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217)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下来的智慧结晶,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灵魂所在。把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就如舞蹈艺术和传统文化,实现二者的融合,可以丰富舞蹈艺术内容,提高文化内涵,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二者的融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舞蹈教师只是知识单纯地把一些古典舞的动作纳入到舞蹈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舞蹈属于艺术类的专业,艺术优势文化中的一部分。在面对现代化的发展,面对外来文化,对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中强调要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强调了要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舞蹈艺术也是一样,要使中国舞蹈艺术向拉丁舞、芭蕾舞一样走向世界舞台,那就必须要体现出我国艺术文化特色,展现出中国艺术审美趣味。因此,不论是从哪一方面分析,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具有可信性和迫切性的[1]。高职院校开设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专业人才,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渗透传统文化的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也能提高舞蹈艺术内涵和文化,提高舞者的文化基础。让整个舞蹈艺术得到升华,赋予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文化艺术魅力。对于舞蹈与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比如藏舞《北京的金山上》、维吾尔族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傣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等这些著名的舞蹈,都具有地方特色和融入了民族文化,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让舞蹈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就当前世界上流行的艺术,都带有其地方独特的文化烙印。所以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国舞蹈艺术中,让舞蹈艺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凸显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让中国舞蹈艺术更好的走向世界[2]。
另外,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二者的融合,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去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时候,就需要去了解傣族文化和风俗,以及舞蹈自身所传达的情感等,才能更好地去完成动作,让动作更加具有吸引力。又或者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一些经典动作的时候,也需要去了解动作的来源,解析动作,才能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最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基础,成为从内到外完美统一的舞蹈艺术者,而不单纯的只是一个舞者。
二、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一)舞蹈教学方面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传统文化则是源于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舞蹈文化与我国很多传统文化都有着紧密地联系,而正是当前舞蹈教学中所忽视的一部分。比如敦煌舞,这就是极具中国特色舞蹈,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舞蹈中蕴含了丰富的地域特色,是当时生活片段和文化特色的体现,其中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映射了一个时代的特殊文化[3]。因此一套完美的敦煌舞,会让观众从视觉、情感等多方面得到满足,成为一场文化盛宴。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了一些古典舞的经典动作,其实也是一种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把传统舞蹈艺术文化纳入到当前舞蹈教学中。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问题,我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舞蹈艺术文化只是其中之一,忽视了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一个融合。一些教师认识到中国古典舞中的一些典型动作可以促进舞蹈教学,如“云手”“云肩转腰”等作为舞蹈基础动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但是在高职舞蹈教学研究这一块,却没有重视古典舞自身的文化和内涵。从而导致呈现出来的舞蹈,知识满足了视觉上的要求,但是却忽视精神上的满足,感受不到舞蹈中存在的内涵和文化[4]。
主要原因是:一是因为外来舞蹈艺术文化的引进,对我国舞蹈艺术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过度追求西方文化,冷落了传统文化。二是因为当前舞蹈教科书中,涉及传统文化非常少,导致二者融合受到限制。
(二)舞蹈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
要想实现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实现二者有效的融合。就当前的舞蹈教师来讲,有几个特点:对于现代舞的教师来讲,他们对于舞蹈,更多接受的是一种西方舞蹈艺术文化,部分教师认为我国舞蹈艺术文化与当前现代舞并不是一个类型,在教学中也就忽略了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的引入,更不要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古典民族舞的教师来讲,他们对我国舞蹈艺术文化是有着一定涉及的,也把我国舞蹈艺术文化纳入到了实践教学中,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是不足,才会呈现出以上几个问题。所以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现状和不足,归根结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自身文化素养不足而导致的。三、高职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了解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效果、舞蹈艺术文化传承上去分析和探究。教师应该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提高舞蹈专业素养,而对传统文化的引进就是途径之一[5]。舞蹈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寻找教学的突破点。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注重对舞蹈动作的分解,详细地讲解每一部分姿势的含义和美感,让学生加深对其的认知程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舞蹈动作中,提高动作内涵。就如动作云手,要想完美的训练这一动作,教师就需要对该动作进行一个分解,从我国武术文化、戏曲文化上面去讲解,让学生去感受人体与民族性的一个融合,更加完美地呈现出动作。对于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从一个单纯的舞者发展成为舞者艺术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对舞蹈教育的文化熏陶,以此来提高舞蹈素养,提高学生的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比如学生在舞蹈技巧练习中,通过了解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去感受和掌握动作精髓和动作内涵,加深对舞蹈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舞蹈技巧。特别是学习一些民族舞的时候,只有充分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内涵,加深理解[6]。
(二)中国古典舞中去探索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典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审美原则是七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因此,中国古典舞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从文化对古典舞的影响上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中国古典舞中,比如中庸之道和孔子所提倡的艺术美讲求的是刚而不拙、柔而不弱,这也让中国的艺术朝着沉稳、中和、中内在的方向发展,古典舞表现出刚柔并济、内外统一、形随心动等特点。就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乐舞《大韶》,又比如太极之理圆,圆成为了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轮廓,也是几千年民族文化思想造就的民族性格。太极的阴阳学说本就是一种曲线与圆的结合,代表循环无穷和刚柔并济,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而云肩转腰、云手、燕子穿林等一些经典古典舞动作,都与圆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传统文化思想,还有就是古典文化背景对古典舞带来影响,体现出传统文化,这里最为经典的就是武术文化,比如剑舞,不仅增加了舞蹈的难度,还增强了舞蹈的艺术魅力,体现出刚柔并济。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在推动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时候,要重视文化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只有选择出最为合适的文化,才能发挥其价值。教师在做课前准备的时候,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内容,去寻找出与之对应的传统文化,比如在教“青龙探爪”这一古典舞经典动作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寻找其有关的文化资料,比如我国武术文化,从我国养身修行的基础上去探究这一动作。把相关的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理解动作的精髓,提高教学质量。
(三)从民族舞蹈中去探索文化
民族舞蹈极具民族文化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民族舞蹈中去寻找灵感,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达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各种民族舞的欣赏,了解每一个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展现,从舞蹈中去感受民族情感和内涵[7]。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对舞蹈的思考,提升自身舞蹈艺术境界。另一方面是鼓励学生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感受到舞蹈中的文化,并且实现舞蹈与文化的一个融合。比如东北的秧歌,人们把喜悦、希望都融进了舞蹈中,让舞蹈呈现出来,观众可以感受到那种喜庆的氛围;又比如对于目前的广场舞,也是中老年对于健康、舒适生活的一个体现,舞蹈中体现出轻快、享受的情感。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提高文化基础的同时,把文化融入到舞蹈中,提高舞蹈的内涵,提高舞者情感的内涵的表现,也能提高舞者的艺术审美,推动中国舞蹈艺术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舞蹈教学的融合,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一点意见,希望可以为实际的舞蹈教学提供参考。对于二者的融合,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内在文化素养,是从其体态、举止、心理素质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而不是语言上的侃侃而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