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尘封了三十多年的长诗《我的世界观》——学习辩证法小结

时间:2012/2/24 作者: 老榆树 热度: 69838

尘封了三十多年的长诗《我的世界观》——学习辩证法小结

 

第一部分  宇宙观

 

无边无际的天寰,

无始无终的时间,

一瞬即逝的我呵,

不知该怎样把你赞叹。

你无限仁慈,创造生物万千又万千,

你无比残酷,杀伤生灵亿万又亿万。

            地球上的人类只能征服你极小的一部分,

                却永远不能靠意志、甚至行动去改变你运行的基本路线。

            说你把一切都安排得那样谐美吧,

            为什么又常用自已的身体挡住兄弟姐妹的视线,

            甚至把子孙们撞碎让它满天飞旋?

            说你是各行其事、孤家独居吧,

            又为什么成年累月地和邻居们循着一定的轨径绕圈圈?

            说你命短,每一个星球差不多都存在了亿万斯年;

            说你寿长,人类又把你子孙们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常常记录在案。

            人们对你不断地探幽索微,以求穷根究底,

            有些结论虽然越来越正确,但它永不完善。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自已周围的事物开始的,

            然后才转向别个、转向各种星球和物质的微观。

            人们不能抽象地谈论物体在宇宙中间的位置,

            只能相对地描述此物体处在彼物体的某一边、某层间,

            因此,一切称谓都属于约定俗成的性质,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也只能在比较中加以分辨。

            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无处不是物质,

            就是那思想、意识,也是物质的翻版;

            时间上的无始无终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就是那远古的混沌、空无,至少也是物质的始原。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你的物质性,

            运动则又是物质存在的必然条件。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

            要想把你宇宙的奥秘揭示得明白彻底那真是荒诞。

            你就是一切,就是万有,就是总体,

            你内容丰富,家族庞大,而又样式多变。

            在宏观世界里没有“宇宙的终极”,

            在微观世界里找不到“物质的始原”。

            即使对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没世穷年也取之不完。【一】

            因此,哪里会有什么“基本粒子”,

            小而无内的物质永见在新的“场”、“波”之间。

            宇宙的中心只存在于人的认识所及的范围内,

            无穷变化的宇宙根本无所谓“基础”可言。

            但是,不首先定下一个中心,人间事就啥也别干,

            不确立一个相对的基础,人们就不能把未来创建,

            不解析一个相对的基本,人的认识就不能向纵深发展。

            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切都是过程呵,一切都在变。

            对立,是产生新事物的前提,

            统一,是诸事物短暂存在的表现。

            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终极原因,

            消除一方,对立的那一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凡产生的都要死去,

            要死的先把新的孵卵。

            不管什么物体,天长地久终有尽,

            就是那日月星辰,阅尽春秋也完蛋。

            一“蛋”完了千“蛋”在,

            一星陨灭万星转。

            所谓恒星未必恒,

            有些卫星也被他星绕圈圈。

            看不到事物的不断变化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

            不承认事物相对稳定的一面就会一事无成,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

            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物质不灭、运动不灭有联系又有区别,

            特殊与一般、相对与绝对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辩证的综合时经常使用的

        名词概念。

            谁若想用这一切为你勾画一幅“写真图”,

            那又是徒劳,简直是用无能同你挑战。

            人们对无限的宇宙只是应用了有限的表达方式,

            因此,怎么能把你的真相表达全面!

            这一点决定了人类永远需要奋斗,

            子孙万代都要向宇宙的纵深征战。

            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套挑战性的科研题目摆在人们面前。

            五花八门的科学都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

            最基础的知识是民族语文过关,是对物理和化学的研究,外加数学的

        推理和演算。

            科学的分门别类将越来越细,

            越是抽象的科学,越需要从实际中汲取营养的甘泉。

            所谓前沿科学,关系到人类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更本质的认识,

            对它们的研究和教学,其重大意义就特别非同一般。

            人们对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和生命起源的注意,可以追溯到古老的

        年代,

            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人类才仅仅攀上它们的门槛。

            真空,不可能是真正绝对的“静寂的虚空”,

            高能天体的内部可能隐藏着物理世界中更为惊人的奇观。

            人类宇宙观的几次大革命都是先从天文学开始的,

            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的研究,必将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宇宙中更多的

        层次和“洞天”。

            每当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认识深入一步时,

            就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迁。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

