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平,江西九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绿风》《诗选刊》《诗林》《散文诗》《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安徽文学》《四川文学》《莽原》《延河》《奔流》《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小说选刊》《小说月刊》等报刊,入选多个全国性选本,获《小说选刊》《人民文学》《莽原》《骏马》等颁发的奖项。
母亲与母亲节
小时候,在偏远的山村
天天都能见到母亲
却不知还有母亲节
中午,母亲从田地里匆匆回家
踩着点儿做好饭菜,等我放学
傍晚,我做完作业,常坐门前
望着母亲披着月光荷锄归来
長大后,在母亲目送下
一步一步渐行渐远
如今,知晓母亲节了
母亲却不在身边
只能趁节日多打个电话
或在朋友圈晒晒感恩和思念
留守山村的老母亲是看不到的
冬日的河床
那干涸的裂纹纵横的河床
让我想起母亲满布皱纹的面容
母亲,您也曾拥有梦想涨潮的青春
拥有汇入大海的气魄
母亲,您也曾拥有如水的温婉柔情
拥有似珠的晶亮明眸
然而,生活的重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已将您的丰腴碾压殆尽
那干涸的河床
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慈爱的母亲
想起曾供儿吮吸如今干竭的乳房
想起曾昼夜操劳如今枯裂的手掌
想起在母亲的柔波里
畅游的每一个日子
泪水表达的母爱
激动时,热泪盈眶
疼爱时,泪光闪烁
挂念时,泪眼朦胧
担心时,老泪纵横
母亲,您用意蕴丰富的泪水
把孩儿裹在透明的胸怀
无论岁月如何更替
我都能用心读懂您的表情
无论走了多久,走出多远
我都走不出您潮湿的牵挂
阳光抒情
步出母亲的怀抱
阳光,是呈现于我眸中的
第一幅图画
阳光,你孕育了我幼小的生命
又在你无微不至的爱抚中
我拔节升起
阳光,你激起了我人生的渴望
唤醒了我体内爱的冲动
在贫病交加的日子里
阳光,你始终如一的笑靥
成了我唯一的安慰
攀登高峰
我期盼与你无限亲近
期待与你敞开胸襟畅谈
从你宽厚仁爱的脸上
我读出了无比的信赖和真诚
举起手臂
紧握住太阳
如同紧握我自己的生命
在寒风压境的岁月
阳光,你是珍藏于我心中的
一拱暖炉
满树柿子
留守老家的母亲
习惯用种植与村子对话
丝瓜架,南瓜棚
还种了一棵柿子树
上百只大大的红红的柿子
压弯了上上下下的枝条
下面枝条上的柿子
三岁孩童伸手就能触到
可是无人去摘
童年,村前有棵老柿子树
果子还小时
小伙伴们就爬上去摘
咬上一口,涩涩的
便当作球传来传去
只有树梢顶端,躲在叶丛中的
一两只柿子
能幸运地长至熟透的红
最后也会被我们举着加长的竹篙
敲落下来
红枫林
红叶飘舞
满地枯叶堆积
仿若父亲逝去的似火激情
我勤劳的父亲
您沉重而苦难的一生
已深深浓缩在您的额头
我苍老的父亲
您也曾拥有绿叶般的诗情
然而,您的诗心
早已被沉沉的黄土掩埋
您只能用犁头刨开厚厚的土层
种下您对人生的一点点希冀
种下您未曾实现的梦
那日头好毒
那风刀子好硬
我昔日壮实的父亲
已弯成风中那枯瘦的枫干
南京,南京
早自少年时代
从老人家悲愤的讲述中
从乡村流动放映的电影里
从小伙伴间流传的连环画中
从历史教科书里
我了解到你悲怆泣血的历史
虽然你并非我的家乡
但同为祖国的一方土地
筋骨相牵 血脉相连
你曾经的痛
一直牵连着我敏感的神经
青年时代 我曾前往南京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走在长长的幽暗的甬道
仿佛穿行于那段黑色的日子
万人坑中成堆的尸骨
正诉说着屈辱和悲痛
也燃烧着怒火和仇恨
南京 南京
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啊
我可以想象得到
但我不愿想象也不忍想象
行进在纪念馆长长的甬道
无形的气氛
压抑得我无法喘息
我惟愿逝者安息
生者雄起
步出纪念馆
走出那段沉重的历史
我欣喜地看到
秦淮河边
不再飘浮旧时糜糜之音
玄武湖畔
辉映着民众平和的笑脸
万家岭,一道民族脊梁
万家岭
是我家乡江西德安的一道山岭
这曾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山岭
因为成功狙击了疯狂的日寇
这道山岭 在当地人眼中
成了一道高高耸立的民族脊梁
十多万人对付不到三万的日寇
同仇敌忾的气息弥漫青山之间
装备落后 但斗志不能低落
形势不利 但士气必须锋利
持续数月的拉锯战
昭示着战斗的惨烈
热血染红了那道山岭
也淹没了侵略者嚣张的气焰
日寇留下的件件物品
如今陈列于万家岭大捷纪念馆
成了侵略者的凿凿罪证
矗立的万家岭大捷纪念碑
也高高屹立于民众的心头
铭记历史
南京城和万家岭
只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缩影
无论曾经血雨腥风的南京城
还是英勇不屈的万家岭
均印记着八年抗战的悲壮史
铭记历史
我无意燃烧仇恨
只为记住过往的痛
忆念曾经的伤
以伤痛的记忆
针炙民族的睡穴
逝者已逝
史实不灭
你看那长江两岸 黄河南北
一个个沉甸甸的纪念馆
一座座巍峨峨的纪念碑
留下了沉重的历史
留下了民族的记忆
也留住了对国人的鞭策
念着过往生活
记着历史前行
这是一个民族挺立的根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