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演奏技巧特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1121
柴 树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133000)

一、德彪西简介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年)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他出生于法国巴黎的圣日耳曼。少年时的德彪西,得到莫泰夫人的赏识并师从她学习钢琴,得到了前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更好地学习钢琴和有关作曲的知识。在校期间德彪西因为听觉天赋极高,对音响效果进行大胆尝试而受到关注,德彪西1884 年以康塔塔曲《浪子》获得罗马大奖,然后有了去罗马进修学习的机会,进修结束回到巴黎。

  德彪西的写作高峰期是从1890 年开始,一直到1910 年结束,他在这个时期写出许多不同风格的印象主义题材音乐,被后人称之为“印象派鼻祖”。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钢琴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钢琴曲《版画》、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作品有《牧神午后》、《夜曲》、《大海》、《意象集》等等。不仅在创作上下功夫,德彪西曾经撰写并发表过关于音乐创作理论方面的论文,清晰地说明他对于音乐审美上的认识。

二、《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创作背景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杰出的作曲家之一。《第一单簧管狂想曲》诞生于1909 年至1910 年间,并带有钢琴伴奏。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单簧管音乐作品,这部《第一单簧管狂想曲》就是其中一首。《第一单簧管狂想曲》不仅最吸引大众的目光,也是演奏次数最多的“狂想曲”。他的这首《第一单簧管狂想曲》不光是给法国单簧管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对世界单簧管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彪西的音乐创作虽然规矩方整,却不完全是保守,所以这部有着敞开式的“狂想曲”体现了他独有的创作手法。这首乐曲的音乐虽然抒情,但却有着锐利的风格,这就把听众融入到一个梦幻、虚渺的空气里。后期的处理中,德彪西又把这首乐曲改编为由管弦乐队伴奏,其效果得到了升华。短小精悍的主题、充足的织体、随意的曲调、不单一的结构贯穿在整部作品中,印象派创作的风格也几乎如此,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就是最好的体现。这首乐曲的旋律、音程、节奏有着灵活性,所以演奏者在演奏方法与色彩的把控上有一定的要求,演奏者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的同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演奏音符,这样无法表现出德彪西独特的音乐魅力。

  德彪西的创作不仅创立了印象派音乐风格,更重要的是把印象派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他的风格既包含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元素,同时把音乐理论和音乐创作手法上将现代因素完美的融入结合其中。

三、《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演奏及分析

(一)结构分析

印象派的音乐框架不集中、不清晰,曲式结构也散漫不拘束,像《第一单簧管狂想曲》这样的作品在内相当一部分作品还是清晰的保留着奏鸣曲式三部曲式结构的特征,除了这个特点外,这部音乐作品还在呈式部中还是用了回旋曲式的创作手法。

  《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曲式结构主要有呈示部、插部、再现部、尾部等。这部“狂想曲”曲式结构由引子、呈示部、第一插部、展开部、第二插部、再现部、结束部、尾声组成。所有结构的旋律里,关于情景和创作的方法不尽相同。音乐和声色调浓烈、乐曲结构不单一、速度严格清晰、力度掌控得当。作品的音乐旋律和调式结构看似不严谨,但音乐的走向中包含着精致而又紧密的逻辑结构。

(二)演奏技巧分析

德彪西《第一单簧管狂想曲》的序言段落,在钢琴八度音程的编排和微弱、轻巧安静的演奏中开始,使人无法理清音乐的头绪,接着三连音中半音的效果,通过不协和的音程效果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完美地将秘密、紧张的空间带出来,牵引出单簧管的演奏。乐曲主奏最开始吹奏的前三个音难度较高,要求演奏者对于演奏技术和气息的掌控,乃至单簧管的密封效果。