            人们在研究这种物质的运动中将很快看到生命处在“起点”状态时的

容颜。

            今天如能找得到无生命到有生命的分界线,知道了遗传信息的产生和复制

        等等问题,

            无生命物质向有生命物质的人工转化,就会在大范围内实现,

            请相信吧,生命绝非地球所独有,

            同样地,也不会只有地球才会发生沧桑之变。

            有生命的新陈代谢都要革命,

            无生命的或益或损或会质变。

            地球终要毁灭,人类也会绝种,

            又请相信,在这太阳系的小空间里也还会再有微生物发生、死亡和繁衍。

            有机物奋斗、毁灭、又掘起,

            无机物化合、分解、又变迁。

            物质们因矛盾而运动呵,靠运动而发展,

            无机物变成有机物,

            蛋白体成为“生命线”。

            炽热的星云和尘埃重新集结,

            生命的物质通过化学的途径在爱恋。

            走过那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漫渺渺无尽路,

            又通过遗传变异、选择适应的矛盾斗争,终于又形成那熙熙攘攘大自然。

            又是一个地球在转动呵,

            又是一批人类在出现。

            谁能知道现在是第几个地球、第几代人类?

            面对未来,整个寰宇永远是新纪元。

 

                 第二部分  社会历史观

        

一切生命同出于物质一源,

          人类和动物是一个祖先。

           生存斗争促进了生命的发展,

           劳动造福使人类脱离了古猿。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产生了思想,

           在集体的协作中碰撞出了语言。

           因气候、地理等等不同形成各个人种,

           虽肤色各异,人性的各种表现却没有什么根本的界限。

           为了生存,是一切生物的本能,

           寻求发展,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二】

           即使各民族的发展有快有慢,时有长短,

          但大体上都要循着一定的序列向前发展。

           原始共产主义可算是人类历史的黎明,

           没有阶级,共有财产,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美谈。

           宇宙中从没有无矛盾、无斗争的领域,

           任何社会都不会至美至善。

           贪欲、情欲、物欲揭开了文明的阶级社会,【三】

          物质增多,个人间的交换,社会分工的出现,葬送了氏族制度的乐园。

           奴隶制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进步,

           封建社会又把人的自由程度向大范围扩展。

           资本主义社会该是人性解放的顶峰了吧?

           跟共产主义相比它还差得很远很远。

           “让思想冲破牢笼”是共产主义者奋斗的第一步,

          让人终于“成为自已本身的主人”才是人类的最高志愿。【四】

          五种社会形态次第向前发展如果是自然法则的话,

          人为地改变它们的顺序必将受到历史的惩办。

          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长剧表演起来没了没完。

          政治的联合、妥协均属暂时,

          争夺、角逐却是连绵不断。

          只有发现自已被奴役、被愚弄时才会力求团结,

          追求共同失去的利益促使人们相助相怜。

          好多事情都因利害冲突而起呵,

         在政治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既得利益者总是安于现状,又贪得无厌,因此不思改革,

