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人,对林彪是再熟悉不过了。报纸上天天有他的像片,广播电台天天点到他的名字。我们造反派喊得最多的口号是“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林副主席!”喊得最悲壮的口号是“誓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当时林彪的地位仅次于毛主席,宣传媒体多次提到“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林彪是“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在九大的党章中竟把林彪确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在“三忠于”活动中,我们都起劲地喊“敬祝毛主席万筹无疆!万筹无疆!”“祝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我们最敬爱的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永远健康!”现在,这个“永远健康”的人竟“不健康”了。
当时中国的新闻封锁得相当厉害,林彪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蒙在鼓里。当上级通知我们把贴在墙壁上的林彪画像撕下来,把毛主席语录本里的林彪语录集中销毁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七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报纸和广播电台从来没有报道过林彪死亡的详细消息。
1971年10月24日,学校突然通知全校教师到公社开会,听取传达中央67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向全国群众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通知】,我们才知道林彪事件的真相,这时距离林彪死亡的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此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学校多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听取传达【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材料之二和材料之三等中央文件时,我才对林彪事件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71年9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部长林彪及其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人叛党叛国,乘坐空军一架256“三叉戈”飞机从三海关机场起飞外逃,凌晨2点22分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坠毁,机上9人全部死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林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是革命战争年代著名的军事家,对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胜利有所贡献,但他也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大乱的局势,使他的野心极度地彭胀起来,他利用在党中央副主席的职务和毛主席对他的信用,同妻子叶群,还有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结成反革命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残酷迫害广大干部和群众,安排亲信,培植死党,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大会通过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新党章把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总纲,加强了林彪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革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势力达到极盛时期。
1970年3月8日,毛主席在武汉让汪东兴回京向政治局传达他关于准备召开四届人大、修改宪法及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3月中旬,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大多数同志赞同毛主席的建议。
1970年8月23日,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林彪在会上大讲特讲设国家主席问题,他的党羽也到处煽风点火,跟毛主席唱反调。
8月31日,毛主席写了一篇【我的一点意见】,对林彪一伙的不正常活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林彪一伙在庐山会议上的阴谋败露后,认识到靠和平手段夺权已经很难实现,于是决心发动武装政变,通过武力来夺取政权。
1971年2月,林彪、叶群、林立果在苏州密谋政变活动。林彪说:“我们不能束手待毙。”3月下旬,林彪一伙制定了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林立果杀气腾腾:“办法是搞掉b52【指毛主席】,实行武装起义。”妄图谋害毛主席。
在批陈整风中,毛主席意识到林彪一伙并没有改辕易撤,而且越走越远,于是采取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等手段,来对付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8月15日,毛主席开始南巡,同各省党政军领导人谈话,防止地方上一些人跟林彪走,使党发生分裂。林彪发现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决意对南巡的毛泽东下毒手。
1971年9月7日,林立果向联合舰队下达一级作战命令。
1971年9月8日,林彪亲自下达反革命政变手令,林彪死党决定在上海一带谋害毛主席。
9月11日,毛主席离开上海,林彪阴谋破灭。
9月12日,毛主席回到北京,林彪阴谋杀害毛主席发动反革命政变的阴谋彻底破产。
13日零时,林彪一伙仓惶出逃,2时半,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草原上机毁人亡。
9月18日,中央将林彪叛逃事件向高级干部通报。
10月3日,中央成立专案组,彻底审查林彪反革命集团。
10月24日,中央以67号文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向全国群众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通知】。
12月11日,中央以77号文件发布了【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
1972年1月13日和7月2日,中央又发布了【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和材料之三。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了,但另一个反革命集团还在台上,他们肆意妄为,加快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它就是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九、一三事件给人们带来的震动并没有多大,在文化大革命中,政治斗争变幻无常,国家领导人上上下下,更是经常的事,老百姓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国家和人民还在苦难中摸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