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术馆的观展动线设计初探——以中国版画博物馆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34318
肖露璐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广东 深圳518026)

一、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追求,转而追求更高层面的精神生活,对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艺术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馆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成为都市文化休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展览呈现怎样能更吸引观众,以更专业的角度表现艺术,更亲民的方式惠及普罗大众,是摆在每个美术馆人面前的课题,其中展览观展动线的设计看似无足轻重,实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串联作用,它像一根隐形的线一样把策展人需要传递给观众的内容串联起来。

二、中国版画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特点

中国版画博物馆坐落在深圳市龙华区观澜大水田村,是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第一代艺术家陈烟桥的故乡。从深圳市区驾车一路向北,在一排老旧的客家村落与碉楼旁,一座灰色的建筑隐藏在山林与街道之间。整个建筑因为钢结构的折叠架空和镜面设计的反射,使得身处其中的人能随着移动而看见不断变换的景致。整体建筑的新与周边环境的旧形成强烈的对比,大面积的镜面设计为室内外的空间交叠赋予了戏剧性,也给人一种纯净通透的感觉。中国版画博物馆的建筑是“新”与“旧”、“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它与淳朴的周边环境一起成为隐藏在繁华都市之外的净土,一个深圳北部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休闲空间。

  “中国版画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中包含了两条重要的轴线:

  其一是由现有村落(一条客家古街和一组旧厂房)向内延伸,形成一条贯穿基地南北的“时光轴”,以示历史文脉的留存,旧建筑前的月牙形水塘正代表了客家文化的特征;

  其二是与基地上两座山丘制高点连线垂直的“景观轴”,遥望高尔夫球场。美术馆主体被抬高架设于两个山丘之间,美术馆形体折起,形成虚空的体量,让出时光轴,使之延续和山体相连。建筑主体的折起为南方气候下的场所提供一个有阴影的覆盖,与“时光轴”垂直相交,成为一个汇集展览、工坊、咖啡厅等多种功能活动的、多元的公共开放空间。主入口广场选择靠近古碉楼与水塘的地方,成为旧建筑与新建筑戏剧性碰撞的交点。”

  整个博物馆总面积1.8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展墙2000米,有1、2、3号展厅,分别对应2、3、4楼,四楼的1号展厅面积最大,可以作为重要展览项目的独立展厅或者主展厅。除了北区的办公区域外,建筑公共空间有展厅、画廊、手艺工作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以及北区办公区顶楼的艺术书吧。展厅设有电梯,这样也使得去每个展厅都有多个出入口,但是内部慢行确是体验这座建筑的最佳方式,在折叠的建筑体量下,存在几条不经意的漫游路线,在自然风景、碉楼与展厅中迂回前行,给人更丰富的“时空”体验。

三、观展动线设计在展览实践中的运用

(一)以策展理念和展览内容为主导合理利用空间

“动线设计的目的,是让观众者比较容易把握理解展览布局的逻辑性,引导人流以不重复地自然(半被动)流动到每一个展位上,以提高每一角落的展示价值和均好性。”[2]展厅的展陈设计主要包括展览的海报、前言、文献、视频、实物、文字介绍等,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的表达策展的理念和逻辑性,把所有这些需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串联起来,引导观众在策展人设计的无形的线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观展动线。而不是毫无头绪、没有逻辑性的左顾右看,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不能完整的看到展览的全貌。《版画经纬——馆藏作品系列展》是以凸凹平孔四大版种分类展示馆藏精品的系列展览,以版画知识介绍、视频及实物展示结合经典版画作品,让版画以更亲民的方式被大众了解,以此来作为策展理念。在凸版画作品展中,在展厅的起点位置除了有前言,还有凸版画的历史起源及发展的文字介绍。然后是凸版画的主要技法的顺序展示,包括技法的相关文字介绍,视频展示以及经典作品,紧接着是版画印刷机器和实物的展示,在展示中我们没有单纯的摆放一台印刷机器,而是选取了展厅一角,制作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氛围,包括机器、刻刀、书桌以及墙面颜色的粉刷。最后,我们还制作了凸版的小版画,供观众印刷体验后带走。这样依据策展理念和逻辑顺序设计的观展动线就能吸引及引导观众主动的按着策展人的策展逻辑顺序去顺畅而舒适的观展。

