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再谈一下中医

时间:2025/9/15 作者: 宋家园 热度: 5
  再谈一下中医

  关于中医的讨论从来没有消停过,我也曾写过一篇文章《中医的发展需要本真的回归 ——关于对中医和西医的三言两语》,最近又有些感悟,就斗胆再说一下。

  1.西医是一门科学,但还不是完善的科学,是发展中的科学,相信将来是能够逐渐完善的。

  了解事物不但需要对事物整体进行了解,也需要对事物细节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对事物的性状有全面的概括了解,而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最后才能较彻底地了解有关事物,并能够最后解释它,并能够最后驾驭它。

  我认为,西医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事物,当然希望是这种事物。

  据说西医的先驱者是从解剖学开始研究和展开西医学的,据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在还没有发现别的“大道”之前,解剖学之西医的发展到现在,应当说还是较成功的,毕竟是能治疗了一些疾病。但离完全的成功还差得很远,有些病还不能治疗,有些病的治疗方法还可能是错误的,微观和整体还没有统一的辩论,无法从微观下手,并结合整体进行论治,从而能有一个科学的统一论。

  尽管如此,因为西医还在发展,其存在的问题应该能够逐步地得到解决,当然是希望得到解决。

  2.中医是经验之学,还谈不上是科学,或许将来能发展成科学,但现在还看不到这个迹象,尽管有关方面已经把她称为科学。

  关于经验之学是普遍的,什么都有经验之学。你看动物世界,有些动物也知道什么植物和矿物质能治病,这就是靠积累下来的经验。如果能够形成一定的辩论,就可以称为经验之学,我认为,中医也是这样形成的。

  中医虽然有理论,但我认为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理论,只是因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实践归纳与不断的总结所悟而已。

  古人是迷信的,是信奉形而上学的,在这些逻辑的熏陶下,人为的把中医的道理逐渐梳理成一个理论逻辑,如五行学说等等。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当然有相互的关系和联系,把这种关系和联系用另一种语言结构来解释也未尝不可,只要看似合理就行,不见得就是五行学说所说的道理。

  古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不可能高于我们,不可能形成中医的且无差错的系统理论。可有些人认为,这个系统理论是存在的,只是有些中医经典失传了,在努力恢复认为曾存在的中医理论,这可能是错误的认识。中医确有失传的东西,当然包括理论、经验、案例,但只是经验一类的东西而已,不可能有能指导我们今天运用中医就能解决现在医学一切问题的有关学说。

  中医发展很难,因为遵从原理论无法验证,形成新理论又无从下手,只能是依靠经验的再积累。可经验积累再多,也只能是经验而已,成为科学确实勉为其难。除非中医能有新的重大创新,从感情上来讲,我是期待的,但可能性并不大。

  3.所以如果有了病,建议还是首先去看西医,因为西医是科学的,尽管还不太完善,但看病要会看。

  首先是应该听医生的,但不能完全听医生的。因为医生很忙,有时不可能完全吃透你的病,这样,有时治疗的手段就不一定准确。还有,即使医生吃透了你的病,但西医的有些治疗手段不一定是稳妥的,现在虽然被认为是适宜的,但从西医的发展看,不一定就适宜。这就需要患者要有自己的思考,虽然是外行,但粗浅的常识类知识还是有用处的,用她来审视医生的治疗手段,认为可以再接受治疗。

  如冠心病上支架,我就没有盲目上。如医生让我每天吃3片阿司匹林,还有辛伐他丁、降压药等一些药,我就没有完全听医生的。因为吃药虽然是为了治病,但任何药都有副作用,所以说“是药三分毒”,且量大是损伤肝肾的,弄不好又会增加别的病。所以我就自己做主,各种药都吃了,但量分别都减了很多。

  但总的来讲,现在的医疗还主要靠西医。

  4.有些病西医是没有办法的,这时候就需要去看中医,但看中医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看 你是什么病?如果是普通感冒,还没有形成重感染,中医和西医都不用看,一周时间自然就好了,或喝点姜汤等小偏方就行。

  如果是大病,看的时候就要谨慎了,不是每一个中医都能治大病的。

  中医或师传或科班出身,都是各有擅长的,不是都能包治百病的,要找能治你的病的中医。

  说能治你的病的中医,不一定就真能治你的病,因为中医的庸医很多,大部分是治不好你的病的,如能改善一下你的病况就很不错了。真正的好中医,在全国非常少。要想找到好中医,一是靠运气,二是靠自己的辛苦寻找。

  应当说,中医虽然构不成科学,也是经验之学,就方法论来讲也是科学的,国人可以有时选择中医,也可以一律选择中医。但遗憾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医是总的概念,全国大部分的中医院并没有完全胜任看各种病的能力。

  5.我建议中医工作者不应该抨击西医,西医也不应该抨击中医,如果指出相互的短处是可以的,以促进相互的改进,这与抨击是两码事。

  从民族情感上来讲,我希望中医比西医强,能发展成一门科学,但恐怕事实上很难。

  从目前的状态下来看,中医偶尔能在全国出现几个大师级人物就不错了。这些大师级人物必须熟读中医的全部经典著作,并能够吸收变为自己的东西,再梳理成自己能掌握的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是经验的自己积累,能完成自己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的统一。如李可大师,就属于这样的人物。

  但严格讲,李可大师并没有达到我上面所说的大师等级构造,他只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因疾苦群众的需要,自学成才的,所涉猎的中医经典不可能有那么多,只是凭经验积累成为的一代平民大师。

  如果一个城市里能有几个像李可这样的大师,中医的声望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惨淡,可惜,如果用百年计算,在百年内全国能有几个这样的大师就不错了。

  6.我认为,中医的发展是渺茫的,因为理论没有可以验证的科学支持,除非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中医可以存在和期待发展,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像李可那样的经验之师也不错。但事实上很难,为什么历史上像张仲景那样的大师很少,道理是相通的。

  我认为,现在的很多中医非常浮躁,不能够潜心钻研业务,而热衷于对中医手段和中药的夸大宣传,给中医罩上了一些坏名声。

  如你去看中医,所谓好一点的大夫挂号费就得几十元钱,有的竟得几百元钱,能治好病也行,可看几十次也不一定能把病治好,让人失望不?

  西医好大夫当然也很少,不能把中医和西医都说成是唯利是图的人,但是在现在,唯利是图的大有人在的,所以现在的医疗环境糟得很。

  现在我们国家的西医很不争气,基本上是在西方后面爬行,令国人很失望。

  现在我们国家的中医发展也艰难,是中医本身构不成科学的原因。

  所以国人就医很难,很无奈。

  但毕竟国家在发展,社会环境在净化,中医和西医也在发展,国人应有期待。医疗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应当有使命感,有人性善的本性的发扬,有为人们造福的责任担当,而不要在医疗领域堕落为“披着白衣天使衣服”的魔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