  通过谱例就能看出,通过小三度和大二度的使用,表现出G、降B、C 三个音的关系,不完全协和、不协和在对抗上产生的火花,使得音乐效果黯淡不明亮。

  乐曲第4 小节里,作者将钢琴伴奏中三连音的最后一个音符由C 改为降C,小三度音程转为大三度音程,看似不经意的改动,音乐听觉上不仅产生了变化,整首乐曲的境界也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正是德彪西对于音响效果独特的处理手法。在单簧管的演奏中,小字一组降B 的演奏通常是在A 音上加高音键的演奏,这样的演奏在处理弱音的时候往往不是很干净,如果通过A 键再加右侧第三个琴键,虽然声音干净,但却不好演奏,并且降B 到小字二组C 的演奏,同样不好演奏,降B 这个音的演奏需要将按键孔全部打开,小字二组C 的演奏要将所有按键孔堵上,这时手指会产生僵硬感不能顺畅流利的吹奏。因此,往往对于演奏小字一组的降B 音,经常采用第一个方式,同时将左手无名指和右手的按键孔全部堵上,演奏出的降B 才会色彩清晰,接下来音与音之间的顺接才会顺畅、工整、整洁。在演奏乐曲时,演奏者口型的保持和气息的运用也是需要注意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这部作品开头的虚幻、静谧表现出来。接下来,随着音符、乐曲节奏的变化也让速度和力度发生了改变,慢慢把杂乱与焦灼的氛围引出,随后回到原速,回到安静的空间里加入乐曲中。

  从第9 小节开始,开头逐渐退去,钢琴优缓而来。通过由三连音组成的九和弦音程将主题带出来,通过三连音结构编排的变化,使得乐曲在听觉上也产生了从黑暗到光明的感觉。微弱的演奏处理仍旧是主要演奏手法,这样单簧管的演奏才轻松自如。单簧管色彩的轻柔沉着和钢琴伴奏的编配融入正正好好,单簧管清澈透亮的色彩,在一片硝烟中看见了曙光的黎明。

  在第32 小节中使用了装饰音,在降A 和C 时,降A 的演奏需要将右手的孔位和按键按住,装饰音的演奏只需要动左手就可以了,这时C 音的过度才会平稳。

  乐曲第36 小节中,降E 的演奏使用了颤音演奏。有关颤音的演奏技巧确实不少,但较为普遍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左手将降E 音按住按实,颤音的发出需要左手三个指头同期匀速地抬起、落下;第二种技法是通过右手来演奏降E音,此时的颤音演奏需要同时将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最后一种是左手要把降E 音按住按实,演奏颤音时右手的食指同时将侧边下面的两个键按下。

  这三种颤音的处理方法是较为常用的,这三种演奏的处理对于音准和演奏上的处理较为准正确、辩解,其他的演奏技巧左手的处理会出现前后相继抬起的效果,从而其他音也会出现问题。

  第39 小节里使用了音阶的走向,由降A 大调的五级音开始结束在降A 大调的三级音C 上,这个部分将乐曲主题呈现,继续带领乐曲主题的出现,还将乐曲曲调提高了八度。这里音阶上行走向由弱进行大微弱,音的高度也随之提高,演奏的力度却没有提高,演奏者此时要掌握高音的演奏技巧,嘴唇不能用力过猛,面部肌肉松弛,气息沉稳有力,每个音都产生共鸣的效果,随之进入主题。

  乐曲第53 小节中有一个演奏的难点。组成乐曲旋律的音符是中音的升A 和B 两个音。在升A 和B 的演奏时,就是演奏e 小调的,B 这个音的演奏尽可能使用右手小指。因为乐曲速度较快,演奏升A 时,手指不光只演奏升A 一个音,演奏B 音时,要将其他孔位全部按住,这才有利于乐曲的演奏。

  进行到第57 小节时,乐曲来到了第一插部第一部分的结尾,此时出现了旋律华彩技法的演奏。这个演奏需要在此处最后一拍上做一个渐慢的演奏处理。钢琴伴奏不复杂的衬托,减三度和弦的分解及松散的使用,加倍衬托出玄妙、焦灼的空气。

