。

  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续研究、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也是允许和正常的,重朔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路线不能说是不对,但仍然属于摸索实践,不能说就绝对正确无误,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修正前进的路线,找出相对更准确的道路。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现在论成功与否,应该由将来的历史去验证。

  通过社会变革求进步,在古今中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改革开放也是属于这种变革的性质。因此,不能把改革开放看作是破天荒的、特别了不起的大事情,而是正常的社会变革,仍然属于摸索型变革,只不过变革的规模大一些,且有陡然姓。

  应当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出现的新问题也比较多,仍然属于在摸索前进中出现的正常问题。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发展着的,如果一个民族在发展中被淘汰了,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是正常的,又如曾经落后的民族后来居上了,也都是正常的。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并没有成功或失败的必然逻辑,能否复兴取决于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

  因此,现在就认定改革开放是正确或错误的观念不科学也不客观,但我们这一代人视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有必要性,因为正在路上,有必要和有责任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否则三心二意只能导致国家的混乱,甚至于导致复兴之路的断绝。

  五.关于深入改革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对问题过分地宣扬,否定改革开放,是不可取的。对成就沾沾自喜,轻视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可取的。

  现在应当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得失,通过继续研究、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更好地进行实践的过程。

  这个实践的过程,一是要保证国家的继续发展,二是要纠正出现的失误,三是要进行新的探索。

  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及时纠正存在的失误,只有能及时地纠正失误,才能保证继续取得成绩,才能在不偏颇的道路上继续摸索前进。

  “深入改革”是前几年提出的理论说法,但在这几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措施的推出,尽管说法不一样,但实质上都是属于“深入改革”。  

  六.关于当前的现状  

  从主旋律的需要来讲,我们应当肯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歌颂目前的大好形势,以巩固信心、团结民众,把深入改革搞好。

  从务虚的角度来讲,应当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的成绩有限,出现的新问题却非常多和严重,如果不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深入改革很难成功。

  前面说了,怎样看待存在的问题极其重要,这不是对改革开放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入改革。

  为了能很好地找准问题,不能不对40多年的改革做一下得失的总结。

  (一).主要成绩是:

  1.各种思想大解放和得到了发展,这无疑对国家的探索发展有好处。

  2.中国和世界相通了,开始了中国和世界的紧密联系,摒弃了在治国方面一定程度的自我孤立。

  3.国民经济确实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力已经开始走向了世界前列。

  (二).主要问题是:

  1.尽管思想大解放和发展是好事,但同时也有弊端,因为社会的思潮也因此复杂了、混乱了,使国家统一意志、集中精力做事情变得困难。

  2.国民经济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在社会政治、人文等方面,也出现了混乱的一面。

  3.因此,国家虽然有整体进步的一面,但主要限于经济层面,在其它层面进步有限,且有社会不稳定和国家不安全的一面。

  (三).怎样才能继续前进

  想继续前进就必须坚持经实践检验正确的东西和克服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相对更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尤其重要。

  具体的施为应该是:

  1.找准应该坚持的东西,抛弃不适宜的一切东西。

  1).将来的历史可能会认定,改革开放可能是对的,但可能在初期没能把握好,以至于出现很多新问题。但改革开放不能废止,一废止就天下大乱了,只能坚持改革开放,但要对改革开放本身进行改革。

  2).实践证明,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只能坚持中央集权制度,否则也是天下大乱。

  3).只能坚持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否则也是天下大乱。

  4).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

  5).关于国体,只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摸索出尽可能好一些的体制,去建造民富国强又民主的新国体。

  如由于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再恢复过去的社会主义制度已不可能。

  比如再过几十年,通过“特色”的建设,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一富国和强国了,中央一声令下,说我们的“特色”建设已经成功了,现在开始重新恢复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可怎么回去?不经过翻天覆地是不行的,所以根本是回不去的。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届时的情况,再根据传统的文化,寻找和摸索出一条新的国体道路才行。

  比如说公有制,怎么回去?根本回不去,只能努力建设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而已,不可能人人什么都平等,只能是人权平等。

  比如说社会主义的概念,我们遵循的应该是原理上的概念,而不应当只是形式上的概念。如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中,也不可能消除私有制,所以,社会主义概念应当在实践的前进中重新定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中,应当允许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的存在。

  2.纠正一切错误的东西,建设一套全新的社会理念和制度,没有新理念的召唤和制度的约束是不行的。

  问题似乎有这么几点:

  改革开放没有稳妥的规划,改革开放的内容虽然是新事物,规划有些困难,但粗线条的规划还是可以有的,或者说有,如“四项基本原则”,但贯彻不好,仍然属于规划不太好的问题。

  如改革开放伊始,全国步伐很慢,这本是正常的,刚开始嘛,新事物嘛,“摸着石头过河”嘛,谨慎一点是应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可在1992年之后,在“一切向钱看”、“不要管姓资还是姓社”、“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等值得商榷的观念作用下,改革开放状况突然风起云涌,大有当年“大跃进”之势,使“泥沙俱下”,虽然经济发展了,但伴生的问题也很多。

  这就是规划不太好的问题,干什么都不能“一哄而上”,应当进行谨慎和稳妥、尽可能周密地规划。

  还可以谈很多,以后再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