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一、形式上的氛围感——歌舞片是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融合
歌舞片具有强烈的氛围感,首先就是它在形式上的优越性和独特性。歌舞片是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的融合。歌舞片,顾名思义,是由大量音乐和舞蹈组成的。它的前身是音乐剧,是为了记录音乐剧演出或是由音乐剧改编而来的,因此,歌舞片与音乐剧拥有相似的特点。而音乐剧与话剧、戏曲、舞剧、歌剧,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是戏剧,都有人物、情节、矛盾的冲突和解决、都有戏装、布景和道具,但是区别在于用什么方式和手段以及从何种角度实现戏剧的感染力。话剧以对白、独白这些语言手段和舞台动作实现戏剧的感染力;戏曲以韵白、京白、板腔体唱段及伴奏、程式化动作和打击乐相间的手段实现戏剧的感染力;舞剧以连绵不断的音乐和肢体语言实现戏剧的感染力;歌剧以声乐为主,结合舞台动作、舞蹈、舞美等各种艺术手段实现戏剧的感染力;而音乐剧是“音乐和舞蹈的戏剧”,它对音乐、舞蹈、情节给予同等的重视程度,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种更为综合的表演艺术。那么通过音乐剧改编而成的歌舞片也具有用音乐和夸张的舞蹈体现剧情的特点,它保留了故事情节主线,运用音乐和舞蹈代替人物语言、讲述故事,在具有更为强烈的抒情性和戏剧效果的同时又必须极度符合情节和人物的内在逻辑,因此取得了一种疏离又真实的奇妙效果。由此,歌舞片的舞台性可见一斑。
同时,歌舞片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剧,它的拍摄手法与电影相同,即通过摄像机记录演员的表演过程。这就意味着歌舞片可以利用电影的拍摄优势,从而达到传统舞台剧表演无法呈现的效果。比如观感体验的改善,传统的舞台即使有景深存在,也是一个较为二维的观看视角,而歌舞片运用人物运动和摄影机调度,使观看时的空间感得以增加,观众可以跟随镜头的运动体验全方位的观影视角,而剪辑的加入更可以产生传统舞台剧难以达到的美轮美奂、绚丽夺目,甚至如科幻大片一般的华丽效果。
其次,由于采用了电影形式,歌舞片相较于舞台上的表演更为自然真实,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而当舞蹈动作开始、音乐声响起时,其夸张的戏剧效果又得以充分显现,因此,真实感和戏剧性的交织使整部电影层次丰富又高潮迭起,使观众的感受犹如涟漪般层层荡漾、此起彼伏,时刻被剧情和表演牵动的思绪使之更容易相信原本夸张的表演。
总而言之,歌舞片有机会充分利用电影的视听语言,从而达到剧场无法实现的呈现效果。
由此可见,歌舞片在形式上兼具了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因此同时具备了两者的特点,从而造就了歌舞片独特的优越性——现代科技手段与经典表演形式的交叉碰撞,以及戏剧性与真实感的完美融合。而我们所谓的歌舞片的氛围感,其实就是这种抽离现实又身临其境的造梦感。
二、内容上的氛围感——歌舞片对于音乐元素的充分运用
(一)音乐在剧情推进方面呈现的氛围感
《ALL THAT JAZZ》是《芝加哥》中出现的第一首歌曲,也是一首典型的爵士风格音乐。它拉开了电影的序幕,带领观众来到芝加哥城的一个酒吧,电影的女主角之一也由此登场——威尔玛·凯莉作为当红舞女在舞台上演唱该曲目。而台下暗处有一个两眼放光的女子,她就是故事中的女一号罗茜,她渴望舞台,渴望像凯莉一样成为观众眼中的明星。紧接着在歌声中,罗茜与弗雷德在缠绵中离开了酒吧回到了罗茜的家中。著名的桥段《CELL BLOCK TANGO》由监狱中另外六名美丽的杀人犯共同演唱的,她们时而分别讲述了自己的犯罪经历,时而合唱共同谴责男人的自作自受。这段野性十足的表演体现了女杀人犯对丈夫不满的强烈控诉,也为影片中罗茜在狱中的成长和蜕变打下了基础。《芝加哥》中的音乐以爵士为主,并涵盖了布鲁斯、探戈、圆舞曲等,具有很强的流行性和戏剧性。用这样的音乐代替台词贯穿整个电影,有力地推动了剧情发展的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电影用台词讲述人物心理和故事发展的枯燥;流行性代表着受众范围广、音乐旋律极易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使观众更加容易投入其中并跟随音乐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接收到了剧中的重要信息,在充分了解剧情的同时增强了观影乐趣、提升了观感体验。因此,音乐在推动剧情方面的特点成为歌舞片氛围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音乐在人物塑造方面呈现的氛围感
