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渡边淳一《钝感力》读后感

时间:2024/4/9 作者: 一草爱音乐 热度: 66697
  我觉得日本不缺乏大作家,除了很出名的村上春树,还有《解忧杂货店》的东野圭吾,《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的名气一点不比前两个小。

  我觉得人年轻的时候想象力好,上了年纪逻辑思维能力好,所以渡边淳一在年轻的时候写了不少小说,上了年纪就擅长写写《钝感力》这样的说理小品。

  渡边是做医生出身,所以无论是在他以前的小说,还是在这本《钝感力》里面都提到了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观点。

  我觉得把很多心理问题和生理现象结合起来分析是比较合乎情理的做法。

  这本书篇幅很小,如果是用一个大纲来列出作者的观点恐怕一张A4纸就能搞定,但得益于作者原本是小说家,此书基本是用一个个小例子小故事串联起来来阐述和支持作者的观点的,这样的写作方法不但能够发挥作者的特长,而且比起那些教科书式的纯理论讲解更能被读者接受和理解,甚至我觉得我能在这些小故事当中感受到作者观点以外的道理,勾起读者反复品味的兴趣。

  其实在我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产生过一种警觉: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钝感力前几年很被推崇,但是那个是日本人写的,我隐约觉得他们如果对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的痛苦也怀有钝感力,是不是就是引起他们战争狂热的根源,当然岛国资源缺乏也是引起战争的因素。

  但当我开始读这本书并且沉浸其中的时候,我觉得书中其实只有很少的部分涉及到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特点,那些小例子小故事里讲到的情况是不管身在何处的人都会碰到的生活课题,比如生理现象、人际关系、婚姻恋爱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都会遇到问题的地方,而如果碰到问题的那个人比别人多一点钝感力,那很多原本看起来很头疼很纠结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在我看来,从总体来看,书中所说的人的钝感力主要可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我称之为被动钝感力,这种钝感力偏重于生理方面的感觉,往往与生俱来,比如有的人味觉特别抗辣,这样他就能比别人适应更多的食物种类。又比如有的人对环境噪音有钝感,他就可能比别人入睡更加容易。天赋的钝感力可以说是一种明显的个人特质,有时候在这个地方是优点,换到另一个情境中就是缺点,比如对于疼痛的钝感力,可能会在人受伤时不太感到警觉而遭受更大的伤害,但同时对于疼痛的钝感力可以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变得更加有忍耐力,完成别人不能完成的需要忍耐疼痛才能完成的事情。

  第二种我称之为主动钝感力,这种钝感力往往来源于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睿智的头脑,是后天可以自我培养的。这种钝感力更多的是在心理层面起作用,感觉对象往往来自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说话喋喋不休整天唠叨个没完的人,一般人对于碰到这样的人可能没过多久就会嫌烦避之不及,不过如果你有一种倾听他人说话的能力,愿意去理解那个人说那些话的原因,可能就会进入别人的故事里,与别人互相分享彼此的心情,你会发现那种很愿意倾听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融入环境,很快和陌生人成为朋友。愿意倾听别人说话这种能力一般都不会是天生的,需要那个人有沉着的心理和谦和的态度,他在听到别人喋喋不休的说话时感受到的不是噪音,而是说话内容本身,对这些话语中的信息通过思维加工形成了理解,这样就对唠叨的噪音产生了钝感力,而这种经过思维产生的钝感力就是主动的钝感力。

  关于这种主动的钝感力,我想说一说我自己这几天经历的一件事,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在我群里说跟家人关系紧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当时开导他时有点太自作主张,因为我一直主张他应该跟家人搞好关系,我觉得这样才能让他的生活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因为我觉得他未必真的想离婚,也许是我最后的一点坚持点燃了朋友的怒火,他开始说我没法体会他心里的苦,后来开始说我跟他说那些开导的话是因为想标榜自己的生活过得如何好思想如何淡定。我当时并没有反驳朋友的误会,我想到的是这位朋友确实经常被生活中的事情刺激到,因为我已经听他说了很长时间,他的生活情境我也不是不能体会到,只是站在朋友的位置上我会偏向谨慎,我总想把事情往我自认为好的方向引导,也许就是因为我自己太坚持了才引起朋友的爆发。但我终究没有反驳,此时我想到的不是朋友对我的误会,我想到的是这个朋友我已经认识多年,曾经互相在关键时刻都给过对方帮助,我觉得深厚的友谊犹如一条长河,一路走来不会因为一时的气愤改变什么,一时的误会在贯穿漫长岁月的友谊面前是渺小的,这样的想法让我在朋友的误会当中产生了钝感力,让我绕开了戾气的礁石,我知道那些友情可以流经整条人生长河。

  当我们在谈论钝感力的时候其实在谈论什么?我觉得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无论是敏感还是钝感,只要能让人体会到生活是美好的,就是有用的能力。
赞(4)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