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剧一直是四川的文化标志之一,极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其中,“变脸”、“喷火”、“水袖”等独树一帜的表演方式更是让广大观众回味无穷。当前,川剧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让川剧走出目前的尴尬局面,传承振兴川剧文化,是每个川剧人的心声。本文主要探究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传承。
关键词: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继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12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87
一、引言
川剧是我国的古老戏曲艺术,在我国具有较为特殊的文化特性,其将传统技艺与表演艺术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川剧还存在有多重的美学价值,所以需要川剧艺术家努力将川剧传承下来,使得川剧的优秀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小生是川剧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行当艺术,小生行当艺术的继续传承,有利于川剧未来的良好发展。
二、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①。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语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上述四种外地声腔艺术在四川流行的过程中,相继与四川语音及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后来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②。
三、川剧中的生角
行当指的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也是演员扮演角色的塑形基础。根据所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角、净角、丑角五个行当,每个行当中又分若干细类。如小生又可分为文小生、武小生、帕帕生等;须生可分为正生、红生、老生等;旦可分闺门旦、正旦、奴旦、刀马旦、鬼狐旦、摇旦等;净可分靠甲花脸、袍带花脸、草鞋花脸、猫儿花脸等;丑可分袍带丑、官衣丑、褶子丑、龙箭丑、襟襟丑、方巾丑、武丑等③。
川剧的生角指的是不挂“口条”的部分男角色,扮演戏中的青年或少年男子④。文小生是小生类角色的核心,扮演剧中人物大都是文人墨客、王孙公子,多数都为少年英俊、识知识礼的正面人物,比如《红梅阁》中的裴禹,《玉簪記》中的潘必正,《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等。武小生就是有武功、武艺的小生,比如《三战吕布》中的吕布,《长坂坡》中的赵云,《夜奔》中的林冲,《十字坡》中的武松。大小生是川剧中较为重要的男青年角色,比如《柳荫记》中的梁山伯,《彩楼记》中的吕蒙正。二小生是小生中的次要人物,比如《柳荫记》中的赵贤契,《彩楼记》中的胡琏。三小生较二小生年龄小,作用也较低,比如《斩于吉》中的孙权。扒扒生也叫“娃娃生”,扮演少年或儿童,比如《三娘教子》中的工作薛良,《洪江渡》中的江流⑤。
四、川剧褶子
川剧小生褶子的制作有其特别之处,褶子的设计需保证高开衩,褶子离袖子只能有一寸,需确保前提后翻不会引起牵扯。其次前襟颜色上需要选择素色,只有领口能够有绣花,踢舞的时候不能够看起来重坠。最后需要选择轻薄的布料,若条件允许,可选择运用双绉。同时川剧小生褶子上的水袖也具有其特殊之处,昆剧与京剧等小生的水袖主要是与褶子袖直接相连,而川剧小生的水袖则在褶子里面,水袖实质上是“香汗衣”的长袖口,这样子的水袖设计可以为表演提供便利⑥。
川剧小声褶子功具有多种表现技法,包括踢襟、蹬襟、衔襟、撒襟、勾襟与顶襟。其中踢襟能够细致分为右踢襟与左踢襟,小生在踢襟的时候,其身体需要稍微向前倾斜,使得前襟能够以轻柔方式荡出,小生在进行蹦脚面动作时,脚尖所处位置为右边或者是左边的折缝处,然后小生往外进行小踢腿,确保前襟可以正常飞起。川剧小生在平常练功过程中多对动作讲究,才能够在台上为看客塑造“美、轻、美”的艺术形象。小生蹬襟的主要表现是保持耸肩、吸腿与外挽袖动作,再开展抬臂动作,确保后襟可以维持平直,然后小生动腿稍微用力朝着后上方蹬出,使得后巾能够正常飞起,或者是后巾能够搭在小生肩上。衔襟能够细分为后衔襟与前衔襟两种类型,前衔襟需要先开展挽袖动作,将手臂抬起,使得前襟能够被提起,然后小生用嘴吸气,让前襟能够衔在小生口中。后衔襟存在有较大难度,后衔襟需要进行抬膀与挽袖动作,小生在后衔襟动作过程中需要将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需要借助后腰小抬腿进行蹬出动作,进行吸气动作,使得后襟能够衔在小生口中⑦。
五、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方法