歌曲《FUNNY HONEY》充分体现了罗茜和丈夫的夫妻关系以及艾莫斯憨厚老实甚至有些愚蠢的性格特点;《WHEN YOU’RE GOOD TO MAMA》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莫顿妈妈始终奉行互惠主义又非常善于操纵别人的形象;《ALL I CARE ABOUT》则通过歌词“所关心的只有爱”侧面反映了比利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的阴暗面。音乐塑造人物的作用相比于演员对角色外部形象的直接刻画要更为深刻,因为外在形象是可以进行伪装的,而如果要了解一个人物真实的内在性格和精神特质,我们通常需要借助具体事件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人物。但音乐塑造角色不需要过多言语和事件的表述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简单几句歌词就代替了原本大量的台词,再辅以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道具、灯光的布置,便可以使角色的内心世界清晰明了又极为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样通过音乐,使角色内心完全外化的人物形象的“另类”体现方式正是构成了歌舞片氛围感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音乐在揭示主题方面呈现的氛围感
《芝加哥》是一部典型的黑色幽默类型的歌舞片,它采用极为娱乐化的方式批判了原本严峻、邪恶的现实问题。我们看到了口若悬河,颠倒黑白,亦正亦邪地游走在舆论顶端,只要有钱,杀人犯一样可以无罪释放的律师比利;看到了利用老实人的憨厚,为了自己所谓的梦想一步步沦为名利的奴隶的罗茜;还有推波助澜、不分黑白,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芝加哥民众……这些人物所折射的恰恰正是《芝加哥》要体现的主体思想——在芝加哥城,民众整日醉生梦死,无聊的生活让他们恨不得抓住任何一个新鲜话题来供自己消遣,他们沉醉的并不是丑闻本身,更不是像罗茜和凯莉一样的囚犯,他们在意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可以消解自己无聊生活的“表演”而已,而一旦有新的表演出现,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投身到下一场“演出”中。而媒体善用民众的这一特点,在利益面前抛弃了良知,让那些虚假的“实事”暴露在人们眼前。“当语言无法表达时,我们歌唱;当歌唱也无法表达时,我们跳舞。”这是2003 年音乐剧版《芝加哥》的主演Bebe Neuwirth曾说过的一句话。因此,歌舞片的艺术性使现实问题得以反映又不至于过于沉重,相反,它采用一种更加形而上的艺术形式,诠释了无法用写实表达的内容。观众沉湎这其中的华丽和绚烂,被滑稽戏谑的音乐和舞蹈所深深吸引,但当电影落幕,大笑过的我们会陷入更加深刻的思考,它带来的冲击力也许会远超过现实主义电影。因此,这种利用现实与表演强烈的反差揭示主题的特点是构成歌舞片氛围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语
通过分析《芝加哥》中的音乐,我们看到了音乐元素对于歌舞片氛围感的重要作用。也许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它通过较为抽象的方式让听者感受到了背后无限的内容,体察到了创作者想要传递的精神内涵,这种方式,化悲伤为欢笑,化沉重为轻松。在如此轻松的娱乐氛围中,观众笑着,却并不只笑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