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河南 洛阳471000)
声乐教学的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性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合唱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合唱组合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合唱技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合作组合的优势探究
在中职幼师的声乐课程教学中,利用合唱组合形式,可以很好地突破传统声乐课堂枯燥乏味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升,发挥了良好的教学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合唱组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比自身与他人的声乐水平,找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实现查漏补缺,不断成长,促进自身声乐能力的提高。
其二,通过合唱组合形式,学生声乐锻炼的热情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声乐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可以更为自觉地进行合唱锻炼,促进团队的良性磨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价值,实现团队整体合唱表现力的提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全局出发,找到个人在团队中的定位,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团队声乐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幼师挖掘幼儿的优势,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执教水平。
二、合唱组合的应用分析
(一)加强声音训练
合唱组合形式凭借着很好的教学可靠性以及可行性,在幼师声乐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运用合唱组合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开展声音训练,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实现声乐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声乐课程的时候,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学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可靠的听觉能力前提下,幼师才能对幼儿作出有效判断,并且针对幼儿表现的行为,做出良好的引导。因此,加强学生的声音训练是运用合唱组合形式的重点内容。在具体声音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不能用简单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声音能力,要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来更好地模拟分析各种声音,提升学生的声音辨识能力。在歌曲训练完毕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录音棚,开展专业性的录音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对音乐节奏和自己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把握好合唱的节奏,促进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引导者的角色,要指出合唱中的瑕疵声音,帮助学生及时地修正自身的错误,促进学生合唱基本功的提高,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实现声乐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在帮助学生做出一定的拓展训练,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声音辨识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不同种类的合唱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持续地提升自身的声乐能力,巩固乐理知识,带动学生声乐综合水平的提高。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些合唱团来切实地感悟合唱的魅力,积极地学习合唱技巧,更好地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在声音训练完毕后,教师要及时地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反思,提升知识记忆能力。并且声乐课程的很多知识内容都是较为动态的,各种音乐形式发展得很快,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声乐知识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更好地满足幼儿教学的需要。比如,在目前的幼儿声乐学习中,也会涉及很多内容,需要幼师具备较高的声乐水平,通过合唱组合形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有利于幼师更好地引导幼儿,满足幼儿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更好地适应幼师声乐教学课程的要求。
(二)实施声部交替
在合唱组合开展的时候,会涉及大量的合唱技巧以及乐理知识,对于中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单声部与多声部的综合性训练,要对两者进行交替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实现声乐能力的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大量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合唱组合,真正地做到了然于心,更好地满足合唱组合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声乐把控能力,实现合唱整体表现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替训练的时候,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改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单声部和多声部是中职声乐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交替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合唱的音乐表现力以及组合的多样化。并且在唱跳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很好地感知音乐节奏的律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声乐学习兴趣。
具体来看,单声部多体现在个人音色,表现出力量感。多人和声则是显著地增加了合唱的渲染力,增添作品厚度,提升现场震撼力。学生在开展合唱的过程中,可以更为自由地进行音乐延伸,丰富音乐风格,提升音乐情感,并且在音乐伴奏和舞蹈的加持下,极大地提升了合唱的巨大艺术渲染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多个声部交替训练,促进幼师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开展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重大。幼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深深地影响了幼儿的性格形成与学习成长,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产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师的综合素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帮助幼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具体来看,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主题需要,适时地融入一些时事热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好地服务幼儿,为幼儿提供更高质量的声乐课程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多元分化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来开展声乐教学,教学的互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声乐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唱组合,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合唱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音乐整体能力的提高。在应用合唱组合形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合唱组合,不断提升声乐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也应用到了幼师声乐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教学价值。教师也要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开展科学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研究合唱组合形式,掌握声音效果,更好地观察整体与个体的合唱状态,促进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呈现以及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知识理解,更好地研究人体结构,提升自身的声乐技巧,有效地控制发声,丰富声乐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合唱过程中,传达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性提高。
(四)加强小组合作
合唱是一种集体性行为,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参与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合唱中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推动合唱水平的提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深入的探索,掌握更多合唱的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培养音乐合唱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唤醒学生的合作学习的重视,要积极地承担小组学习任务,高效推进小组学习,加强小组配合,实现合唱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高中低声部的契合练习是重点内容,幼师学生要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小组学习,提升合唱的整体表现效果。如果幼师学生不重视自身在合唱中的定位,则会严重降低小组学习的效果,阻碍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在明确自身的主体意识下,才能更好地领悟合作的重要性与意义,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任务。
在学习内容上,教师也要精心进行设置,要加强对幼师学生的研究,要根据幼师学生的心理与认知规律,提供相应的声乐知识内容,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合唱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时机的把握,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合唱技能。并且也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多启发,实现取长补短,增强声乐学习自信心,产生充足的声乐学习动力。
此外,在小组学习下,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合唱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
学校方面,也应当为学生搭建更多音乐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渠道去表现与发展自己,让学生在真实的合唱舞台上,尽情地享受音乐带来的洗礼。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强调个体责任与集体任务的紧密关系,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合唱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分组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由搭建团队,开展合作演出,并且获得相应的奖励,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品质,促进合唱能力的提高,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组合形式发挥了良好的教学作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其的应用,要基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合唱组合形式,加强合唱练习,实现合唱水平的提高,推动幼师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基础教育提供更多的人才动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