(二)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建筑特性与优势,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

整个中国版画博物馆展厅有三层,整体空间出入口较多,具有开放性,观众运动观展的过程也是与美术馆建筑和周边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因此动线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及各楼层展厅的主次关系,考虑观者的观展体验和舒适性。

  例如从展厅三楼到四楼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从电梯直升上楼入口,另一个是从三楼展厅中部出口出来走上中央坡道,沿着中央坡道走上四楼台阶进入展厅。三楼展厅中部出口是整个建筑很有意思的地方,走出来后视线开阔,可以看到整个建筑外部以及周边的所有景观。出来后只走几步路便可沿着台阶上到四楼展厅,还可以顺着中央坡道往下走,直接走到屋顶花园和艺术书吧,沿路可以感受户外的美景和整个建筑的设计之美。

  在《高原礼赞——徐匡版画艺术展》中,我们选取了徐匡先生的代表作《高原阳光》设计展览的海报,并制作了5米乘3米的大幅户外海报张贴在二楼外墙。从博物馆的任何角度看这张海报都很震撼,黝黑的藏族男人侧面半身像,白底蓝字衬托凸显了主体人物高大阳光的形象,像极了一张特大尺幅的黑白木刻版画,完美的呈现徐匡先生的艺术风格。在整个建筑空间中这幅海报仿佛一件大型的装置作品一样,从一楼仰视,三楼平视,中央坡道近距离观看都有不一样的美和震撼,和整个空间环境相得益彰,和观看徐匡先生真正的黑白木刻作品一样让人得到心灵的洗涤、震撼和深深的感动。看着这幅大海报,再沿着三楼中央坡道上四楼展厅会有一种朝圣的心情,如果没有导览指示牌,直接坐电梯上四楼,观众也许会错过这个漫步其中的机会,也不会感受到这份额外的惊喜。

  

  图1

(三)根据展厅形态及特点灵活设计观展动线

各个美术馆的建筑特点不同,具体到每个展厅的大小和格局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展厅应该有不同的设计和灵活的布局。中国版画博物馆四楼的1号展厅为最大的主展厅,有两个主入口,可以乘电梯直升上去,也可以从一楼走楼梯一层层上来,还可以从中央坡道走上来,而且展厅内部有许多钢结构分区,整体区域切割的比较零碎。这样多入口的进入方式且不规则的展厅形态,实际上对策展人和观众都带来一定的困惑,该从哪里看展好,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经过多次的展览实操,我们发现这个困惑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优势,它能让展览整体布局变得更灵活与生动。例如从常规理解上,电梯直升上来的入口应该是展览的起点和前言位置放置区,但因为博物馆特殊的建筑结构,前言区设置在后端入口的墙面上,且文献区也设置在前言右手边的不规则区域,这样我们人为规定了展厅的起点,很多有明显逻辑叙事线的展览就是从这里起点观看更准确。但与此同时,很多从电梯直升上来的观众踏进展厅的时候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该从哪里看起呢。我们发现和这个入口左边的墙面正好可以作为视频投影展示区,特别是短视频,让观众简单了解展览的内容是什么,这个短视频内容和前言互补,既烘托了展厅氛围,也引导了观众的观展动线,可以说它既是终点也是起点,让不规整的展厅有了回形式展厅才能有的完整气场。1号展厅的这种动线设计模式在后面的几次展览中都继续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同样在《高原礼赞——徐匡版画艺术展》中,我们在1号展厅前言位置附近设置了文献展览区,观众从三楼的中央坡道上四楼后就首先看到了前言文字,然后进入右手边的艺术家年表墙,上面展示了艺术家近70年的艺术生涯的大量照片资料及文字说明,随着年表墙转到另一侧则是一面艺术评论墙,展示制作了艺术家的代表作局部图及艺术评论家和普通网友对艺术家作品的评价及感受,紧接着是艺术家各个阶段的版画代表作,中间可供休息的视频观看区则循环播放艺术家的纪录片,然后是素描原稿及原版的展示,最后到了视频投影墙则放映的是20位专家及艺术家对徐匡先生展览开幕发来的祝贺视频,这样观众不论从哪个入口进入都能完整顺畅的观看整个展览。