          众百姓境况不佳、总想革命,流血牺牲也要把社会推动向前。

         多少人让财富把心灵浸黑,

         人类又不能不为需要的不断增长而战。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

          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五】

          生活资料的享用所以一代比一代相对合理,

          就在于生产力不断解放,劳动者地位不断改善,受益者越来越广泛。

          但情况又不是一条直线,

          它总是螺旋式地上升,波浪式地发展。

          科学技术上的革命往往是连锁发生的,

          社会政治的大风暴则会把各种人的意识打乱又重建。

          旧的社会形态,在它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不会灭亡,

          新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没有在旧胎胞里成熟以前不会出现。

          统治者愈反动,它的对立面也就愈扩大,

          反抗者首先使用的是批判的武器,接踵而来的也可能是武器的批判。

     “有枪便是草头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对历史上政权更迭的

经验总结,

       “和平演变”,“票箱里面出政权”才是人类社会最进步、最文明的表现。

  专制主义者的所谓选举是“暗箱”“内定”领导人后的过场戏,所以最怕

人们批评,

  共产主义性质的“一人一票”产生的政府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不存在被言论

颠覆的危险。

  靠枪杆子夺取的政权必然要靠枪杆子去维持,

  靠“票箱”产生的政府仍然靠“票箱”去更换,因此不容易产生武装叛乱。

          首先是历史造就了圣帝、贤相和思想大师,

          其次是英雄好汉顺应着客观需要,率领着人民把新时代创建。

          一场场新的革命是新的不合理逼出来的,

          科学与民主、法治与自由始终是人类最理智的信念。

          必然到来的东西即使你不盼,甚至还阻拦,

          终有一天它会实实在在地来到人间。

          旧思想、旧习惯的力量实在大呵,

          又难免被吃了苦头的人们所砸烂。

          带头革命的最初可能是少数,

          有时候真理就在少数人一边。

          野心家贯以激进的言行骗取新地位,

          既得利益者往往用“完美的传统”打击新思想的扩展。

          新思想从旧营垒杀出来忽闪着光芒前进,

          旧文化在新形势中则企图死灰复燃。

          反动派总能从历史垃圾中拣起破烂儿加以粉刷使用,

          革命者却在总结前人的思想中铸出新的武器去把谬误批判。

          国家政治清明时,知识和人才都变得特别金贵,

          政府荒唐腐败时,却容易培养出彭德怀和屈原。

          理论上的争论就是从不同角度挖掘思想宝藏,培养独立思考的民族意识,

          言论上的平等必产生很多治国良策,到处生机勃勃,举国百花争艳。

     要想让人人都对社会负责,

     就得让人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对社会的治理不再是政治家的专利时,

     专家学者和贩夫民工的意见才会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等量齐观”。  

          世人对言论的顾虑如果比对行动的顾虑还要大,

          必然出现的言不由衷、伪善和欺骗,就会把代表未来的新婴们扼死在摇篮。

          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迎归燕。

          一年一度春风来,

          星星之火可燎原。

          弱胜强、柔胜刚和小胜大,几乎是历史的规律,

          新胜旧、魔胜道和恶胜善,其事例简直是屡见不鲜。

          新生命从降生起就参与了生存竞争,

          求发展的任何举措必伤及他人、他物和把已有的平衡改变。

          人类以损失为代价在进步,

          果实以扼杀花朵为前提才出现。

          法律刑典,步着罪犯的后尘设立,

          医药技术,跟着病魔的屁股发展。

          “患难”的人们容易“与共”,

          “权”和“利”将要转移时,“战友”们就容易翻脸。

          因此上老、庄就主张“道法自然”,“老死不相往来”,反对发展文化,

          可是,人心无尽,总求方便、愉悦,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人为地”自然

特点。

          历史就是在无穷尽的辩证法中前进的,

          而辩证法新事例的出现,又往往要等待历史好多年。

          历史、人类和科学越进步,越需要用辩证法去综合,

          要综合得好,就得通过分析一件件具体事例这一关。

          这是因为任何一般都是由个别构成,

          任何个别又都表现为一般。

          怎样认识事物实在不简单呵,

          人类智慧的链条只能是一环扣一环。

          正确的思想总有着承前启后的联系,

          伟大的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任何完善的定义,在科学上都只有微小的价值,

          在研究社会观念的历史科学中,永恒真理更是少得可怜。

          这是因为对周围世界的每一个思想映象,必然受着肉体的和精神的制约,

          客观上的历史状况又把每个时代的思想家的视野局限。

          世界又毕竟是可以被不断认识的,

          因为总有人迫切地需要把现状改变,因而就努力去认识客观。

          所以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解释世界的理论,又千万不能小看。

          尽管卑贱者最容易接受唯物论和辩证法,

          不等于他们一生下来就具有这种世界观。

          卑贱者没有组织起来的时候,其思想火花是此星彼点,

          他们抱成一团时,其共同信念的威力就如同重量级的炸弹。

          存在决定意识呵,

          衣食住行是产生政治的起点。【六】

          无偏见的从经济基础去探讨政治,

          有所留恋的以“道德原则”作为阐述问题的基线。

          只有唯物论和辩证法才是说真话哲学,

          说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才有利于革命,才符合人民的意愿。

          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就是人类社会和社会化了的人类,

          不能把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人”研究透,其余都无从可谈。

          哲学要能说服人就得抓根本,社会的根本就是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试看整个历史的风风雨雨,何曾离开过“人”这个最中心的支点?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二重存在物,

          必然受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双重拘管。

          考察真正的人性和人性的本质表现,

          只有在宇宙万物共同遵循的总规律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人和万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自觉不自觉地伤害到他人、他物和破坏

现存秩序,

         这一普遍存在的特性应该是“(人性)恶”这一哲学概念的真正内涵。

        “人”或“人性”作为名词概念,其外延远远大于“阶级性”,

         再不可把“种概念”和“属概念”混为一谈。

         不相通、不相同的不是人性,

         不普遍、不永恒的也不属于“人性”这一概念。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无不谈及人性,

         乍一听,好像都沾点儿真理的边。

         说“人性本善”的,是因为没有从宏观上看透人性的本质,

         说“公与私就是两个世界观”的,简直是在理论上胡扯淡。

         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绝对地私,相对地公,

              历史地、宏观地分析人性,是绝对地恶,相对地善。【七】

         势大了欺负人,官大了出奸佞,人一阔了脸就变,

         圣人和蛆虫都在努力扩大自已的驾驭空间。

         现实生活里人们应该歌颂公心和善举,

         哲学却必须把公私、善恶放进历史的长河里去审看。

         孔子、佛祖、甘地曾是爱和善的传播者和体现者,

         他们的思想对人类的影响实在是伟大而又深远;