  乐曲第72 小节处,再次出现颤音的演奏,小字二组升A 的演奏,这个技法同样是难点。单簧管演奏时同时将右手和左手的食指按住,便形成了小字二组升A 这个音。它的颤音只需迅速将右手的食指抬起。这个演奏技巧通俗易懂,颤音的小二度关系也十分明了,很适用这一小节的演奏。

  相同音、相同颤音演奏的第82 小节,此处升A 的演奏就要同时用到左手的食指和右手的中指,这里随后出现了装饰音升C,升C 的演奏就可以直接通过右手的食指按下侧边的第三个琴键,同时打开右手的中指,升A 与升C 的连接才会自然。这个技巧也经常在升F 大调的琶音演奏中使用,方便、干净,还能提速。

  在第189 小节进入了乐曲演奏技巧的难点。全部变化音的演奏几乎将双手的小拇指全部用上,速度非常快。单簧管演奏时由于小拇指需要按住很多的琴键,所以小拇指时刻准备好,必须轻巧,双手需要完美的搭配,确保在互相不干扰的情况下完整演奏出旋律。这里的旋律要将结尾猛烈、焦灼的空气渲染出来。

  第202 小节和第203 小节的演奏运用了渐强手法,三个强音中强的演奏,气息有劲饱满,降E、降F、G 三个强音在演奏时演奏者必须铿锵有力的吹奏,音高的准确性同样值得重视。笔者提倡这三个的演奏音通过气息顶上去的音色会比直接通过舌头吐音相对准确,且有力量,这样乐曲的演奏才会在强烈且伴有激烈、强烈力度的高音中结束。钢琴的伴奏尽管只有一个和弦,使用三个八度音程来演奏的音同样具有震撼的效果。乐曲最后部分的结束音,双手交替演奏两个八度的大三和弦,刚劲的演奏中结束乐曲,这也充分展示出德彪西对于和声色彩的运用,以及对于音响效果的掌控和使用,让乐曲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束。

四、结语□

德彪西不仅是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还是富有文学气息的音乐家。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德彪西常苦恼于创作无法像新的方向迈进,此时的他就像文人墨客在创作时要达到的声韵细腻的效果,就像印象派画家要运用色彩的变化留住万物的瞬息变化,德彪西从中找打了些许灵感。所以在德彪西的音乐中,简洁的、示意的、虚无飘渺的特点直接明了,组成了德彪西特有的音乐符号。德彪西创作时常会用到复节拍和复节奏,不规则节拍的出现会削减音乐向前的力量。作品的乐句常用精巧的动机进行连接,躲避往常使用的重复、扩充、发展等创作手法,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作。

  这首作品演奏的要求和方法非常多,要求也相对严格。音色首当其冲,单簧管对音色的把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好的音色不仅能吸引听者,还能更好地表达感情,丰富演奏的内涵。音色好似事物的外在形象,第一印象的重要胜过一切后来的装饰。这部作品中时刻体现着音色的重要性,还有音准贯穿于整部乐曲的前后,音准的意义更是不用说的了。不完整的音准将有损乐曲主题,影响音乐审美。乐器本身的制作材质,气候的变化同样影响乐器音准的表现。这就要求演奏之前演奏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校音,所以在我们练习时就要将良好的习惯养成,还要了解乐曲中演奏符号,其他符号的作用。了解作曲家写下的每个音乐术语,规范每一个练习动作。

  本文通过从《第一单黃管狂想曲》所属的时代进行论述,对作品结构进行分析,来说明作品的演奏技法。这也使得大家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有了基本概念,也为单黃管得演奏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从客观角度对作品分析,有了演奏上最可靠的理解。所以在演奏这曲旋律时,会考虑到乐曲带来的画面感,也会去体会作曲家在写作这首乐曲是的心境,只有理解作曲家独特的音乐塑造性时,才会使德彪西的音乐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