(四)利用视频、实物、文字说明、文献展示、区域色彩等提供多种观展动线,调节展览节奏变化。

在策展准备和展览实施的环节,展陈平面结构图的绘制很重要,在电脑设计图中设定好展览各单元的分区,作品及其它展品的尺寸安排,科学合理的设定观展以及互动体验的动线路径,直观快速地做好调整及准备工作。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就不仅仅要考虑到作品的尺寸安排,还要考虑到视频、文字说明、文献资料、实物展示等放在哪里合适,既要符合展览的逻辑结构,又要考虑到观展的舒适性,具有一定规律的节奏变化,观展的动线可以有回旋反复,但是也不能过于迂回曲折,要保持一定规律的节奏感,既要紧凑又不能过于紧张,要在各类展品之间保持适度的呼吸感,使观者时刻保持新鲜感和兴奋点。

  在《我的深圳故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版画邀请展》中,展览共分为三个篇章,整体体量大,最终使用了博物馆的全部三个展厅展出作品190件,展陈内容丰富,除了版画作品还有照片墙、文献实物、视频、装置作品等,是大体量的文献作品展览。在前期规划设计的时候会根据每个版块的情况分区,并根据内容适当调整,做到每个版块的内容都有亮点。我们把照片墙文献区放置在展览入口前言位置处,正好结合展厅转角位置,形成一块相对完整闭环的照片文献区。大片完整区域的展厅用来展示深圳版画40年来的40位作者的作品,包括他们的个人简历、访谈文字,并穿插重点艺术家的单个视频介绍,然后在可供坐着观看的视频区有前期采访40位艺术家的长视频,最后在主展厅的结尾处视频投影墙展示展览的宣传短视频,整个空间中版画作品穿插视频、文献等,丰富而富有节奏。同时,我们在整体统一的色调中,对不同区域的局部展墙使用不同颜色,让整个展厅更生动活泼,同时使分区更明显清晰。

  

  图2

(五)结合内外空间及中庭、休息区等,为不同观展人群设置不同的观展动线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展需求,能够看展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专业美术工作者可能更重视展品内容的呈现,老人、孩子等可能更看重展示氛围及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的舒适,因此,展厅外部必要的休息等候区域、门厅、中庭等,以及展厅内部的休息椅,人为制造的休息区包括视频观看区,拍照打卡区,都能为不同人群,包括老人孩子等提供必要的休息,给予她们不同的观展动线等,对分流人群,特别是在疫情时期控制人流量,合理引导观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版画博物馆展厅外部的中庭位置,是连接停车场、办公区和展厅的必经之地,中庭靠边的区域有一块平静的水池,水中矗立的版画元素装置作品,人、鸟、山石等和整个环境融为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呈现不同的倒影与美感,构成灵动的风景,让来来往往的人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并且在展厅的不同楼层行进过程中,不同角度的观察中都能发现它不同的美。这件作品可以说完美的契合了这个时空交汇的中庭地带,是整个观展动线中不可缺少且增添亮色的一点。

  在《我的深圳故事——庆祝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版画邀请展》中,为了契合展览主题,更好的营造40周年的庆祝氛围,同时也为了给观展的人群更多的互动机会,我们在展厅入口大海报处设置了照相打卡点,制作的深圳城市风景立体展示牌结合展览主题“我的深圳故事”以及“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手卡,吸引了看展人群驻足打卡,既有效的配合了展览主题,也轻松的分流了不同类型的人群。同时,为了体现深圳版画四十年来理论建设与研究的成果,在二楼展厅中部设置了展示深圳版画理论研究成果书籍杂志的地方,并提供桌椅给观众阅览、休息,这样的阅读和视频观看等区域都能有效的延长及丰富观众的观展路线,给不同观展类型的人群不同的选择。

四、结语

好的观展动线设计能让观众更好的理解策展布展的逻辑性,提高观展的舒适性,它能带领观众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发现更多细节。每个美术馆都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美术馆的建筑特点,周边环境,具体的展览内容做好合理的观展动线设计,充分展现美术馆不同的审美个性与艺术品味,为大众提供更多研究性、教育性、启发性的展览,使每个人都能从美术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幸福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