(一)政府支持川剧小生人才培养
在政府的支持下,各个剧院创建合理的川剧小生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对川剧小生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不断完善。同时政府注重各类戏校的创建,采取川剧表演专业免收学费制度,以此来吸引学生来学习川剧小生行当知识。剧院与学校都需要合理采取传统的以师带徒方式,邀请川剧老艺术家来带领学生练习小生行当技巧,使得名院名团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老艺术家的积极培养下,确保川剧小生行当艺术可以得到良好继承。此外,四川本土需要在基础教育当中纳入川剧的学习,邀请专业的川剧小生来进行教材的编写,向更多人们推广川剧知识。中小学校将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知识纳入艺术类课程当中,让学校可以对川剧小生行当艺术有更多了解,让更多学生可以对川剧小生行当艺术感兴趣。各个学校需要适当增强川剧院团的合作,川剧院团能够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表演川剧,学校也可与川剧院团举办研修班,招募有兴趣的学生到研修班中,在研修班中着重培养川剧小生行当艺术人才⑧。
(二)不断创新川剧小生表演方式
内容是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核心,只有内容吸引观众,才可有利于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创新川剧小生行当表演内容存在较大难度,川剧小生需要将表现方式开放,积极寻找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契合点⑨。为了让川剧小生的受众范围更广,川剧院团能够对现代热门小说进行改编、与社会热点结合等方式,來让川剧小生表演内容实现有效创新,使得川剧小生行当艺术能够吸引到更年轻的观众,以此来扩大川剧的传播范围,有利于更多人认可与喜爱川剧小生。
(三)增大川剧小生的宣传
现阶段,川剧小生表演的主要受众是老年人,大部分的年轻人对川剧小生行当艺术不感兴趣。所以川剧院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吸引年轻人,川剧院能够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来对川剧小生进行宣传,向人们推广著名川剧小生以及他们的人生重要事迹⑩。川剧院能够通过微信、百度、视频网站来传播川剧小生行当艺术,首先川剧院能够著名的小生表演制作成视频,将其上传到视频网站中,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与百度百科中放上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知识,使得人们在生活娱乐中就可接触到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知识,加深人们对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记忆。此外川剧院能够在生活中举办艺术节、剧目展演、小型讲座等方式来让人们当面感受到川剧小生表演的魅力,确保人们重视川剧小生行当艺术的传承11。
六、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川剧是我国一种传统文化,小生是川剧的行当之一,小生行当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褶子功,为了能够让川剧小生行当艺术可以得到有效继承,需要政府支持川剧小生人才培养,并不断创新川剧小生表演方式,增大川剧小生的宣传,使得川剧小生行当艺术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确保有更多人们认可川剧小生行当艺术,使得川剧小生可以取得更好发展。
注释:
①钟仕才.巴渠河川剧艺术简论[J].四川戏剧,2018,217(09):90-92.
②邬丹.泸州河川剧艺术特色浅析[J].中国戏剧,2018,736(09):62-63.
③李芹燕,罗俊.川剧艺术新媒体传播现状及策略探究[J].四川戏剧,2018,217(09):70-73+92.
④唐林梅.川剧脸谱艺术发展的特点和途径[J].四川戏剧,2019,222(02):95-98.
⑤刘波.试论川剧文武小生的水发功[J].四川戏剧,2018,217(09):78-80.
⑥温珂.川剧旦角头饰造型技艺心得[J].四川戏剧,2018,000(007):86-88.
⑦罗玥.浅谈川剧相随心变的变脸脸谱艺术[J].戏剧之家,2019(13):31-32.
⑧谢军.小生行当艺术的继承与创造[J].参花(下),2018,000(024):102.
⑨袁萍.试论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J].戏剧之家,2019(15):30-30.
⑩王春霞.浅谈塑造戏剧小生行当的体会[J].神州,2019(19):39-39.
11阮快生.戏曲艺术是行当的艺术[J].黄梅戏艺术,2018(003):32-32.
赞(0)
最新评论