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帅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五年级学生,因与老师发生矛盾,于1973年10月21日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登在该报的内部刊物上。四人帮的走卒迟群和谢静宜看到后,把黄帅看成是反潮流的典型,抬出来大加吹捧。迟群和谢静宜亲自接见黄帅说:我代表国务院,代表八亿人民支持你。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刊登了黄帅的信和日记,还加了编者按。【人民日报】于12月28日转载了它,也加了编者按,说什么“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反对修正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为之广泛宣传。国务院科教组还用电话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局,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许多学生纷纷写信给她,表示对她的支持和要向她学习的决心。一时间,中、小学教育又陷入极端的混乱之中,反对“五分加绵羊”成了最时髦的口号。
继北京黄帅事件之后,河南省又发生了马振扶事件,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初二女学生张玉勤,在英语考试中交了白卷,她在卷子背面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也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张玉勤被学校批评后想不通,去投河自尽。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作了广泛的报道和宣传,江青一伙更是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说这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造成的恶果。
黄帅和马振扶事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搞得教师们人心惶惶,头都抬不起来。公社也多次召开教师大会,又是传达上面文件,又是开展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批判。学校也多次召开师生大会,号召学生起来造老师的反,批判“师道尊严”,每个教师都要自我检讨“师道尊严”的思想,个别教师受到学生的批判。
年幼无知的学生是需要有人引导的,一旦有人挑唆着要他们折腾,其能量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在“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反对“师道尊严”、反对“右倾回潮”这些革命口号下,1974年初,中学生几乎像当年的红卫兵一样,又起来造反了。一夜之间,北京市中小学校的玻璃窗几乎被砸的精光,教室里的桌椅也被砸坏了不少,搅得老师无法上课,搅得学校不得安宁。我们这里学校幸亏没有发生象北京学校那样的事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