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茨,诗人、作家、书画家、主持人。被贺敬之先生及吉狄马加先生称为“诗书画三绝”之全能型才女。现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院副院长、紫砂艺术研究院院长兼秘书长。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委员,光明网中华优秀传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贝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文化形象大使。书画作品刊登于《解放军报》等。其书画作品常与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大师合作绘刻于紫砂壶上。部分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多国总统及大使。
诗集《玉清茨》写于2017年,原计划于当年夏天出版。书名由恩师贺敬之先于2016年初题写。之前以古体诗词为主,兼容散文随笔。后觉文本构思欠妥,考虑再三,决定以现代诗词为主体,辅以一些古体诗词和10幅书画作品,古典+现代的风格,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
这些现代诗中,诸多篇什缘自于我家的小庭院。比如《心灯》《鱼说》《春暮在繁华中荒芜》《堇草如兰》等。
有些来自于我的家庭日常生活,比如《栽春词》《海上生明月》《天使1》《天使2》等系列作品。
还有些素材来自于我的第一故乡南京及我少女时期生活的地方湖南,这些地方皆处于长江以南地区,都是水做的城市。江南的嫣红姹紫、烟雨蒙蒙,已如苏绣湘绣艺术品般深深植根在我的心中。代表作如《江南忆》《斜塘静夜》《常德之桃花源》等。对于江南或者京都小院的一些景物、风土人情的描写,也是我信手拈来的,如古体格律诗《芒种雨寄南京国宾馆》《春望》《咏春》《闲日月》《妙难酬》等。其中还有我于2016年七八个月间突然而至的病劫,使我对生活、工作、事业、家庭有了一种全新的特殊的领悟与感受。我在与病魔做斗争的七八个月,静待蝶变,偶尔黯然神伤,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泪流不止……最终明白了自己的内心,如何去面对并继续走完人生之路。诠释了一个女子在长达近一年的病中,行走在秋风萧瑟中的孤寂,管束自己的内心,保持一种清静之力,对自我的一种坚强的精神独白。
重新整理出版这部诗集时,我看到了脱掉主持人光鲜外衣的真实自我;一个对生活与家庭眷恋却不太过分束缚亲人的我;一个病痛缠身又积极与病魔作斗争的我;一个对自然宇宙更加敏感且怀有敬畏之心的我;一个敬重先烈为之感动哭泣而奋笔疾书的我;一个崇尚一切真善美珍惜万物的我;一个偶然悲痛流泪仰望星空却又保持温暖欢笑的我;一个不断反思和改变的我……
我热爱一切优美的文字与世间万物,如同在时光的洪流里,早已熟识经年。常在旅途中或者每一个季节的万物变化中,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句话每片落叶每朵嫣红每条河流,都会心有触动,常与这个世界未知而强大的力量沟通。故我珍惜一切、景仰一切、赞美一切,也深知一切无常,故不敢存太多贪念。
只愿余生将有限的文字,化为无限的力量于一切未知。
一部作品其实就是一个诗人在与过去、现在、未来对话;就是一次搭建与心灵沟通桥梁的过程。
这部诗集收集了我近几年创作的128首诗,其中包含11首古典诗词、多首红诗及两部音乐诗剧。
《木棉花正红》《示儿书》改编成音乐舞台诗剧,已于2019年11月26日、27日,2021年5月27日、28日、29日分别在国家话剧院、国家大剧院献礼演出,并荣获文旅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奖;《写在朝霞上》获第八届《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绣红旗》获建国七十周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曾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诗刊》《北京文学》《星星》《扬子江》《江南诗》《山花》《文艺报》等各大报刊。有部分作品在全国大型诗文大赛中获奖并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转载,这也算是对我近年“痴情”于诗歌的一个小小的慰藉。
因受家庭熏陶,我自幼便随父辈习书绘画,在琴诗书画间呼吸、辗转。那时的锦瑟年华在我的诗画里亦是一览无余。故甑选少许国画书法作品以配诗文,以表心中之“诗情画意”。
文学道路上,我以一个“爱慕者”的身份还在行进之路上。难免偶尔沮丧,难免偶尔生涩,难免偶尔求证,间或有欣喜。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讷静功夫。”诗也好,画也好,文也罢,无非时空中一段凛冽的浮光掠影。尽管这样,我依然持一顆热情真诚之心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继续努力,继续保持这份热忱。
唯愿我并不完美的诗文,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当然一切随缘,也不勉强他人,不为难自己,不和世界对立;不争平安,无欲清闲,神静心和。游心于物之初,无贵无贱,无荣无辱。修得一颗柔软心,保持一种清静力。与众文朋诗友永结有情游,相期邈云汉。
足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