         但我们不要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

         他们的思想怎样广泛而久远地禁锢了人性,制造了愚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只有承认、正视人性恶这个可憎恨而又不可躲避的实际,

        才会形成治理社会的一系列良好方案。

禁锢人性,社会不能发展,

放纵人性,又会导致天下大乱。

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再大的权力也必须要由另一种权力去监管,

人呵,不能给其以绝对的自由,

有限制、有约束,社会秩序才井然。

绝对自由就没有平等,

保证平等就必须把自由拘管。

一部分人绝对自由必然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不自由,

让智、贤、愚、能绝对平等,抹杀人的种种差异,停滞不前的社会就会

灰色一片。

这说明任何社会都必须有必要的管理组织,

随心所欲,必然给社会带来灾难。

        因此上就说“人性恶”虽听来字眼讨厌,

       细想一想,也实在遮盖不住它唯物主义的光焰。

             回首人类的过去看一看吧,没有欲望就没有人类呵,

        人性不恶,又哪有历史的发展?【八】

        对已有的、现存的事物讲,一切新生的、革命的事物都是恶的,

             就经济利害冲突着的对立人群来说,都把对方的行为说成是最大的不善。

        不想革命的人多半是因为地位优越,

       曾经阔气的则企图让政治恢复“先前”。

        任何社会都会有阴影,都会有行动上的冲突外加思想上的不同政见,

       “物质动因”则是这一切社会现象的总根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适应、又矛盾,

       每一次循环,社会面貌都会有改观。

       历史是要重演的,

       只不过是在新的基础上又重演。

      人呵,警惕吧,

       力争不要在历史的长剧中当了反派演员!

 

                   第三部分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没有穷期,

         革命的道路没有终点。

             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互相制约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特点。

         有阴阳才会有自然,

         有雌雄生物才繁衍。

         对立着才会统一着,

         矛盾着才会有发展。

         若说这是把自然规律强加于社会,

         试问,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是表现为自然?

         “自然”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

         意志不能转移者,实质就是自然。

         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是彼此制约的,

         妄想把两者截然分开,那就又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

         认识了这一点就要顺应客观规律,不要搞胶柱鼓瑟,

         鼓励人们去积极主动地加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不管什么科学,“近亲繁殖”必产生生命力羸弱的畸形儿,

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好比是千窗百孔的外衣,无法挡风御寒。

人体有了均衡的营养才会健康强壮,

科学理论不断吸收人们的新发现才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经得起检验的理论从来不是靠“创新”创造出来的,

而是靠科学思维“总结”出来的新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科学研究指出了理论思维的方法和方向,

        每一个成就、每一步发展,又为这一哲学提供了新的证见。

         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可改变与不可改变需要辩证地去认识,

         那就是:总趋势不可改变,部分地又可以改变。

         宇宙间的事物就是这样呵,

         分明两件事,却又紧紧相关联,

        你少了我不能存在,我少了你不能发展,

        真所谓藕断了还丝连,虽相连呵实两半。

        辩证法从不承认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论,

         因为它从没有看到过事物间有什么绝对分明的界限固定不变。

         事物既然是这样的复杂,

         要求我们的思维也不要太简单。

         复杂点就复杂点来吧,

         既然做了人,就把人事干。

         让我们高举起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大旗,

         乘坐着时间的列车,空间的航船,

         随着辩证的历史进程,奔向那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一】《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二】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九七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64页:人类“首先为了生存,其次为了发展。”

【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九六六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同),第四卷第88页:“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下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

  【四】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91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终于成为自已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已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五】同【三】,见第二页“一八八四年第一版序言”。

【六】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恩选集第三卷第123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七】同【三】、【五】,第221页:“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且也破坏这种道德,如果它们这样做而不受惩罚的话。至于那要把一切人都联合起来的爱,则表现在战争、争吵、诉讼、家庭纠纷、离婚以及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最高限度的剥削。”

【八】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18页:费尔巴哈在善恶对立的研究上,“同黑格尔比起来也是肤浅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恩格斯转述了黑格尔著作中的这样的思想:“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接着,恩格斯评论并阐述自已的观点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附记:

本诗写于一九七八年,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投给一家报纸后就"泥牛入海无消息”了。当时的写作动机是要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澄清“四人帮”在理论上给人们造成的思想混乱,鼓吹人们解放思想,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在人们的信仰发生危机、一般人不知道唯物辩证法为何物的今天,这种宣传和普及更为必要,故把它重新整理了出来。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这“发展”本身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

本诗多是现成观点和一些哲学成句的堆砌(若一一注明出处,将会比正文多几倍),也有个人的某些“发展”,故欢迎批评和讨论。

 

                       写于一九七八年,一九九三年修改过,二000年再整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