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在文革之初,已经调离河南,北上北京在华北局及北京任职。后来,因河南局势复杂,中央又调刘建勋于一九六七年返回河南,收拾残局。在他回河南之前,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二日,毛泽东对河南问题做了批示:河南闹得很厉害,要他们双方到北京来谈话。包括军队认为是反革命的那些人也要派代表来谈话。谈一谈就清楚了。实际上被认为是反革命的,恰恰是革命的,弄颠倒了。
四月二十三日,毛泽东致信林彪、周恩来,就河南问题再次表态:林彪、恩来同志:河南问题争的厉害,请商陈再道、钟汉华、刘建勋诸同志,是否将两派领导人调来谈一次,省军区只保一个赵文甫,将刘建勋、文敏生、纪登奎、戴苏理都不要,这种看法是否适当,值得研究。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马上落实,在四月二十六日通知河南二七公社和造总两派各派代表及省委领导干部四人赴京汇报河南的文化大革命问题。但此后,河南局势并没有缓和,相反愈演愈烈,直至武斗升级,国棉六厂惨案,死伤多人。就在刘建勋要调回河南的消息传出后,七月十六日,郑州纺织机械厂惨案发生,死二十四人,重伤百余人。
刘建勋再次主政河南,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九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南巡经河南,刘建勋、纪登奎汇报工作,谈及对武斗的忧虑。
毛:刘建勋,谁让你调到北京的呀?
刘:是中央命令调的。
毛:我是事后才知道的。
刘:现在少数人打砸抢,叫战团。
毛:死多少人啊?
纪:郑州每天都抓人,打死人、打伤人。
刘:我们工作没做好,我们领导有责任。
毛:你们河南多少人?
刘:五千万。
刘:现在武斗动枪,原来民兵那一派有枪,不光是大刀、长矛。
毛:也不必怕,这边也武装起来。武装起来有两个可能,可能打,也可能不打。发了枪可能不打,武装起来,他就不敢动。
刘:都武装起来,会打的。
毛:一反对二不怕。听说你们河南形势很好么。按你们说的,不是问题很严重吗?
刘:绝大多数人是好的,形势也是很好的,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
按照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对一部分左派进行武装。但发枪以后,局势更加失控,刘建勋很快又下令收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